登陆注册
39765900000002

第2章 严于律己,时刻警醒(1)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看一个人有多成功,不是看他打败了多少人,而是看他多少次战胜了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拿自己有办法的人,因为懂得严于律己的力量,所以他们不会被自己打败,更不会被别人打败。不论是处世,还是为人,他们都能“克己”,时时做自己的主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印度禅宗看来,人之所以痛苦,那是由人的本性而起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污秽的,因为人们眼贪好色,耳耽妙声,鼻爱名香,舌嗜上味,身触细滑,贪图金钱,爱好名望,希求安逸……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生是痛苦的。

这也正是人们对人生叹苦嗟短的缘故。从我们切身的生活经历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似乎真的是苦多于甜。很多时候,不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是难以改变现状,等待自己的,无非是对事实的全然接受。这是客观存在为人类设置的强大阻碍。但这并不是说,面对人生的各种悲苦,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了。

梁漱溟先生常把“对付自己”作为人生的一大修持,所以他格外强调反省的作用和力量。这样的观点,与佛家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神秀曾悟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正是佛家“对付自己”的方式,事实上,这和梁先生所强调的“反省”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这也正是印度禅宗的意旨:人生是痛苦的,为了让快乐多一点,人们必须通过戒、定、慧三个步骤逐渐淡化人生的不悦,最后放下众生的悲苦,真正成“佛”,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对此,后来慧能反驳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四大皆空”观点。诚如孔子所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人生来就与痛苦为伴。若要减轻痛苦,无法,除了清除主观上的障碍,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方可真正成佛,获得人生的至乐。显然,若是做到了后者,自然也就不需要前者要花费的功夫和精力,比如修戒、定、慧三学,苦行,研读经典等。

借用梁漱溟先生的话来说,“万苦皆从执念来”。欲望正是让人为执念所困的根由。因此,人生于世,要享受人生的真乐,做一个洒脱智慧的人,须得淡化自己的欲望,放下执念,如慧能所说,让身心处于“本来无一物”的状态,如此一来,短短几十年,哪里又会处处“惹尘埃”,让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悲苦呢?

而这也正是李叔同先生所采取的方式。众所周知,先生在婚姻上的经历是比较传奇的。18岁时,先生为当地的一个戏子所迷,他经常跑到福仙楼去听她的戏。母亲见状,为了让先生安下心来,便与他二哥一同给他包办了一场婚姻,迫于无奈,先生与他的原配妻子俞家五小姐结婚了。

尽管婚后有一段恩爱的生活,但是由于性格上的不容和共同语言上的匮乏,渐渐地,先生觉得非常痛苦,在他内心深处,他仍然惦记着戏子杨翠喜。这时候,他的内心极度苦闷,一是为被剥夺的婚姻自由,二是为眼下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直到后来去日本留学,遇到春山淑子,他才渐渐地从那段苦闷中走出来。可是,当他走出那座围城的时候,他又陷入了另外一座围城。尽管他深爱这位日本姑娘,但是李叔同的骨子里却是一个保守的人。在他看来,一旦结婚,就不应当休妻,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对于一夫多妻的制度,他是嗤之以鼻的。所以,尽管他和原配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但在遇到春山淑子之前,他向来不近女色,即便遇到貌美如花的交际花的诱惑,他也不为所动。因此,当他与春山淑子深深相爱之后,他陷入了极端的矛盾中。一方面,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爱情;而另一方面,若是与春山淑子结合,这又是与他的道德原则相违背的事。

在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先生最后还是决定与原配妻子决绝,进而与春山淑子结合。看似这应当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因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与自己心仪的女子生活在一起了,最后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了。可是,让人讶异的是,最后先生又与这位日本妻子决绝了,他看破红尘,剃度为僧,遁入空门。

这看似是让人费解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先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表现。实际上,尽管他后来与春山淑子生活在一起了,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存有对原配妻子的愧疚之情,并且这种愧疚让他内心非常痛苦。在他真正体味到人间真爱的滋味的同时,他也深深地尝到了人生痛苦的滋味。

最后他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于是选择皈依佛门,四大皆空,潜心修佛,不问世间尘事,留下“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慨叹飘然而去。这也正是他能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缘故。试问,若他没有悟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道理,他又怎能放下与春山淑子的幸福生活,出家为和尚,潜心修佛?

人生在世,尽管只有几十年,或者能有上百年,但是人们常觉得人生太苦,甚至苦不堪言。于是,要么陷入彻底悲观的极端,要么做一个混世魔王。事实上,不如做个明白人。这样,面对人生的众多悲苦,我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时刻警醒自己,不必为之困扰,会开阔自己的心境,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做一个洒脱的人。

漫漫人生路上,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从源头上着手,要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不做糊涂人,而做个清醒的人,快乐也便悄然而至了。

别让良知沉睡不醒

何谓良知?良知是孟子的“不虑而知”,是王阳明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通俗地说,良知就是天之常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诚如人生来就有饮食住行的本能一样,良知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也许有人会说,要果真如此,那为何世上还会有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发生?这恰恰是承认人具有良知的本能的表现,试问,如果良知并非本能,哪里又有“丧尽天良”一说?做人,不能没有良知,一旦良知缺失了,接踵而至的就是犯错,甚至是犯罪,而这样的罪过,通常是天理难容的,显然,这对个人的人生来说是一种悲剧。

为了规避这样的悲剧,我们应当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良知,尽管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也会和赖睡的人一样,沉睡不醒。因此,良知是需要勤拂拭的,这样才能让它正常运作,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

提到良知,多半指的是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态度。一般没有良知的人,可能会对父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我国,这是深为人们所谴责的。关于这一点,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嗜赌成性的赌徒,终于有一天,他输得倾家荡产了,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和别人赌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赌博。这天,他又去赌场,大家都知道他没有任何赌注了,于是拒绝他加入。再三乞求下,有人答应了,但是条件是要拿他母亲的心来做赌注。他听完之后,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对他母亲说:“娘啊,我已经输光了,但是这次我一定会连本带利都赚回来的,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做赌注了,让我拿您的心去吧。”他的母亲听了,老泪纵横地说:“要是拿了我的心去,你就能醒悟的话,那你就拿去吧。”

于是,他挖出了母亲的心,马不停蹄地奔向了赌场,路上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母亲的心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时,它忽然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吧?快擦擦……”这时候,儿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坐在地上哀号了起来……

故事中的儿子是一个让良知沉睡的人,因此,他才会做出亲手剜出母亲的心的事来。人生一世,不孝的事常有,不论大小,无不是良知沉睡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时时拂拭自己的良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禽兽尚知反哺,何况是人?

而这,只是对良知的狭隘理解。从广义上看,良知所包含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伟人为了大义而献身,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命运而奔走呼号,等等,这些无不是有良知的表现,也无不属于良知的范畴。

李叔同先生为世人所颂扬的良知,更多的是广义层面上的良知。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充满良知的一生,这也正是人们钦佩他的原因之一。

青年时期的李叔同,有着人人歆羡的家世和才气,也正因为如此,他能融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于一身,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几乎没有他不会的。

可是,他却收起铅华,摒却丝竹,剃度为僧,遁入空门了。对于他为何出家一问,众说纷纭,包括他的好朋友丰子恺和柳亚子等,也给出过很合理的解释,但到底这还是一个谜。但是联系一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李叔同的骤变有如当今社会众人的骤变,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与无奈,遁入佛门,不应当做避世的解释,而是他对现实的嘲讽与反抗,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独自扛起这么重的社会责任来?要是没有高度的社会良知,常人是无法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路的。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李叔同不穷,看似他选择的是独善其身,他出家是对自己忠诚,对自己负责任,进而潜心修佛,专心悟道。但这背后潜藏着一股看破红尘,彰显着他那“兼济天下”、普度众生的宏愿。他从自己出发,先度了自己,卸下追名逐利之心,一心悟道。若不是带着高度的个人良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又怎能放下一切闭关研律?

再有,早年,先生学习的是艺术,并且小有成就。但是他却在声名鼎沸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育事业。因为当时正是革命风暴涌动的时候,他看到,能唤醒人们、拯救人们的是教育事业,而不是艺术事业。

最后,李先生发现,良知,和学识无关,和外表无关,它和人的本性有关,只有教育能把人的本性做些改良,因此他执起了教鞭,走上了讲台。先生的这个选择表明他始终秉持做人的良知的信条。在意识到自己的良知的同时,他还不忘去唤醒更多人的良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任何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本着不同程度的良知的人。不论走上哪条路,有什么样的志向,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良知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凡事我们应当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带着高度的社会良知去要求自己,这样才会少犯错,甚至不犯错,才能引领自己走向坦途。否则,就可能背负“丧尽天良”的骂名。这是从大的方面说,从小的方面来看,对父母长辈存有良知更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则。

总而言之,我们要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对自己的良知要勤拂拭,不能让它沉睡。任何可能有悖良知的事,我们都应当放弃;反之,则应当坚持。这样一来,凡事坦荡荡,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自然而然便悄然而至了。

做人恰如莲花开

莲花,是佛家的吉祥花。它更是花中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和清廉的象征。南怀瑾先生曾说:“生命如同夜荷花,一草一木皆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生命如同夜荷花,一开一合,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的确,生命该如莲花,它有一个开放收拢过程,这之间,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没有人能带着万贯家财出生,也没有人能带走自己经营了一生的名与利,既然如此,那就索性让生命自然地绽放凋落吧。

人生于世,与人相处是人人必修的一门课。生命如莲,做人亦当如莲。何以见得?人生几十年,求名索利,乃人之常情。但在再沦落再混乱的年代,也有卓尔不群的人,名利面前更是如此。

自古以来,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大有所在,唯独陶渊明不屈不挠,甘愿贫苦,也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上,身处生活这张大网中,与人相处,不仅要如陶渊明一样看淡名利,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与世无争,除此之外,还应当时刻要求和警醒自己要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抨击当下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人,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愤世嫉俗,但是,骂声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某些现实的原因。比如商界有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幕,就连一向被奉为“圣地”的学术界,风气也大变。因此,与其去抨击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种种不足与弊端,不如“善己之身”,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诚如一朵静开的莲,出于淤泥,却不染纤尘,依然洁白,依然纯净无瑕。这是为人的境界,也是为人的美德。

有人曾说:“唯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显而易见,它所强调的是,只有独具慧眼不随波逐流的人才算得上拥有流传千古的高尚品格。

李叔同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不仅在名利上不随波逐流,在其他方面亦如此。尽管早年他也是那追名逐利的队伍中的一员,但是后来,他皈依佛门,一心修佛,名利之事,再不问及。这正是他“善己之身”的表现。

同类推荐
  • 人脉历练智慧(下)

    人脉历练智慧(下)

    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可见,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人脉,决定发展!
  • 布局人生:财富自由之路

    布局人生:财富自由之路

    人生如棋,赢在布局。没有布局思维的人,总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对于懂得布局的人来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规划。本书分为五章,作者通过总结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分享大量真实案例,从自我成长、时间管理、演讲力、学习力和财务规划等角度帮助当代年轻人更好地优化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好人生布局,在正确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希望通过本书,能让更多的读者实现自我成长,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 商道胡雪岩

    商道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位不折不扣能挑大梁、担责任的大丈夫,他具有非凡的商业智慧。而这种智慧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讲人脉、懂经营、会处世。讲人脉,表现为他善于交际,在官场、商场都有很多的“朋友”、“贵人”相助,让他不仅左右逢源,还有一个个人才为他所用;懂经营,表现在他有一双敏锐的“火眼金睛”,能把握住市场动向,能知道怎样“借鸡生蛋”、“移花接木”,能知道怎样将生意做大、做活、做精;会处世,表现为他懂得察言观色,能投人所好、急人所急,助人为乐。关于这三点,初看起来很是普通,但如果能同时将它们做到,非得需要一番人生智慧不可,所以堪称经商三绝。
  •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知错就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的人格要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共涵盖了“劝人改错”、“闻错即改”、“改错纳谏”、“教子感亲”等多方面内容,精选了数不胜数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书中的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
  •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本书主要阐述了曾国藩一生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世哲学,以及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坚挺,崇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人格魅力;揭示了他在官场上善于编织关系网,在权力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懂得放权用权的成功之道;呈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远权避祸,在权力太大、功名事业日趋全盛的时候,不把弓拉得太圆太满的做人智慧。
热门推荐
  • hey辰

    hey辰

    中考,女主辰恳为了自己暗恋的男生言亦努力学习,考上了名校阿尔法高校,在开学考时阴差阳错的与男主陈耿交换了考试座位,俩人进入同一个班级,在高一,陈恳认识了陈耿的前女友吴童,可吴童却和言亦越走越近,面对一次次误会,忍无可忍的陈恳开始反击,青春总是需要恣狂,他们有的渐行渐远,因为我们现在追求的未必是初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陌路青春—花季少女

    陌路青春—花季少女

    她曾经懵懵懂懂、不成熟玩弄别人的感情,却有一群至交好友,现在她却因为一场相识要和他厮守终生。是他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成熟,让自己懂得了什么叫爱情!爱要放慢脚步慢慢去品尝,爱的酸甜苦辣,爱的刻苦艰难。一场简简单单的寻爱之旅就这样展开,可能在你们眼里很容易得到的爱情,在她眼里却异常艰难。
  • 糖中毒

    糖中毒

    沉睡万年的北荒之地,因为魔王的重生,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境之都,东渊之海,西番之域,神坛,相互制衡的局面开始失衡。万年前的腥风血雨,万年后,悄然降临。——很多事,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比如重生,比如再次遇见你。就算你变了模样,消失了气息,陨灭了记忆……就算你恨我,我也会拉着你至死方休。——我怎么可能爱你,我恨你,从来都没有爱过你,一分一秒都没有!至死方休?呵呵,那你就去死吧。
  • 都市时神传

    都市时神传

    天才物理学家重生在一名财阀之子身上,逆天改命,掌控时间!重活一世!他开启自己神奇人生,虐尽仇敌,运筹帷幄,逍遥都市!他来到那传说中的境界,不死不灭!
  • 夫在囧途:吃饭睡觉打豆豆

    夫在囧途:吃饭睡觉打豆豆

    “豆豆,以后不准叫我媳妇儿,听进去了没有?”“听进去了,媳妇儿!”“听进去了,那你还叫?”“听进去了,为何就不能叫?媳妇儿!”——“豆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艾薰薰指着桌上的黄豆对着眼前俊美如天神的男子问道。“这就是你,你就是它们,现在,我要打豆豆!”说完,艾薰薰手起掌落,将桌上的黄豆打得四溅各处。究竟是怎么的爱恨情仇,才能让她如此对待一盆黄豆,却也只能对着一盆黄豆呢?
  • 最强牧场主

    最强牧场主

    秦旭,都市伪宅,突然得到游戏系统,变身土豪纵横美利坚的故事,阳光下,骏马飞驰,娇妻萌宠相伴!
  • 我每个月穿越一次

    我每个月穿越一次

    主角小学生哦!穿越各个世界happy!哆啦A梦、一拳超人……都有,欢迎投稿(注明来意)
  • 自然时代

    自然时代

    万年前的天外入侵破坏了旧世界的秩序,恒沙世界在战火灰烬中新生,百族融合,神庭崛起,当天外的阴影再次笼罩,继承银月精灵传承的方森,从银月城中走出,开始了他的时代。
  • 观星图

    观星图

    传说有一片寸草不生的贫瘠之地,突然有一天从天空中降下来一颗巨大的星辰,继而地面震裂,火山爆发,整个地面被火焰所包裹,然而数十万年后这片贫瘠的大陆奇迹般的复苏了,这片大陆不再只是光秃秃的岩石和黄土,这里到处是绿茵茵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空气中充斥着浓郁的灵气,这个时期史称天启元年,之后十万年这片大陆出现了包括人族在内的各种种族,种族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史称天启前年,天启前年一直持续了万年,战争也持续了万年,此间很多种族衰落甚至破灭,于是各族达成一致,休战。之后一万年人类的修真大势也开始了,这个时期史称天启后年,之后便进入各族成鼎立之势的天星年,天星年一八八二年主角云星飞进入了星玄宗,从此开始了他的修真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