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80600000114

第114章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2)

不过在刀法方面观察起来,这三像的各样刻工,又与前面两派不同,独成一格。这点在背光和头饰的上面,尤其显著。

这三像的背光上火焰,极其回绕柔和之能事,与西部古劲挺强者大有差别;胁侍菩萨的头饰则繁富精致,花纹更柔圆近于唐代气味(论者定其为初唐遗物,或即为此)。佛容上,耳,鼻,手的外廓刻法,亦肥圆避免锐角,项颈上三纹堆叠,更类他处隋代雕像特征。

这样看来,这三像岂为早期所具规模,至后(迁洛前)才去雕饰的,一种特殊情况下遗留的作品?不然,岂太和以后某时期中云冈造像之风暂缺,至孝文帝迁都以前,镌建东部这大洞时,刻像纳手法乃大变,一反中部风格,倒去模仿西部五大洞巨像的神气?再不然,即是兴造此洞时,在佛像方面,有指定的印度佛像作模型镌刻。关于这点,文献上既苦无材料帮同消解这种种哑谜。东部末竣工的大洞兴造年代,与佛像雕刻时期,到底若何,怕仍成为疑问,不是从前论断者所见得的那么简单“洞未完竣而辍工”。近年偏西次洞又遭凿毁一角,东部这三洞,灾故又何多?

现在就平面及雕刻诸点论,我们可约略的说:西部五大洞建筑年代最早,中部偏东诸大洞次之,西部偏西诸洞又次之。中部偏西各洞及崖壁外大龛再次之。东部在雕刻细工上,则无疑约在最后。离云冈全部稍远,有最偏东的两塔洞,塔居洞中心,注重于建筑形式方面,瓦檐,斗栱及支柱,均扭清晰显明,佛像反模糊元甚特长,年代当与中部诸大洞前后相若;尤其是释迦事迹图,宛似中部第二洞中所有。就塔祠论,洞中央之塔柱雕大尊像者较早之。雕楼阁者次之。详下文解释。

三石窟的源流问题

石窟的制作受佛教之启迪,毫无疑问,但印度Ajanta诸窟之平面,比较复杂,且纵穴甚深,内有支提塔,有柱廊,非我国所有。据vonLeCoq在新疆所调查者,其平面以一室为最普通,亦有二室者。室为方形,较印度之窟简单,但是诸窟的前面用走廊连贯,骤然看去,多数的独立的小窟团结一气,颇觉复杂,这种布置,似乎在中国窟与印度窟之间。

敦煌诸窟,伯希和书中没有平面图,不得知其详。就像片推测,有二室联结的。有塔拄,四面雕佛像的。室的平面,也是以方形和长方形居多。疑与新疆石窟是用于一个系统,只因没有走廊联络,故更为简单。

云冈中部诸洞,大半都是前后两间。室内以方形和长方形为最普通。当然受敦煌及西域的影响较多,受印度的影响较少。所不可解者,昙曜最初所造的西部五大窟,何以独作椭圆形,杏仁形,其后中部诸洞,始与敦煌等处一致?岂此五洞出自昙曜及其工师独创的意匠?抑或受了敦煌西域以外的影响?在全国石窟尚未经精密调查的今日,这个问题又只得悬起待考了。

四石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式

(一)塔

云冈石窟所表现的塔分两种:一种是塔柱,另一种便是壁面上浮雕的塔。

甲塔柱是个立体实质的石柱,四面接着供像,最初塔柱是模仿印度石窟中的支提塔,纯然为信仰之对象。这种塔柱文在中央,为的是僧众可以绕行柱的周围,礼赞供养。伯希和《敦煌图录》中认为北凉建造的第一百十一洞,就有塔柱,每面皆琢佛像。云冈东部第四洞,及中部第二洞,第七洞,也都是如此琢像在四面的,其受敦煌影响,当没有疑问。所宜注意之点,则是由支提塔变成四面雕像的塔柱,中间或尚有其过渡形式,未经认识,恐怕仍有待于专家的追求。

稍晚的塔柱,中间佛像缩小,柱全体成小楼阁式的塔,每面镂刻着檐柱,斗栱,当中刻门栱形(有时每面三间或五间),浮雕佛像,即坐在门栱里面。虽然因为连着洞顶,塔本身没有顶部,但底下各层,实可做当时木塔极好的模型。

与云冈石窟同时或更前的木构建筑,我们固未得见,但《魏书》中有许多建立多层浮图的记载,且《洛阳伽蓝记》出所描写的木塔,如熙平元年(公元五一六)胡太后所建之永宁寺九层浮图,距云冈开始造窟仅五十馀年,木塔营建之术,则已臻极高程度,可见半世纪前,三五层木塔,必已甚普通。

至于木造楼阁的历史,根据史料,更无疑的已有相当年代,如《后汉书》陶谦传,说“笮融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而汉刻中,重楼之外,陶质冥器今,且有极类塔形的三层小阁,每上一层面阔且递减。故我们可以相信云冈塔柱,或浮雕上的层塔,必定是本着当时的木塔而镌刻的,决非臆造的形式。因此云冈石刻塔,也就可以说是当时木塔的石仿模型了。

属于这种的云冈独立塔拄,共有五处,平面皆方形(《伽蓝记》中木塔亦谓“有四面”)列表如下:

东部第一洞二层每层一间

东部第二洞三层每层三间西部第六洞五层每层五间

中部第二洞中间四大佛像四角四塔柱九层每层三间

上列几例,以西部第六洞的塔柱为最大,保存最好。塔下原有台基。惜大部残毁不能辨认,上边五层重叠的阁,面阔与高度成递减式,即上层面阔同高度,比下层每次减少,使外观安稳隽秀。这个是中国木塔重要特征之一,不意频频见于北魏石窟雕刻上,可见当时木塔主要形式已是如此,只是平面,似尚限于方形。

日本奈良法隆寺,藉高丽东渡僧人监造,建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O七),间接传中国六朝建筑形制。虽较熙平元年永宁寺塔,晚几世纪,但因远在外境,形制上亦必守旧,不能如文化中区的迅速精进。法隆寺塔共五层,平面亦是方形;建筑方面已精美成熟,外表玲珑开展。推想在中国本土,先此百馀年时,当已有相当可观的木塔建筑无疑。

至于建筑主要各部,在塔柱上亦皆镌刻完备,每层的阁所分各间,用八角拄区隔,中雕龛栱及像(龛有圆栱,五边栱两种间杂而用)柱上部放坐斗,载额枋,额枋上不见平板妨。斗栱仅柱上用一斗三升;补间用“人字栱”;檐椽只一层,断面作圆形,椽到阁的四隅作斜列状,有时檐角亦微微翘起。椽与上部的瓦陇间隔,则上下一致。最上层因须支撑洞的天顶,所以并无似浮雕上所刻的刹柱相轮等等。除此之外,所表现各部,都是北魏木塔难得的参考物。

又东部第一洞第二洞的塔柱,每层四隅皆有柱,现仅第二洞的尚存一部分。柱断面为方形,微去四角。旧时还有栏杆围绕,可惜全已毁坏。第一洞廊上的天花作方格式,还可以辨识。

中部第二洞的四小塔柱,位于刻大像的塔柱上层四隅。平面亦方形。阁共九层,向上递减至第六层。下六层四隅,有凌空支立的方柱。这四个塔柱因平面小,故檐下比较简单,无一斗三升的斗栱,人字栱及额枋。柱是直接支于檐下,上有大坐斗,如同多立克式柱头(Doricorder),更有意思的就是檐下每龛门栱上,左右两旁有伸出两卷瓣的栱头,与奈良法隆寺金堂上“云肘木”(即云形栱)或玉虫厨子柱上的“受肘木”极其相似,惟底下为墙,且无柱故亦无坐斗。

这几个多层的北魏塔型,又有个共有的观象,值得注意的,便是底下一层檐部,直接托住上层的阁,中间没有平坐。此点即奈良法隆寺五层塔亦如是。阁前虽有匀阑,却非后来的平坐,因其并不伸出阁外,另用斗栱承托着。

乙浮雕的塔,遍见各洞,种类亦最多。除上层无相轮,仅刻忍冬草纹的,疑为浮雕柱的一种外(伊东团其上有忍冬草,称此种作哥林特式柱(Corinthianorder)其馀列表如下:

一层塔——

①上方下圆,有相轮五重;

②方形。

三层塔——平面方形,每层间数不同。

①中部第七洞,第一层一间,第二层二间,第三层一间,塔下有方座,脊有合角鸱尾,刹上具象五重,及珠宝。

②中部第八第九洞,每层均一间。

③西部第六洞,第—层二间,第二、三层各一间,每层脊有合角鸱尾。

④西部第二洞,第一、二层各一间,第三层二间。

五层塔——平面方形

①东部第二洞,此塔有侧脚。

②中部第二洞有台基,各层面阔,高度,均向上递减。

③中部第七洞。

七层塔——平面方形。中部第七洞塔下有台座,无枭混及莲瓣。每层之角悬幡,刹上具相轮五层,及宝珠。

以上塔,虽表现方法稍不同,但所表示的建筑式样,除圆顶塔一种外,全是中国“楼阁式塔”建筑的实例。现在可以综合它们的特征,列成以下各条。

(一)平面全限于方形一种,多边形尚不见。(二)塔的层数,只有东部第一洞有个偶数的,馀全是奇数,与后代同。(三)各层面阔和高度向上递减,亦与后代一致。(四)塔下台基没有曲线枭混和莲瓣,颇像敦煌石窟的佛座疑当时还没有像宋代须弥座的繁褥雕饰。但是后代的枭混曲线,似乎由这种直线枭混演变出来的。(五)塔的屋檐皆直檐(但浮雕中殿宇的前据,有数处已明显的上翘),无裹角法,故亦无仔角梁老角梁之结构。(六)椽子仅一层,但已有斜列的翼角椽子。(七)东部第二窟之五层塔浮雕,柱上端向内倾斜,大概是后世侧脚之开始。(八)塔顶之形状:东部第二洞浮雕五层塔,下有方座。其露盘极像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其上忍冬草雕饰,如日本的受花,再上有覆钵,覆钵上刹柱饰,相轮五重顶,冠宝珠。可见法隆寺刹上诸物,俱传自我国,分别只在法隆寺塔刹的覆钵,在受花下,云冈的却居受花上。云冈刹上没有水烟,与日本的亦稍不同。相轮之外廓,上小下大(东部第二洞浮雕),中段稍向外膨出。东部第一洞与中部第二洞之浮雕塔,一塔三刹,关野谓为“三宝”之表征,其制为近世所没有。总之根本全个刹,即是一个窣堵波(stupa)。(九)中国楼阁向上递减,顶上加一个窣堵波,便为中国式的木塔。所以塔虽是佛教象征意义最重的建筑物,传到中土,却中国化了,变成这中印合壁的规模,而在全个结构及外观上中国成分,实又占得多。如果《后汉书》陶谦传所记载的,不是虚伪,此种本塔,在东汉末期,恐怕已经布下种子?

(二)殿宇

壁上浮雕殿字共有两种,一种是刻成殿字正面模型;用每两柱间的空隙,镌刻较深佛龛而居像,另一种则是浅刻释迦事迹图中所表现的建筑物。这两种殿宇的规模,虽甚简单,但建筑部分,固颇清晰可观,和浮雕诸塔同样,有许多可供参考的价值,如同檐柱、额枋、斗栱、房基、栏杆、阶级等等。不过前一种既为佛龛的外饰,有时竟不是十分忠实的建筑模型;檐下瓦上,多增加非结构的花鸟,后者因在事迹图中,故只是单间的极简单的建筑物,所以两种均不足代表当时的宫室全部的规矩。它们所供给的有价值的实证,故仍在几个建筑部分上(详下文)。

(三)洞口柱廊

洞口因石质风化太甚,残破不堪,石刻建筑结构,多已不能辨认。但中部诸洞有前后两室者,前室多作柱廊,形式类希腊神庙前之茵安提斯(inantis)柱廊之布置。廊作长方形,面阔约倍于进深,前面门口加两根独立大支柱,分全面阔为三间。这种布置,亦见于山西天龙山石窟,惟在比例上,天龙山的廊较为低小,形状极近于木构的支柱及阑额。云冈柱廊(最完整的见于中部第八洞,柱身则高大无伦。廊内开敞,刻几层主要佛龛。惜外面其馀建筑部分,均风化不稍留痕迹,无法考其原状。

五石刻中所见建筑部分

(一)柱

柱的平面虽说有八角形,方形两种,但方形的,亦皆微去四角,而八角形的,亦非正八角形,只是所去四角稍多,“斜边”几乎等于“正边”而已。

柱础见于中部第八洞的,也作八角形,颇像宋式所谓桢。柱身下大上小,但未有entasis及卷杀。柱面常有浅刻的花纹,或满琢小佛龛。柱上皆有坐斗,斗下有皿板,与法隆寺同。

柱部分显然得外国影响的,散见各处:如一,中部第八洞入口的两侧有二大柱,柱下承以台座,略如希腊古典的pedestal疑是受健陀罗的影响。二,中部第八洞柱廊内墙东南转角处,有一八角短柱立于勾栏上面;柱头略像方形小须弥座,柱中段绕以莲瓣雕饰,柱脚下又有忍冬草叶,由四角承托上来。这个柱的外形,极似印度式样,虽然柱头柱身及柱脚的雕饰,严格的全不本着印度花纹。三,各种希腊柱头中部第八洞有“爱奥尼亚”(lonicorder)式杖头极似TempleofNeandria柱头。散见于东部第一洞,中部三、四等洞的,有哥林特式柱头,但全极简单,不能与希腊正规的order相比;且云冈的柱头乃忍冬草大叶,远不如希腊acanthus叶的复杂。四,东部第四洞有人形杖,但板粗糙,且大部已毁。五,中部第二洞龛栱下,有小短柱支托,则又完全作波斯形式,且中部第八洞壁画上,亦有兽形栱与波斯兽形柱头相同。六,中部某部浮雕柱头,见于印度古石刻。

(二)阑额

闻额载于坐斗内,没有平板枋,额亦仅有一层。坐斗与阑额中间有细长替木,见中部第五,第八洞内壁上浮雕的正面殿宇。阑额之上又有坐斗,但较阑额下,柱头坐斗小很多,而与其所承托的斗栱上三个升子斗,大小略同。斗栱承柱头枋,枋则又直接承于椽子底下。

(三)斗栱

柱头铺作一斗三升放在柱头上之阑额上,栱身颇高,无栱瓣,与天龙山的例不同。升有皿板。补间,铺作有人字形栱,有皿板,人字之斜边作直线,或尚存古法。中部第八洞壁面佛竟上的殿宇正面,其柱头铺作的斗栱,外形略似一斗三升,而实际乃刻两兽背面屈膝状,如波斯柱头。

(四)屋顶

同类推荐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
  • 鲁迅小全集:文学与出汗(精装)

    鲁迅小全集:文学与出汗(精装)

    《文学与出汗/鲁迅小全集》收录了鲁迅杂文专辑《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代表作品。鲁迅的杂文,在现当代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他的杂文对现代传播中各种评论性文体的出现和影响,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以及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结合可谓影响至深。
  •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万叶集》的世界

    《万叶集》的世界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究竟拥有哪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又与中国文学又有着何种关联?本文将带您走进这片绚丽多姿的和歌世界……
  • 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收入本书的,就是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是从5000多件参赛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基本代表了本届比赛的最高水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武大帝

    灵武大帝

    世间万物,皆可有灵。草木虫兽有灵,可为妖!众生意志有灵,可为神!亡者消逝灵不散,可为鬼!十七年前,一代神王坠入魔道,屠戮众生,遭正邪两道联合抹杀,灰飞烟灭。十七年后,一个少年身负至邪之血,秉承妖魔通天之志,自北域而出,又将走出怎样的传奇!
  • 都市逍遥神

    都市逍遥神

    通天古墓开启,绝世功法逍遥诀伴随世出,引动天下纷争,叶家因此家破人亡。背负血海深仇的叶尘继承了逍遥诀从此问鼎天下!
  • 邪帝陆先

    邪帝陆先

    护道为正,纵欲成魔。陆先其人,一不呕心沥血扶持天理,二不嗜血成性离经叛道。正道中人,恨陆先身具绝大神通,心中却无浩然正气;魔道妖人,笑陆先故作潇洒,却不敢滥杀无辜、草菅人命。陆先笑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我无黑无白、不魔不正,可谓是邪道中人!”==========玄幻爽文,智商正常,目标是写出能让老白也愉快阅读的普通小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阳武神

    天阳武神

    天阳大陆,以武为尊。万物通灵,兵器、丹药,皆对修炼大有裨益。一个苦索强者之路的少年,掀起了万古前的秘辛,卷入了一场惊世大乱……
  • 人生路之风云往事

    人生路之风云往事

    人生路上,有失落,幸福。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人生路,快乐少年朗。泥尘里,快乐有几多方向。路里崎岖,不见阳光。丝丝梦幻般风雨,路随人茫茫。
  • 耿耿于怀没有系统

    耿耿于怀没有系统

    那一夜一场天地巨变,天下间但凡有灵识的都有了系统。唯独主角没有。主角——高阳侯府二公子,一个六岁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耿耿于怀”的少年。剧透预警!!!这是一个讲述凡人如何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吊打整个天下多如牛毛的金手指的故事。因为平凡人得世界,江湖总会有更有钱更有权更帅的人存在,我们除了努力和脑子什么金手指都没有。
  • 荒土列王

    荒土列王

    架空、后末日时代、无敌主角、奇妙世界大赏。主要内容:泰格暴打各路大神,费力在摧毁世界与拯救世界间选择。小兵们各自寻找自己的幸福,在大佬们闹腾完了后收拾残局。各路偷税怪的末日,咸鱼的艰难生存日记,总是置身事外者的男的女的的折磨。以及难堪的过去日志。
  • 半步成神

    半步成神

    这是一个集修真,魔法,异能为一体的世界。盘龙大陆尽管有不同国家与宗教,但是等级却有统一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林觉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因为他拥有了一枚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