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38500000012

第12章 人应该如何生活?(上)(2)

不过,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所有人的行为动机从根本上说都是一致的,即“追求利益,避免损害”或曰“趋利避害”。因此如果行为的道德性仅仅取决于这种动机,那么人的所有行为的道德价值就都是一样的,也就没有事实上的善恶之分了。而这样一种不能区分善恶的“道德标准”,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它无助于我们对行为的选择和评价。功利主义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首先承认“趋利避害”本身是善的,但是各种行为产生的善却有数量或程度之别,因此必须对行为所产生的“利”和“害”的值进行客观的“计算”,将每一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利”的值减去所能产生的“害”,这样计算下来,那些“利”的“余额”较大的行为,就是在道德上更可取的行为,这也就是著名的“功利原则”,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这个原则是由19世纪的一些西方的道德哲学家系统地确立的。由于这些哲学家认为“利”总导致人产生一种快乐感,“害”则导致人产生一种痛苦感,因此他们进行上述的“利”与“害”的计算、比较的时候,往往是说他们在计算和比较的是“快乐”和“痛苦”。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是一些经验主义者,所以不愿意悬空地、抽象地谈“利”、“害”,而是认为“利”、“害”不能离开人的心理感受。总之,在这些功利主义者心中,“快乐”和“利益”是同义词,“痛苦”和“损害”也是同义词,并且这样的“痛苦”和“快乐”是可以通过加减法进行计算的——然而他们这样的看法到底对不对,我们将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加以探讨。

功利主义伦理是一种令人满意的道德观吗?

功利主义认为,要判断什么行为是道德的,就要对各种行为对每个人所造成的痛苦和快乐的总量进行加减“计算”,然后再加以比较。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这种计算呢?有的功利主义者就提出,计算快乐的总量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快乐的强度、持续时间、确定性大小、临近度、丰度、纯度、广度(即享受快乐的人数)这些方面。显然,痛苦的计算方法和快乐一样,只是要在计算的结果前面加上一个负号。这在很多人看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似乎很精确的“模式”甚至“公式”来进行道德权衡和判断。

举个例子,我们大概都读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促织》:皇帝爱斗蟋蟀,为了弄到善斗的蟋蟀以媚上邀宠,华阴县令为此居然可以横征暴敛,诛求无度,活活逼死无辜的孩童。其实蒲松龄指出:“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如果将这种行为用功利主义的公式来计算的话,那么,这种斗蟋蟀的快乐,广度极窄(只有“天子”一人享受)、确定性不大(只是“偶用”)、持续性很短(“过此已忘”),其他指数大概也很可疑,计算下来是远远不及百姓为之“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所遭受的巨大痛苦的。那么毫无疑问,按照功利主义原则,县令为了皇帝这一点点快乐而压榨百姓,逼死人命,造成那么多人那么巨大的痛苦,当然就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又比如,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罢免贪官,用笔在官员名单上做记号,同僚劝他说:“十二丈(即范仲淹——笔者)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意思就是:“您这一笔下去,那个被罢免的官员一家人都要受苦了!”仲淹答曰:“一家哭,何如一路(“路”是宋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哭耶!”意思是:“让他一家人痛苦固然不好,但是如果不罢免他,他管辖的那个地方的所有百姓就要受苦!”范仲淹这也是一种按功利主义原则的道德“计算”:与其让多数人痛苦,不如让少数人痛苦。

这样看起来,功利主义伦理是很强有力的,能够解释我们在做很多行为取舍时所遵循的原则。不过,一些哲学家认为,仔细分析起来,单纯的功利主义原则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

第一,有的“快乐”或者“利益”不大好进行“计算”,因为它们很难被“量化”。一般来说,纯粹物质的利益比较好计算,而精神上的“利益”则难以量化和计算。例如一百斤米可以让三口之家在一个月内都吃得饱足——这基本上是可以“计算”清楚的,因为它主要是物质带来的一种生理满足;但是一百本书能给多少人带来多长时间和多大程度的快乐呢?这种精神上的愉快,几乎完全是无法计量的。那么,当某种行为所导致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比如某一笔经费究竟是用来生产粮食还是用来搞文化建设——既然有一方是我们很难计算的,那又如何能根据这种计算的结果来加以评价和取舍呢?

第二,功利主义对道德的追问与评价具有“对事不对人”的特点,这使得它对我们的某些道德评价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按功利主义原则,一个行为不论动机如何,只要产生或者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功利,就是道德上可取的行为。然而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道德判断很多却是针对“人”的,我们经常说“某人是个好人”,“某人很不地道”,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对人的这种评价,很难用对他的行为后果的评价来解释,换言之,我们并不总是认为其行为促进了社会的最大福利的人就是一个“好人”。例如秦始皇嬴政,他横扫六国,结束分裂,废封建,设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他为中华民族谋求到的“利益”是非常巨大也非常深远的。然而我们即使承认他的这些盖世之功,也并不一定因此就认为他在道德上是一个“好人”,相反,我们通常认为与他作对的那些人——比如想要刺杀他的荆轲,还有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是“好人”,哪怕他们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历史功绩。前些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就是因为他在剧中急于把秦始皇塑造成一个“好人”,而这实在太违反大家公认的道德评价了。而单纯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几乎无法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人,哪怕是亲身享受着秦始皇带来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等巨大“利益”的中国人,会有这样一种“反功利”的道德直觉?

因此,不少哲学家认为,或许你读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和分析,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功利主义伦理虽然是一种很有力的道德观,但它决不是唯一的,考察伦理问题还必须引入其他思路。

五、完善人格的各种品质——美德伦理观

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古往今来,大家在道德上一般都不认可秦始皇呢?因为他虽然雄才大略,功高盖世,却残暴、乖戾、专断、多疑,不具备“仁慈”、“宽厚”等等美德。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看待伦理问题的新角度,即所谓“美德伦理观”,就是说:道德除了是行为的性质,还意味着人的某些“品质”。其实,我们对自己的道德期许,往往并不是要求自己事事都去计算什么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是要求自己去做一个具有好的“品质”的人。

还是拿秦始皇的例子来说吧,我们承认他统一中国,增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可是我们也知道,未来总有一天,国家的界限会消亡,各个民族也会融合。“中国”这个名称将如同“齐楚燕秦赵魏韩”一样成为历史,秦始皇的功绩也会作为一页档案而被人们轻轻翻过。然而我们相信,即使到了那个时候,孟姜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荆轲舍生取义的弥天大勇,仍然会强烈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有时,人们甚至会激赏、敬重自己敌人的美德:在古典小说《杨家将演义》里,北宋老将军杨业屡次挫败辽军入侵,最后在陈家谷血战牺牲,辽国萧太后却赞叹道:“久闻此老号‘杨无敌’,果然名不虚传!”南宋的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从容就义,元朝君臣对他的评价是:“南朝两百年只出了这一个真男子!”换言之,那些投靠“大元”的降官降将,在他们看来绝不是真男子,即便这些人帮他们扫平宇内,立下汗马功劳,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却远远不如这个铁骨铮铮的死敌。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白军指挥官看到红军指挥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也不禁赞叹:“真是好汉!”1935年冬,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在怀玉山战斗中负伤被俘。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审问他时说:“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你们硬要在中国实行,会失败的。”胡天桃大义凛然地回答:“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我愿为共产主义牺牲。”胡天桃被枪杀了,但他的话却被王耀武铭记了几十年。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王耀武还是蒋介石的忠实信徒,并不认为共产主义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功利”,而深深地震撼了他的,是胡天桃那种忠于信仰、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高贵品德。

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美德伦理观不同于功利主义伦理观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它把人的美德看作自身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认为这些美德不是作为达到功利性目的的手段,而是自身就是目的,自身就具有比功利性目的(哪怕是群体的、社会的功利)更为重大的价值。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哲学家认为,人生的最高目的或者说“最大幸福”就是人格的完善,而各种美德——例如中国古典哲学所说的“仁义礼智”或者西方古代哲学家所说的“智慧、勇敢、节制”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的组成部分,因此即便抛开一切功利的考虑,它们自身就是最值得追求的。一个拥有美德之人,哪怕并没有实现多大的功利目的,也仍然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因此中国儒家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第二,因此,用美德伦理观来判断善恶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是采取功利主义那种“计算”的方法,而是采取一种“整体直觉”式的方法。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这就是从反面说明,对“美德”的爱好,本来应该是和对“美色”的爱好很像的,换言之,对“德”的判断,不是锱铢必较的“计算”,而是一种如同欣赏美貌一样的一见倾心的“直觉”,即所谓“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我们说一个女孩漂亮,并不是因为测量过她瞳孔的直径、鼻梁的高度,计算过她的脸部的各种比例等等,而是一个整体的直觉:“她看起来让人感到很舒服。”我们说一个人是个好人,不少时候也不是因为我们曾经计算过(哪怕是粗略地估算过)他各种行为的效益,而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本身给我们一种“像个人样”的感觉,甚至他的那些失败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行为,也能让我们看到他内心中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因为担心失踪的朋友的安危,几天几夜吃不下饭,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这其实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毫无“功利”可言,可以说是“不合理”的行为,但我们一边会劝他吃饭,另一边也会在心里默默地赞赏他,会感到他对朋友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无法克制的担忧,恰好表明他具有“重情义”的美德。美德有时候就是这样,似乎冲破了一切功利的算计,直接征服了我们的心灵。

当然对美德伦理观也有一些质疑。功利主义者可能会认为,美德伦理观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诉诸功利的:“忠诚”、“勇敢”、“重情义”等美德被人们所激赏,正是因为有大量体现这种美德的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只是久而久之,人们就会逐渐习惯于接受一个信念——“这些美德能够带来利益”,而不再具体计算这些利益是什么了。因此他们觉得美德伦理观只不过是一种简化了的或者下意识的功利主义。不过,美德伦理观的捍卫者们会认为:说“美德可以带来大量的好处”,这是一回事;说“人们仅仅因为美德能带来好处才赞赏它”,这是另一回事,承认前者并不等于承认后者。这就好比喝红酒能够软化血管,但是大多数人喜欢喝红酒并不是为了软化血管。而且在这些捍卫者看来,关键不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曾经出于什么目的来赞赏这些美德,关键是现在我们的确有了一个独立于功利原则的标准,以至于现在我们明知很多体现这种美德的行为与功利原则违背,却仍然会激赏它们。

不过,在一些哲学家看来,美德伦理观真正困难的地方在于:

第一,它似乎不能为我们判断行为本身的正当与否提供一个标准。持有美德伦理观的人也并不认为体现了美德的行为就都是道德上正确的,比如纳粹德国的士兵,可以说他们在二战中也体现了“忠诚”、“勇敢”的美德,但这并不证明他们的行为正当。

第二,人的哪些品质才称得上美德?什么样的美德最值得追求?事实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甚至不同的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而美德伦理观似乎也很难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

综合我们上面对功利主义伦理观和美德伦理观的介绍,功利主义伦理观虽然给出了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人的行为的正当性,对一些精神上的“价值”却似乎很容易忽略或者无能为力,尤其是它总是对事不对人,难以解释我们的很多针对“人”的道德评价。而美德伦理观呢?它虽然肯定了组成完善人格的美德自身就是目的,就具有价值,从而能够解释人们对超越功利之上的道德行为以及做出这种行为的人的赞赏,但是这种赞赏似乎又缺少一种普遍的、客观的标准。可是,当一个美德伦理观的信奉者说例如“雷锋具有很多美德”的时候,显然他并不希望别人以为他的意思只是“我喜欢雷锋的许多心理特质”,显然他还希望甚至相信别人也能够赞成他的见解。可见,这两种伦理观还是各有不足,因此,必然还有另外的维度来思考伦理问题。

同类推荐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菜根谭全鉴(第2版)

    菜根谭全鉴(第2版)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门推荐
  • 文明停滞之后

    文明停滞之后

    公元4127年,整个东半球都在仰望着天空,对着太阳上那片腰带似的阴影欢呼着。这是人类迈向二级文明的第一步,也是人类停止战争、迈向新纪元的第一步。可就在这时,他们来了…
  • 禁忌密码

    禁忌密码

    刻在古玉上的铭文是什么?而空白历史的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一个被诅咒束缚了千年的家族,到最后也仅剩一个人。他…独自一人扛起了寻找诅咒根源的大旗,途中结识了钢铁般的友情。他到最后能否摆脱诅咒的命运?
  • 我们都是赛场上的星星

    我们都是赛场上的星星

    体育生&体育生在赛场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 众界王

    众界王

    心有猛兽,身似囚笼。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放出。悲剧早已注定。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便成了大劫。变相的自我终结,脱去了负累,另一个世界重生。做想做的事,当想当的人。新人一只,各种求。
  • 醋精大佬虎摸才消停

    醋精大佬虎摸才消停

    【1v1独宠爽文了解一下?】重生前的墨景初一心只求四大皆空,理都没有理过那个天天跟在他身后的黏人精乔晚柠,直到她将心脏给了他,他才知道他早已爱上她!重生后的墨景初,一心只想做他家乔晚柠(小糖豆)的柠檬精。没想到剧情不一样了,他和他家小糖豆没缘分了!还好,还好,他还可以用钱来一个你我本无缘,全靠我捐钱(结缘)的甜蜜人生。“小糖豆,你对他笑的时候我心好痛!给他一点惩罚吧!”“小糖豆,别生气,我错了,我真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小糖豆,你是我一生的执念!”乔晚柠:“好了,我知道了,摸摸头,不吃醋了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我为僵尸

    网游之我为僵尸

    为什么永远都是这样的倒霉呢!僵尸!在被咬中转换僵尸之体,而将我转换之人却因为伤势太惨,提前丧命,至今只为一只不需要吸血却拥有僵尸所有能力的半僵尸。而时间的长河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却在游戏时代来临的时候!在我刚刚进入游戏的时候,世界却远远不像我所看到的那个样子!
  • 狼王归来

    狼王归来

    徐大辉创作的《狼王归来》讲述了:统治了若干年的族群日益强盛,老狼王却被儿子赶下王位并驱赶出族群,昔日的妻妾归了新狼王所有,面对残酷的森林法则,老狼王无奈,它捕杀到一头雄壮的马鹿拖拽回领地,以证明自己没有老,最后怆然死去;狼王后不肯下嫁新狼王,没跟族群迁徙,带着老狼王的遗腹子孤独地在香洼山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它从雪窠里叼回一个人类的孩子哺育;一个逃兵从猎人钢夹下救了一只母狼,逃兵遭追捕时,母狼勇敢地站出来;人类的母亲突然出现在狼孩面前时,狼孩会做何反应?狼族群最终覆灭的隐喻,警示了人类什么呢?
  • 职场博弈

    职场博弈

    本书以一个新人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职员并更好地发展自己,包括工作上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与同事和上司相处、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在工作中谋求发展等等,旨在帮助职场新人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使职场新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 仙界神医归圣传

    仙界神医归圣传

    一代仙界神医陆尘,救万世,怜苍生,却因被仙帝误会谋杀,被免去仙职,打下凡间。现在,我陆尘将会踏破这仙界,重置仙界秩序,我!才是真正的一代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