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75600000020

第20章 铿锵步伐 倾情奉献——“残疾人自强模范”邱福正

“生命可以有残疾,但心理不可以有阴影;残疾可以困住一个人的躯体,但不可以限制一个人的作为!”

一个从3岁起就下肢残疾的阎良农民,却以敢于抗争命运的激情和舍己为人的热情迈出了人生铿锵的步伐。

揪心的一里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明知道只有一里路程,可是无论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到头。对于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这种遥远也许是无法感知的,而对于一个下肢残疾的人来说,这一里路却是他一辈子的痛。

在西安阎良区关山镇长山村邱东组见到邱福正的时候,是2007年的新年伊始。阴历年就要到了,村子里已经隐隐约约透出了年气,邱福正正在自己的店里替瓜农挑选甜瓜种子,一双拐杖靠在旁边,他艰难地蹲着,一边拿着包装袋让瓜农看说明,一边介绍这个品种的优劣和特性。也许是蹲久了,残疾的右下肢让他略感不适,他欠了欠身子,又开始介绍另一个甜瓜品种。说起甜瓜品种,说起收成,他的眼睛格外有神,也许是因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看着他艰难地拄着拐杖,热情地送走顾客,对于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农民,我心中陡生一种敬意:从小右下肢残疾的他,却能够坚持读完高中,在靠自己的双手过好日子的同时,还经常接济乡亲,以眼光好、有作为、热心肠为人称颂,成为阎良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典范。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生命可以有残疾,但心理不可以有阴影;残疾可以困住一个人的躯体,但不可以限制一个人的作为!”无疑,他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他是一个渴望飞翔的人,谈起过去,久久沉默之后他从最令父母揪心的一里路说起,道出了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往事……

关山镇地处阎良区的东部,自古就有鸡鸣一声听四县之说,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厚。1960年,邱福正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小村庄——长山村。他的父亲是当时大队指导员兼生产队长,为人忠厚老实,母亲通情达理、贤良淑惠,上有一姐也事事相让,一家四口,可以说是其乐融融。在那个穷困的年代,尽管物质匮乏、生活清贫,但一家人能平平安安也算幸福。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快乐,父母给他取名福正,就是希望他生得有福、走得周正。但是,良好的愿望并没有能够阻止厄运的到来,老天没有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福”,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一切。3岁那年的一天夜里,邱福正忽然发起高烧,连续几日持续不退,父亲急得团团转,母亲慌了神,到处投医。三天后,高烧算是退了,却出现了比高烧更可怕的症状:福正站不起来了。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来说,从3岁起就要靠拐杖支撑,以后的漫漫人生路,孩子该如何走?这个沉重的打击让父母几乎站不起来了,但面对孩子无邪的笑脸,他们很快振作起来,并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幸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痛苦。他们向亲戚筹,向邻里借,千方百计为孩子看病,带着儿子走遍了临潼、三原、西安等有名气的医院,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孩子患了小儿麻痹,看不好了,再治也是白花钱。

命运的不公平,现实的残酷,并没有把这个家庭击垮,却让一家人变得格外理性。孩子的“福”是没有了,唯有的就是个“正”字,可是就凭这残疾的双腿,要走得周正又谈何容易?于是父亲自制了一个木质的小推车,经常推着孩子四下转转,福正就在小推车里过了五年。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影响孩子心灵的发育,看到周围的小伙伴们陆陆续续背起书包去上学,小福正的心里非常好奇,对此,家人佯装不知。

孩子一再说:“大,妈,我要上学。”“为什么呢?”父亲问,孩子回答:“我要认字,我要和别人一样。”

听到孩子的回答,父母既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孩子并没有因为下肢不便而冰封梦想,他对美好生活依然有着执著的向往和热情;难受的是,要上学困难太多,单从家里到长山小学的一里路,对于这样一个行走不便的孩子来说,那是何等的漫长和艰苦,靠着双拐,他如何能日复一日走下去。但是小福正执意要上学。母亲说:“你自己都不能走路,上学是明摆着遭罪啊?”福正回答:“我不怕,什么罪我也能受,只要让我上学。”父亲说:“上学是好事,可是,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福正说:“大,我能坚持住,就是爬,我也要爬下来。”于是父母决定让福正去试试。短短一里路,福正靠自己双拐走下来,要用常人的几倍的时间。姐姐因为年龄小背不动他,父亲又要经常忙生产队的事情,母亲还要在家做家务、做饭,无法接送他。上学——不算长的一里路,却成了一个孩童无尽的煎熬,成了父母最揪心的事情。特别是到了雨雪天气,去学校简直寸步难行。在这段经历里,出现了一位让邱福正永生难忘的老师——郑可忠。他和福正是一个村的,他经常抱着福正去上学。在郑老师的感染下,村子里大点儿的同学轮换着背着福正上学,小点儿的则扶着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福正坚持每天上学。因为腿的原因,福正无法锻炼身体,体质不怎么好,加之当时条件艰苦,每到冬天双脚都被冻烂,每一用力都钻心的疼。晚上回到家里,烂痂已经和鞋袜粘在了一起,脱都脱不下来,母亲边流泪办帮他脱掉鞋袜,第二天穿又是一阵阵的疼。但每次想到上学、放学有那么多同学帮助自己,福正的心又暖了许多。每次行走在这艰难的一里路上,福正都在想,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帮着我,那么我将寸步难行,以后我一定要用我全部的能力来报答这些帮助过我的人,一里路,一世情!

短暂的五年小学很快结束了,福正要求上中学,父母又犯难了。母亲心疼地说:“别人已经抱不动、背不动你了,学校离家也不是以前的1里路,而是15里路,这罪你更受不起。”父亲劝道:“你已经能识字,会算账,别人也哄不了你了,算了吧!”“大,妈,我知道我双腿有问题,走不了,可是,不读书,我就真的永远成为你们的负担了。让我继续上学吧,给我点机会,求求了……”孩子的眼泪触动了大人,孩子的决心也深深地感染了大人。父母还是担心:“你怎么去学校?”“我可以骑自行车啊!”福正坚定地回答。

于是父母给他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那个时候的自行车是奢侈品,很少人家有。他恳求姐姐带自己到生产队的晾麦场里学骑车。可是,他的小儿麻痹太严重,根本无法跨上车,勉强踩着碾子坐上了车后,却无法骑行,更无法下车……他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人们说生活不相信眼泪,有些时候,生活甚至连血汗也不相信。

一次次跌倒并没有让邱福正灰心,相反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邱福正又另想办法,他找来其他同学一起学骑自行车,大家学会后就换着用车载着他去康桥读书。本村的邱万跃、邱万长、郑学义,邻村的寇引龙等同学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四年的中学生活铸就了他们深厚的友情。邱福正品学兼优,数学特别突出,但是高中的毕业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当时考大学尽管他分数够,却因为腿的原因被刷下来。腿的残疾严重地限制了他的发展。离开康桥中学的时候,他的心情很复杂:——艰难地/我走了/正如我艰难地来/我艰难地挥挥双手/留下了两行/深浅不一的脚印……

且行且珍惜

花的开放,不是靠风催雨唤,而是它自己有一颗要开花的心。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被放到石缝中的根籽,被丢到屋檐上的种子,在历经千万磨难后,遇清风、着雨露而生根、发芽,按照生命的原始步骤,在艰难中美丽地绽放:能见到阳光是它最大的心愿。在种种苦难中,邱福正尽管举步维艰但却步伐坚定,他始终把自己和健全的人摆在同一起跑线上,不给自己找任何退缩的理由。他唯一能说给自己的就是:且行且珍惜……

从康桥中学回到家的那个夜晚,是邱福正终生难忘的。这天夜里,他坐在床前,望着窗外庭院里的青灰,夜不成寐,同学的鼓励、师长的期盼、自己的理想……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眼前。隐隐作痛的腿一点一点把他拉回了现实,真实的生活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当生产队照顾他,只让他做看护庄稼这样的轻松活时,他却因腿脚不便连撵人的事也做不好。一个健全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一个残疾人所处的困境,连走路这样普通的事情,对邱福正来说都是那么奢侈……一切的一切使邱福正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腿脚不便将是他必须背负的重担。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极度的失意中,另一场灾难又悄无声息地降临到他的头上。1979年,他的父亲患上肝癌,住进阎良的一家医院。母亲和姐姐都在医院照顾父亲,留下他在家看门。他既要管家,又要筹钱为父亲看病。每隔两天,他要拿着借到的钱步行15华里到惠刘车站坐火车送到阎良医院。那时,关山到阎良不通公共汽车,为了送钱、看父亲方便一点儿,他又开始学自行车,但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任他怎么努力、如何心诚,却总是无法学会,每次都磕得头破血流。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到医院见到母亲和姐姐,他都说是走路不小心磕破的。那段日子,每到阎良去一次都要花上一天时间,常常是早上起来就走,一直走到中午12点多钟才能到惠刘车站,然后坐车去医院。从那时起,邱福正心里涌起一种想法,我不会骑车,如果会开车也成啊!他的孝心诚意感动了邻里,感动了长山,却无法感动上苍——全家人努力没有能留住父亲。使父亲临走能稍稍安心的是,在临终前,父亲安排给邱福正的姐姐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希望对邱福正有个照应,也算是对这个苦命孩子日后有个交代。

本来就穷困的家庭,加上为父亲治病借钱,一下子背上了6000元的债务,在那个年代,这可算得上是个天文数字了。刚刚20岁的邱福正责无旁贷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用他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千钧重担。为了维持生计,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从1980年父亲去世到1983年土地承包制之前,邱福正当过记分员,干过生产队会计,还在保健站为人取药打针。但是,这些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啥时候能够甩掉沉重的债务?每天面对柴米油盐这样的琐碎和各种各样的开支,使他不得不多想一些办法。他想起人们常说的“有家财万贯,不如开个店”的老话,面对自己负债的日子和长山村地处僻壤、群众买东西不方便的现状,邱福正闪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办商店。

当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母亲以为他在发烧,母亲说:“娃呀,咱们欠了6000元的债,是远近有名的透支户,谁肯借钱给我们办商店啊!”姐姐道:“就你这样的身体,你怎么去进货?”村里人听说后也都议论纷纷,多少好胳膊好腿的人都赖账,你腿脚不灵便,欠的钱再欠一阵还也不迟,千万不敢胡弄。面对这些善意的规劝,邱福正依旧在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认为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心理不可以残疾,他始终把自己和正常人一样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从不给自己任何退缩的理由。他背着家人,找到昔日的那些好友,好不容易凑了300元钱,但开办商店需要的资金还差很多。于是,他又让人用自行车载他去找父亲以前的老熟人——时任康桥信用社主任的丁建功。说明意思后,老丁眼睛瞪得老大:“娃啊,你疯了,你以为谁都可以开商店?叔可以接济你,但不能给你贷款,是怕你栽重了啊!”“叔,你就给我一次机会,我只贷600元,赚了赔了我都认,我会按时还款的。”好话说了一大堆,但是丁主任就是不答应。一次不成,邱福正就让人用自行车驮着三番五次找,见福正主意已定,母亲也去找丁建功说情:“他叔,娃也理解你的好心,你就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试一次吧!”最后,邱福正终于从信用社贷到了日思夜想的600元,办起了全村、全大队乃至分社的第一家私人商店。

“邱福正开商店了!”人们纷纷说,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一半是来买需要的商品,另一半是好奇!好奇一个肢体残疾的人办了一件当时众多肢体健全的人想都没有敢想的事情。很多人想不通:他如何进货?是啊,他如何进货呢?起初,邱福正让姐夫或是其他人用自行车载他到阎良批发部,批发好商品后,让人先把货送回去,再骑车把自己接回去。这样进货极为不便,往往要求人半天,不是大伙不帮忙,谁都有个忙闲。为此,邱福正说尽了一般人不愿说的话,看遍了一般人不愿看的脸,但能完成进货这些环节,他已经非常高兴了。当时的商品非常简单:盐、糖、洗衣粉、火柴、针头线脑等,尽管挣的都是分分钱,但是总算有收入。每到晚间盘点的时候,他都非常高兴,因为商品都是卖给乡里乡亲,人们到这里买一半是需要,一半是冲着他来的,每每想到这些,邱福正就非常感激。他也因此严把商品质量关,坚持薄利多销,使得生意红红火火。

随着生意日渐兴隆,商品种类的增加,他进货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进货的量也越来越大,让别人带着看货、进货也越来越不方便了。这时,邱福正的一个愿望也越强烈:买一辆车,自己开着进货。经家人的同意,在乡亲们的资助下,1984年,邱福正终于买了一辆五马力的柴油三轮车,时间他记得清清楚楚:1984年3月24日;价位他记得清清楚楚:2666元。有了这辆车,他进货方便了,他终于可以不让人载着去进货了,他可以去想去的地方了。他去了西安、三原,还去了礼泉、云阳等地,去贩运蔬菜、猪娃等,其间有赚有赔。在这段经历中,他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扩展了他的交往空间。这辆车,延伸了他的认知触角,为他还清所有债务提供了直接途径。如今,他家里用上了现代化电器:手机、电话、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热水器等,商店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了,办成了家庭小超市。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的头脑格外清醒,这些都是和众人的帮助、和这辆车的功劳分不开的。是众人的帮助给了他发展的空间,是车给了他飞翔的双翅。而且车也在不断更新,2002年他的车换成了九马力方向盘式,2004年又购置了3550元的两轮摩托,2006年购买了价值8000余元的残疾人专用带篷子的三轮摩托车……

对于他来说,车子就是他的双腿和生命,载着他奔向幸福时光。同时,车也成了自己播撒爱心的载体,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救急车”。

倾情的奉献

“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采访中,我总想起艾青的这句诗。艰难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好心人的帮助,铸就了邱福正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一颗金子般金贵的心。“只要别人有求于我,我会全力帮助,就像当初别人帮助我一样”,邱福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邱福正是远近闻名的热心人。1991年春天,邱西组邱钢牛妻子陈倩娃突发急病,昏迷不醒,邻居跑来说:“福正,钢牛媳妇发紧病了,钢牛叫你赶紧开上三轮车把他媳妇送到关山医院。”福正听后立即叫妻子给车加水,帮他推车发动车,并拿出了当时小卖部里的整钱给他,以备急用。福正开着三轮车将钢牛媳妇送到了关山医院,抢救的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要是再迟来10分钟时,人就救不过来了。”听了此话,钢牛感动得泪流不止。安顿好病人后,钢牛身上的钱交完后,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福正就给钢牛说:“别怕,我这儿有60多块钱,你先拿着,给倩娃看病,钱不够的话,我每天给你送。”就这样,一连五天时间,福正每天晚上将自己小卖部一天的收入开着三轮车给钢牛送到医院里,其中最少的一天只有37块,最多的一天78块。出院后,钢牛和妻子登门道谢,说:“正哥,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救命之恩我们终生难忘。”福正听后说:“谢啥哩,只要倩娃病好了就对了。”其实,每天这样送钱的时候,邱福正都会想起自己当初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为父亲两天送一次钱的情景。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残疾人,邱福正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身残志坚,从不嗟身自叹,相反,他始终以一腔热情,如春雨般及时、温润的爱去帮助更多的人。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邱福正既能唱“红脸”,又能唱“黑脸”,谁家有解不开的结,首先想到的就是邱福正。1996年11月份的一天深夜,邱西组邱福民与妻子李芳云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李芳云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邱福民一下子吓傻了,赶忙让儿子邱战武去叫福正,说:“武,快去叫你正叔把车开来,你妈喝农药了。”孩子战武跑着去敲福正的门,开始福正以为是谁要买烟或其他啥东西,未应声,后来仔细一听是福民的娃战武在外哭喊:“正叔,我大叫你赶快开车把我妈送到医院,我妈喝药了。”福正两口子一下子急了,福正急忙穿衣服,由于时间紧,他只穿了毛衣毛裤来不及穿外套。妻子说:“晚上,天冷得很,你把外套穿上。”福正说:“顾不得了,救人要紧。”他把车直接开到邱福民院子拉上福民、芳云一路高速驶去,当时车灯很暗,高速行驶很危险,但福正想不了那么多,也忘记了寒冷。由于抢救及时,李芳云得救了。事后,邱福民一家提着礼品来道谢时,邱福正却说:“快把东西提回去,谁家还没有个紧事,谁让我有车哩,帮忙是应该的,多亏我的车没耍麻达,要不然,怕是说什么也晚了。谁家都有矛盾,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再多的困难,再烦心的事情,也不能想不开啊!凡事必须相让。”邱福正朴实的话语说得夫妻二人心服口服,都红着脸低下了头。

在长山村村民的眼里,邱福正是舍己为人的典范。1999年7月的一天下午,邱东组王长彦之女邱娥下午给棉花喷药,因为天气炎热,不慎发生农药中毒。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孩子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加之当时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她的母亲邱荷花哭着跑到邱福正家中,让福正无论如何用三轮车将其女儿送往关山医院抢救。当时,福正心中清楚,这个时候开车太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出事,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一是电闪雷鸣不止,很可能遭雷击,二是大雨已经将整个道路淹没了,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了,很可能造成翻车事故,妻子也劝他说:“稍微等一下,等不闪电、不打雷了,雨小点了再去。”面对妻子善意的劝说,他笑了笑说:“不敢等了,我尽量小心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救人要紧,多等一点儿时间,就多一点儿危险。”就这样,他冒着大雨将邱娥送到了关山医院,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邱娥脱险了。王长彦和邱荷花感激地说:“多亏了老侄你及时,没耽误,否则的话,娃就没了。”问他为啥这样做,邱福正的回答很朴素:只要别人有求于我,我就不惜一切代价,别人看得起我已是对我的最高鼓励了。

邱福正尤其叫人赞叹的地方在于他对紧急事态准确的判断力。1999年冬季的一天下午,邱东组邱彦绪正拉土垫庄基,大人们太忙,忘了管两个孩子,结果邱彦绪的孩子(约6岁左右)和弟弟邱彦强的孩子(约3岁左右)在玩的过程中误食了鼠药,6岁的小男孩在下午5点左右发作了。当时大人不知道孩子误食了鼠药,邱彦绪发现孩子口眼歪斜,全身抽搐,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就一路小跑抱着孩子去村保健医生姚小亮家,恰好经过福正家门前,看到孩子病重,福正对邱彦绪说,赶紧去,不敢耽搁。然而邱彦绪刚走了不到20分钟,邱彦绪的弟媳妇(当时邱彦强在外干活不在家)又神色慌张,急急忙忙地抱着自己的孩子找到福正说:“正叔,娃有紧病,赶紧送我给娃看病。”(论辈分,邱福正应将邱彦强媳妇叫婆,结果人到事事迷,也就胡叫开了。)福正一看娃与邱彦绪的娃症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邱彦强的孩子口吐白沫,可能是中毒了,于是立即叫来了正给自己建房的陈东组的陈长牛和邱东组的邱彦合(邱彦绪之堂弟),并从身上掏出500块钱给他俩,让赶紧开摩托三轮车把娃送往关山医院。随后,福正当机立断,他估计邱彦绪的孩子也是中毒了,怕在姚小亮家把娃耽误了,就立即开着三轮车赶到姚小亮家,对邱彦绪说:“快上车,孩子可能是中毒了。”刚到关山医院,车还未停稳,只听医院医生对先到的邱彦强媳妇说:“赶紧挡车,快送孩子到阎良大医院去抢救,娃属鼠药中毒,去得迟了,娃就救不活了。”听到此话后,福正急了:“彦绪赶紧上那辆车,”又立即将口袋里钱全掏了出来,连数也顾不得数,塞给邱彦绪说:“快走,千万不敢耽误。”邱彦绪问他一共给了多少钱,福正说:“我没数,你上车以后数多少就算多少。”孩子脱险出院后,邱彦绪说:“你给我的钱是1100块钱,加上给我弟媳的500块,一共是1600块,这回你帮了天大的忙,这钱是救命钱,这车是救命车。”福正接过钱后说:“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没耽误娃的病比啥都好。”

其实,邱福正的车帮助过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仅用三轮车运送抢救的病人就不下百十个。村里的老人都说,福正真是个好后生,硬是从死亡边缘上救活了数十条鲜活的生命,他的钱是救命钱,他的车是救命车。在邱福正的家人看来,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一方面是福正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邱福正用他金子般的心和真诚的行动换来的“福”气。

心底无私天地宽

因为你的伟岸,蓝天凝滞如画,有的人凝神观望,有的人却涌出泪花。人生不是单选题,人们在选择中奉献;奉献不是一条单行道,奉献者在奉献的同时也壮大着自我。我们这个社会终究不会冷落一个执著努力的人,邱福正以自己的聪颖、办事周正深得群众信任,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和掌声。

邱福正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1993年邱福正被推选为村民组长以后,更是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1993年至1999年间,他先后带领村民新打机井3眼,修复旧井5眼,衬砌渠道1000多米,解决了群众灌溉难、水费高的问题。后来又多方争取,积极协调,建电房一座,增加了一台50KW的变压器,整改线路2000多米,解决了电力不足、用电难的问题。他还积极筹措资金,用沙石、炉渣、石灰等整修街道,解决了排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用他的话说,人生一世就要给身后留点儿什么,哪怕是为村民办一点儿小事、解决一个小问题,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光荣和神圣。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000年以后,他又凭着一股顽强的拼搏精神,与妻子一道,携手并肩奋斗,在经营商店的同时,积极发展养猪、养羊、养鸡、养鸽子等养殖业;侍弄柿子园,栽种甜瓜和棉花,成了远近闻名的多种经营示范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亲临终前给姐姐招了个上门女婿,意思是让姐夫照顾邱福正,给这个家有个帮衬。可不幸的是姐夫却在1997年9月份在代家纸厂粉草时左臂致残,失去了劳动能力,还是邱福正为姐姐一家人操尽了心,掏钱为姐夫垫庄基盖房,为外甥订婚、结婚,被村民传为佳话。

自从邱福正家略有宽余后,凡是求助于他的人,他没有让一个人失望而去,少则三五块,多则两三千块,他都慷慨相助。为解困难家庭之急,没钱买米油盐酱醋的他赊账;没钱买化肥、地膜、塑料的他都先赊账让人先种地;无钱办红白喜事的,也有缺钱盖不起房的,他尽量相助;更有无钱供娃上学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都有,仅每年春、秋两季的开学,前来向他借钱的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家,借出去的款项多达五六千块。借款的期限有长有短,十天半月的、一年半载的、一两年的,甚至还有三五年的都有,有的钱还回来了,有的钱还不回来了,福正从不硬催着借钱人给他还款。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没给我还款,总是日子过得紧张,手头不方便。”当有人说他:“你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时咋办?”“你是一个残疾人,好不容易赚了点儿钱,那一大家子人都等着你去养呢!”他坦然一笑,说:“实在收不回来就算了,我的商店本是靠大家支撑的,我的今天是大家给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在,邱福正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活。有了手机后他进货更为方便了,打电话配好货,要么自己去拉,要么对方送上门。当甜瓜成为关山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后,邱福正也把甜瓜作为一项甜蜜事业来做,经销甜瓜籽,替人代销甜瓜。由于他的商店地理位置好,前来找他的外地客商多,他都热情接待,为客商和瓜农提供各种方便。客商多时,有一次一晚上他家就住了八个外地客商。现在他已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农村经纪人。如果不见到他本人,谁又能相信一个残疾人能走出如此宽阔的道路。对此,他唯一想说的就是一句话:感谢时代。

“心底无私天地宽”。邱福正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和人们的尊重。1996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扎实细致、成绩突出,他被关山镇党委和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高票当选为村委会委员;2002年当选关山镇第十五届党代会代表,同年被西安市残联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2003年他光荣地出席了西安市第四届残疾人代表大会,西安电视台还制作了他的专题片,阎良区电视台先后多次采访过他;2006年,福正又光荣地出席了中共关山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面对荣誉,福正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能脱贫致富,能有今天,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好,都是群众信任、支持的结果。他最想说的是:感谢时代、感谢一切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是大家的鼓励给了我发展的空间,让一个双腿残疾的人迈出了铿锵的步伐!

(张雅嵘 郑学农 剌小鹏)

同类推荐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政治军事谋略家成才故事

    政治军事谋略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

    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

    《图说世界名人: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介绍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热门推荐
  • 冒险岛终极光明

    冒险岛终极光明

    终极光明究竟存在于何处?他究竟是白魔法师还是黑魔法师?轮回的路究竟有多长?什么是友情,什么又是爱情?(根据冒险岛剧情改编,老玩家的回忆)
  • 绯闻之仙人球

    绯闻之仙人球

    在绯闻的影响下,我们该何去何从?即便被议论也坚持内心么?
  •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陆诺桐十八岁那天,陆靖安闯进她的房间,以最强硬的姿态将她压在身下质问她:“你有什么资格嫁入纪家,在我眼前幸福?”陆靖安想告诉陆诺桐,她的幸福,除了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可是他们的爱情,终究上不得台面……那晚雨夜陆诺桐被一巴掌打的口鼻出血……浑身湿透的陆靖安,跪在已故父母的面说出最大逆不道的话,气死长辈……“哪怕陆氏倾覆,哪怕我死,我也要娶她。”
  • 爱在一线

    爱在一线

    家境窘迫的王小雷高中毕业后被迫南下打工,因外貌讨女孩喜欢惹主管黄洪吃醋百般刁难,王小雷针锋相对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王小雷无意间撞破黄洪一伙盗取公司财物,公司追查,王小雷得知黄洪家里也挺可怜,便主动承认财物为己所盗······公司有个叫傅欣怡的女孩,人善人人欺,尤其有个叫姚丹萍的富家女,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嘴脸,从心里看不起进城务工的少男少女,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被王小雷狠狠地扇了一耳光,后却又因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由恨转爱······
  • 重生凤逆天下

    重生凤逆天下

    一个是如同平凡的学霸,但却遭人奴役。一个是几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梦家少主。相同的容貌,姓名。不同的命运。当她变成了她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 与一只鬼的异世约会

    与一只鬼的异世约会

    西西告诉过我,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类还不知道的地方,比如有这样一个地方,生存者们吃铁锈、铁丝、胶管、建筑、砖块以及一大堆令人想也想不到的东西。而我们人类每日所食,却被他们视为没有营养价值的垃圾。在我遇见西西之前,我的生命是一片平静的沙滩;遇到西西以后,我看到一个烟火繁盛的瀚宇远方。西西是一只鬼,一个女鬼,在这个世界存在了超过万载。当我初见她时,不止一次想要离开她,可是最后,当她真正远离了我的生活,我才发现,对她的想念,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时间。
  • 冰川世界

    冰川世界

    2030年的一天,本该是科技蓬勃发展,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篇章之时。太阳仿佛是故意开了一个玩笑般,意外地进入了休眠期。全球温度急剧降低,仅仅27天就回到让全人类回到冰川时代的气候条件!还差3分钟就完成最后一次巡航任务的史云在此时接到了一个远隔4200公里的救人任务,谁知竟。。。。。。求鲜花,求赞,求收藏!新书请大家有意见就提!谢谢!
  • 本宫拥有超能力

    本宫拥有超能力

    就在高考的前一天,萧慕晚梦到了一个老头,从此她的命运彻底改变。她穿越到了一个冷宫弃妃身上。她发现自己脖子上有一个能暂停时间的项链,从此人生一路开挂。"今日本宫为皇后,今后必当母仪天下!"
  • 武则天外史

    武则天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她的背影和他的影子

    她的背影和他的影子

    秦和喜欢一个女孩,是他不能喜欢的人……舒言知道秦和喜欢一个女孩,但她当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