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35400000003

第3章 桂花香飘云天外

中秋月圆时节,一树树桂花盛开了,一簇簇一朵朵玲珑隽秀的鹅黄色小花,为秋日增添了几许悠远闲雅的意趣,更有那扑面而来的阵阵馨香,“一味恼人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令人陶醉。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桂花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常常使人遐想联翩,勾起种种美好的联想。传说桂花香飘万里,侨居外乡的人如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儿,眼前就会浮现出家乡的山水,勾起思乡之情。“天香生净想,云彩护仙妆。”(朱熹)所以人们给桂花起了个名字叫“九里香”。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中,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由于桂花芳香异常,挺拔秀丽的枝叶象征了高尚的气节,古今诗人中就有许多人用诗来称赞它的芳香和气节。宋代名儒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可见桂花之香是人间少有的。又有宋诗人吕声之有诗《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都是颂其芳香,赞其气节的。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有“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八月十七日的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元素是苏东坡的老朋友,曾任御史中丞,因对新法不满而遭外放,苏东坡借扬桂高洁超迈之质赞颂元素,既表现自己耿介的品格,又以此互勉。诗中刻画出天竺之桂的风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的常绿乔木。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之。”“桂”名原来由此而来。桂树学名木犀。因丛生于岩岭之间,所以又叫岩桂。桂树枝繁叶茂,树冠圆整,树姿挺秀高挑,树高可达10米。叶形椭圆,花大多着生在当年的枝条上。

桂花不但芳香袭人,而且树枝挺秀,枝叶丰茂,冬夏常绿。若是南方庭园栽培,则是“丹葩间绿叶,锦绣相叠重”(陆游)。若在北方盆栽作室内摆设,也端庄高雅。好一个桂花,不以艳丽色彩取胜,不以娇妍风姿迷人,却因“天香云外飘”得到世人的独钟。

桂花原产我国,经长期栽培选择,有不少优良品种,按花色和花期的不同可划分为:花金黄色的叫金桂,花期在9月下旬。花色淡黄或黄白色的叫银桂,花期约比金桂迟一星期。花橙红色的叫丹桂,花期在9月下旬。此外,还有四季开花的四季桂。四季桂有丛生习惯,叶色较淡,花黄白色,香韵也最差,着花稀少。但花期长,除严寒酷暑外,四季都有花陆续开放,秋季花较盛,一般仅供观赏。金桂、银桂、丹桂的花期均在中秋前后,此时已天清露冷,所以又有“冷露无声湿桂花”一说。这三种花都有花开两批的特点。第一批花较密,一周左右脱落。隔一周后又开第二批花,比较稀疏,整个花期约20多天。四季桂一般在二、四、八、十一月各开花一次,平素花较少,到了秋季则也是繁花密集于树。

据传,古代天竺国有一种能结子的木犀,叫天竺桂,逐月开花,但只寥寥数点,其结子与莲子相似。于是又有传说,说是每年中秋之夜,桂子如雨,落于天竺。月落桂子,自然只是传闻,但唐代宋之问因此得到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月中虽不能落桂子如雨,但桂能结子,确是事实。明代李时珍曾对桂子作过考察:桂子卵圆形,灰蓝色。李时珍认为它“辛温无毒,小儿耳后月蚀症,研碎敷之”。

桂花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有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僚(屋椽)。”又,《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把桂树作为造屋的栋梁,把桂花制成佳酿了。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名言佳句也颇多。如宋代女词人朱淑贞有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又如宋代另一诗人杨万里咏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明朝高启的“桂花庭院月纷纷,按罢霓裳酒半醺。折得一枝携满袖,罗衣今夜不须熏。”(《题桂花美人》)也颇具特色,均被人传诵一时。

从上面的咏赞中我们看到,自古以来,人们常把桂树和月亮、广寒宫等联系在一起。原来,关于这还流传不少神话或传说。

吴刚伐桂的故事,是流传至今、尽人皆知的其中之一。据明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人常砍之,树疮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则神话说的是汉朝河西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天条,被罚在月宫砍桂树。但是,不论他怎样砍伐,桂树总是随砍随合,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树,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吴刚也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徒然销魂”的生活了。但据说,每逢中秋佳节,吴刚可以在树下稍稍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所以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赏月时看不到吴刚弯腰举斧伐桂的影子。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至于吴刚捧出的“桂花酒”,相传是仙人的饮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此处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于传说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称作“桂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侵夜可能争桂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中秋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这两处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词。而传说中的月宫也叫“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而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中南地区。自唐、宋被文人官宦竞相种植以后,由于其浓郁的花香和秀美的树姿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得到世人普遍喜爱。明清以后,已遍植于南北各地。只要阳光好、气候温暖、雨量充足的地方,都可以蓬勃生长。以山水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城,就是因为桂树成林而得名。也由于世人的爱赏和培植,现在已形成了江苏吴县、湖北咸宁,以及苏州、杭州、扬州、桂林、成都、武汉、合肥等桂花生产的集中地。目前,我国已有苏州、杭州、桂林、咸宁、老河口、合肥、南阳等七个城市把桂花定为市花。广西壮族自治区则把它定为区(省)花。

江西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建村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年),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被称为“千古第一村”。流坑村的建筑群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那些明清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这些古建筑不仅数量多,种类多,建筑精美,且有准确的年代可考,这在多雨湿润的江南是罕见的。最令人称奇的是,村中有株树龄500多年的桂树,至今仍然枝叶繁茂。仿佛象征着这个古老的村落又焕发了青春,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并将长期繁荣昌盛。(下面这幅照片为笔者2010年11月拍摄)

桂林公园是上海市赏桂旅游的最佳胜地。公园以桂花为特色,以桂树为基调,现园内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4大品种群共24个品种。1000余株桂花树合理配植,疏密相间,分布在各主要景点上。园内还遍植各种名贵花木——白玉兰、牡丹、含笑、垂丝海棠、石榴、紫薇、山茶、茶梅、腊梅等,全年花开花落,竞相争妍,美不胜收。再加以苍松翠柏、婆娑竹影,真可谓满园四季皆有佳景。自1991年9月开始,每逢中秋佳节都会举办以唐韵中秋为主题的上海桂花节,成就了上海独有的公园文化。

桂树寿命很长,一般都可活一百多年,有的树龄往往高达几百年。江浙一带的老桂很多,杭州西湖满觉垅一带,满山都是老桂,连附近板栗树上的栗子也带有桂花香味,所以杭州的桂花栗子是远近闻名的。每到桂花成熟的季节,满觉垅的姑娘们在树下撑起帐子,小伙子们爬到树上用力摇晃。那金黄色的桂花,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形成了美丽的“桂花雨”。此时那西湖边上的满觉垅,漫山遍谷,连绵数里地下着“桂花雨”,浓郁的香气中传出姑娘小伙子愉快的笑声和歌声,胜似天堂美景。此外,陕西汉中圣水寺内有一株汉桂,树虽苍老,却依然花繁叶茂,芳香四溢。鲁迅的绍兴故居中有一株百年四季桂。太湖之滨的光福桂花,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苏州城的大街小巷,每到中秋节前后,到处都洋溢着木犀花香,其中尤以怡园、留园为盛。留园桂树丛边的亭上,曾题有“闻木犀香”的匾额。

桂树不但献芳香于人间,其经济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桂花,香浓有甜意,可以窨茶、浸酒,作桂花糖。可拌糖渍用以制作各式糕点和甜食,桂花元宵、桂花芋艿、桂花藕粉、桂花发糕等,香甜可口。桂花含有芳香油,是制作香料和饮料的珍品,如桂花露、桂花酒等,也是名贵的化妆原料。桂花性辛温,能化痰生津,有暖胃、平肝、益肾、散寒之功效。桂皮可以提取染料、鞣料,也可与桂叶一样作调料,烹饪中为食品增进几分清香。桂木坚实质密,木材有光泽,纹理美丽如犀角纹,故有木犀之称,是作雕刻的良材。

有了桂花,还能酿制桂花酒。人们对桂花酒特别感兴趣,祝酒时常饮桂花酒,诗人们常咏桂花酒。大家可知人间的桂花与桂花酒从何而来?

传说古时候的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冻。一天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却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下肢瘫痪,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还是点头答应,留他暂住。果不出所料,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哪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那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们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在我国古代,桂花还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还常以互赠桂花表示爱慕之情。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由于桂树花发于秋,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据《晋史》载,晋朝郗某对策考第一。武帝问他,他回答说:“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折桂林一枝。”应试及第称“折桂”,即由此而来。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郗说对策,自谓折桂林一枝也,启唐以来用之。温庭筠诗:‘犹喜故人新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是,“蟾宫折桂”,就成了旧时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也由于“蟾宫折桂”借寓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种植桂花。至今各地还留有不少当时种植的古桂大树。

桂花不但在我国深受人们喜爱,国外许多地方也十分赞赏桂树,并常常把它看作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古希腊人还用桂枝编织成花冠,称为“桂冠”,把它赠予有名的英雄或才华卓越的诗人。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不过桂冠是用月桂树叶编织的,月桂是樟科的芳香植物,与我国木犀科的桂树不是同科植物。

同类推荐
  •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古埃及之谜

    古埃及之谜

    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直至胡夫大金字塔的西南与东北角。这应该不是什么偶然。不过,从我们坐着的地方看去,这条想象的对角线如往相反的西南方向延伸,再怎么也不会与第三座金字塔相会,因为第三座的曼卡拉王金字塔坐落在这条延长线稍微偏东的位置上。
热门推荐
  • 瓶中殇

    瓶中殇

    幸福是什么……他说,幸福是权力,是天下,是财富,是万人的敬仰和膜拜。所以,我被一只马桶送去了古代,附身在了幼年的武则天身上。爱情是什么……他说,爱情是深山老林里,我们过着悠闲的生活,不需要别人的伺候,靠我们的双手,种下鲜嫩的菜,收获明媚的春。所以,不管我有多痛苦有多绝望,我始终记着,有一个人是如此地爱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本书立足于细微的生活细节,从对孩子的沟通、赞美、惩罚、指导等方面出发,指出与孩子相处的简单方法,成功地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况,让所有的父母亲眼所见百同一般的教育方法和相处之道,采用最新的亲子教育方法,以期为各位家长带来更为有效的教子技能。
  • 暴躁医妃很佛系

    暴躁医妃很佛系

    安嫣向来不太会讨人坏心,前世是这样,穿越后也是这样。所以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司凌枭一直不太会哄媳妇,婚前是这样,婚后也是这样。所以王妃要休了他。
  • 重生怪盗银月

    重生怪盗银月

    一觉醒来我穿越了还穿越到了柯南的世界,成为了怪盗银月话说我穿越了,能不能给我一点知名度啊?搞笑的吗?男主快斗和工藤新一
  • 鬼谷帝王册

    鬼谷帝王册

    行香子?雨中行前待凉风,后遇雷鸣。更微雨、渐湿清亭。独凭廊上,夜燕蛙声。赏天边云,江边柳,路边灯。 何妨痴乱,无常往事,任谁听、无意多情。常闲伴酒,何觅功名。但杯中饮,雨中醉,月中行。 本是对弈天下,却奈何堕入情网。 本应顺行天命,却奈何逆天而行。 是情?是爱?可惜知晓时,一切都已惘然。
  • 湖耿湾

    湖耿湾

    当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浪潮,已经把传统乡村淹没了。乡村文明正在瓦解、消逝,可它曾经存在了几千年。作者黄明安想,它肯定还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沉淀于我们的骨髓中。“海峡原创长篇精品:湖耿湾”试图寻找这种消逝,再现乡村风貌;“海峡原创长篇精品:湖耿湾”也努力为他们画像,呈现人物风采;“湖耿湾”是我的精神故乡,也可能是你的精神故乡。
  •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高中一次邂逅,她被他惦记上了。大学找上门的偶遇,单恋的他开始强攻心上人。三年前,她是他护在怀里的心尖宠。三年后,她是他最恨的女人。他不择手段的把她困在身边,目的就是报复折磨她。可一不小心又把她宠成了手中宝,还被她再次抛弃。最痛心的是媳妇藏起来找不见人,方便面都没得跪。你们有看见我媳妇吗?请告诉我她在哪里!在线等,挺急的!!!
  • 魔鬼之恋

    魔鬼之恋

    她与好朋友去购买婚纱,在茫茫人海中走丢,被人抓到妓院,500万,她被拍卖出去,他占有了她,她的命运将会如何?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法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