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鸟。千百年来,鹰一直被人类所神化,是勇敢、威武的象征。鹰是自由的,它把天空当作自己的舞台,尽情展现自己的英姿;鹰是孤傲的,作为挑衅者,你可以拿走它的食物,你可以拿走它的空气,但你永远无法拿走鹰的那颗飞翔的心。翱翔在浩瀚的长空,停顿于滚滚流云,穆穆长风中,鹰用孤独的心灵漂浮于天空的边缘,终其一生。太阳是鹰族不灭的信仰,为了追逐太阳,鹰肆意酣畅地长啸——孤傲、零落、悲壮,演绎了一种伟大的虔诚。
信仰并不是鹰的专利,对于人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深处的信仰。一个人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但错误的信仰则更可怕。
一、信仰的力量
走进鹰的世界,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桀骜不驯的灵魂。鹰通常是独自觅食、独自飞翔、独自应对危险。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上,生活着一种极其凶猛的鹰隼,它甚至可以一把抓起一头小牛,飞到高处,再把猎物摔死。一些无法容忍的牧羊人用猎枪将它们射杀,有的还出于猎奇把活着的鹰隼关到笼子里。尽管笼内的生活再也没有了被射杀的危险,牧羊人也会定期地送上充足的食物,但是鹰不会做笼中鸟。失去了自由,它们宁愿去死。它们会拼命地撞击笼门,以至于头破血流,垂死的鹰用对死亡的无所畏惧昭示了自己的信仰,它们放弃了在铁笼内安度一生的机会,用生命去反抗对自己的囚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包括人,能够像鹰那样不屈不挠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抗击几乎不可抵抗的敌对力量。这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巨大的力量!
与鹰不同的是,人是社会性动物,鹰只需对自己负责,人却需要对别人负责或是期待着别人对自己负责,这种负责与被负责的悖论成为了不少人倾向于依赖别人的根源。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天,一位诚心拜佛的书生被困在雨中,当他站在屋檐下躲雨的时候,发现观音菩萨撑着伞飘然而至。这人狂喜道:“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笑着说:“我在雨中,你在檐下,落雨淅沥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位书生索性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自诩理直气壮地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观音菩萨可否度我?”观音又笑着说: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罢,观音菩萨便离去了。第二天,这位书生遇到了大难题,便到寺庙里去拜观音菩萨。当他走进庙里,竟发现站在观音像前的正是他昨天遇到的观音菩萨。这人诧异地问道:“您既然是观音菩萨,又为何自己拜自己呢?”观音双手合十,虔诚地说:“真正的神在自己心里。”
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己成为自己的上帝,不再束缚于那些虚幻的顾虑,胸怀理想、坚守信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决策的关键时刻,特别是事关企业前途的危急关头,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2004年底,在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旧案事发之后,王殿甫临危受命,担任起香港上市公司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时的王殿甫无疑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一方面要关注黄宏生案件的审理;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思考创维集团的发展。进退维谷之间,王殿甫没有模版。但王殿甫给出的答案很精彩:“没有救世主,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正所谓靠人不如靠自己,成功者自救。
二、自助者天助
一位农夫在打猎时捡到一只幼鹰,便把它带回家和自己的鸡饲养在一起。幼鹰渐渐地长大了,但它却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天性,从未尝试着拍打翅膀和捕食,俨然和鸡没什么两样了。见此情况,农夫的心有所触动。他希望这只鹰能够成为个真正的能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王者。于是,他把鹰带到悬崖边上,顺势扔了下去。这只鹰仿佛一个包裹自由落体地坠了下去,就在它即将接触地面的一瞬间,这只鹰似乎悟出了什么,倏忽间展开了双翅。一场生死之间的劫难之后,这只鹰不但保住了性命,更重要的是它懂得了挥舞双翅的意义以及鹰的生存原则。在这个故事里,农夫的作为固然功不可没,但这只鹰的醒悟和抗争则更是弥足珍贵,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才能绝处逢生。
生死抉择,对于领导者而言并不是鲜有发生的“大事件”,相反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曾有过濒临破产的危急时刻。当今中国家电业的明星企业海尔集团就曾经是一个经营惨淡、企业管理混乱、领导层更迭频繁、亏空额达147万元的集体制小厂,世界第三大PC制造厂商宏基集团也曾经被并购失误、募股受挫、行业转型搞得焦头烂额,在关键时刻,他们依靠自己,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不仅保全了自己,还最终成为了强者。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那只从悬崖绝处逢生的鹰。
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挖掘自己、战胜自己,这就是这些领导者给自己的定义。对于企业领导而言,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是应对一切风险的前提,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人未雨绸缪,从而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从容应对、泰然处之。如果说这只本性被扭曲的鹰危机意识不强还有情可原的话,企业领导的危机感松弛就难辞其咎了。真正的危机不仅是要去解决的,而是要去防范的,甚至还要驾驭和利用的。正如INTEL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所言:“没有准备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优秀的企业能成功地度过危机,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现机遇。”
在应对危机的问题上,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做出如履薄冰,随时准备打硬仗的姿态。正如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仰信中说到:“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思考的人太少,也许危机就要来临。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在现实中,在没有危机的“平常”日子里,很多企业在经营领域只是非常注意营销和传播,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危机意识这根弦。
这样就容易使企业处于危险境地,而当危机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在技术层面上,企业领导者最值得信赖的应该是自己的团队,这就要求领导者懂得在危机发生之前锻造一种坚强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熏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成功的领导者,往往会给人一种知人善任的感觉。他们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所谓善于倾听,不是简单地听取下属的意见,而是运用脑子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独到的结论。这就要求管理者一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不要让下属产生太大的距离感;二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说,某个部门经理善于化解危机,但反过来思考便会发现,为什么这位经理遇到的危机要远远多于其他人,这是否恰恰表现出这位经理的危机防范工作还做得很不到位呢?正是出于对企业团队的重视,美国罗氏旅游公司的老板罗森颇有创建地提出了“顾客第二”的观点,与之相应的是“员工第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首要的工作是建立有效的员工团队,激发员工们的忠诚度与进取心,鼓励员工们打破传统,营造出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产生令人震惊的工作效果。
当然,一个企业真正需要被拯救的时候是危机降临的时候。尽管没有人愿意深陷危机,但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敢于面对危机、挑战危机就变得非常重要。在企业自救的过程中,必须要搞清楚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和外因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来源的范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即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即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因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源,这是自己救自己的前提。在自救的过程中,固然问题各异、方法很多,但有三点很重要:第一,反应要快,快的前提在于简化经营程序,加快经营节奏。与之相关的还有积极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调整和优化关键流程,并对核心流程进行固化,协助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同时,还可以理清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分工协作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卓越的市场反应能力,是企业确保竞争优势的关键;第二,要在充分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即使一时难以确定症结所在,也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即使后来证明这种途径不是最佳的),把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第三,要敢于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作为企业领导,应该大胆地站到前台,冷静地面对媒体,不仅要适度地与媒体沟通,尽可能避免失实报道,而且要注意统一口径,防止自露破绽。作为公司的CEO,应该向公司利益相关方表示关切,平息恐慌情绪,确保利益相关各方对危机保持正确的认识。
其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这是自己救自己的保障。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其他事物孤立存在。外部条件不同,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状况。作为领导者,要竭力避免把自己放在孤军奋战的位置上,既要团结并鼓舞公司员工的士气,从而将过去积累的团队精神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共渡难关,又应该积极寻求可利用资源,比如,可以联合专业公关公司处理危机。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以及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所限,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专业的公关公司来共同处理危机。而公关公司则会凭借其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媒体资源,迅速将危机的影响控制住。
最后,要把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善于自我寻找突破口,即在何处以及如何才能获得能产生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者善于借助外力,并以自己的意识支配危机,应对全局。前面所说的依赖和这里所说的支配是有根本区别的,成功的领导者始终无以撼动的是自己的主体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思考和决策的主动性。
海尔和宏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作为海尔集团的领导者,张瑞敏别出心裁地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还组织了一场“砸毁76台冰箱”的品牌保卫战。在奠定海尔地位的1988~1991年期间,海尔先后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枚质量金牌、获得了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荣获了“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称号。1999年4月30日,海尔开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汉姆敦建设它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从而实现了海尔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并初步形成设计、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美国海尔公司。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熏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2005年1月,海外著名财经杂志《格瑞8贝斯环球财经报道》发布了由世界著名品牌调查机构瑞恩安德国际调查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品牌”名单,海尔高居榜首。宏集团的自救同样充满传奇色彩。当宏诞生的时候,作为一个新兴的IT企业,却生存在“MadeIn Tanwan=30%off”的阴影之下,大量生产的产品没有有效营销,只能靠杀价竞争,更无法摆脱低品质形象。危急之中,宏的领导者施振荣想到自己的企业文化,用一套“失败是常态”、“全球品牌,结合地缘”、“品牌再造”的生存哲学奏响了宏勇于变革的最强音。1993年,作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标志性企业,宏电脑进入大陆,并以Acer品牌行销全国。1995年,Acer领先其他厂商推出低于2万元的奔腾技术电脑,业绩呈现100%的增长势头。2003年,Acer与英特尔同步推出迅驰技术笔记本电脑,随后领先推出全球首部迅驰双用平板电脑Travel MateC110,从此宏笔记本电脑Travel Mate已将主流逐步转向迅驰笔记本电脑。Acer目前是世界前十大电脑品牌之一,业务范围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是世界第七大个人电脑厂商。
总之,当危难来临的时候应不自暴自弃,勇于去面对,在寻求外部支持的同时,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拯救自己。
三、信仰在心中
就在那只险些坠崖身亡的鹰腾空而起的瞬间,它发现了自己的宿命——属于蓝天。事实上,这只鹰再也没有回到农夫那里,但却时常徘徊在悬崖上空。对于它来说,这次绝处逢生的经历使它找到了迷失的自己,从此获得新生。
同样,当领导者率领着企业转危为安,获得暂时安宁的时候,又应该想些什么呢?至少有两件事应该想:一是企业化险为夷的经历,这是一段引以为戒和足以为鉴的历史,引出了一大串诸如危机防范、紧急应对机制、组织管理技巧以及企业文化精髓的相关问题;二是企业未来的面貌,优秀的领导者是不应该为某一次成功的逆转而沾沾自喜的,而是应该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把握企业的前途脉络,让昨日的凄风苦雨成为永远的回忆。既然一个企业要生存,就无法规避所有的危机;既然一个领导者尚在其位,就不应该放弃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来自于领导者坚持“自己救自己”的信仰。
苍鹰翱翔天际,终其一生追求自己的信仰;领导者信仰的实现需要稳中求变、与时俱进,从而用智慧构筑这样一种信念:未来在希望中,希望在信仰中,信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