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5900000002

第2章 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思想

叶圣陶的创新教育思想,从其形成的缘由来看:首先,叶圣陶个人品格起决定作用。其次,深厚的民族优秀传统的渊源是不可少的前提。同时,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创新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认为,他一辈子坚持批判传统弊端,不断改革创新,“因循保守,不符合我父亲的性格。”这是作为儿子对父亲最贴切的认识与评价。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家顾黄初多次强调,在叶圣陶身上体现出的,“一种立足于我们优秀民族传统的创造精神,尤其可贵,尤其值得我们认真整理、总结和学习”。

叶圣陶的一生力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敢于和善于创新。他说,“执一不二,光知守不知变,不求变,不善变,是极不适宜于做人之道的”。他还强调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意创造”,要“日新又日新”。这完全是出于他的丰厚的学养和深刻的体验。作为一个文学家兼教育家的叶圣陶,不仅有着“文学是人学”的理念,更有着“语文教育也是人学”的体会。既然如此,文学和语文教学的共同点在于不能没有创新性,否则,文学就没有生命力,语文教学也就没有生气,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后来居上,有所发展。特别是对于教育,他有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到中师、大学的全程性的实践,更使他有必须改革旧传统、实施创新教育的真切体验。从叶圣陶1922年在《新潮》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诸问题》中提出“国文教授要有成功之望,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到1987年给罗店中学的信中向他们提出“顺着改革这条路子走下去,还要不断有所创新”的殷切期望,创新教育这一思想是贯穿于叶圣陶整个教育生涯和渗透于全部理论之中的。

叶圣陶的创新教育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对教育思想、体制、教材、方法等方面,更体现在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目标上。说到底,创新教育要落实到“乐育全新一代人”上面。早在1934年,他就要求受教育者以教育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1958年他明确提出“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谁都需要有这种精神”。1983年又强调指出,“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1923年,叶圣陶在《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开宗明义,把“使学生有自由发展思想的能力”作为第一项目的。而且是把原本的“课程纲要”的“自由发表思想”改成“自由发展思想”的。这一字之改,既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叶圣陶对思维训练的发现与重视。而“自由发展思想”,就其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纵观叶圣陶的全部论著,不难看出,重视学生思想(即思维)训练和发展是一贯的。是他继承“学思结合”的优秀传统和兼容杜威“训练思维”的先进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的产物。早年,他在《倪焕之》中艺术概括的“理想教育”,是一种“开源教育”。所谓“开源”,就是开“智力之源”,就是开发创新思维之源。

语文教育思想

1919年,叶圣陶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提出考查学生作文是否有进步的标准为“思想是否正确与完善,情感是否恳挚而缜密”。1922年他明确,“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炼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于有把捉不住的苦。这两方面,前者为泉源,为根本,所以从事开浚和栽培,最为切要。”此后,他一直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磨炼思想,培养情感,才算探到了根本。1942年他在《思想—语言—文字》中又说:“文字的依据既是语言,语言和思想又是二而一的东西,所以文字该和语言、思想一贯训练。”特别是50年代以后,他切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对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语言是思想的定型”和“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等的创造性的看法。这为他的“自由发展思想”的教学目的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1984年,他总结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想,训练语言”,并提出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的原则。现在还有一些教师,仅是孤立地进行语言训练,对于思维训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年来,语文教学质量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不能不说与之有关。其实,离开了思维训练的语言训练是很少有效的。语文教学的创新思维训练,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其中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推理力、批判力和联想力、想象力等。这是任何创造行为、创造能力、创造发明的基础。就语文教学来说,听、说、读、写的训练必须以思维训练为基础,离开了思维的创造性,要想有听、说、读、写的创造性无异于缘木求鱼。1978年,在叶圣陶、吕叔湘的倡议和指导下,人教社中语室对四川、福建两省做了调查,发现语文教学质量令人堪忧,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智力一般发展上存在着以下缺陷:观察和理解能力很差,分析和概括能力很差,思维和表达能力很差。因此,呼吁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应该把语文之基本训练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起来。

叶圣陶认为,目的及其实现的途径应该是一致的。要在语文教育中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那么在方法上,就应该摒弃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流弊,特别是“老师讲,学生听”那种一味“灌”和“填”的做法。这是越俎代庖,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根本得不到任何思维训练。而任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的形成是离不开学生亲自实践的,听是听不来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思维实践的过程中来训练和发展思维。叶圣陶极力反对把学生看作“空瓶子”,主张把学生看成“生活体”,要相信他们有主动学习、消化、吸收的需要和能力。1977年,他给一位老师的信中说:“教学生,我的想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尽量少说这样看不对那样看才对的话,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

叶圣陶强调,阅读教学要摒弃“逐字逐句”、“教读”的方法,作文教学要避免机械模仿的做法。对于老师来说,首先,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犹如给种子提供土壤、水分、空气、阳光、肥料那样,让它们自己生长、开花、结果。具体地说,就是要采取“启发、诱导、熏陶”的方法,指导和帮助他们自学、自悟。他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倍加赞赏,认为“孔子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再倡导“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很明显,只有老师“相机诱导”,才能使学生“运其才智”,“开领悟之源”。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这说明,教师之“导”也非易事,必须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智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终而达到“自求”、“自悟”和自己“发现”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那就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动天君,独立思考,不依赖老师,坚持自学,善于自学。要做到“真知”、“真能”,叶圣陶认为必须有具体的方法,那就是自己会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这样,便能逐渐进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这一境界,就是不需要教的境界,也就是学生锻炼与培植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过程,并达到了应有的水平与程度。其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叶圣陶认为,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其一,不去宣扬考上大学为唯一出路。1987年,他给一位老师的信中说:“女学生自杀,闻之叹息不已。如果大家不肯想得明白些,老是认为考上大学为唯一出路,自杀的事情将年年会有。青年不能怪,要责怪社会、家长、学校。”他告诫学生说:“最好不要注目于高考,而须养成求知好问,多思苦察之良好习惯。”其二,“不要把功课变成学生的债务,学生自然会对功课有兴趣”。1977年,叶圣陶给一位老师的信中指出:“学校里只知道逼学生,其实是教育不得其法,不知其道的缘故。大家如果不肯下决心改,老师学生都只能是牺牲者。”其三,一定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1980年,他给一位老师的信中说:“小学中学安排课外作业,往往不甚得当。我有两个重孙女,一个初二,一个中二,我嫌老师之安排太多而不活泼,只顾记诵,不甚注意开发心思。”学校应该让他们有自己看书看报的时间,有发展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自由。尤其要反对要学生死记硬背,当然,“学生心爱某篇文字,自然乐于读熟成诵”是另外一件事。他深刻地指出,死记硬背所得的记闻之学,为真有学问的人所看不起,因为,记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创造,对人类的知识总量并没有增加,质量也没有提高。尤其重要的是,死记硬背徒增学生的负担,戕害学生的智力,其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会使学生越来越笨。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目的。

对于处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来说,创新教育有着阶段性的特点,那就是基础性、层次性、示范性,重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去掉神秘感与畏难感。尤其是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在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即初步学会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有新意的看法,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叶圣陶也就是本着这一精神,根据他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提出了阅读创新教学模式和写作创新教学模式。

同类推荐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核心是“人生方程式”和“判断基准”,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以心为本”,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敬天爱人”,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阳明心学”“稻盛哲学”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 野哭:弘光列传

    野哭:弘光列传

    这是一部扎实的史传叙事作品。作者以南明弘光朝短短一年历史为叙事对象,描写了明末上至皇朝政体的崩解下至整个知识分子(文官阶层)的思想觉醒的状貌。涉及当时明、清、大顺三朝鼎立的非常历史时段下的国情民情、文臣武将、新兴的士绅阶层的种种表现,有史据有观点,是一部力求将历史研究引入当代思想文化动态中进行梳理的有分量的作品。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我和我抢男朋友

    我的我和我抢男朋友

    水之南已经在这人世间不老不死地活了几千年,至于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人类,是人是妖是外星人,她也不清楚。她只知道自己是个不受时间控制的人。百年过去了,身边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还是原来的她,不老不死。但她的心,却沉寂得像一潭死水,直到她遇见龙一,才渐起涟漪
  • 魔血滔天

    魔血滔天

    若非苍天无眼,我又岂会化身为魔?一个一无是处、受尽欺凌的下人,机缘巧合之下,偶得一缕魔血入体,洗筋伐骨,重炼肉身,从此逆天改命,以魔修身,颠覆法则,执掌杀戮,踏着无数强者的尸骨走向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茶园飘香:绝色夫君养成记

    茶园飘香:绝色夫君养成记

    一睁眼,破庙断瓦,电闪雷鸣,外加一个毛都没张齐的小屁孩,一口一口的叫着她娘子。季安安两眼外翻晕了,饿的!!!身为二十一世纪骨灰级宅女季安安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不过是睡个午觉,竟然穿越成东临村的十岁小孤女柳翠儿。爹娘早亡,亲戚薄凉,更有一大群极品村民往她住的破茅草屋拴牛,倒粪。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哪里钻出来的小屁孩,成天黏着她叫娘子。季安安两手叉腰,一声河东狮吼:极品村民,自私亲戚都死一边去。看她季安安如何从宅女化身为女汉子,砍柴打猎,摘茶叶,赚银子,走上致富的道路。将小屁孩,调教成绝色小夫君!
  • 东方不败之葵花宝典

    东方不败之葵花宝典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势必要让天下臣服于我,不是为了证明我了不起,而是我要让天下知道我叫东方不败。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钱玄同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钱玄同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这个毒后有点拽

    这个毒后有点拽

    她穿越到古代,遇到百变的冰漓澈,他欺骗她的感情,浪费她的光阴,好吧,这些她都认了,她走,行了吧!可是为什么她要离开,他却是反对最大的那一个呢?再一次相见,误会却更深更多,原来横隔在他们之间的,除了他那三千佳丽还有血海深仇。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六六的浮生小记

    六六的浮生小记

    十七岁,“秦六六同学,请问你和赵淮生同学是什么关系?”“就是...就是好朋友啊。”六六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红了脸。二十二岁,“秦六六女士,请问你和赵淮生先生是什么关系?”“情侣。”六六瞄了一眼挂在身上的人,还是红了脸。二十七岁,“秦...”“夫妻。”六六头也不抬的推了推黏着她的人,那人笑,六六红着脸翻了个白眼。本文追踪记录秦六六和赵淮生的生活片段,为啥跟踪记录?因为作者很闲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