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5900000007

第7章 小时候的故事

叶圣陶家开着一家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不过,尽管如此,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品行端正,母亲心地善良,尽心持家,克勤克俭。父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

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父亲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朱氏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经常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尤其是儿歌,形象生动,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他时常挂在嘴上哼唱,唱得眉开眼笑。如“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摇呵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等等,实在富有情趣。

1899年,叶圣陶六岁的时候,父亲送他进私塾读书了。塾师是当地有点名气的黄先生,文笔很好。父亲把儿子托付给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长者,是十分放心的。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放学回家后就督促他温习功课,还要背书,立下了“弗熟不得进膳”的家规。所好叶圣陶学习自觉,记忆力又强,并没有出现因书背不出而吃不成饭的事情。在黄先生那里,叶圣陶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过了一年以后,叶圣陶又到了悬桥巷东南端的顾家花园,跟随一位名叫张承胪(字元冲)的老先生读《四书》、《诗经》、《易经》。张先生教书,认真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对学生督责极严。他规定学生对所学内容要读熟背诵,否则就动用戒尺施以体罚。叶圣陶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懈怠,用心读书,背诵都能上口。

父亲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父亲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叶圣陶到了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老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作文之前,向他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叶圣陶依照老师的吩咐,共写了八十多字。老师看到他写的毛笔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晓畅流利,说理通达,便不断地称赞,特别是对文章的结尾“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感到满意,情不自禁地在“尔”和“乎”这两个字的旁边,用红笔划了两个圈。叶圣陶高兴地把作文本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见儿子敏悟好学、天资聪明,笑得十分开心。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叶圣陶大有长进,居然能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经义史论或时务策论的文章了。父亲急迫地希望儿子赶快成长,又将叶圣陶送进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学得更好,能够考上秀才。父亲教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说》里所说的那样,拿出登高的毅力去对待学习。叶圣陶明白父亲的企盼,决心勤学奋进。

父亲为了使儿子增长些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带他到茶馆听说书、听昆曲。叶圣陶小时候听了不少的书,小书像《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像《三国志》、《金台传》、《水浒》、《英烈》。这些大书小书,他有的不只是听了一遍,最多的听过三四遍。说书的,挥舞着纸扇,拍打着醒木,把故事说得活灵活现,各种人物的声音模仿得逼真酷肖,突显了不同的性格。听到精彩处,叶圣陶常常被悲欢离合的情节牵引得不能自已。他时而因悲愤难抑表现出痛苦的神情,时而因喜悦洋溢舒展出快慰的笑容,他完全陶醉于其中了。叶圣陶更喜欢听昆曲,那典雅的曲辞、优美的音节,那时而清柔温润、时而凄怆沉郁、时而高昂雄壮、时而哀伤感叹的曲调,抓住了他的心灵,让他百听不厌,甚至想到要去当昆曲演员。苏州地域文化的熏育,使他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父亲为他提供的这另一种教育的课堂,让他学到了在哪一所私塾也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他观察现实社会的眼力。叶圣陶的父亲把家庭、私塾和社会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开明的,使孩子受益不浅。

叶圣陶六年光景的私塾生活过去了,他的人生将由童年跨入另一个阶段。

1906年,以苏州长洲县、元和县、吴县三县县名的第一个字合成命名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创办起来了,叶圣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这所学校。

这所小学的教师大多是才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有教唱歌和历史的章伯寅,有教国文的朱遂颖,有教博物和算学的龚赓禹,有教英文的杜安伯等等。他们热心于新的教育事业,讲课动听入耳,显示了开阔的知识面,叶圣陶听得津津有味。他从老师谈论的革命思想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领悟。章伯寅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说:“地不离人,人不离事。欲论人事,必先知地理。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要爱国就得先知道我国的自然地理、历代英杰。”叶圣陶心领神会,咀嚼着老师所讲的这些爱国大义。他懂得了要把爱国与爱家乡这块土地上的山川草木结合起来,要了解与熟悉历代名人英杰创造伟业的历史。老师寓革命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如清泉滋润了叶圣陶的心田,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同类推荐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

    《曾胡治兵语录》是近代著名的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十二章,一万四千余字。集中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和治兵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
  • 胡雪岩外传--从伙计到商界巨亨(上)

    胡雪岩外传--从伙计到商界巨亨(上)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传奇式的商界人物,本书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经营之道等。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袁世凯

    袁世凯

    本书以贴身紧逼的方式触摸历史,从丰富的史料中寻绎出悖论式的连番提问,展开一代权臣袁世凯复杂的一生。并以散文化的方式透视其内心世界,写他的坚韧不拔,写他的大义凛然,写他的摇身一变,写他的委曲求全,写他的敢为人先。写他的阴险毒辣,写他的不识时务,写他的身不由己……
热门推荐
  • 只是突然爱上你

    只是突然爱上你

    只要有想见的人,就不是孤身一人。绿川幸·夏目友人帐为了她考上南清大学,为了追上她,招惹欺负她,她退他进,她进他拥抱她,乔湘,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从此我的世界兵荒马乱。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与你相遇,林南思,谢谢你。校花和校草解除误会后的大学生活,每个人都想在最好的年华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过着自己期望的大学生活。
  • 寐长生

    寐长生

    古圣人有云:“人行大道,是为道士;前头烈阳,是为大道。身后回头之路,是为纠结红尘。路边花卉艳果,是为诸般情欲;绝顶无路之山崖,一览天地之芥小,是为悟道。”什么是魔道?什么又叫做魔头?没有礼义廉耻,丧尽天良,不择手段之辈以自我为道,以天下苍生为肉,无人不可杀,无人不可恨之辈。这就是真正的魔头!以我为道而成道,舍弃人道的魔头!PS:本书偏黑。主角反派。认识我的知道我的主题风格,不好这口勿入。PS:本书主旨在于描写本人心目中原汁原味的修道历程。其大量有违如今仙侠套路规矩的设定。望海涵。最后PS:起点你以为我认输了吗?老子寐长生又回来啦!
  • 国宝级酒店

    国宝级酒店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等,是中东经济中心,音乐喷泉、奇迹花园、人工岛,用钱堆出来的城市。华纪,在心里估算:“用一座小山村,干掉迪拜,我只需要——七年!”
  • 被各路大佬宠上天

    被各路大佬宠上天

    一名成绩好到爆的智商逆天的15岁少女安雨儿本想在娱乐圈里浪一浪,没想到却大红大紫?这一路也太丰顺了吧?!
  • 冷少,你的桃花开了

    冷少,你的桃花开了

    “检查?做什么检查?”霍丝丝一觉醒来,不仅被窝里多了个男人,还要被一群人押着去做检查。“当然是……”男人勾唇一笑,“查一下你肚子里怀的是我儿子还是女儿。”
  • 把爱放在心间

    把爱放在心间

    不需要叹息岁月的无情,不需要埋怨一路而来的艰辛,历经前行背负的沧桑,历经岁月的冲刷洗礼,最美的才会到来。生生不息、万物交替的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有属于自己最美丽的时刻,最值得珍藏纪念的片段,那是谁都无法代替的,那是谁都不可取代的。于是,便有了满足,便学会了知足。爱。仿佛站在水边。看着盛大绚烂,伸出手,触到的原来只是幻影。但它兀自继续,自生自灭,不息不扰。凝望着水面的执意和伤感,无法得以解释说明。
  • 魔狱传说

    魔狱传说

    我欲成魔,嗜神灭佛。破碎虚空,踏平众生!脚踩四方神兽,挥手屠戮沧桑,镇压千古神魔,尽在魔狱传说。求收藏,收藏道20就爆更一天至少四章,谢谢大家了。
  • 帝皇御龙决

    帝皇御龙决

    中古纪元,一个富饶的大陆――黎阳大陆其中诸多皇朝王朝国家一个弱小之国――天心将一步步走向世界
  • 火爆兵王

    火爆兵王

    身份最神秘的特种兵王回到都市,他最擅长的就是和美女交流,无论是校花邻家女,还是乖巧可爱的小萝莉,高挑的空姐以及警花,她们在接触杜飞之后,无不争喊着:我要做你的干妹妹!
  • 复活的帝国

    复活的帝国

    秦始皇的地宫是否真的存于封土之下,两千年来众说纷纭。历史上不可胜数的记载和传说让秦陵地宫成为千古之谜。有人推测封土之下并非真正的地宫所在,更有人臆断秦始皇的墓室在南部的骊山里,还有人猜测始皇帝葬于河北。始皇陵封土高度究竟是多少?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下有什么?在38年的时间中有多少人参与建造了这座巨大的陵墓呢?司马迁《史记》里的阿房宫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生在秦宫中的众多谜案,谁人能解?所有这些困扰人们的未解之谜,马兆锋编著的《复活的帝国》将一一带读者探寻,希望《复活的帝国》能成为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