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2300000029

第29章 小故事中的大智慧(4)

“道”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它是天地万物的“总原理”,并且无所不在,超越了时空,又超越了认识。《大宗师》内曾说:“道”弥漫于天地间,要说有神吗,神是从它生出来的,天地也是它生出来的。既然说它真实地存在着,却又说它没有形状;既然没有形状,感官便无法把捉得了。这正如《知北游》中所说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如此,“道”便成为恍惚而无从捉摸之物,虽说老庄的“道”可以解释为万物的根源、法则或动力,然而它是不可靠感觉捉摸,又无法用理智推想的。若是现代逻辑实证论学者看来,这套无验证的“观念游戏”,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语言而已,这类具有诗意的语言,在哲学史上的意义,乃在于宇宙的起源及其现象,它扬弃了神话的笼罩,而以抽象的思索去解释。庄子的解答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对追寻问题仍是有重大意义的。

这古老的哲学概念,从现代人看来,表现了纯朴社会中的一种相互思想:企图以一元的答案来解决多元的现象,在今日这繁复而多向性的时代看来,不免显得独断。

狙公的手法:若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庄子的道,则有如“狙公的手法”。我们且看看庄子的手法:

首先,庄子指出外界的纷乱骚扰,莫不卷入价值的纠葛中,这都是因成见、短视以及褊狭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于此,庄子指出一切主观的认识,都只能产生相对的价值,而由于价值都是相对的,所以他便进一步否决绝对价值的存在。这里就留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重建认识标准?如何重整价值根源?

然而,巧妙的是,庄子指出现象界的相对价值是无意义以后,却不立刻处理问题,而是隐遁到另一个范畴——“道”——人,并悠游于其间,忘却现象界一切无谓的对峙。在《齐物论》内庄子就说到:各有各的是非,消除是否的相互对立,这就是道的要领了。了解“道”的理论以后,就像抓住了圆环的中心一样,可以应付无穷的变化了。事实上,如何应付“无穷的变化”呢?庄子没有说明,亦没有提供一个固定的方法,以免流于执著。那么,庄子认为用来消除是非对立的“道”,仅仅是个空托的概念吗?由于他批评各家所见乃“小成”,而未及认识“道”的全貌,可知他的“道”为“整全”的概念。不过,他亦只是以概念上的“整全”来批判或否定各家的所成罢了!

美的观照:我们进一步考察,可以看出庄子将老子所提出的“道”,由本体的系统转化而为价值的原理,而后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上,以显示出它所表现的高超的精神。

首先,我们应知道庄子的“道”,并非陈述事理的语言,乃是表达心灵境界的语言。由这语言的性质,我们可进一步地了解,他的“道”若从文学或美学的观点去体认,则更能捕捉到它的真意。庄子说过:道是“有情有信”,“传”、“得”乃属感受之内的事,感受是一种情意的活动,而这情意的活动为庄子提升到一种美的观照的领域。

从某个角度看来,庄子的道并非玄之又玄而不可理喻的。庄子虽然有形而上学的冲动,但远比老子要淡漠,并且处处为下界留余地。如果将“道”落实到真实世界时,它便是表现生活上的一种高超技术。如“庖丁解牛”,庖丁动作的干脆利落,文惠君见了也不禁脱口赞叹:“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宰牛原是一件极费力而吃重的工作,常人做来不免咬牙切齿,声色俱厉,可是技术已登峰造极,达到道的境界的庖丁,执刀在手却神采奕然,每一动作莫不合乎音乐的节拍,看来如入画中。

这样神乎其技的事例很多,如《达生》中的一则: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铁;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之谓乎!”

在《知北游》上,又出现了同一性质的故事: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有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上面这些故事,无非说明当技术臻于圆熟洗练的程度,内心达到聚精会神的境地时,就是庄子所说的“道”了。

由此可知,道非一蹴而就,亦非可以骤然肯定的,而是透过经验或体验的历程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道既非高不可攀,当然可由学而致。于是庄子告诉我们,道是有方法可循的,得道的方法便是《齐物论》内所说的“隐机”、《人间世》所说的“心斋”和《大宗师》所说的“坐忘”。所谓“隐机”、“心斋”、“坐忘”等功夫,虽然说得玄妙了一些,常人不易体会,但是想来也不外是着重内在心境的凝聚蓄养。

上面两则神技的故事,说明一个技巧圆熟、精练的人,内心必然已到“用志不分”的“凝神”境地,而且胸有成竹、悠然自在。表现在行动上,就显得无比的优美,举手投足之间,莫不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如此,要呈现庄子“道”的境界,便是艺术形象地表现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见庄子的“道”,乃是对普遍万物所呈现着一种美的观照。这在著名的“东郭子问道”上显现出来。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东郭子曰:“何其下邪?”

庄子曰:“在稊稗。”

东郭子曰:“何其愈下邪?”

庄子曰:“在瓦甓。”

东郭子曰:“何其愈甚邪?”

庄子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知北游》)

被人视为神圣无比的道,竟然充斥于屎溺之间,无怪乎东郭子气得连半句话也不回。事实上,我们应了解庄子乃是站在宇宙美的立场来观看万物——从动物、植物、矿物而至于废物,即连常人视为多么卑陋的东西,庄子却都能予以美化而灌注以无限的生机。

由这里,我们进一步发现到庄子的精神便是道遍及万物:不自我封闭,也不自我人为中心,这种遍及万物的精神,正是高度的人“道”主义的表现,也是“同一”精神的发挥。

涉世之道

“庖丁解牛”是庄子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庄子借牛喻意养生,写来形声俱活。

有一个厨夫替梁惠王宰牛。他举手投足之间,劈劈啪啪地直响,进刀剖解,牛的骨肉就哗啦一声分离了,牛的分裂声和刀的割切声莫不合乎音乐的节拍,厨夫的一举一动也莫不合乎于乐章的舞步和经首乐章的韵律。

梁惠王看了不禁赞叹着:“啊!好极了!技术怎能精巧到这般的地步?”

厨夫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受好的是道,已经超乎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满眼只见浑沧一牛。三年以后,就未尝看见整头牛了,所见乃是牛骸筋骨的分解处。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来体会而不用眼睛去观看,耳目器官的作用都停止了,只是运用心神,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骨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窍,按着牛的自然纹理组织去用刀,连筋骨盘结的地方都没有一点儿妨碍,何况那显的大骨头呢?好的厨子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杀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还像是新磨的一样锋利。因为牛骨节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游刃恢恢,宽大有余了,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像新磨的一样。虽然这样,可是每遇到筋骨交错盘结的地方,我知道不容易下手,就小心谨慎,眼神专注,手脚缓慢,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啦一下子解体了,如同泥土溃散落地一般,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呢!这时我提刀站立,张望四方,心满意足,把刀子揩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夫这一番话,得着养生的道理了。”(《养生主》)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想到“养生”的道理上面去了。事实上庖丁的话,不仅意示着自处之道,也说出了处世之道。这生动的故事隐含着两个重点:

1.庖丁能顺着自然的纹理去解剖筋骨盘结的牛,指出世事、世物的复杂,只要能顺乎事物的自然组织去做,乃可迎刃而解。这说明了处世之道:勿强行,妄为。

同类推荐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身边的女人们

    总裁身边的女人们

    当爱情来的时候,总是那么不小心,不经意,让人唯唯诺诺,却丢不掉那份真心。
  • 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主大人翻墙来

    凤主大人翻墙来

    一场豪赌,一道圣旨,"傻子”将军小姐攀上了不受宠王爷,大婚之夜突生变故,尸案、斗兽......无路可退,她只能绝地反击,将夫君扶上帝位!功成身退,回家吃饭。只是那"天上绝色、人间神官”凤主大人却处处与她作对,阻碍她的帮扶之路,甚至不惜夜夜翻墙,勾引她做枝红杏!她心生一计,既然你夜夜勾引,我何不顺势为之,拉入我的阵营?且看撩与反撩,局中局、计中计的王者之路!
  • 晚来人间赴惊鸿

    晚来人间赴惊鸿

    (lither专属?)是天使。一半白色翅膀,一半黑色翅膀,让你去爱却又恐吓你逃避。有的在勇敢的追寻爱的路上,有的不敢迈出一步,随流随心。可是不管能不能爱,能不能遇见,关于人间,只想来这一趟。那就当做是,我抵达人间,赶赴一场惊鸿宴吧。
  • 快穿系列之反派大人缠上我

    快穿系列之反派大人缠上我

    我本是槐花院落闲散的人满襟酒气小池塘边跌坐看鱼,眉挑烟火过一生.可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安排.——乔妤柔.远处在黑夜的田野上,我的星辰将我在你漫游的血液里上升,不再有我们经历的疼痛猜测什么在暮色里慢慢安静的等待命运的选择.——赫连宇宸.我会披星戴月不辞万里抛下世俗的一切奔想你你身上干净耀眼的少年气晴朗了我少女时代所有的欢喜.——乔妤柔.希望你的心情像星星一样,常年闪闪发光偶尔躲躲乌云朝着太阳生长做个温柔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赫连宇宸.成长不期而遇,我们如期而至,努力成长,找到更顽强的自己,独立地朝着理想走,你要的时光都会给你.——乔妤柔赫连宇宸
  • 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那年,北珊珊满怀期待地来到F高;在这里,她遇见了初恋,遇见了守护她的天使;然而,一切的一切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伤人,亲情爱情友情的伤害,让她遍体鳞伤;生活的摧残,她将如何应对?
  • 当老师什么的最麻烦了

    当老师什么的最麻烦了

    新人作家,不定期更新(那天想起来了就更新了),不喜勿喷,做个文明人,码字不容易,希望多支持QWQ
  • 穿越异界修妖史

    穿越异界修妖史

    一个颓废少年,因为生活的压迫,逃避生活的打击,躺在床上玩着无聊的游戏,却一直玩了三天三夜,最终在这第三天的夜晚猝死了,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这个未知的世界,重新开始的人生,从一只小小的狐狸如何蜕变成长,是妖是仙,未知世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猥琐发育才是王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