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34400000001

第1章 树大易招风,低调做人好处多

做人最好要保持低调,即便你真的才华横溢、富可敌国,也不能太过招摇,须知“树大招风”,招摇过市最多只能满足一下你浅薄的虚荣心,却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

莫张扬,多替别人想一想

一般人总会有那么几件得意之事,愚蠢的人喜欢张扬出来,以显示自己的不平凡,而聪明的人则喜欢留在心里,不让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表现自己的能力。其实,这并不好。很多时候,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相反还会认定你是个不成熟、喜欢卖弄的人。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及自己的得意之事。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香港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每月薪水数万港元。这位女士自然很是自豪,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后来,这件事被女儿发觉,便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别人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因此,当我们在谈及自己时,要防止过分突出,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很要好的女友,甲长得漂亮,乙相貌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感觉不妥,于是推托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尊重了甲的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她的快乐自然不言而喻。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方式,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同时也使她们的友谊更加深了一层。

其实,不仅应该在生活中保持低调,一些重要的人物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更应该有谦虚的作风,不能大肆张扬自己,很多名人就是这样做的。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在领奖时,却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的面子。无论这位对手是谁,都会十分感激褒曼,并且认定她是自己倾心的朋友。

以上这几个故事说明,你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能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安然自慰。

事实上,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共同的弱点之一。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也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在别人未谈得意事之前,自己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因此,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自己再说,这样不良的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总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他会对对方说“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再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会更好。

有锐气,但不能锋芒太露

做人要有锐气,但锐气不代表锋芒。锐气可以展现自我的内心,但锋芒却给别人压力。有分寸的人都应尽量避免这一点。

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就应该把握好分寸,巧妙展露,在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

大多数人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别人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让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让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仍不可能;那么,至少让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但是,要让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最有效的方法,但若细看周围的同事,尤其是那些处世已有年头、已有经验的人,表现往往与你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位于你之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太露锋芒,便要得罪他人,被得罪的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太露锋芒,便要惹来他人的妒忌,这些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和谐相处,就是因为言行太露锋芒。言语之所以太露锋芒,行动之所以太露锋芒,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而处世已有经验的同事,之所以能够有一面之交,也是因为曾受过这方面的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以兼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别人都不及自己。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很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陈先生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从而为人处世更加小心谨慎。

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不开口,也要考虑再三,虽然这稍有“矫枉者必过其正”之嫌,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他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都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让人特别满意。如果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开始准备工作。

总之,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要善于“藏巧”

树大招风,我们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要善于“藏巧”。如果锋芒太露,妄自尊大,就难免会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成大事,甚至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有“分寸”的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权衡利弊,得势时就发挥智慧,点背时就隐藏智慧。

下面这两个故事就是“藏巧”的范例。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当时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从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听说后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数次派遣使者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都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又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 10 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王翦似乎更胜一筹。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60 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这时,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示大王赏赐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进入函谷关以后,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念念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作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着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并将他封为武成侯。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住手比全力以赴更加聪明,有“分寸”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

不要总是自以为是

人聪明固然很好,但如果时时以聪明自居,处处显示自己、炫耀自己,总认为自己有能耐、有本事,就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成为“枪打出头鸟”的那只受伤鸟。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聪明的人,自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处处炫耀自己,喜欢跟别人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表示出他就是比别人强。每每当我们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而当我们说“否”时,他又说“是”。这种人事事都想占上风,成为枪打的出头鸟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我们在现实中就是真的很聪明,也不应该以聪明自居。无论在处世的态度上,还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态度上,都要谦虚谨慎。如果我们在跟别人接触时不给对方留一点面子,好像要把对方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那你与这个人的关系就会成为敌人而不是朋友。所以,聪明的人一定不要为了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不顾别人的感受。好好想一想,你是满足了,但人家会不会满足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当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还是个毛头小子时,有一天,父亲的一位老朋友把他叫到一边,尖刻地训斥他说:“富兰克林,你简直不可救药!你到处指出别人的错误,自以为比所有人都高明,谁受得了你?你的朋友已经讨厌你了。他们对我说,如果你不在场,他们就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已经没有人打算再告诉你些什么事情,因为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的知识。其实,你的旧知识又有多少呢?我看十分有限!”

这是富兰克林人生中经受的最惨痛的一次教训,但他由此发现了自己正面临着待人处世失败的命运。后来,富兰克林便改掉了傲慢和武断的个性。他在自传中说:“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用过分肯定的文字或语言表达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即驳斥他,或者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冲突也大大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很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 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性,使我所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炫耀自己的聪明。

当然,有时你在自吹自擂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卖弄自己,但实际上你却是这样做的。别人会意识到你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蠢人。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

要改变自以为是的坏毛病,唯一的方法就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

另外,有一点你也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自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的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展现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所以,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己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因此,最有“分寸”的做法就是表现得谦虚些,尊重别人的想法,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而应让人们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大量事实表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们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永不卖弄小聪明

浅薄的人以卖弄小聪明为人生目的,所以多是那些吃完上顿饭没下顿的卖狗皮膏药者,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善成大事者,以大智若愚的处世态度生存,一辈子风雨兼程,却也能安稳顺利度一生。

英国 19 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

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

这些话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意思:你在生活中即使真有两下子,会使两把刷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要懂方圆之术,不要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庄子·杂篇》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吴王乘船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山。猴子们看见国王率领大队人马上山来了,都惊叫着逃进丛林,躲藏在树丛茂密的地方。有一只猴子却从容自得,抓耳挠腮,在吴王面前上蹿下跳,故意卖弄技巧。

吴王很讨厌这只猴子的轻浮,便张弓搭箭,向它射去。这只猴子存心要显露一点本事,因此,当吴王的箭射来时它就敏捷地跃起身,一把抓住飞箭。这下可激怒了吴王,于是他转过身去,示意随从们一齐放箭。顿时,箭如雨下,那猴子躲闪不及,终于被乱箭射死。

世上有些人就像那只喜欢卖弄自己的猴子,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这种人爱出风头,忘乎所以,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一点自我保护、自我隐藏的“分寸”都没有,结果就成了乱箭扫射的目标,不死也得伤筋伤骨,一生不碰壁才怪。

那么,在待人处世中应该如何做,才算是不卖弄小聪明呢?有“分寸”的人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

美国的艾伦·芬特在《小照相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心理测验: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内裤坐在那里等候。他们穿着内衣内裤喝咖啡、阅读报纸杂志,以及聊天等,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在 20 秒钟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仅穿内衣内裤,坐着等候医生。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法,至少有两大实际目的。首先,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其次,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第二,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人更聪明。

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令人难堪的后果。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第三,贵办法不贵主张,换一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

年轻人对于诸多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主张。主张是对于某种事物的观察所得,观察分析才能有所得。所得能够成为一种主张,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对象,不分场所,立即发表出来,往往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办法,最后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意思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所以,在待人处世中,千万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但是多数人又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我们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甚至还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卖弄聪明不仅会使你的人际关系红灯闪烁,还会为你以后成大事埋下隐患。只有那些在待人处世中大智若愚、藏而不露的人才能打造良好人缘,进而成就大事。

面对荣誉,神不张扬

有“分寸”的人应懂得,一时的成绩不代表永久,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高一筹。成绩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张扬、炫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厚,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它们说的都是对待荣誉的看法,在荣誉面前保持平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特别是没有成就的人的感情,所以这些话更强调做人必须有“分寸”。

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与真理冲突,都愿意放下。”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即是我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震。据说,有一次他 9 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只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并且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样,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相反地,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往往是我们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做自我欣赏的装饰品,冲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为豪的东西上肯定错误的感觉。

其实,自高自大、自傲也是没有“分寸”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稍稍有一点成就,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自我膨胀、发烧了,自以为写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唱了两首歌就成了歌星……

一个人的成就再伟大,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不应该过于看重它,因为它已成为你的历史。总之,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它毕竟只是虚无缥缈的影子而已。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着照亮你的太阳。

真正有“分寸”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事实上更糟的是,你越在得意时夸耀自己,别人就会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喜欢妒忌,他喜欢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所以他对于那些以德行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忌恨,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反而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其实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一位朋友对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都不知道他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的事。

这位朋友是一个很有“分寸”之人,他明白这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出来反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伤害朋友间的感情。自己在心里庆祝一下又何妨呢?真不失为聪明之举。

同类推荐
  • 现代女性礼仪与修养指南

    现代女性礼仪与修养指南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时代,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现代女性当然也不例外。《现代女性礼仪与修养指南》从女性日常仪表礼仪、着装礼仪等讲起,重点讲述了办公室礼仪、同事礼仪和会议礼仪等职场礼仪,帮助职业女性在工作中以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现代女性礼仪与修养指南》是现代女性的实用指南!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世格言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世格言

    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学习中国式的处世方法。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多东西是相通的。这些相通的点汇聚起来,编者们总结了六个方面:心态、人缘、尺度、智慧、价值和品行等。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勾勒出了成功人士的处世格言。
  • 结缘:幸福箴言

    结缘:幸福箴言

    有聪明、有能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有慈悲、有智慧,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在《结缘:幸福箴言》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给人一些因缘》、《结缘的重要》、《逆增上缘》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教会读者如何广结善缘,获得幸福,拥有智慧圆满的人生。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礼仪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礼仪是一位严厉的教师,礼仪又是一位伦理的法官。礼仪能使你的言谈更文雅,礼仪能使你的举止更潇洒,礼仪能使你的为人更加谦虚谨慎,礼仪能使你处事不卑不亢,礼仪能使你的修养更高尚,礼仪能使你的心灵更美好,礼仪能够使你朋友遍天下,礼仪能够使你受到世人的钦佩和敬仰。人人都想做一个高尚的人,人人都想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人人都想过一生平安幸福的日子。那么,请你好好学习礼仪吧。礼仪能帮你实现这些美好的理想。有人疑惑的问:“我也用得着学习礼仪吗?”我诚恳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谁都用得着,谁都应该学礼仪。”俗话说:礼仪是个宝,谁都学得了。只要良心在,不愁学不好。
  •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如同社会,处处都是成年人的陷阱。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家世有多显赫,如果处理不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就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好的发展。要知道,办公室中很多事情不能重来,我们不能通过以身试险的方式来学会如何把人搞定,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先知先觉,掌握办公室通关密码,就能游刃有余地爱上这个游戏。
热门推荐
  • 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简介,呃呃,还没想好,想好了会再发出来的。
  •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弗兰克林·罗斯福是怀着坚定信仰的奋斗者;他们是美国历史的灵魂;他们改写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也改写了世界格局;他们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民众敬仰和学习的人。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励志珍藏译本)》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
  • 斗罗大陆之桐城往事

    斗罗大陆之桐城往事

    武魂殿发动猎魂行动的那一年,七宝琉璃宗弟子宁小秋在外办事逃过一劫。宁小秋从此流落天涯,途经一个叫做桐城的城市,遇到了一个叫做陈艾的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 时空无极限

    时空无极限

    时空跳跃者,乃世间最为神秘的一种人。猪脚以逆天之运得其转生,在暗流涌动的泛古大陆,且看猪脚逆天之途。
  • 伪装的哲学

    伪装的哲学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现代商务、人事案例,通过活泼诙谐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人与人交往间的微妙和处理技巧。其中蕴含许多伪装的哲理,发人深思。
  • 绝色倾城之怪我太过妖娆

    绝色倾城之怪我太过妖娆

    你怎么能让我穿越成废材?爹不管娘不爱不说,渣妹还来挑衅,很浪费脑细胞的说。为他们浪费脑细胞真的很不值啊!算了,看在你送我两件逆天宝物的份上,就不计较了,看我怎么在这个傲世大陆上混个风生水起!场景一:某棵樱花树下,一个不懂浪漫为何物的穿越女和一位腹黑美男。“北辰千枫,你干嘛要喜欢我啊?你不要喜欢我好不好?穿越女对腹黑男说。“好啊,那萧儿先把那些困难解决了吧!,比如修炼冰玥术时候找到纯阳体质的男人,那些不厌其烦追着你的男人,再加上从我的无影盟里找到前往至尊神殿的飘渺地图。”“停停停停停!”穿越女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疼,北辰千枫的无影盟是那么好闯的吗?
  • 星陨王者传

    星陨王者传

    末日开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突然穿越到了奇怪的星球,危机四伏的丛林,恐怖的生物。看主人公如何玩转异世。捡个萝莉,救下一帮妹子,李队长步步为营,登顶王座。这是一个勇者和公主们的故事。
  • 穿过骨头爱上你

    穿过骨头爱上你

    我不知道我与桃笙之间的爱到底是雾是树还是旷野,我只知道离开他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我忧伤因为我心中的爱。它像藤蔓一样,纠缠得我不能自拔……桃笙,我从未奢望,有一个人会不计较我的过往,而真心真意爱上皮囊后的这具朽骨。有时在想,我们的初遇,我忘掉了。你会不会也这么把我忘得一干二净呢?或许对你来说,记住我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白骨妖精无甚好处,尽管我想留在你的记忆里……或许你的话是我想太多了,或许我是不清醒。我把自己画进了一个时空的圈子里,画地为牢,然后就这么固守着对你的心存希望。我是不是很傻?那天晚上睡着之后我习惯性的转身,然后顺理成章抱住你的脖子。听你说,乖安心睡,有我在。
  • 冻颜与尾声

    冻颜与尾声

    什么最冻颜?是冰雨。是夹杂着雪花的暴风雨。雨一直下着,小姑娘打着伞。在寂寥无人的街道上,孤苦伶仃,渴望着有个温暖的人来送她回家。故事的结尾呢?小姑娘的伞被冰雨刺破了,瘦弱的脸颊在一阵阵寒风中坚持不了多久。终于,她等不下去了。她很主动地,安详地躺在地上,自甘堕落被冰雨侵蚀着娇小的身躯,心灵之火已经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不,他可能迟到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那个男孩冒着被淋湿的关头,正在不远处往这里跑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绽放重生。故事永远没有结尾,只有无尽的延续。愿上帝祝福我们祝我们平安。
  • 天宇飞仙

    天宇飞仙

    父亲嘱托得到了城主之位,因为天资平庸,便差点被灭杀,从此不甘成为弱者,立志图强,发奋苦修,等待的是一个平凡少年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