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59700000007

第7章 绝顶聪明的神会

你如果有道心,有虔敬心,对方即使是个傻子,也可能会使你开悟;你如果没有虔敬心,一个知见横在胸中,再大的善知识也度不了你,你自满嘛,善知识给你的开示你听不进嘛!你如果是这个心态,建议你不要去参善知识了,去了也没有好处,弄不好不仅不会增进道业,反而有过失,折损自己的福报。

六祖在曹溪。这天有一位小沙弥来参访,他叫神会,当时仅十三岁。神会人长的很精神,小小年纪竟然一副胸有成竹、踌躇满志的样子,这六祖就问啦:“知识大老远的来到这里,大概是有点心得吧!见了本来没有?若见了本来,就该识主,不妨你说说看。”知识在古代是禅林中的一种敬称,按说六祖对一个来参访的小沙弥用不着这个,他这么称呼当然有祖师平等视人的意思,其实还有一种揶揄的意味。六祖五眼俱通,观察人那是极微细的,神会那点小聪明和微妙的慢心,哪里瞒得了六祖,否则他就不这么称呼了。这神会毕竟年纪小,阅历太浅,竟然没有听出六祖的弦外之音,他显示心切,就忙不迭地答道:“无住为本,那个见即是主。”六祖听了,白他一眼,用鼻子哼了一声。那神会见六祖不肯定他,竟然不知深浅地反问六祖:“和尚您坐禅,还见不见哪?”这分明有点质问的味道。这时六祖扬起拄杖在神会身上打了三下,打得还挺狠:“我叫你没大没小,你问我见不见,我打你痛不痛?”挨了三棍子,能不痛么?可这神会还是硬着头皮和六祖斗禅机,他回答说:“也痛也不痛。”六祖说:“你既然也痛也不痛,那我也见也不见。”这神会好胜,他就又反问了:“如何叫做也见也不见?”六祖说:“我说见,是常见自心的过错,我说不见,是不见他人是非好恶。”六祖这个话,是双关的,既是修行的要诀,又是针对神会两眼向外的习气毛病来的。接着六祖又问神会:“我说了我也见也不见的道理,你那个也痛也不痛又作何解释?你若不痛,即同木石;你若痛,即同凡夫,即起嗔恨。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你自性且不见,竟敢跑到这里捉弄人!”这下神会害怕了,有了点惭愧意思,就礼拜悔谢。六祖见神会生了惭愧心、恭敬心,就含着批评给予开示,六祖说:“你如果心迷不见,就要老老实实找善知识请教寻个路头;你如果真悟了,即自见性,依法修行就是了,何必费草鞋远参?你看你自迷不见自心,却跑这么远来问我见与不见,我见我自己知道,岂能代替你迷?你若自见,也代替不了我迷。一个修行人,何不自知自见,却问我什么见与不见。”听了六祖这些话,神会这下真服了,真惭愧了,真恭敬了,五体投地对着六祖一个劲儿地顶礼,一连拜了一百多拜,求忏悔,并且赖着不走了。六祖见他诚心到了,就留下他做侍者,从此神会殷勤给侍,不离左右。

各位看官,你看这个神会怎么样,是不是有点眼熟?对了,是眼熟。如今人们参访善知识,有些人就是抱着神会这种心态。读了几本经,听了几段公案,就自以为是个明白人了,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卖弄一番,说是参访善知识,又没有真实的恭敬心,却热衷于观察揣度人家是不是见性,是不是开悟,是不是大善知识,人家开悟不开悟与你有什么关系?好像你是专门去考察人家的功夫见地似的。你如果有道心,有虔敬心,对方即使是个傻子,也可能会使你开悟;你如果没有虔敬心,一个知见横在胸中,再大的善知识也度不了你,你自满嘛,善知识给你的开示你听不进嘛!你如果是这个心态,建议你不要去参善知识了,去了也没有好处,弄不好不仅不会增进道业,反而有过失,折损自己的福报。你即使去会世俗的朋友,尚且需要带着满腔诚意,否则不会增进友谊,何况你去参访大德善知识呢。只要被大家认为是大德善知识的人,不管他是否一个究竟的过来人,他都一定有个别人不具备的长处,你要去见,就要冲着这个去,没有十分的虔敬心你就不要去,你有分别,不去没有过失,如果去了不敬却有过失。你说你去人家那里,一边假仁假义地给人顶礼,请开示,一边心里嘀咕,这个师父是不是个开悟的人呀?他有没有功夫呀?他受不受得起我恭敬呀?告诉你,受得起!你有这种慢心、拣择心、高低心,就说明你是个十足的业障鬼,打你也该打!看官莫笑,这一点儿也不好笑!这样的人不少呀!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怜,跑很多道场,参很多大德,心总是在外边,评论这个如何如何,那个如何如何,总在与人论是道非,比高比低,空头理论一大堆,却从来不懂得反省自照,没有丝毫惭愧心,满天下度众生,可就不知道这个众生就是自我,这样的人跑一百辈子也别想有个消息。知识不是佛法,聪明不是知慧,理论不是证悟,要想学佛参禅,就必须死尽偷心,放下身段,从不明白处行去,方有少许相应。

看看这个赵文竹,借着说神会公案,又慷慨激昂发这一通议论,什么玩意儿?这些习气毛病,你赵文竹就是个典型,你在这里夸夸其谈,你自己到底算个明白人不算?你若是个明白人,天下本无事,众生本来是佛,你废什么话?你若不是个明白人,自度且不能,又弄这些花哨文字招摇,你添什么乱?说的是,这赵文竹的确不是个明白人,不明白嘛,就拿起笔来理理思路,写着写着,有时忽然也会触动点感悟,这不,一念反观自照,就对自己下棒子了么!

说真的,赵文竹这人就爱借题发挥,人家神会怎么招你惹你了,拿人家开涮,神会禅师是大德呀,他的著作《显宗记》很有名呀,历史上禅林南北宗的定位,六祖的地位都是神会确立的呀!据说流行本《坛经》是经过神会增减整理过的,整理得也比较如法,其中有关他神会的部分也很客观,没有护短,这是很了不起的呀!如果是个俗人,谁不想给后世留个完美无缺的光辉形象呢?由此可见,神会不愧是位禅门大德,他的人格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有些法上的事情还是要搞清楚。人格是人格,大德是大德,人格高、道德高并不意味着你的佛法就究竟,尤其祖师禅,那是佛法的精髓,不可有丝毫含糊之处。若论禅法的实际见地,神会还不能算个真正的过来人。按说神会那么高的悟性,又长期跟着大祖师惠能,怎么会没有大成就呢?他吃亏还是吃亏在太聪明上啦,他太习惯于思辨,太习惯于动脑子,如果在教下,那他这样的人才太难得了,可是在宗门,他就不算上等根器,宗门讲实证功夫呀,想实证就要把脑子打死,太活络就不行。有时读经读多了也是麻烦,脑子中的知见太多,就会障碍真正的道业,那叫知识障。杀盗淫妄酒这些东西还容易放下,这个知识障很难排除呀。祖师禅讲,言语道断,心行路绝,言语过不去,思想也过不去,还就要从这里过去,怎么过去?哪个过去?这很微妙呀!注意呀,关键要害就在这里。你若头脑中有一大堆概念、知识放不下,你就没法进入实际理地,没法亲证本来面目。

说来神会跟六祖已经有了几个年头了,有一天,六祖讲开示,他说:“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大家认识否?”其实六祖说有一物已经多了,一开口就多了,可不开示又不行,开口怎么说?只好说一物,撒饵钓鱼,结果这一物就把神会的知见给钓出来了。见大家都默不作声,这神会就站出来了,他说:“这一物弟子知道,就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你看神会这个大聪明人上了六祖的当了,他当时若说和尚你废话,你把你那物拿给我看看,六祖必会肯定他,可他没有这么说,却一下子给那一无所有的东西下了两个概念,什么本源,什么佛性,那是概念呀,不是那所谓的一物呀。六祖本来没有那一物,为了勘验大家,才虚设一物,这一下验出来了,神会这小和尚心中还真横着一物,那就是知见。于是让六祖揪住辫子了,呵斥了一通,说:“我分明向你讲无名无字,你却唤作本源、佛性,就你这种人,将来即使躲进深山,一个人住茅棚,草衣木食五百年也不行,也只能成个知解宗徒,做个大法师可以,做禅师不够格。”写到这里,文竹想起一件事,前几年有位居士讲,他到南华寺参拜六祖真身,有位师父在旁边说他,说这位居士肚子里有法。他很得意。文竹就告诉他,你错会了也,人家那是提醒你肚子里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知见没倒出去呀!不过说也没用,那人并没有听进去,仍然自以为是地到处弘法度众生,后来他得了脑溢血,整个人基本废了,文竹在山中也帮不了他什么,就寄了些木耳、蘑菇、核桃之类给他,劝他吃素念佛。后来他夫人说,他不肯吃素,念佛也念不起来,焦虑烦躁得很。各位看官,可见光有一肚子知见,没有真实的行持,病难加身时一点不管用啊。

不过,人家那神会禅师,毕竟跟了六祖那么多年,他那个境界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比的,可尽管如此,他还不是十分到位。六祖没有说错,六祖圆寂后,神会去了京城洛阳,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名震朝野,人称荷泽禅师。

说到这里,有看官要问啦,人家神会都名震朝野,千古留名了,难道他的禅法还不到位么?且听文竹道来,不能这么看,名气的大小和对佛法的证悟深浅不是一回事。有些问题很微细,要透过表面往骨子里看。神会的智慧辩才的确非凡,他应该算是一个大法师,大哲学家,这种人才在社会上弘法,有很多方便,有很大的摄受力,因此,六祖的禅学由他在北方推广开来,六祖的《坛经》本子也经由他进一步整理流传于世,这的确是很大的功劳。可是要注意呀,文竹这里说的禅学和禅法不是一回事呀,《坛经》的本子和《坛经》的真髓不是一个概念呀。神会的成就只在知见,因此他只能大弘禅学,不能传承禅法,他的实证功夫不行,因此他的门下没有真正的大成就者,他的法脉断绝了,后继无人,这就是证明。他太热衷于计较是非,不是靠真实的修行化天下,而是靠口诛笔伐的辩论打天下,终于把神秀的禅法打败了,从而开末法斗争坚固之先河;他热衷于分别确定一个正脉,其他的都视为旁支,分一个嫡系和非嫡系,不悟禅宗真宗旨却又出来定宗旨,他定的宗旨客观上只是分宗立派整理宗谱而已,有宗而无旨;他错解了六祖的咐嘱,六祖临终,咐嘱抄录《坛经》,递相传授,度诸群生,分明讲“但依此说,是名正法”,就是说只要和《坛经》经义相合者,便是正法,到了神会和他的弟子们这里,却成了抄个本子传下去就叫传法,这算正脉,不得本子的就不算六祖法统了,这哪里叫传法,分明是传本子么!什么是真传法?传佛心宗呀!什么是真得法?悟佛心宗呀!因此六祖临终特意开示了很多佛法,又传了几个偈子,并强调:“今为你们说法,不付其衣,因为大家信根淳熟了,决定无疑,可以担当传承禅法的大事。”好么,到了神会这里,衣不是不传了么,那就传个本子吧。按说传个本子作为信物也未尚不可,可如果说别人没这个本子就不是六祖的传人了,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如今《坛经》本子大普及,难道说这千千万万得了本子的人都得了法不成?综上所述,神会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功过参半的人,他是位很称职的禅门学者,禅门宣传部长,他可以影响很多不信佛的人来信佛,影响很多不懂禅的人来论禅,能培养一大批学者、哲学家,在他那里,禅只能是一种文化,佛法只能是一种教育,再深一层的便没有了,这只是相似禅,酷似,但不是。真正的禅心禅魂他没有得到,更没有能力传下去。他不愧为一位大德高僧,但却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禅师。

同类推荐
  • 无声息的歌唱

    无声息的歌唱

    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在诵经时敲打呢?唐朝李白的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是指哪一种法器?大钟、木鱼、蒲团、纸箔等,有何利众的功用?星云大师借物抒怀,以拟人化的手法,深情为佛教里二十种常见的法物器具代言,并搭配百余幅彩色人文照,并辅以法器简介,是一本富含文学之美的佛教普及读物。
  •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19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为著名的佛教僧侣。本书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热门推荐
  • 玉石非坚

    玉石非坚

    他是世人眼中携玉而来的灾星;因为一块玉石,一个预言;他与母亲一起被打入冷宫.....他曾感叹:“贾宝玉的那块玉承载的是金玉良缘,那块玉毁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木石姻缘;而他的那块玉承载的是怎样的腥风血雨,阴谋算计......
  • 随身带了个小世界

    随身带了个小世界

    开局携带小世界,又有造化伴吾身。这是一个曾经的非酋氪金改命,成功逆袭为多宝仙的故事。景青时(金光闪闪):很好,这把稳了!不走寻常路的白富美修仙。
  • 风不及

    风不及

    困于笼中的鸟儿,是否也幻想过翱翔于天际。
  • 云傲天下

    云傲天下

    剑侠,必定情缘。“一教两盟三派,四家五剑六派”“七星战十恶”“九天”为何物,江湖为何物。枫华落叶:十年一觉枫华梦,死去方知万事空。枫华往事不堪提,兴败衰亡未可知。七秀公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

    历史总叫人惦记。传统理论在谈论王朝衰败的时候,总是习惯以“凝练的语言”简洁地一方概之。然而,帝国并不都是“崩溃一亏”,数字与表格之外,历史的精微幽深,很难“作一总结”。于是,笔者选择了“勤于总结”,用求全的12法则来分析帝国“全线崩溃”的恢宏历程。
  • 霸道之路

    霸道之路

    这是关于一个不良少年机缘巧合之下邂逅了国家最神秘的部门“隐宫”的故事,在被这些事情打乱生活的同时,他也因此遇见了各种奇异诡秘的事情,从而踏上了至强至尊的霸者之路......
  • 地下的辉煌

    地下的辉煌

    《地下的辉煌》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精选了作者的60篇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4篇作品评论和作者的1篇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
  • 百世仙凡

    百世仙凡

    百岁一生是为凡人百世一生是为仙人是夺取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
  • 爱默生诗歌精选

    爱默生诗歌精选

    本诗歌集编译了美国浪漫主义的领军人物爱默生的大部分重要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收入了与他风格相近的梭罗、爱·伦坡和麦尔维尔的诗歌作品,爱默生和爱·伦坡的诗歌作品在我国至今还没有较为系统的译介。
  • 大唐秦国公

    大唐秦国公

    这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看主角和李世民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一起争锋天下!“老夫这辈子无憾了!”朱茂弥留之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