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77800000003

第3章 前途未卜,全球抱团取暖

本章导读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全球性危机,称得上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前途未卜!如今,全球金融市场早已被折磨得孱弱不堪,而实体经济遭受的重创更是让世界各国始料未及,惊慌失措。如果各国政府再不尽快采取行动,随着失业率的不断上升,全球经济状况将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大萧条”重新上演将在所难免。

面对如此恶劣的情况,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行动,抵御这场不断蔓延的危机。身处漩涡中心的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厉的讲话”,促使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援救计划。同时,他还呼吁G7以及中、日等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此次危机。

而原本对美国救市计划“嗤之以鼻”,声称“欧洲不需要美国式的救助方案”的G7成员国,在目睹危机不断恶化之后,也纷纷举起了“救市”的大旗。作为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更是大声疾呼在扩大会议的框架下,寻求解决金融危机的共同方案。而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也在英国工党年会上明确提出:将与财政大臣达林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新建议。

对中国而言,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大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加强提振内需的措施的基础上,中国政府表示,愿意与美方加强协调与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的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已经是齿啮相依的联合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独善其身”的做法不仅不顺应时代潮流,也不可能真正“铸就防御危机的盾牌”。要想摆脱危机,彻底战胜这场横扫全球的大风暴,各国必须联合起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力挽狂澜,只有抱团合作才能一起走出危机,打赢这场“经济保卫战”。

美国救赎:7000亿美元援救计划

疯狂的金融海啸,扫荡的不仅仅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更严重的是,美国的经济实体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仅仅几周的时间,由于没有资金放贷,市场的流动性严重匮乏,大批金融机构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一些银行纷纷破产或倒闭;而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的持续低迷,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很多行业的中小企业遭受两头挤压,其经营已然陷入困境,苟延残喘。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假如美国政府不能尽快出台援救方案,势必将造成更多难以挽回的损失,以及更为严重的无法想象的后果。危难之时,金融援救计划提上了日程。不过,这项牵动全球神经的“7000亿美元的援救计划”的通过却并没有那么顺利,它的问世可谓是一波三折。历经十余天、三次投票、几易其稿后,终于在2008年10月3日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得以通过。至此,这个大规模的金融援救方案终于扫清了障碍,进入了实施阶段。

这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救援方案,绝对称得上是美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剂猛药。虽说现在还不知道它是否是灵丹妙药,可以化解所有金融和经济问题,但对于倾尽全力推动救市方案的布什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拍手庆贺的事情,也给那些在金融风暴中飘摇的各国带去了信心和希望。

救援方案是通过了,但是,这剂猛药到底该如何“服用”呢?根据国会两党就这项金融救助方案达成的细节显示,政府被允许分阶段使用7000亿美元进行救市:最初的2500亿美元,在方案得到国会批准付诸实施时即可使用;接下来的1000亿美元,可以在总统认为必要的时候使用;而剩下的3500亿美元,则必须在国会对已经使用的救市资金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至于具体的措施,美国政府早已作好打算:通过政府购买养老金计划、地方政府以及小银行的问题资产的方式解救目前的困局;政府还可以利用作为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所有者的权利,帮助屋主修改其住房抵押贷款,从而保住他们的住房;另外,获得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会得到数额巨大的所谓“黄金降落伞”。

从救助方案中可以看出,政府将不惜血本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帮助它们摆脱当前的困境,以促使信贷市场尽快恢复正常运转。不过,这本质上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拿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为了保护纳税人的利益、体现公平性,作为回报,政府将从这些金融机构取得可转让票据,让纳税人有机会分享金融机构的未来利润。

对于这么一大笔钱,让每一美分都不浪费,用在刀刃上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由美联储主席等高级官员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这项方案的实施。此外,国会的调查机构以及一位独立的监察长也将对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

这项众所期待的金融救援方案真的能够挽救身陷囹圄的美国金融机构吗?真的能让金融机构重焕生机吗?它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一切的答案都需要时间去一一揭晓。

在救援方案通过当日,美国资本市场再次跌入阴暗中:到纽约股市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57.47点;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了15.05点;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跌了29.33点。

或许在很多美国民众心中,大规模的救市方案除了进一步说明美国经济已经变得异常危险外,并无真的效用,救市计划的通过不过是给病入膏肓的经济注射了一针“麻药”,它不过是一个“救火方案”罢了,治标而不治本,它存在的最大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美国金融体系更快地走向崩溃。

但是从短期来看,它还是可以提振市场的信心,给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以难得的缓冲期。这笔钱,恰如给疲软的美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充实的资本金,进而鼓励它们继续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缓解信贷紧缩的局面,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更可怕的衰退。而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失业率不断上升、消费大幅下降,美国经济有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其下行风险正在显著增加,随时都有陷入深度衰退的可能。

其实,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其所倡导的“超前消费模式”也常为人们所谴责。而这一切,并不是大规模的救市就能彻底解决的。

救市计划虽说对美国好处多多,然而它却很可能将全球卷入另一轮新的金融危机——外汇市场危机中。由于要在市场中注入大量美元,且这一数目相当于美国现有狭义货币流通量的70%,广义货币流动量的9%或是相当于美国GDP的5%。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来说,向全世界“举新债养旧债”的情况将不可避免。向全球发债形同在美国加印钞票,这意味着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制造出十几倍于美国新发国债或财政赤字的美元流动性。在加速美元贬值的同时,也将助推石油、粮食、黄金和大宗资源商品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剧世界新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无疑将是一场新的灾难。

事实上,美国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只能对金融市场起到暂时的稳定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要应对不断向全球蔓延的金融风暴,既要力争趋利避害,尽量避免为美国“埋单”;又要有各种应对预案,努力把自己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好。

美国虽然已下了血本,但要想从根本上根治金融风暴,仅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实现。世界各国的联手抗击或许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

史无前例——全球降息总动员

当金融风暴变得愈发难以遏制时,

当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更加严峻时,

当各国的各自为战变得越来越难以应付时,

全球联手降息,无疑成了降低资本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最佳选择。

就在美国7000亿美元的金融援救计划刚刚出台不久,各国纷纷加入了救市行动中来,共同抵御这场不断向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风暴。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并非哪一个国家的单打独斗,而是全球多国央行的联手降息。可以说这是全球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它也从另一个角度预示着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变得异常严峻。

2008年10月8日至9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上,如何推进全球金融改革和为10月中旬举行的G20峰会奠定共识基础成为这次会议的焦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讨论在全球范围内降低利率,以减少金融危机带来更大的损失。

其实,就在会议召开前的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便率先宣布:下调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调至6%。澳大利亚的降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天,在全球股市一片惨跌的情形下,唯有澳大利亚股市一枝独秀。不仅扭转了早盘大幅下挫的局面,收盘时S&;P/ASX200指数还上涨了1.7%。

为了挽救跌跌不休的股市,在G20会议召开的同时(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紧急协同降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其中,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2.00%降低至1.50%;欧洲央行将再融资利率由4.25%下调至3.75%,该行还将边际存贷款工具的利率下调50个基点;英国央行将银行利率由5.00%下调至4.50%;瑞士央行将利率从3.00%降至2.50%;加拿大央行也将利率目标从3.00%下调至2.50%。

亚太地区的韩国,是此次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亚洲经济体之一。2008年,该国股市持续暴跌,10月份的第一周跌幅竟然达到13%之多。不仅如此,韩元对美元汇率也在近10年的最低点附近徘徊。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金融形势,韩国央行也加入了这次全球降息的行列。2008年10月9日,韩国央行宣布,将银行基准利率从原来的5.25%下调至5.00%。

韩国的近邻日本,由于能源价格高涨和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再加上海外经济明显减速,国内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危险系数加大。为了扭转局面,日本央行早在2008年10月7日便已宣布,继续将银行间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50%的水平不变。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加入到降息队伍之中。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0月9日起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降27个基点。此外,从15日开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下调50个基点。这是自2002年以来基准存款利率首次下调,也是2008年9月份以来第二次下调基准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还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存款利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也是10年来我国首次暂停征收利息税。

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窗口,中国香港地区也先于美国作出反应。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自2008年10月9日起,利率将再降50个基点。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也于当天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至3.25%。

在各国联手降息的影响下,全球股市在开盘下跌后不久,便迅速止跌回升,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股指均以红盘收盘。这次百年一遇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地政府都为之奔忙。短期来看,全球的降息潮已经让世界各国投资者恢复了一些信心。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像这样全球联合降息是史无前例的。促成这次行动的原因在于,全球通货膨胀虽然有所缓解,但金融风暴的持续肆虐,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峻的下行风险。全球降息将有利于全球摆脱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困境,使世界经济步入复苏之路;另一方面,不断蔓延且愈演愈烈的全球危机,渐渐使得各国意识到,仅仅处理好自己的金融问题并不能解决当前严重的危机。单打独斗的作战于事无补,唯有全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信贷萎缩的局面。

或许单凭一次降息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至少让人们看到了丝许曙光。人们都希望可以挽全球股市于不倒,这种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并非人们所能控制。单就资本市场而言,救市和降息是应对金融危机最立竿见影的武器。各国央行的联手降息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各国对银行的大规模注资行动也必将在不久之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吹响“集结号”,各国协同救市

全球股票市场的跌跌不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攀上140美元的高位后,原油市场如自由落体一般滑落至如今的40多美元,粮食市场也在金融危机中连遭重创。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脆弱得不堪一击。

世界各国的“各自为战”又给了这场风暴的任意肆虐以可乘之机。现如今,被卷进漩涡的不仅有金融机构,就连各国的实体经济也无法摆脱不断下滑的命运。一片萧瑟的秋风中,一场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似乎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为了不让全球经济就此恶化下去,同时也为了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各国已经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协同降息救市”浪潮。

不过,这场金融海啸的严重性还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虽然各国已经开始重视这场危机,也采取了相应联合救市的措施,可最终却是收效甚微,最大的功效恐怕也就是稍稍延缓了危机蔓延的速度。当降息不能遏制金融风暴的蔓延时,各国的直接注资救市的“集结号”已开始吹响!

率先为市场进行注资的,是身处危机“策源地”的美国。随着金融风暴的不断升级,美国不断注资以增加市场流动性,使金融机构可以自救。截止到2008年9月17日为止,美联储先后向市场注入了短期和长期资金,共达6632.5亿美元。

而自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金融援救计划以来,美联储再次加大了救市的力度。到2008年年底,美联储注资总额已增加到9000亿美元,这些注入的资金将大大加强市场的流动性。美联储还表示,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但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仍旧富有弹性和活力,美国还将加强与全球各国的密切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以应对当前的危机。

在美联储大幅注资的影响下,欧洲央行分别于2008年9月15日和16日分别向商业银行注资300亿欧元和700亿欧元,用以缓解欧洲市场流动性的不足。此次注资,也是欧洲央行自2007年夏天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以来首次采取这种干预方式。两天之后,欧洲央行根据与美国联邦理事会缔结的互惠货币交换安排所提供的资金,再次向市场注资400亿美元。

2008年10月9日,欧洲央行再次宣布,将以隔夜基金的形式再度向金融系统注入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随后,欧元区领导人还发表声明,欧元区成员国将在2009年年底前为银行5年期以下的新发债务提供担保,并通过取得优先股的方式向银行直接注资,以缓解银行因为信贷紧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

看着欧盟紧锣密鼓的出手,隔海相望的英国人再也坐不住凳子。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公布了英国银行救助方案:英国政府将向银行业至少注资500亿英镑,即日将通过购入优先股的形式注资250亿英镑,并已准备好随时使用余下的部分。英国最大的八家银行以及建设机构将受益于此方案,它们以让出部分股权作为对英国政府救助的回报。

其实不仅仅是英国,在股市连续暴跌的摧残下,倍受打击的俄罗斯政府也无奈地开始作出反应。2008年9月1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财政部和央行已向金融市场注资4750亿卢布(约合180亿美元),以确保俄罗斯银行系统资金正常流动性充足。第二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又拨款5000亿卢布(约合200亿美元)用以支持证券市场的稳定。

在2008年10月10日的政府会议上,普京表示,俄罗斯政府已决定,向本国银行提供为期10年的9500亿卢布(约合365亿美元)贷款,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提高银行的资本金,并解决银行清偿能力问题。俄罗斯还通过了有关将存款保险全额赔偿上限升至70万卢布(约合2.7万美元)的法律修正案。该法案原先规定,当银行倒闭时,20万卢布以下的存款将全额赔偿;20万至70万卢布间的储蓄将获赔90%。这一法案的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储户的恐慌心理。

与此同时,荷兰政府也在10月9日宣布,向本国金融机构提供200亿欧元资金,来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重塑银行业的信心。

一场如火如荼的注资行动就这样在欧洲大陆开展起来。事实上,不仅仅是欧洲,就连亚洲各国也积极地加入其中。为了控制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到10月6日为止,我们的近邻日本已经连续十几个工作日向市场紧急注资,总额已超过26.1万亿日元(约合2900亿美元)。4天后,日本央行又连续3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共4.5万亿日元(约合500亿美元),创下一天注资总额的新纪录。

对外开放度较低、对外依存度较小的印度,虽然受此次金融风暴冲击的程度较轻,但为了稳定国内的股市和汇市,仍然出台了注资的措施。印度储备银行向汇市注资近3000亿卢比(约合37亿美元),以期增加流动性,力挺不断贬值的卢比。

其实,对本国市场注资的国家远远不止这些。南美的智利中央银行在2008年10月11日宣布,向本国金融系统注资50亿美元,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投资者的信心。据统计,自2008年10月上旬开始,各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央行纷纷采取了注资行动,用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为了有效遏制金融风暴的蔓延,各国除了为市场进行注资以外,还相继出台了规模不等的银行个人存款保护措施,以保护储户利益。

2008年10月初,由于国内金融市场遭遇严重的流动性短缺。为了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爱尔兰政府率先通过了一项紧急法案,政府向国内六大银行提供为期两年总额达4000亿欧元的个人存款担保,以保证国内储蓄机构所有个人存款的安全。

2008年10月5日,丹麦政府宣布已与各商业银行就成立风险基金达成协议。在今后两年里,丹麦政府将继续向此基金注入250亿丹麦克朗(约合46亿美元),以保证储户的存款在银行倒闭时,不会因此而蒙受损失。

此外,德国、希腊等国也作出重大决定,宣布将为国内所有个人存款提供担保,以恢复金融市场的信心,稳定那些“急于从银行取现的储户”的情绪。

当前,为了应对这场不断蔓延且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世界各国纷纷联手注资救市。虽说各自的利益分歧难以避免,但在各国协同救市之下,猛烈的金融危机有所缓和。对在危机中苦苦挣扎的世界各国来说,这不失为一个让人安慰的好消息。

“国有化”浪潮卷土重来

史无前例的全球协同降息和注资行动,吹响了各国联手救市的“集结号”,这也让渐渐病入膏肓的全球经济看到了一丝曙光。“国有化”浪潮的再次掀起,各国“国家队”身影不断涌现,肩挑救市的重担。

就是这个被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称之为“通往奴役之路”的国有化,曾经在“新自由主义运动”的打压下慢慢销声匿迹。不过,“新自由主义运动”所推行的私有化不仅未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更多好处,反而让其处境无比尴尬。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英国,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1994年~1997年年间,英国对铁路采取了私有化,可在随后的5年中,却接连发生13起严重事故。其中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有7起,5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由此也导致一种社会现象——英国民众纷纷放弃坐火车出行。私有化前,英国财政每年给铁路的补贴为20亿英镑,私有化后这个数字上涨到29亿英镑之多。英国政府改革的初衷是“卸掉财政包袱”,但最终的结果却与设想背道而驰!

于是在21世纪末,国有化开始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大有重登历史舞台之势,特别是当这场始于美国的金融狂潮席卷全球且愈演愈烈之时,它似乎有了东山再起的最终契机。为了挽救行走在破产边缘的各国银行业,“国有化”浪潮卷土重来,各国竞相组建自己的“国家队”,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其中,危机最为严重、陷入绝境的美国,迈出了通往国有化的步伐。其实,早在美国通过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之时,美国国会便宣布:在特殊时期,美国政府有权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份。正如美国财长保尔森所言:“政府不排除组成‘国家队’,将个别银行国有化的可能。”

在美国政府宣布协助其实施援救方案的私营资产管理公司的名单后不久,“两房”以及AIG便被美国政府先后收归国有,开始了国有化。国有化的好处实在难以悉数,在国有化之后,不仅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借贷实力,直接缓解银行间相互拆借的忧虑,而且还可以让银行恢复更多的正常贷款活动,避免企业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不过,美国并非最早开展国有化的国家。在此之前,英国就已经宣布了一项以国有化为核心的银行救助方案。该方案指出,政府将直接向该国最大的8家银行注资,并获得相应的优先股。英国政府最终可以持有该国4大银行高达30%的股份,将成为HBOS、英格兰皇家银行、骏懋银行与巴克莱银行的大股东,并有资格进驻银行的董事会。

此外,英国政府还向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注资500亿英镑。其中,8家指定的银行可以马上获得总额为250亿英镑的投资,以提振其信贷市场,对各家银行的投资额度将视具体情况而定。英国央行还宣布,将通过所谓“特别流动性计划”的渠道,为各家银行提供至少2000亿英镑的融资。

不仅仅是英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银行援助计划。法国总理宣布,法国将以国家参股公司的形式来援救濒临破产的法国金融机构。与英国不同的是,法国政府不会从财政预算中拨款,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金融机构施以援手。也就是说,当一家银行濒临破产时,法国的国家参股公司将会在市场上以优惠条件筹措资金,并以某种形式参股该银行。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是由于国家参股公司对银行施以援手的目的在于增值,一旦被救援的银行起死回生,国家参股公司会在确保获得收益的情况下可以处置所持股份。

继法国之后,意大利政府也起草了一个紧急法案。法案旨在建立一支稳定基金,当意大利银行遇到流动性问题时,这只稳定基金便可以随时动用。意大利政府还宣称,如果必要时,这只基金将通过获取不具备投票权的股票向陷入财政困难的银行注入资金。

在英、法、意行动之时,德国也开始了它的国有化步伐。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鲁克也宣布,德国政府救市的一揽子方案总金额至少达3000亿至4000亿欧元。关于如何使用这笔资金,施泰因布鲁克称,主要采取政府债券的形式进行发放或者担保,允许各州政府以出资人的身份直接参股各个银行,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先后国有化了“两房”和AIG;英国国有化了北岩银行、布拉德福——宾利银行;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贷款机构进入国有化;荷兰国有化了富通银行;乌克兰临时接管了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冰岛三大银行也相继被收归国有……在欧洲大陆的银行体系中,国有化卷土重来,而“国家队”当仁不让成为了抵抗金融风暴的中流砥柱。

仿佛在一夜之间,国有化浪潮在欧洲银行间蔚然成风。为何“国有化”浪潮会如此猛烈?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欧洲各国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所致。要知道,欧盟并不会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为美国人的“超前消费”买单国有化浪潮之所以出现,不过是欧洲各国联合救市来对抗不断蔓延的始自美国的金融风暴,以通胀转嫁债务的一种手段罢了。

但不可否认,各国推行的国有化以及联合救援行动,为岌岌可危的银行系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一方面,通过扩大储蓄存款担保额度,有效地稳定了欧洲乃至世界金融市场的资金,避免发生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国家出现的那种“资本外逃”情况;另一方面,虽然在此之前,冰岛、英国等国都已被金融风暴闹得饿殍遍野,但它们在“国有化”方面的联合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次贷病毒的蔓延,大大地增强了世界人民对抗金融危机的决心和信心。

唇亡齿寒,中国经济保卫战

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让2008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当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每一个国家都陷入了危急之中,中国也被挤到了全球金融海啸的风口浪尖上。

根据官方公布的2008年11月份的宏观经济运行核心数据表明,中国的各项数据均出现了大幅跳水之势。PPI、CPI分别创下31个月和22个月新低,出口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房价呈现继续下跌的态势。FDI(即外商直接投资)连续第5个月环比下滑,显示出外商投资中国的热情在大幅减退。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通胀到通缩的颠簸后,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了冬天。

生产玩具和纺织品等低端商品的企业,早已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随着企业“倒闭潮”的大幅涌现,一度让东莞这样的出口型企业密集的城市风声鹤唳。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及全球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机械、电子等高端产品的销售额也开始大幅下滑,很多企业面临着随时破产的风险。

在出口下滑的同时,国内需求也在持续萎缩。大多数主要城市的房市销量已经显著下降,住房价格也在不断下滑。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与很多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前几年,房地产行业景气之时,基建、建材、家装等很多行业都在它的带动下日益兴旺。换句话说,一旦房地产业萎靡不振,势必影响相关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今,房地产新建项目减少、在建项目停工,受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钢铁、水泥等建材市场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拖累走软。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不止于此,消费者也开始紧捂钱包,以应对不断恶化的危机。百姓消费能力的下降,使很多人取消了大额消费计划,这无疑让消费市场进一步大幅萎缩。

为了预防经济下滑,救助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国紧随全球的步伐开始走上了降息之路。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措施一方面明确传递出“保增长”的宏观调控基调;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中国经济正在快速下滑这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拳打响了“经济保卫战”!

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4万亿投资计划”。与美国的金融救市政策不同,在此次刺激经济方案中,4万亿资金的投向彰显了中国政府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良苦用心。除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均成为未来财政投资的重点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一经公布,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迅速响应。从各省市已公布的投资计划来看,各地投资总额已超过18万亿,远超4万亿的预定目标。

由此不难看出,未来两年,投资将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动力,并最终向内需拉动转变。借助此次刺激经济方案,中国经济将完成机构上的调整、产业上的升级,从而为下一轮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9%,但在2009年,能否实现“保8”目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或许8%左右的GDP增长足以让全球各国都羡慕不已和望尘莫及,但对于连续5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中国而言,8%可能意味着严重的经济下滑和政治风险,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不过,现在有了国家4万亿的投资保障,无疑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4万亿的支出规模,相当于中国年GDP总额的近1/5.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此项刺激经济方案的提出,为经济增长贡献两个百分点是看得到的,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9%。他还表示,在特殊情况下,不排除让人民币贬值以刺激出口的可能。

为了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27个基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决定,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18个基点。其中,5年以下(含5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3.33%降至3.15%;5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4.05%降至3.87%。

此次降息,距离9月中旬的首度降息不足百日时间。同时,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以来第5次降低利率、第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009年中国政府全力保增长的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

面对金融危机的威胁,中国政府和全世界各国一起奋战,强势出击,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全力拉动国内需求,力保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保卫战”正式打响!

同类推荐
  • 海底捞内部讲话

    海底捞内部讲话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未曾想到会有人将大众化的火锅做成了高端品牌,不仅席卷了中国,还冲出了国门。海底捞创造了餐饮界的一个传奇,它引起的决不是反应,而是轰动。三伏天,海底捞依然门庭若市。为什么这么热的天人们还排队来吃火锅?因为这里的服务好到无可挑剔:怕眼镜被火锅熏得模糊,他们免费提供眼镜布;怕手机被弄脏,他们免费提供“包丹袋”;怕长头发影响吃饭,他们免费提供头绳……排队怕什么?这里有免费的零食、点心和果盘,还有免费的美甲和擦皮鞋服务等。
  • 销售心理学

    销售心理学

    销售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卖感觉。本书通过对产品的感觉、价格的感觉、服务的感觉、促销的感觉、销售的感觉、环境的感觉让顾客的心情得到放松,这样才能打动顾客的内心,那么,你就在销售行业获得了成功。
  •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说话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很多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比较侧重于理论,对于一般的营销人员而言,会使其感到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和复杂。本书独辟蹊径,以营销故事为主,来诠释营销理论,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给广大的营销人员或准备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本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都很强的书。
  • 经理人必读的经典管理故事

    经理人必读的经典管理故事

    本书一改以往诸多书籍偏向于介绍繁琐的管理方法和公式、定律的模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作引子,以典型案例、经典管理范式或著名管理人士的成功感言为主线,最后以精炼的语言落脚到一些重要提示上。可以说本书是众多管理人士多方才能的汇合、集体智慧的结晶,相信每位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热门推荐
  • 引魂人之惊世王妃

    引魂人之惊世王妃

    #女主差点被气死系列。男主很高冷,女主很蠢萌。#女主意外灵魂被拘错,然后不意外的穿越,然后一路抓鬼,却一不小心被这个霸道的人拐走了,从此,一世芳华,与你并肩欣赏。很甜,很甜,很甜……(?>ω<*?)
  • 影后不是黑粉

    影后不是黑粉

    记者A:夏影后,你喜欢易影帝吗?夏可旖悄悄翻了一个白眼,说:“不喜欢。”记者B:“易影帝,你喜欢夏影后吗?”易骐琛低头一笑,说:“不喜欢。”记者A、记者B内心:外界传的果然不错,这两人当真不和。然而某天#易骐琛夏可旖公开恋情#上了热搜粉丝记者:?????我们似乎有许多的疑惑,不知道能不能问。
  • 地仙之主

    地仙之主

    有的人一重生,不是附身到浪荡子弟身上,就是附身到一代神豪上,瞬间变成高富帅或者富二代,再不济也能附身到一只阿猫阿狗身上......但是,张青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附在了一尊山神像上,而且这尊山神像更加磕碜,既不是黄金做的,也不是白银做的,就只是一堆黄土做的山神像,冥冥之中有种力量把张青跟这泥做的山神像联系在一起,而且动也不能动,天天只能待在一个土地庙里面,天天面对着众生的祈愿......祈福的、求子的、求财的、求姻缘的......什么鸡鸣狗盗、鸡毛蒜皮之事,全部都到山神庙里面求,张青烦不胜烦,但是他的生活从此也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求各种支持!)
  • 腹黑boss的糊涂妻

    腹黑boss的糊涂妻

    她生日当天男朋友劈腿,倍受打击之后去放纵,不想自己赔进去不算还得掏钱付账,这什么天理?明明是个欠债还钱的简单交易,偏偏冒出来个变相的利息。可是为什么习惯了狗皮膏药一般的他,会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耀眼强大的商界大鳄,谁来告诉她,甜蜜的隐婚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
  • 大王爷

    大王爷

    我宁愿做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王,也不愿做一个政务缠身,忧愁的皇!一个意外回到汉朝的现代人,刚一开始仗着自己熟悉未来历史,便阴谋造反,但是却被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女所出卖,原本他能够君临天下成就九五至尊之位,但是却为何到最后失败后只有他自己一人,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不可重演亦不可改变。本故事纯属虚构,里面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历史,以及一些人物,民族都是按照作者自己的意愿而来的,请切勿与真正的历史相互比较!
  • 娘子,我不卖身!

    娘子,我不卖身!

    只要是钱,通通要,只要是美男,通通要!她左手钱袋子,右手金算盘,身后是一帮极品美男!小小十岁女娃,敛财敛色堪称一流!人称江南第一钱袋子色女郎!人见人嚎,鬼见鬼跳墙!见他还有三分姿色,捡了勉强放进收藏,没想到,脏兮兮的乞丐,洗干净了竟是天仙下凡!嘿嘿,美男,美男,又能看来又能赚,但她却偏偏破天荒不让这极品佳人抛头露面,养在家里吃,闲饭!既然是赔钱货,那就……那就对他上下其手,浑水摸鱼吃豆腐……
  • 青春,无处可逃的伤

    青春,无处可逃的伤

    我的回忆里,总是你的捉弄伴随着我的尴尬。你总是误解我的意思,我只是想靠近你,你为什么要逃得那么远?方少阳,你这个笨蛋,你喜欢上了一个既自私又没心的人,只能怪你自己没防备。总有一天你会爱上我的,我保证。岁月,到底经得起多少蹉跎?风,决定了蒲公英的方向。如我离去,你可会幸福?南国之南,北国之北……那些风景,类似爱情……
  • 逍遥小仙在人间

    逍遥小仙在人间

    小仙司马云蝶,经千年苦修成就仙道。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正果,处处小心谨慎,提醒自己不可妄动凡心。哪知她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自己的凡心,大神却对她动了凡心。莫非大神在考验自己?于是,坚决拒绝!大神表示很无奈。司马云蝶庆幸自己以无比坚定的道心通过了考验。可是……万一,这不是考验呢?司马云蝶突然很纠结——
  • 腹黑律师太危险

    腹黑律师太危险

    他是天之骄子,她是神秘孤女。从此,她过上管家婆的生活,甚至帮他追女朋友……她陪着他一路成长,见证他无数次恋爱失恋,也见证着他从一个问题少年成长为法律精英。他从来不知道,这一路走来,他之所以勇往直前不折不挠,是因为,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她……直到后来,她身边有了另一男子,他才眯起幽深的眸子,“好,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三年时光,他已是律界传奇,而她,是留学归来的小律师。他盯着她没戴戒指的无名指,笑着叫她妹妹,“好像我结婚证上写着你的名字。”“那又如何?”他没有发现,她从不曾违抗过他。只是有三个字,她永远也不会说出口,因为她明白,她永远不可能是站在你身边的那一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顾魔王你老婆掉了

    顾魔王你老婆掉了

    绕是林鹿溪再冷静,被按到墙上的这一刻多少还是有些慌乱:“放开我,要多少钱都给你。”男人不屑的嗤笑一声,凑到她耳边轻笑:“我不要钱,我只要你。”再次相遇,顾璟从桀骜不驯的校园大佬变成了娱乐圈众星拱月的大明星。林鹿溪本以为自己和他再也不会有交集。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个无处不在,整天跟在她后头撒娇求宠,还不让她相亲的无赖是谁?化身粘人精的顾璟,每天要想的只有三件事情。昨天的老婆想没想我今天的老婆爱不爱我明天的老婆嫁不嫁我“小麋鹿,前半辈子都是你牵着我,余生我陪着你一起走。”【玩世不恭大魔王顾璟x木头美人林鹿溪】你历经苦难走向我,胜过所有的无羁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