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88400000053

第53章 东方智慧的诗性表达

《先知》

背景说明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画家。和泰戈尔一样,纪伯伦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1911年在美国纽约定居,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1923年发表以英文创作的散文诗集《先知》,这部诗集不仅被视为诗人的代表作,也是诗人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实,不到20岁时,纪伯伦就已经完成了《先知》的写作并得到母亲的肯定,但他的母亲和女友告诉他不要发表,因为还不够成熟。他到34岁的时候用阿拉伯语重写了《先知》,而后又用英语写了两遍,才拿出来发表。他曾说过:“我想,自我从黎巴嫩构思《先知》一书开始,我就已和它寸步不离了,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在我完成4年之后才将其付印,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书中,纪伯伦还自绘了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还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新流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此外,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罗丹曾评价他:“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推荐版本:《先知·沙与沫》,冰心,译,花城出版社,2007.

名著概要

《先知》的开篇,是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智者亚墨斯达法在西方阿法利斯城离群索居12载后,终于盼到回归东方故土的日子。在他即将登船远去的时候,前来送行的城民向他请教了最后的问题。智者对民众做了情深意长的赠言,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爱与憎、生与死、美与丑、罪与罚等26个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涉及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部领域,囊括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全部疑惑。亚墨斯达法一一作答,每个答案都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因此,西方有学者把这部诗集视为“现代人的福音书”。

关于“先知”,纪伯伦并不认为是高高在上对凡夫俗子发号施令的神。他说,“先知”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同时也是“我们”的第一个字母,也就是说,“先知”就是我们自己,上帝和自我是一体的。

基于此,纪伯伦认为爱是绝对的,对自然、对他人、对整个世界,都要有一份平等的爱,而且这爱是不求回报,最无私的。《先知》中的爱,已经高于具体对人、物的爱,凝聚成为一种精神和价值。纪伯伦追寻的是从爱出发,完善个人行为,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理想社会的“大我”之至境。所以有人说,这种广阔如大海般的爱凝结成的《先知》,是纪伯伦献给亿万生命的情书。

在《先知》里,“爱”和“美”是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两种“神性”,“美”是生命的目标,“爱”是达到生命目标的道路,只有在“爱”的道路上追求“美”,生命才能实现其永恒的意义。纪伯伦说,“美”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而“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在他的笔下,“美”就是生命,就是永恒。

《先知》的基本主题是人的发展和提高,是生命如何“向着无穷前进”,如何“赤裸地无牵挂地超腾”。纪伯伦认为,人类有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和不成人性。神性代表了人类的明天,人性代表了人类的今天,不成人性代表了人类的昨天。神性是无穷的,仿佛长了翅膀的生命,是人类的真我、大我;不成人性,则是矮小的侏儒。通过先知之口,他渴望呼唤人之神性,令人们发掘自身“未知的珍宝”,捕捉“在天空中飞翔”的大我。

在《先知》中,纪伯伦还试图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理解是非常现代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种独立性应该受到尊重,哪怕是夫妻也不例外。

《先知》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的独特风格。纪伯伦喜欢用“定义式”的语句表达个人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例如他说“工作是眼能看见的爱”,朋友是“有回答的需求”,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等。这些语句新颖而深刻,都成为隽永的格言。纪伯伦还喜欢叠用比喻,把单一的命题构建成不同思想相互交错的多棱镜,把读者的视野引向生命的巅峰,让人们俯瞰整个世界,得到爱与美的陶冶。

知识链接

黎巴嫩和纪伯伦

黎巴嫩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小的国家,只有一百多万人口,但它海岸线绵长,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像一个横卧在地中海海滨的美丽少女。在历史上,黎巴嫩历来是各种势力激烈角逐的场所,同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以色列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始终复杂微妙。但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众多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和艺术家。

来自黎巴嫩的艺术星群曾在美国组成“旅美派”学会,构成了冲击西方文学界的“阿拉伯飓风”,其中最闪亮的名字就是纪伯伦。他曾在散文中写道:“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

历史上的黎巴嫩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圣经》中提及黎巴嫩的章节多达66处。近代以来,黎巴嫩又成了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也是阿拉伯人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黎巴嫩文学家的地位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非常显赫,领军人物纪伯伦是世界性声誉最高的阿拉伯作家。

名家评述

纪伯伦那音韵曼妙且充满活力的感情所造就的言语,犹如圣经传道第一章的庄严节奏……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这本书,不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心中不欢唱着内心涌出的音乐,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

——芝加哥邮报评《先知》

我很喜欢这本《先知》,它和《吉檀迦利》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我觉得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所表现的,似乎更天真、更欢畅一些,也更富于神秘色彩;而纪伯伦的《先知》却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讲些处世为人的哲理,在平静中却流露出淡淡的悲凉!书中所谈的许多事,用的是诗一般的比喻反复的词句,却都讲了很平易入情的道理。尤其是谈婚姻、谈孩子等篇,境界高超,眼光远大,是很值得年轻的读者仔细寻味的。

——冰心《〈先知〉新版序》

精彩推荐

以下节选的《论爱》是《先知》的主题之一,美丽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论爱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亚墨斯达法)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静默了。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于他,虽然那藏在羽翮中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底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他磨碾你直至洁白。他揉搓你直至柔韧。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盛筵上的圣饼。

这些都是爱要给你们做的事情,使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在这知识中你便成了‘生命’心中的一屑。

假如你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那不如掩盖你的裸露,而躲过爱的筛打,走入那没有季候的世界,在那里你将欢笑,却不是尽量的笑悦,你将哭泣,却没有流干眼泪。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的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不要想你能导引爱的路程,因为若是他觉得你配,他就导引你。

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但若是你爱,而且需求愿望,就让以下的做你的愿望吧:融化了你自己,像溪流般对清夜吟唱着歌曲。要知道过度温存的痛苦。让你对于爱的了解毁伤了你自己;而且甘愿地喜乐地流血。清晨醒起,以喜颺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然后在睡时祈祷,因为有被爱者在你心中,有赞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同类推荐
  • 东坡光影里的山水

    东坡光影里的山水

    这是一本诗歌散文集。全书以眉山的一区五县为基础,分为青神篇、丹棱篇、洪雅篇、彭山篇、仁寿篇、东坡篇共六个篇章,以图片加散文加诗歌的形式,为读者详细介绍苏东坡家乡的风景名胜。让世人在怀念一代文豪的同时,也能充分体会到当今眉山的秀丽景色。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三十八周零四天

    三十八周零四天

    记录了叶倾城怀孕到生产的历时38周零四天每一周所思所想,保留了叶倾城一贯的犀利“惊人”,同时又带着体察与温柔。生产是一个女人无论身边围绕着多少人,都只能独自上路的征途。而这本书,起码可以在这场一个人的战役里,让你不那么孤独。
  • 信马由缰

    信马由缰

    本书是作者阅读一些中外名家名著后写下的文字。包括国外的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知》,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乌拉尼亚》,还有国内当代作家,如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叶兆言的《后羿》,赵本夫的《无土时代》等。作者以随笔的方式,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在乎评论作品本身,而在乎抒发自己的心情。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兴趣有时,随手找张纸片,记下联想或者心境,自娱自乐,信马由缰”。
  • 图文版中国经典成语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成语故事

    Chineseidiomshaveafixedstructureandparlance,withspecificmeaning.Mostarecomposedoffourcharacters,althoughsomehavethreecharactersandafewconsistofmorethanfour.Someidiomsaredividedintotwopartswithacommainthemiddle.
热门推荐
  • 机关无敌

    机关无敌

    他从天才颓废成废材,只因被父亲欺骗。然而,当真相出现之后,百里行才知道这个世界那么复杂,也还有人需要他。法自术起,机由心生!这里有精湛的机关术,兽型机关、兵器类机关……这是一个少年在这片大陆成长为无敌存在的故事!
  • 冰羽殇

    冰羽殇

    她是魔界的公主,却一心想过与世无争的日子。可老天偏偏不放过她。圣树之下,他的剑直对她的心口。大婚之日,她血溅三尺,染红了圣树。可悲,一切不过是一场阴谋。而她不过是她阴谋里的一颗棋子。纠缠几世的情缘,错乱不堪的命运,纵横交织的爱情。这一世,他们该何去何从。此篇文文原来发过一次,叫梦中桃花绽放。由于种种原因,停发了。此篇补上。
  • 无所顾忌风雨兼程

    无所顾忌风雨兼程

    没落大小姐偶遇,没想到他竟然是一位家大业大的公子哥?!
  • 没办法我是喜欢他

    没办法我是喜欢他

    我到现在没懂爱,所以我来写爱,我想知道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到底是什么感觉?然后我就把它赋予到这篇作品里面。
  • 龙帝重生1九族世界

    龙帝重生1九族世界

    天地初始,世间共有九个种族。分别是在森林中随意穿梭的“兽族”、在地下游动难以遇见的“蛇族”、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族”、生活在火山中不惧岩浆的“炎族”、在海洋之中无所畏惧的“水族”、在天堂与地狱存在的“神族”与“魔族”、以及在万物中最强大的“龙族”和最弱小的“人族”。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年,以自己不平凡的梦想,与一个不平凡你女孩相遇,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冒险,只为实现自己不平凡的梦。
  • 便是人间无事人

    便是人间无事人

    她本是在万千宠爱中长起来的世家女,他是深宫中不受宠的皇子,机缘巧合让他们相遇相知相恋,可内廷深深,天家无情,所幸的是,受尽猜忌与屈辱的二人,终于在最后得以释怀
  • 校园之修武

    校园之修武

    他是杀手榜上最神秘的冷影……他在村里却被无良老头压榨得每天生活费一块钱……
  • 《千古愁:凤尽嫣然》

    《千古愁:凤尽嫣然》

    凤千醉,当世九大世家之一的凤家三小姐。翩翩少女,倾城容颜,却在一夜之间成为废材又称京城第一废材,花痴是也。凤千醉被姐妹们虐死后,22世纪的天才任雨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更是22世纪屈指可数的武道高手,也是一个医学高手,几乎无毒不会解...谁又知道,这一笑惊天下,纵横世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才艳艳的人物,竟然会是…她?世间风华尽在手,风云天下第一人!回眸一笑,问,天下男子,谁能抵挡?
  • 命中注定终可许

    命中注定终可许

    你信命吗?孟绎心从没没想到,自己竟会因寺庙里一扫地和尚的的一句话嫁给当今皇上。在府中受尽委屈,去了皇宫虽贵为皇后,却一点实权都没有在皇帝身边当研磨人。“孟绎心?这名字到挺适合研磨的。”哪儿适合研磨了?孟绎心很无语……好吧!研磨就研磨,再不济也是皇上的身边人。
  • 寻仙之走在寻仙之路

    寻仙之走在寻仙之路

    屡试不中的丁浩,原本的愿望只是做一个富家翁。结婚,生子,然后继承老爹的财产。可是新婚的当晚新娘子却是被人给劫走了。而劫走他新娘子的人竟然还是个仙人,而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成了这个仙人以及自己新娘子所在宗门的一个最下等的杂役。于是丁浩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踏上了一条修仙的道路,而这条路好像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