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04600000012

第12章 明代良陶让一时

明代的紫砂壶制作,是“四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与“三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的天下,特别是时大彬的影响,最为深远。

时大彬,号少山,是时朋的儿子,生活在万历年间。关于他制壶的经历,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有段记载:“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娄东在苏州,陈眉公即明代大文人陈继儒,曾辑录了《茶董补》,对茶叶种植、制备和品饮,颇有些心得,也是个嗜茶如命的同道中人。这说明,时大彬制壶,也是一无例外地从仿供春壶开始的,先前喜欢制作大壶,后来受到一批颇有声望的文人茶人影响,才开始检讨自己,并顺应潮流制作小巧玲珑的砂壶,因此而名噪一时。

我们知道,有明一代的品饮艺术,受文化人的影响较深,追求情趣、崇尚自然成为茶饮场中的主流,特别是万历年间,青睐紫砂壶的文人们开始对已往的古朴重拙的大紫砂壶提出了质疑,他们极力主张采用小壶。冯可宾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周高起也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香,俾得团结氤氲。”对茶壶的大小、形制提出了改良的要求。

时大彬与文人的结缘,是他在壶艺制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交谈,进一步懂得了茶道对壶制的要求,他不但从此改做小壶,而且还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游公卿之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不断改进,终于成为名垂青史的制壶大师。《阳羡壶系》说他:“或陶土,或杂硇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也俱足,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说明尽管他使用的材料不一,有的是陶土,有的是杂硇砂土,但各种款式的壶都制过,壶形不花里胡哨,质朴古雅,色泽如栗,置于几案间,小巧玲珑的壶能让人大发幽思,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因此,他的壶技术与艺术性得到有机的结合,堪称空前绝后。

时大彬制作的砂壶,壶盖与壶身周圆合缝,吻合紧密,不漏茶味。据说时大彬的壶,只要把壶盖随手合上,稍稍旋动,继而提起,就能吸住全壶。还有一种叫“六合一家”的壶更是神奇;把壶分开,就成了底、盖、前、后、左、右六片,合在一起注茶却毫不滴漏,这种高超而神奇的技术只有时大彬才能掌握。后世制壶高手中只有清代的陈曼生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但较大彬相比,却还是差了一大截。

时大彬成名后,并没有一般人的门户之见,而是广招学徒,把自己的制壶经验与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他齐名的徐友泉和李仲芳就是其得意弟子。

徐友泉名士衡,出身子士大夫之家,少时就很聪慧。他父亲很喜爱时大彬的壶,经常延请大彬到自己的书房制作。年幼的徐友泉看见时大彬在“玩泥巴”,就吵着要做一个泥牛供自己玩耍。见大彬不答应,就抢了一团陶泥跑到门外,正巧看到树荫下有头水牛要站起来,但还曲着一条腿。徐友泉就照着水牛捏塑了一个,居然惟妙惟肖,十分形象。时大彬见后大为惊奇,说:“这孩子真够聪明,如果跟我学做茶壶,将来的成就肯定会在我之上。”于是,徐友泉拜时大彬为师,凭着自己的机灵和吃苦耐劳的劲头,很快就掌握了制壶技巧,后来居然成为明代的三大制壶妙手之一。徐友泉的长处,在于他能选准突破口,潜心于泥料的调配,变幻出了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等多种泥色。除此之外,他还醉心于仿制古器,创造了汉方、扁觯、菱花、鹅蛋等各种造型的壶,使得紫砂工艺更进了二步,开辟了精研之先河。

应该说,李仲芳是时大彬的学生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虽说其父李茂林是前代的壶艺名家,制壶技艺也相当出众,但为了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博采众长,李仲芳毅然师从时大彬,同徐友泉一道,刻苦学习制壶技术,终于得以成为一代名家。李仲芳的作品,以筋纹型类居多,风格上偏重于文巧精雅,陶业界戏称为“老兄壶”。据说是因为李仲芳的玩笑话而得名的,李为人较随便,用现在的话说是没大没小,他每做好一件作品,都要请教于父亲李茂林:“喂,老兄,这件怎么样?”玩笑归玩笑,李仲芳对壶技的追求还是相当认真的,他的作品,经常得到时大彬赏识,以至“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大师敢于在他人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款,这无疑是当时最高的奖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李仲芳壶技的高超,“李大瓶,时大名”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但这也给后人鉴别时大彬壶带来了很多不便。

时大彬的壶,造型并不奇特,这与他不务研媚’的作风有关,但拙中藏巧,朴中有精,柔中蕴劲。他淘洗的泥质,并不十分细腻,有的甚至还杂有硇砂,也就是未烧熔的天然存在的氯化铵,这种微粗的质地,反而能够成为紫砂壶上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在壶面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后世鉴赏家们称为“混砂闪点”,并赞美它“珠粒隐隐,更自夺目”。这种有意识保持的泥质古朴的风格,加上时大彬精湛的技艺,其结果当然是匠心独运的了。难怪工于精巧的徐友泉,晚年猛然顿悟,感叹道:“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可见,明代紫砂壶艺执牛耳的非时大彬莫属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大彬的功绩不仅体现在他制作了茶壶,使紫砂壶适应了品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能在精研壶技的同时,溶入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壶的艺术造型迎合了文人的审美时尚,按照文人的趣味,刻意追求壶艺既小巧玲珑,又古朴稚拙的效果,实现了紫砂壶从实用品向工艺品的质的转变,这正是时大彬的魅力所在,也是他赢得历代文人、嗜壶客去歌、去赞的原因所在。

明代陈贞慧《秋园杂佩》评价:“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

清代吴骞对时大彬评价更高,称为“千载一时”,他说:“余不及见供春手制,见大彬壶,叹观止矣。”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赋诗赞曰:“寒沙出冶百年余,妙手时郎谁得如。”

书画家张叔未因有幸得到大彬壶,更是迷恋得如醉如痴:“我亦思买阳羡田,再寻时子壶中天。”

随着大彬壶的名震遐迩,它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历代工匠纷纷效仿的范本。他们不但摹仿其造型,连名款也仿刻在壶上,这些膺品的泛滥成灾,给后世的判定真伪带来了很多困难。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些大彬款紫砂壶,使得今人有幸一睹大彬壶的风彩。

1987年在福建漳浦县发现的明人卢维祯墓,出土了一把紫砂壶。壶泥为浅赭色,圆形壶腹,盖面上的三个纽类似鼎足,壶形短小,通高只有11厘米。壶的泥质略粗,壶身有斑驳污迹,意味着此壶使用的历史不短。壶的底部有“时大彬制”四字阴刻楷书款识,字体规而不板,刀法娴熟有力。

1984年在江苏无锡县甘露乡的华师伊墓,也出土过一件扁圆的小壶,通高11.3厘米,盖面上贴塑对称的四瓣柿蒂纹,有三只小足,壶把下方腹面上,刻着横排的“大彬”两字,也是规整洒脱的阴刻楷书。褐色的壶泥中,遍布着浅色的小颗粒,正是硇砂——时大彬壶泥质的独有特征。

综上所述,明代茶具的走向是以淡、雅为宗,以迎合文人审美意向为主要目的,在质地上,初次呈现“景瓷宜陶”争锋的喜人局面,但作为老牌“正规军”,瓷质茶具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虽然有明代中期的紫砂壶的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茶具界新贵,但由于出道时间太短,终于无法冲破瓷具的包围圈,只有稍待时日,在清代才与之全面抗衡,并取代瓷质茶具,成为了品饮场中的主流。同时,也正由于它的成功加盟,瓷器在清代还能不断创新发展,各种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茶具,不断地造福茶人,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第四章 清代茶具鉴赏

紫砂茶具的异军突起,奉献给茶人的是一道回味无穷的大菜。“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清代茶具,风光无限的首推紫砂,但一贯领先的瓷具也不甘寂寞,制作手法、施釉技术不断翻新,终手形成了陶、瓷争奇斗妍,比肩前进的局面。而文人对茶具艺术的加盟,则直接导致了其艺术含量的提高,使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了传世精品。

同类推荐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课外雅致生活-李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李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世界原始艺术(下)

    世界原始艺术(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民族音乐随笔

    民族音乐随笔

    民族音乐随笔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器乐文化、艺术管理和对外交流。第一部分涉及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外音乐的比较;民族器乐的文化意味及其审美价值;第二部分的篇幅虽少,但对“艺术管理”这门在我国还是新兴学科的建设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则记述了近十几年来中央民族乐团赴世界各地,尤其是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联合国会议大厅、柏林爱乐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音乐厅等世界著名殿堂演出的盛况。
热门推荐
  • 废土追凶者

    废土追凶者

    曾经侦破无数大案的启万里,在一场末日灾变中跌入深沟。醒来后,竟来到了三百年后面目全非的世界!怪物、修炼、神殿、妖物……还有自称为神的诡异寄生物。为了寻找亲人后代的线索、也为了获得更强大的能力在乱世中生存,他踏上漫长的旅程。一次意外、一块神石,末日的真相也被慢慢揭开……
  • 都市逍遥医圣

    都市逍遥医圣

    衣锦还乡的路上,遭遇车祸!再次醒来,杨辰发现自己借尸还魂在了别人身上。可为毛,我还是个上门女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本书通过经纪业务佣金率、承销费用率对证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在搜集整理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解决了目前对中国证券业市场行为的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问题。
  • 娇骄

    娇骄

    慕容府的大小姐,人人都知天生丽质,更取名娇字,显得更是一颗手心捧着的明珠。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的娇娇女,居然在这世间走出这样一条女强之路……
  • 三界执法神:逆天契约师

    三界执法神:逆天契约师

    轮回的她,本不知自己的使命,只愿变强与自己的父母团聚。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记起了所有事情,记忆恢复的她,为何会看见自己的前世站在自己面前,并且与自己的幻兽……她失望了,冷漠了。从此以后她的眼中便只有使命,别无其他,看她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切到底是迷,还是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到底去哪了

    末世到底去哪了

    聂凡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竟学会了十八种语言。不只如此,梦中的事在现实也一件件的应验了。在那梦中,一天之后,末世就要来临了。经过一番验证之后,聂凡丁信了。于是他先暴打了主管,辞了工作。然后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武器和食物,做好了末世崛起的一切准备。然而,时间到了,末世却没来……幸好,灵气复苏如期而至了!书友群:蜗牛的家:671046272
  • 我的称号有属性

    我的称号有属性

    某系统说了,如果李切混成当代圣人,其属性连李二陛下都不敢轻易招惹!
  • 帝女厨神令

    帝女厨神令

    *正史版简介*:后史有载:大昱帝女卿因,厨艺胜神、姿容比仙。*童谣版简介*:童谣有言:帝女星,厨神令,字字言,道盛世。*正式版简介*:一把锅铲,一支河豚毒素大针筒,一枚白玉指环。是何人立于大昱之巅,佑万世民安?卿因:“我曾为破落殿里破落帝女一枚,谁知因缘流转,命运迫人。背负世人恩,不是我愿。”*很悬乎版简介*:金汤肥牛汤、蟹黄鲍鱼面、晶透灌汤包、九宫格火锅、真石板烤肉...还有?还有一个举世无双冷艳男,大坑等人跳。卿因挥挥手:“其实我是嫌弃这男人太冷艳的,无奈生得太好,只能收了,拖回家藏起来,美食诱惑着。”【1V1,HE,穿越,方便面空间】
  • 诡案秘档

    诡案秘档

    案件背后隐藏的黑暗人性,原来谎言也有等级之分,就像是书中的刘老八,不管他做什么,只是为了二级谎言做铺垫。我去神农架旅游的时候,有个导游问我诡案组在什么地方,我告诉了他位置,结果第二天他就离奇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