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11400000007

第7章 约会游戏:关于选择的方法

我们在选择中,很少遇到“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霍布斯的选择”与毛驴也许理想的人生,就是“有机会选择”。关于选择,人们有无数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自由还是屈服”乃至“这山望着那山高”,但是最沉重的命运还是:你别无选择。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霍布斯的选择”,据说这个名词来自中世纪英国一位叫霍布斯的马场老板。无论谁来买马,他都答应,但是每次他只卖最靠近门口的那匹马,不允许挑三拣四。其实,“霍布斯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

在商业竞争不发达的社会,“霍布斯的选择”很多见,随着竞争的发展,这种不可选择的烦恼较过去大大减少了。可是另外的烦恼又找上来:太多的选择叫人眼花缭乱。当然,这总比没有选择要好多了,可是要从诸多选择中找到最优选择也并非易事。

如果选择只是限于买衣服,吃东西之类的小问题倒也无关紧要,可是小至人生道路的选择,企业经营战略的设定,大至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都有一个选择最佳策略的问题。

选择不容易,所以才有在两堆稻草之间饿死的毛驴。每个人都希望有选择,而且希望作出正确选择——即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比较好的,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帮助我们呢?

什么是选择?可以看做一个判断和舍弃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中找到最理想的一个,标准是效用(机会收益减掉机会成本)最大。

在作选择的时候你最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收益最大的结果也许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如果它的风险也太大的话,比如在肯定得到10000元和只有十分之一的可能得到10万元之间作出选择,你会怎么做?

明智的选择,需要清楚正确地计算成本和收益,评估风险,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决策的形成共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极其简单:1.列出所有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不采用的行动也要列出来,而决策就是从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选出一个来;2.尽可能列出每个行动的可见后果;3.尽量评估每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机会(可能性,几率),这一点常被忽略,因此会仔细加以讨论;4.试着表达你对每种结果的渴望或恐惧程度;5.最后把列出来的所有因素全部放在一起考量,作出合理的决策。

如果根本没办法列出选择方案或可能的结果,那么你一定得先解决这两个问题,毕竟决策的本质就是从众多选择中挑出一个最好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最佳结果:如果你连选择方案都说不出来,更别想作出任何决策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作选择,首先你要明确目标(知道你要做什么);然后是计算成本和收益(值得不值得做);最后才是策略选择。

众里寻他千百度假定你是个女性,决定要结婚,你身边社交圈里有100个合适的单身男子都有意追求你,你的任务就是从他们当中挑选一位作为结婚对象。你当然希望这个人是足够好的,甚至是最好的。但要从这100个人里面选出最好的一个并非易事,你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这个结果?

首先你想到的是和这100个人都接触一遍,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将各项素质分别打分,说不定还要列出图表,经过对比筛选,找出那个最优秀的人。可惜在这个游戏中,条件是严格限定的:每个人你只能约会一次,而且只能当场决定选择还是放弃,一旦你选择了其中一个,你就没有机会再约会别人了。这些条件似乎有点儿苛刻,其实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机会是不等人的,等你左挑右选,把一切都规划好了,人家可能早就成了别人的如意郎君。所以说,这样限制是有道理的。

要从一篮苹果当中挑出一个最好的,一个个比较是最佳法则,因为每一个都可能是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差的。所以你得开始约会——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用来检验这些人呢?但是约会和选苹果是不一样的,挑选苹果可以把两个拿起来比一比,可是正如我们已经说明的,在这个游戏当中一次只能跟一个候选人约会,每次约会后就必须立刻决定这个人有没有可能是最好的一个,虽然有很多人你还没约会过。一旦某位幸运的男士中选,你就不再约会(当然这只是游戏,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如此)。还有一个游戏规则必须遵守,约会之后你一旦决定淘汰这个人,他就永远出局了。你不能和每个候选者约会后,再把他们贴上排名的标签,收藏起来,最后才从里面挑最好的一个。统计学家称这种一边搜集资料一边作决定的决策过程为运次决策。

显然,如果你太早结束约会过程,就等于放弃了在那群还没约会的对象中,找到一个比现在更好伴侣的机会,仓促的婚姻将使你终生悔恨,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挑来选去迟迟拿不定主意,最好的那个又可能已经从指间溜走,要补救也来不及了,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别选第一个碰到的人那么到底什么是赢的策略呢?赢的策略就是能够给你最大成功机会的策略。纵使无法百分之百肯定,但是你知道自己要的就是最大的成功机会。那么这个游戏就变得很简单了,因为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一切透明化,只要靠自己就可以独立作出决定。

说了这么多,到底最好的选择方式存不存在呢?

当然是存在。虽然这种方式不能给你最肯定的答案,但是绝对可以增加达到目标的机会,这和买彩票不一样,无论你花费多少心思买彩票,结果都取决于运气。而在这个游戏中,只要你策略正确,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果。现在就来场“沙盘推演”吧。

显然,你不应该选择第一个遇到的人,因为他在100个当中名列第一的机会只有1%,这个几率可以说是非常的渺茫。同样地,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甚至后面的人,情况都一样,每个人都只有1%的机会可以成为100个人当中的第一名。如果你真心想要找到最好的,就不应该随机选择。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假如你约会的头一个碰巧是最好的那个呢?你把他淘汰掉了,岂不是遗恨终生吗?但是这里我们谈的是策略,而不是命运或缘分,只要你不是十分迷信,就一定会承认,与其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概率,还不如自己掌握更好些。

刚刚说过,你不应该选择第一个出现的对象,因为第一次约会就碰到最佳伴侣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1%。即使这个人真的很优秀,你也要忍痛割爱,因为你不知道在这100人里,他到底排在什么位置。

再次声明,这只是个游戏,如果你在现实生活里找对象不必如此。因为在游戏中,这位女性对这100人原来一无所知,而在生活中,即使没谈过恋爱,你对异性也有很多了解,例如你的父兄、亲属、朋友、同学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你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男人可以交往,什么样的不能。也就是说,你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标准,这和游戏中假设的不同。

牺牲者与实验品好了,现在切入正题,讨论选择策略。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第一组人(比如说先取10名)作为试验品,之后如果遇到比这组人更好的对象,就可以考虑嫁给他了。这个方法既可以在候选人之间作比较,同时也不会与现实太过脱节。你可以在日记里给每个约会对象评分,以10分为满分,当分数高于前10人的对象出现时,他就是最后的赢家。你要做的就是从前10个人当中获取一些经验,作为评估他人的基础,所谓约会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上述策略时,有两种情况会使你损失惨重。第一,如果前10名刚好是全部里面最糟的,碰巧下一个又是倒数第11名,那就算你倒霉了,你将面临一个相当坏的选择,并错失选择最好的机会。因为既然这个倒数第11名已经比前10个都要来得好了,依照上面的决策模式,选择他是不会错的。可是其实首选对象仍在苦苦地等待着你,只不过你还处于约会初期,决不会知道这点。这就像是成天在一群奇怪的人周围打转,和这些人相处的经验将扭曲你对正常人的印象。

第二种状况正好相反,就是最好的选择恰好已经在前10人当中,导致你设了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标准,在未来的约会中不可能再遇到和他们一样好的,最后只好在所有机会都出现后选择第100个。而这第100名顶多只是中等标准。那么,终其一生,你将幻想着,要不是放弃了那一个人,结果就会如何如何。采用这个策略有大输、大赢的机会。我们不难解释在运用此种策略的情况下,你将有1/4赢的机会,也就是与最优秀的人结合的几率达25%。这当然比随机选择好得多,但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你得决定排名第1,第3或第5的次佳选择。

那么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决策呢?当然,在这个案例中,由于你只从100个候选人当中取了10个样本,而最佳选择刚好在样本中的机会只有1/10,因此第二种错误(也就是让最佳选择从手中溜走)的发生机会相当小。所以,在此类错误风险不高的情况下,也许你会愿意提高抽样的数目,这样就有更多的经验来增加自己的判断能力。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一点: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你抽取的“样本”太少,你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准确;可是如果你取样太多,结论倒是准确了,可是又很有可能错失最佳选择(他正好在取样里,被牺牲掉了)。那么,在这样的选择中,有没有一个最佳样本数的存在?如果有,那么该是多少?

哲学大师的训诫有趣的是,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而他的答案与现代的策略专家不谋而合。

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们带到一块麦田,要求他们沿着田埂直线前进,不许后退,而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株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了几步,看见一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便高兴地摘下了。但是当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株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只好将就着摘了一株。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株,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了。

注意那个结果最好的弟子的策略:1/3。为什么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比例呢?

事实证明,选择最佳对象的最好搜寻策略,就是在冷静地比较若干样本后,选择下一个高于他们全体的那一个,称为约会比率与等待流程。失去最佳选择的风险约有1/3,但是你已经竭尽所能了,而且你还有大约1/3的机会在100个当中挑中最想要的那一个。其实当你在100个人当中挑选时,1/3的机会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坦白说,1/3其实并不怎么准确,不过在现实生活的决策里,要精准到小数点以下第6位似乎不太有意义)。所以相同的逻辑也可以套用到选择上。

明确你的动机追求最好的选择也是有缺点的。如果最好的候选人就在你抽取的样本之中,你就必须嫁给100个里面最后和你约会的人。在这个游戏中他可能选平均水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别人也在追逐之中,因此他可能就没这么好了。所以,你有1/3的机会挑中最好的对象,至于挑到平庸之才,甚至所设水准以下对象的机会也一样约1/3。

所以,再回到那个仅容许约会100次的方式,并作进一步的讨论。由于最佳人选在第一群人里面的几率只有1/10,因此他还有90%的机会留在尚未和你约会的那90个人当中。唯一不能保证你和他结合的因素,就是当2号人选刚好也在那10个人之外,使你在和最佳人选相遇前,就选了第2号。这是因为既然他们两人都比前面10个人来得理想,那么根据游戏规则,不管你先跟谁约会,你都会选择先出现的那一位。事实上,第3、第4人选在那10个人之外的几率也是一样的。因此,婚前约会次数太少将会降低你和最佳人选擦身而过的机会,却也会增加你错过最佳人选而选择次佳者的机会。但是这种结果真的这么差吗?这就要看你在100人当中若只选中次佳人选时会不会自怜自艾了!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明确动机了。如果你的动机就是找到最好的那个人,你就不得不承认现实:没有一个策略可以保证实现这个目标。

规避风险的决策也许我们应该保守一点儿来玩这个游戏,运用同样的规则,但追求不同的目标。换句话说,不追求最佳人选为最大目标,而是设法避免挑到最差的人选,这就称为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在赌博的时候(你的确是在赌博,只不过不是用一般的筹码),你应该设法减少损失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报酬。在这样的前提下,你的策略又会有什么转变呢?

确定这个前提后,就算你认为挑中次佳人选并不可悲,你也不必为了简化约会过程,而将约会人数从36个人降到10个人。比较好的做法是,把前30个人当作样本,然后跟前面的做法一样,挑选下一个比他们更好的对象。这样虽然挑到最佳人选的机会稍微降低,但是仍有高于50%的机会挑到最佳或是次佳人选,更不必到约会终了。这样做是比较合理的。依此类推,如果你认为这100个人里面的前5名都可以接受,那你只需要20个样本,这样你就有70%的机会可以找到前5名的对象,也就是说,只要动动脑筋,就有将近3:1的几率可以遇到100个人当中的前5名。

这种比较保守的策略并不会降低挑中最佳人选的机会,只是把比率从37%降到33%,下降的幅度甚至很难察觉得出来。你只要放弃一点点获得最大奖的机会,就能大大提高平均成果,也把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几率降低了50%。

这个游戏有许多不同的可行策略,最适合你的策略(应该作为个人决策的指导原则),就看你的目标定得有多清楚。你可以说我只要最佳人选,这是第一种策略,但也必须接受可能会败得很惨的事实。或者,你可以稍微降低一下标准来减少损失。

总之,你必须事先搞清楚自己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对象。因为对于每一组清楚确认的目标而言,其相对应的策略都有不同的约会比率与等待过程。这一点应该并不意外,因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么做的。

很抱歉,鱼与熊掌就是不能兼得,所以对自己的目标就要定得实际一点儿(肥皂剧和电视广告都教你要追求最好的,但对于重要的事情来说,这是很差的决策原则。说起来,追求卓越的心态是许多已经不错的人的头号敌人)。

实际上,可以边学边调整目标,根据经验和资源来调高或降低你的标准。多数人都可以靠直觉来调整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动态策略,只要能够明确说出想要什么,就一定有办法可以达成愿望。

当然没有事情是100%肯定的,《圣经》上有“跑在前头的未必会赢”的话,但是可能你也会同意:跑在前头的人未必会赢,但是他还是你该下注的对象。

同类推荐
  •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你的一生将是豁达明朗而成功的。本书以鲜活的案例和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个浅显生动的人生道理。让你在阅读之余感受心灵的虚静与旷达,领悟生命价值的熔铸与升腾。
  • 谁偷走了你的敬业度

    谁偷走了你的敬业度

    员工的敬业度始终是现代企业最为看重的个体素质,敬业精神永远是员工在职场最大的竞争力。本书针对当前职场中员工敬业精神不佳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导致员工敬业精神缺失的十大原因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使员工远离职场“橡皮族”,重新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 寻找迷失的自己

    寻找迷失的自己

    《寻找迷失的自己》是一本励志图书。作者书将带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心灵盛宴,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书中收录的经典哲理文章,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围绕本书主题,从四个方面入手:树立自信、改变想法、追随灵感、突破困难。通对树立起的自信心,改变原有的落后的观念和想法,追随自己感觉,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最终,在迷失的路途中寻回自己。
  • 财富背后的传奇

    财富背后的传奇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向往财富,但是人人都清楚要获得财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拥有大量财富的商界精英,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如何赚到第一桶金?他们如何妙算计赢得优势?他们如何忍辱负重走出事业的低谷……
  •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热门推荐
  • 宠物小精灵抽奖机

    宠物小精灵抽奖机

    一觉醒来竟然来到,宠物小精灵与蓝星相融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可以通过连接器进入小精灵的世界,还可以把小精灵带回现实
  • 古墓奇书

    古墓奇书

    盗墓一行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已存在发数千年,但盗墓之事不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盗墓者亦行事隐秘,很多人想了解其内幕而不得门路。?本故事以盗墓四脉两世家追求盗墓界永恒的传说为背景,金家四代在这个大背景和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一些在情理之中又在想象之外的故事,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天字卷,第二卷地字卷,第三卷人字卷,第四卷和字卷,每一卷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许多各种外人所不了解的奇谈怪事在这里都将大白于天下。?在创作过程中欢迎大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当然,非诚勿扰。
  • 婚途末路厉少就此别过

    婚途末路厉少就此别过

    这是一个虐到你心里的故事没有一见钟情没有死缠烂打的狗血剧情。只是他们发生的事会让你心啾的一下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的坚持有多卑微,那种在绝境中等待光芒的感觉!绝望,迷茫,痛苦!
  • 小时代之积雪时代

    小时代之积雪时代

    一年前,那场爆炸带走了我所有的牵挂,从此,我伤心欲绝,只能用无止境的工作来让自己停止那些思念。我是林萧,一年后的我,已经是一位和Kitty一样画着浓浓的烟熏妆穿着十六厘米高跟鞋飞檐走壁的女强人了,可是,在上个月,我接到了顾里的遗书,里面注明者“让林萧接任我成为盛古董事”几个字,便在没有其他。我离开了上海,暂时住在北京,可我不知道的是,崇光,一直在寻找着我,而这件事,只有宫洺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晚钟回荡

    晚钟回荡

    光明渐熄,钟声响起,而位不见王影......通向梦境之门已经打开,全知全能的永生之主啊……您的仆人在召唤着您! 克苏鲁世界观下的都市怪谈,讲述失忆的主人公探寻自己的身世,以及失去记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超自然事件。
  • 异曲断章

    异曲断章

    爱情本就是悲剧,走到最后留下亲情,归于柴米油盐,不谈未来,只看今夕,那些最好的时候就是彼此暧昧的时间,那些在未来笑着回忆的都是还没开始的时候。
  • 员工团队精神教育读本

    员工团队精神教育读本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中不知味

    云中不知味

    有时候感情就是这么容易到来,又那么容易就消逝。有的时候,你觉得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等着你,而那人却直接转身离去,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你脑海里的幻想;有的时候,你觉得那人根本不存在,而那人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等着你,他会到来,也不会到来,到来的是缘分,不到来的也是因为缘分。七年前,“我喜欢你”“我讨厌你”然后他就失恋了。七年后,“我喜欢你”“我...”“不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