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2400000001

第1章 风筝的起源

[第一节风筝的诸种起源说]

风筝起源于何时,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自宋代以来,不断有感兴趣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得出过数种结论。然而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不被视为定论。至今,依然有不少人对此进行着研究。

近些年来,一些介绍风筝的著作、文章,多认为风筝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木鸢”演变而来的。坚持此说者所依据的资料是先秦古籍中关于公输子、墨子制“木鸢”的记载。《墨子·鲁问》篇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辖,须臾列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人谓之拙。”《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车轻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

由于风筝曾有别名“纸鸢”,“纸鸢”极有可能是不同材料制作的同一物,用纸代木为纸鸢,故推理“木鸢”是“纸鸢”的前身,进而认定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400年左右的历史。

这种说法虽依据文献,但推敲一下,便可提出几个疑点来。首先,“木鸢”是何物?由于历史资料和实物的缺乏,使我们暂时无法判定。唐代段成式著《酉阳杂俎》引《朝野佥载》云:“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之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子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曰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六国时,公输般亦为木鸢以窥宋城。”从这段记载来看,“木鸢”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鸟类飞行的飞行器,与我们所说的风筝不同。《太平御览》载:“文士传曰:‘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槅,腹中施机,能飞数里’。”也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历史上看,墨子是哲学家,科学家,公输子是工程技术家。由此可推测当时研制模仿鸟类飞行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若要说曾造出一种靠机关便能飞行的木鸢实物来,却不太能够让人相信。因为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春秋时代要造出任何一种飞行器,都是不太可能的。其实,汉代的王充在《论衡·儒僧》篇中亦作过分析:“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在《论衡》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都是驳斥古代记载中的不确切之处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秦汉,大约有2100年的历史,其依据是宋·高承著《事物纪原》。该书“卷八岁进风俗部第四十二·纸鸢”条云:“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此内容不见于《史记》、《汉书》或汉代的其他著述,显然是一则古代传说。

在清代人的笔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韩信率军十万围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甚幸悲怨,楚军弟子八迈出皆散去。”

在江浙沿海,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张良是第一个制风筝的人。他骑在风筝上,腾到天空中,看见下面有两个女子,……就唱起调情的歌来。等到张良知道是他自家的女儿在下面时,他便从九霄云里掉下来,摔死了。那条系风筝用的线——一条铁索至今还在南通(见朱自清《中国歌谣》,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6版,第24页)。类似的传说在其他地区也有流传。张良也是汉时人,与韩信同为刘邦所器重,封为留侯。

以上三则传说,虽流传的时代不同,故事情节不一,主人公也不是同一个人,但所说的均是汉代人使用风筝的故事。这对我们讨论风筝起源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若以此为据,做出结论也是不妥当的。

近些年来,一些民俗学的研究者提出风筝起源于封建迷信活动的新观点,认为“放风筝本是一项宗教活动。古人在风筝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放上天后,剪断牵绳,以期在这一年中消灾祛难”(见1982年12月10日《新民晚报》“放风筝、划龙船、吃红蛋是为了啥”)。采纳此说的文章不少。因不见于文献记载,终使我们无法判定其产生的年代。况且,要利用风筝进行迷信活动,总要先有风筝。民间利用风筝消灾祛难的习俗,也得在风筝普及后才能进行。因而时间不会太早。

另外,明清时期在官方修纂的正史中,还曾流行过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风筝起源于南北朝。所引资料为《南史·侯景传》载:“贼之始至,城中才得固守,平荡之事,期望援军。既而中外断绝,有羊车儿献计,作纸鸦,系以长绳,藏敕于中。简文出太极殿前,因西北风而放,冀得出达。群贼骇之,谓是压胜之术,又射下之。其危急如此。”唐代的《独异志》、《马总通历》、《芝田录》中和宋代的《资治通鉴》均有记载,虽然在不同的史料中,文字略有出入,但其基本情节还是清楚的,都是羊车儿献计,都是使用的纸扎的风筝。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风筝始于五代。明人郎瑛在他的《七修类稿》中,认为“纸鸢本五代汉隐帝与李业(邺)所造,为宫中之戏者,见《李业(邺)传》”。在同书的卷二十二《辩证类》中,郎瑛对高承《事物纪原·纸鸢》条和梁武帝纸鸢载诏求援事做了辩驳:“以韩信为陈豨造,放以量未央宫之远近;又曰侯景攻梁台城,内外断绝,羊侃令小儿放纸鸢,藏诏于中以达援军。二说俱不见史,且天理焉——线之高下,岂可计地之远近?羊侃又何必令小儿放之,放之而纸鸢之坠,又何必在于援军之地耶?其为李业(邺)所造无疑。”这样的辩驳似乎也有欠思考处,而结论又过于肯定了些。

《新五代史·卷三十·汉臣传第十八·李业(邺)》载:“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京师大风拔术……,而(隐)帝与(李)业(邺)及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狎昵,多为瘦语相消戏,放纸鸢于宫中。太后数以灾异戒,帝不听。”说明自唐代以来,民间的风筝娱乐已传到宫廷中。

上述两种观点虽以史料为依据,但因将风筝的起源年代定得较晚,故不大为今人所重视。

这几种说法中,假如“木鸢说”中木鸢不是风筝一类的事物,那么,从时间上来看,当以“风筝起源于汉代说”为最早。然而,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成熟起来。尤其是在古代,这样的过程相对来说要长一些。如果说汉代确有风筝,并且已能供实际应用,那么风筝的产生应当早于汉代,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节关于风筝起源的进一步探讨]

关于风筝起源的研究,由于缺少历史的实物和更多的翔实史料而困难重重。这种情形或许是我们造成的。如果我们能从更广泛的方面对风筝的起因进行考察,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我们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史时,便会发现,在许多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某种简单的暗示或某种思想的微弱启示,很可能会促进某种事物的一系列发展,以至创造、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事物,却与当初的起因完全无关。最初人类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造物时,必然是极简单地模仿自然物。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自己的造物也与自然物一样,会对人类的新的造物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事物的功能和造型;另一方面,在造物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偶然情况,有时也会给人们以启示,从而创造出工作原理相近,而功能相异,有着亲缘关系的系列技术。一般说来,这些系列技术总是由简到繁地发展着的。

事实上,一向被当作玩具的风筝,也应是人类利用风能的技术成果之一。

风能,指由风所产生的能量。

在古代,除风筝外,利用风能的技术成果还有风帆和风车等。风帆利用风能做水平运动,而风筝则利用风能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应当说风筝比风帆和风车在风能的利用上又进了一大步。风帆、风车、风筝这三种利用风能的技术,可以说是利用风能的最基本的技术形式。

现代有许多与空气动力学有关的新技术,几乎都是在这三种基本技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工作原理来看,风帆与风筝有着某种直接的亲缘关系。若从使用技术的简、繁来判定它们产生的时间顺序的话,应该是发明风帆在前,风筝在后。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断:风筝是受风帆的启示而发明的?

过去,某些外国学者曾认为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事实并非如此,近些年来的出土文物证明,中国人使用舟船在水上航行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使用帆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了。在商代遗留下来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许多表示帆的文字,这些文字多写作“Ⅱ”等形状。据专家考证,早期的帆是固定装在船上的方形帆,性能较差,只能利用从船尾方向吹来的风。

固定的方形帆在利用风能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人们对帆幕及其装置进行了改进,使原来只能固定张挂的帆幕,可以随着风向来改变张挂方向,从而使帆具的结构和性能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到汉代,风帆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东汉·刘熙《释名》说:“随风张幔曰帆。帆、汎(即泛)也,使舟疾汎汎然也。”风帆技术的改进,使船舶有了更加完善的航海性能,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派“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乘海船到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去求“仙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曾派使臣、贸易官员乘船去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上航行,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沿途各国人民建立了友好联系。

在风帆发展的进程中及风帆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偶然情况的启示,因而发明了风筝是完全可能的。由此看来,风筝的产生极有可能在汉代之前到汉代的这一段时间内。

再者,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也基本具备了产生风筝的基础。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许多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其中在利用风能方面,亦已取得相当成就。辽阳东汉古墓的壁画上,有一风轮的形象,造型与现代风车相似,迎风即可自转。帆船的“大者用布一百二十幅,高九丈”(见周处《风土记》)。在陆地上行驰的风车,“可载三十人,日行数百里”(见萧绎《金楼子·杂记》)。农业上发明的风车,替代了数千年以簸箕扬场的手工操作方式。牛皮囊式的人力鼓风机和马力鼓风在冶炼业广为应用。如此种种,为人们进一步利用风能积累了经验。风筝的发明极有可能产生于这一个时期。

当然,说风筝是受风帆的启示而发明的,并产生于汉代之前到汉代的这一段时间内,只是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面进行推断的。若今后能在史料或实物方面找到更多的佐证,便更有说服力了。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电影艺术(上)

    电影艺术(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56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记忆红楼

    记忆红楼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策划、拍摄、制作长达三年之久。这部鸿篇巨制既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是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李元鼎诗文墨迹散拾

    李元鼎诗文墨迹散拾

    本书内容包括:李元鼎生平简介,诗作部分,碑铭、传记文,书信,书法、墨迹及其他,纪念李元鼎的诗文、墨迹及其他。
热门推荐
  • 魂天真法

    魂天真法

    上古湮灭,大能不显,因有私而法不传六耳,生灵无序,妄造孽障,循环崩塌,中古后人族觉醒,行仁道,兼容并蓄,生灵得养生息,世入巅峰;然私长存,大能法显,生灵无不逐利,三界六道破损,资源匮乏;近古人族为求自保,创修新法,体、真、术以抗生灵,然衡不足千年,非人不进取,而生灵私欲横行,大世将乱……
  • 天途有道

    天途有道

    盘古创世,万族齐放,世间争斗不休。如何化解世间仇恨?且看主角随世逐流,传奇一生。
  • 漫天神魔在我身

    漫天神魔在我身

    一座座坟墓耸立在漆黑一片得天空下,一个少年看着接连破开坟墓的虚影们叹道魔神蚩尤,战神刑天,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冥王哈迪斯,死神塔纳托斯,炽天使加百列,大天使米迦勒。。。妈哟!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爱玲珑

    爱玲珑

    古人云“一入宫门深似海”,害怕深宫寂寞的她,却被亲人无端“出卖”到深宫。君王自古无情,他会是一个例外吗?被迫纳她为妃令他心烦意乱,她还不知好歹地一再拒他于千里之外,他的忍耐可是有限度的!
  • 微阳初夏

    微阳初夏

    爱是包容,是理解,是等待。在一切中有着不确定的原因,但她却选择逃避,因为在他心里,她一文不值......她的人生就像一首首歌,谱写出了最美丽的乐章......
  • 逆袭大作战

    逆袭大作战

    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如何经历层层困难。利用自己的机智和能力完美逆袭。成为人生赢家。
  • 名榜

    名榜

    九州大地,千百万年来,英才辈出,前有千古第一人的曹植,后有名传天下的李太白、苏轼等人,绝唱千古,名传天下,无一人不是名声显赫,绝迹当代.天下绝才,尽出九州,唱响千古,千百万年来,有关他们的传说,层出不群.李太白一首将进酒,醉遍天下群雄,无人是其敌手,震撼当代,流传千古;天下谁人与之争锋,苏轼三千世界,人生百态,尽显其中,无人不沉迷其中;白居易一首长恨歌,让多少英雄豪杰为之饮恨当场,恨绝天下;辛弃疾金戈铁马之下,天下谁与之匹敌.相传,当年这些大才,更是破碎尘世,白日飞升,踏上那飘渺的天人之路,九州大地,更是有数以万计的人,希望追随他们的足迹,破碎虚空,踏上了飘渺的天人之路!看破生死,逍遥天地间!何其快哉。本书慢热,坚持看下去,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这是本人唯一的保证
  • 这两年关于你的记忆

    这两年关于你的记忆

    一个真实的故事,想用小说记录下这两年关于那个女孩的记忆。高三的一年,警校的一年,我懵懂的开始,最后无声地消失,以及再也找不回的她。故事很长,没有多离奇的情节,只有一个男孩对她的执着。未来不知她会在谁的身旁,我也不知将在何处平凡着。想借着小说记录下这回忆,不想让时间将我的记忆抹平
  • 她们几个

    她们几个

    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些事情………………也许会很无聊,但是很感人!!(是根据作者的真实生活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