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59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的热学知识

热学的理论溯源

我国古代的热学知识大部分是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至今所知的古籍中对热的研究记载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火的利用和控制,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使人类文明大大前进了一步,同时,它也是古人对热现象认识的开端。我国山西省芮城西侯度旧石器的遗址,说明大约180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火。

对冷热的认识。约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有气温反常的记载,在两周初期,人们开始掌握降温术和高温术。据《周礼》记载,当时已设专人司贮冰事,冬季凿冰加以贮藏,到春、夏季用以冷藏食物和保存尸体。说明当时已利用天然冰来降温。我国冶炼业的发展较早,高温技术也很早被人们掌握。江苏省曾出土春秋晚期的一块铁,经科学分析,它是一块生铁,生铁的冶炼温度比熟铁高,需达摄氏千度以上。生铁的出土,说明在那时的高温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温度计还没有发明以前,古人在冶炼金属的实践中,创造了通过观察火候和火色来判别温度高低的方法。据《考工记》记载,在铸铜与锡时,随温度的升高,火焰的颜色先后变为暗红色、橙色、黄色、白色、青色,然后才可以浇铸。这种方法同样也应用于制陶工业。从现代科学分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汽化点,因此从火焰的颜色可以判断所汽化的物质,从而判断温度的高低。对同一种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颜色也先后有所变化。“火候”(包括火色)成了我国古代热工艺中一个内容丰富的特有概念。

除制陶和冶炼金属之外,我国古代还在农业中采用了控温技术。据《汉书·召信巨传》记载,西汉末年,我国己利用冬季栽培蔬菜,其方法是“覆以屋庑,昼夜蕴火,待温气乃生”。北魏时期,还利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

对冷热问题,东汉王充还曾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在他的著作《论衡·寒温篇》中写道:“夫近水则寒,近火则温,远之渐微,何则?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他把“气”作为物体之间进行“温”“寒”传递的物质承担者,还指出距离变远,“气”的作用渐小。这里已涉及热传递的理论问题,但它只是思辩性的,是我国“元气说”的一种应用。

对热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国古代也已注意到,南北朝成书的《关尹子》中认为:“外物”的来去是使瓦石一类物体发生寒热温凉之变的原因。而另一种说法见于据传可能为北齐刘昼著的《刘子·崇学篇》,则从“五行”观念出发,猜想物体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种“内物”在起作用。这种所谓的“外物”或“内物”都是把热设想为一种实体物质,它类似于18世纪“燃素”和“热素”的观念。

热胀冷缩是重要的热现象之一,在我国古代对它已有所研究和利用。汉代《淮南万毕术》记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把盛水铜瓮加热,直到水沸腾时密闭其口,急沉人井中,铜瓮发出雷鸣般响声。这现象可能是发热物体在急速冷却时发生了内破裂,破裂声由井内传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热胀冷缩现象。元代陶宗仪曾亲自作热胀冷缩实验,他把带孔的物体加热以后,使另一个物体进入孔洞,从而这两个物体如“辘轳旋转,无分毫缝罅”。他明确指出,这是前一物体“煮之胖胀”的缘故。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发现用火烧巨石,然后浇水其上,就容易凿开山石。这种利用岩石热胀冷缩不均从而易于崩裂的施工经验,在我国历代水利工程中不断为人们采用。

对水的物态变化,在我国古代也早有认识,例如对雨和雪形成的探讨,认为是由于“积水上腾”而造成。《论衡》中对此有明确的表述:“云雾,雨之微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冰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此文说明露、霜、雨、雪是因为不同的温度由水冻凝而成,它们都是水由地面蒸发而产生的。汉代以后的古籍中,对雨、露、雪、霜成因的讨论更多,说明当时对物态变化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汉代董仲舒从“气”的观念出发,解释雨、露、雪、霜成因的道理是:水受日光照射,蒸发成水汽,再在不同条件下形成雨、霰、雪等。从现在看来,这些分析也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国古代,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制了利用热的各种器具。如宋代曾发明一种“省油灯”,在“灯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据说这种灯能“省油几半”。现在分析,文中所说加入冷水,目的是降低温度,避免油被灯火加热后急速蒸发,其中包含了对油的汽化和温度的关系的认识;据《淮南子》记载:“取鸡子,去其汁,然(燃)艾火纳空卵中,疾风因举之飞”。这是关于“热气球”的最早设想,也是空气受热上升的具体应用。五代时期,据说还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信号灯,所谓“孔明灯”也是应用了这一道理。关于走马灯我国古代有较多记载,有的古籍把它称作“马骑灯”、“影灯”。宋代《武林旧事》在记述各种元宵彩灯时写道:“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这表明当时已利用了冷热空气的对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走马灯。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对热动力的认识和利用,唐代出现了烟火玩物,“烟火起轮,走绒流星”。宋代制成了用火药的火箭、火球、火蒺藜。明代制成了“火龙出水”的火箭,这些都是利用燃烧时向后喷射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前进的道理,属热动力的应用,它是近代火箭的始祖,被世界所公认。

热学的生活运用

先秦时期,人们崇尚“五行”观念。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其中火也是自然万物之一。因此,火是物质的看法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后来,道家著作《关尹子》发展了这种观念。该著作谈到“外物”的来去使瓦石发生热、寒、温、凉之变。这种“外物”观与热质说几乎一致了。

更有意思的是,古人还大胆地从五行观念中找寻摩擦生火的根据。北齐刘昼说:“金性苞水,木性藏火,故炼金则水出,钻木而火生。”(《刘子·崇学》)在他看来,摩擦起火是由于木本身含有“火素”的原故。

古中国学者对“热”持运动说的,如南唐谭峭在其《化书》中写道:“动静相摩,所以生火也。”他的思想一直影响到清代,郑光祖在《一斑录》中说:“火因动而生,得木而燃。”古人是从钻木取火的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科学结论。

一、燧人氏钻木取火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已学会利用火,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用两条木片,使其之一的一端与另一条激烈摩擦,在摩擦点附近放上易燃物质。摩擦运动产生高温,甚而迸出火星,易燃物质即着火。

史籍记载,这个方法是由原始社会初期的燧人氏发明,故称“燧人氏钻木取火”。通过钻木取火,人们在春秋战国时期懂得了一条热学的基本规律:“木与木相摩则燃”。(《庄子·外物》)

二、自燃现象的发现

除了发明种种起火方法外,古代人也发现了各种自燃现象。晋代张华说:“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博物志》卷三)张华还指出,生石灰遇水浇,亦焰起烟燃。宋代人就这些发现总结说:“油绢纸、石灰、麦糠、马矢粪草,皆能发火。”(陈师道《后山谈丛》卷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高温燃料的国家,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屡见不鲜。

三、铜与铁的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现象在古代得到很好的应用,古人不但了解铜铁在热胀冷缩后产生的变化,而且懂得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开凿河道。

古人多以铜而少以铁制作度量衡的标准器。他们的理由是,“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温变节,不为霜、露、风、雨改形。”(《前汉书·律历志》)显然,古人不可能精确地测定各种物体的膨胀系数,因此也就不能比较铜与铁究竟哪一个在同样温差下膨胀较多。他们只能从物体经受风雨寒热之后的外表变化中选取较好的材料。由于铁比铜更容易生锈、剥蚀,即“改形”,因此将铜作为度量衡标准器的材料是理所当然的;而古人从中发现寒温之变会使物体“变节”,这与热胀冷缩的道理是一致的。

四、古人对物态变化的应用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温度改变能使这三种状态相互转换。人们首先从天气变化中观察到物态的变化。同是雨水,“夏日则雨水,冬日天寒则雨凝而为雪”(《论衡·感应篇》)。

在日常生活中如烧水做饭,人们常常会观察到水与汽两者之间的变化。而水与冰两者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作出温度不同的结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据《华阳国志》载,在战国末期,秦国的李冰为开凿都江堰,曾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打碎拦路巨石。都江堰两岸悬崖巨石坚硬,钻斧工具也无可奈何。李冰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其上堆放柴草,火烧柴草,使巨石炽热,然后用水浇,于是石裂可凿。

东汉时,成都太守虞诩主持西汉水(嘉陵江上游)航运整修工程,也用了同样的方法:“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因镌去石。”(《后汉书·虞诩传》)这种方法在水利工程和采矿工程中被广泛运用,并被称之为“烧石易凿法”或“烧爆法”(《物理小识》卷七)。

在古代,对于物态变化最有研究的当属炼丹家。他们为了制取“长生不老药”或“点铁成金”,终生隐居山林,将一些药物、矿物加热、锻烧、蒸煮、冷却,使其物态发生变化。最早的炼丹家之一葛洪曾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返丹砂。”(《抱朴子·内篇·金丹》)

“丹砂”是含汞的合金。他发现了固态矿物与液态汞之间的状态变化。出于保密,炼丹家的许多著作很难读懂。但是,加热汞的过程是众所周知的。明清之际王夫之(1619-1692年)说:“汞见火则飞,不知何往,而究归于地。”(《张子正蒙注·太和篇》)这里说的是,液态汞经加热而变为气态飞往空中,然后气态汞又凝结为液态而掉落地面的过程。

五、古人对温度与温差的应用

1.温度与温差

温度计发明以前,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体温,例如,以手触摸物体,来判别温度高低。这种以体温为标准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别一定范围内的温差。古人所谓冷、寒、凉、温、热、烫等,都是些温差概念,而不是指特定的温度。由于“感觉”往往因人而异,故此在某种程度上已被感觉到属“寒冷”或属“热”的一类物体后,就很难再区分它们中哪一个更冷、或更热。因此,《淮南子·说山训》写道:“寒不能生寒,热不能生热;不寒不热,能生寒热。”,这正是古代人由感觉导致的温差观念。

2.人体,古代的恒温计

体温是古代最恒定的“温度计”,由于古人认识到正常人的体温基本相同,因此古人能充分利用这种“温度计”。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指出,牧民作奶酪,常使酪的温度“小暖于人体”﹔作豆豉,“令温如腋下为佳”。人的腋下温度较为稳定,迄今仍为医疗界利用以量度体温。

王祯《农书》述及养蚕气温时,指出养蚕人在蚕室内需穿单衣,“以为体测”,即以自己的体温来测定蚕室内温度:“自觉身寒,即蚕必寒,使添熟火;自觉身热,蚕亦必热,约量去火”。

3.水兴气温

古代人以水的物态变化来判定天气温度。水结冰,天寒;冰化水,天气转暖。因此,古代人常说:“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淮南子·兵略训》);或者说:“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说山训》)

此外,古人以水的递次沸腾现象来判定水温。苏东坡有一首诗描写煮水泡茶的情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声。”水中的气泡及其声音都可供人们判断水是否已沸。明代屠龙说,烧水有三沸:“始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泉涌连珠,为二沸;奔涛溅沫,为三沸。”(《考盘余事》卷三《茶笺》)由现在的知识判断,一沸约75℃~80℃,二沸约85℃~90℃,三沸为100℃。

4.什么是火候

在冶炼和烧陶过程中,工匠善于看火候,察颜观色判别温度高低。观察“火候”成为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冶铸青铜合金时,火焰的颜色可供判别铜与锡是否熔化,可否开炉铸造。春秋战国之际的《考工记》写道:“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就今日冶铸技术看,这些描述有其合理之处。首先熔解挥发的是那些不纯杂物,呈现“黑浊”的焰色;然后熔点较低的锡熔解并挥发,呈现“黄白”的焰色;随温度上升,铜熔化并挥发,呈现“青白”焰色。最后,炉火纯青,开炉铸造。这种察看火候的方法,被历代工匠沿用。从古代有关文字记载看来,火候的概念包括了在火焰颜色中反映出来的温度高低。今天人们常说的“火候足”或“火候不到”,多包含温度或环境气氛等多层意思。

六、灯的运用

1.走马灯

走马灯又称“马骑灯”,它可能起源于隋唐时期。它的制作方法是,在一个方形或圆形灯笼中,插一根铁丝当立轴,轴上方装一纸质叶轮。立轴中央装二根交叉细铁丝,在铁丝每一端贴上人、马一类剪纸。当灯笼内点燃灯烛后,热气上升,形成气流,推动叶轮旋转,于是剪纸随立轴旋转。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笼纸罩上。从外表看,就成“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走马灯盛行于宋代,宋代的小说笔记对此描述甚多。周密说:“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从原理上看,走马灯是现代燃气轮机的始祖。

2.仙音烛

宋代的“仙音烛”与走马灯的发明相类似。仙音烛大概是一个高层蜡烛台,内装有各种小巧玲珑的玩器,其间必装有似走马灯一样的轮轴、叶轮、铁丝。烛火燃烧时,铁丝拨动轻小玲珑玩物,发出叮哨响声。烛火灭,就没有热气流推动叶轮旋轴,于是音响停止。

3.省油灯

宋代诗人陆游(1125-1210年)曾记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省油灯”。省油灯原是“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灯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灯不燃,其省油几半。”(《老学庵笔记》卷十)

省油灯不是普通的灯,而是夹层的。在夹层中空处,注入清凉水,就避兔了灯盏本身被灯火加热后而灯油急速蒸发的缺点,从而达到“省油几半”的目的。这种冷却法在现代工业中常被称为水套冷却。省油灯是水套冷却的鼻祖。

据陆游说,省油灯的发明“已三百年”,可见中国人在公元9世纪初期,就发现了这种冷却法并制造了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发明物。

同类推荐
  • 采撷科学世界的明珠(科普知识大博览)

    采撷科学世界的明珠(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本书从旱灾和饥荒、无法抗拒的火山和海啸、无情的战争和种族屠杀、地震灾难、剧烈的污染、飓风和洪水灾难、可怕的传染病、海难、空难以及特大火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能唤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自己,也保护人类,并珍惜现在的生活。
  •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原未注明作者及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经齐人之手完成的,内容遍及百工技艺,堪称百工之源。
  • 科普乐园·助推人类高速前进的风火轮

    科普乐园·助推人类高速前进的风火轮

    本书通过叮叮当当两个小朋友的魔幻之旅带你走进能源的世界,在本书中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规的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像可燃冰、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尤其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氢能。还可以了解一些节能措施和节能产品,对丰富小朋友的能源知识,提高节能意识,培养发明创造的潜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 探索未知丛书-语文大观二

    探索未知丛书-语文大观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热门推荐
  • 穿越火线之末世开端

    穿越火线之末世开端

    一部有关作者青春回忆的书,有一小段时间没玩了,但很想念火线,希望火线能屹立不倒。这部小说来源于一个梦境,纯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参考书籍《穿越火线之末日神话》如果粉丝过千,会有后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Backlight

    Backlight

    林悦本来就不平淡的生活因为他的出现而更不平凡,然而她在朋友背叛和亲人离开的痛苦中成长,在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背叛中改变自我。然而在她最痛苦最伤心的时候,还有他陪伴在身边。
  • 超时空度娘

    超时空度娘

    “度娘啊,给我搜07年的奥数试卷,我要满分。”“叶天同学…荣获全国…第一名,满分。”“欢迎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天先生讲话”“哎,你有看梦梦的小说吗?超好看的。”“那个人就是新的亚洲首富,叶天先生吗?好年轻,好帅哦。”名利权色,四者不缺,四有青年叶天也。希望大家支持这本越来越精彩的书,欢迎大家加入梦梦的书友交流群:575995161。
  • 重生女王之娱乐之王

    重生女王之娱乐之王

    在一个国度,一位名叫冰恋蝶的女人身穿红色的华服坐在宝座上俯视着下方,神情凝重的说:“各位,此战需大家配合,不成功便成仁,各位加油吧。”战场上猩红的鲜血晕染了大片国土,使整个国家散发出鲜血的味道,就像红色的地狱。因为国家出现了叛徒,背地偷袭,使这位年仅十七的,背上不知背了多少沉重负担的女王丧失了性命。不知过了多久,她一睁眼便是成了被压迫的18线之外的小小明星,她想既然没死,那就要活的肆意,十八线又如何我照样得到国际影后的桂冠,照样玩转娱乐圈。从此娱乐圈中我做主,身上马甲肆意掉。(简介不代表文章,想了解真实情况,请移步第一章)
  • 全民男神不好惹

    全民男神不好惹

    她一家杂志社的记者,为了报道最真实的明星生活而四处奔波。但,这个世上最需要的不是真实的明星生活,而是八卦的明星生活,所以,她至今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这回,她准备重点报道封临的生活,聚光灯之外的封临是否如外人说的一样的好呢?不是都说封临是无敌温柔治愈男么?不是都说封临都是笑容待人的么?怎么?她花若灵赶上好时候了?遇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封临?小记者X大明星,恋爱轻喜剧,正在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才职业高手

    天才职业高手

    什么是天才,不是天生有才,而是天生加上后天的努力而成才!有一个游戏,它名为“游戏天下”是以超高的游戏操作而响亮全世界!有一群人,为自己的“荣耀”留下决然的背影,以“荣耀”而为战队,以“荣耀”踏上世界游戏职业的巅峰,历尽艰辛在世界瞩目下终于走上奥林匹克的竞技赛场。那一刻泪水流下,他们这群叛逆的学生们,完成了自己的梦!——游戏迷们,为游戏而激情的呐喊吧,为曾经叛逆的自己,写下一篇完整的游戏生涯!
  • 金色蛤蟆王

    金色蛤蟆王

    万年不干的蛤蟆湾因连年干旱,就要干了,仅剩的两只小蝌蚪,快要干死了,田甜把它们带回家,放进了水井里,救了它们的命。小蝌蚪慢慢长大,一个就是蛤蟆王,一个就是王后。蛤蟆王在水井里飞天的功夫,王后练习直立行走,要像人一样,可以有两只从事劳动的手。下雨了,河里的水涨起来了,蛤蟆王和王后回到了蛤蟆湾。蛤蟆们练习飞天的功夫,要进化成飞天蛤蟆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蛤蟆们终于能够飞起来了,能够直立行走了,能够爬树了,能够起飞了。他们进入了与环境破坏者的斗争行列。生命是根据环境的变化,按照理想的方式进化的,理想的生命形式,可能正是人类进化的开端。
  • 青云道祖

    青云道祖

    修道路途,妖魔横生,天地桎梏的禁锢,依然抵挡不住那颗冲破天际,只为登上那至高的巅峰的心。
  • 高冷帝尊:纨绔邪妃太会撩

    高冷帝尊:纨绔邪妃太会撩

    堂堂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穿越到了一个男扮女装的废柴身上?开什么国际玩笑,她再睁眼,已不是当时的渣,挥手可差遣天下!左手神器右手神兽,丹药阵法不过小菜一碟。斗渣男,斗恶女,斗白莲花,打得你们连亲妈都不认识!命中注定有男神,嗯,你懂的。她误打误撞撩了帝尊,结果一撩定终身。“娘子,我们来聊聊人生吧。聊聊老二的终身性福。”“滚,老子不和你聊!”“滚?在哪里滚?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