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5900000006

第6章 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1)

声学理论溯源

在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声学的成就可以说是一技独秀,有特别加以记述的必要。

(1)乐器制作与乐律理论。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河南舞阳县贾湖村的骨笛,是公元前5000~前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西周时期,见于《诗经》记载的乐器就有29种,其中频率固定的打击乐器有鼓、馨、钟、铃、(革兆)(摇鼓)等,调频弹拨乐器有琴、瑟,管类乐器有箫、管、埙、笙等。《汉书·律历志》已将当时的乐器品种按质料分为八种:“土曰埙,鲍(木瓜)曰笙,皮日鼓,竹曰管,石日馨,金日钟,木日祝,丝曰瑟。”从众多出土的古乐器中,引人注目的是编馨和编钟。编馨是用特殊石头(如玉石)制成的具有若干固定音列的组合馨。1950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的殷代大理石馨,82厘米×42厘米×2.5厘米,音色浑厚如铜;1970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楚国编馨25只,其形状已颇为规则,音域达三个八度。编钟是由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的组合钟。1978年在陕西扶风曾出土了西周的青铜编钟,1979年在湖北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了公元前443年的编钟,一套共65件,总重2500余斤,总音域跨五个八度,12个半音齐全,音色优美,效果极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冶金和乐器制造水平之高超。

由于重视“礼、乐、术、数”,我国古代研究乐音数学规律的律学相当发达,《二十四史》有许多律历志的记载。最晚到殷商时期已产生了宫、商、角、徵、羽五声,西周编钟已刻有十二律(由于对乐音成组的认识,而产生十二律,其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和应钟,黄钟为十二律中的第一律)中的一些铭文。以黄钟为标准音高之首,逐次按半音降低,就形成了十二律。最早的乐律计算法见于《管子·地员篇》中的“三分损益法”,约产生于公元前7~3世纪间,即将主音律的弦(或管)长三等分,取其两份(全管长的2/3,为损一),或增加一份(全管长的4/3,为益一),依次确定十二律中其他各律的方法。这种以弦长为准的方法,与欧洲当时以频率为准的“五度相生法”是成倒数关系的。16世纪末,朱载堉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和算法。十二平均律是我国对音乐声学的重大贡献。

(2)声的传播与发声原理的探讨。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记载:陈遵在造江陵金堤(512-518年)时,曾利用鼓声推算高地的高度,可能是利用鼓声的传播速度推算的。这一记载很有意义。

对于发声原理,东汉王充在《论衡·论死篇》中先说明人的语言是由于“气括口喉之中,动摇其舌,张合其口”而生的,然后推广到“箫笙之管,犹人之口喉也,手弄其孔,犹人之动舌也”。宋代张载(1020-1077年)及明代王夫之(1619-1692年)进一步形成“形”(物体)与“气”相冲突而发声的观点:“声者,形气相轧而成。”可以是“两气”相碰,如“谷响雷声之类”,“两形”相碰,“桴鼓所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指羽扇生风、飞矢鸣镝)之类……气轧形,人声笙箫之类”(《张子正蒙注》)。明宋应星具体考察了声的发生的几种情况:“冲”(飞矢),“界”(跃鞭),“振”(弹弦),“辟”(裂缯,即撕丝织品),“合”(鼓掌),“击”(挥椎)。他认为发声第一必须有气:“气而后有声”,“气本浑沦之物,分寸之间,亦具生声之理,然而不能自生”;第二必须是“以形破气”,“气之一动”,“急冲急破,其声方起”,例如“击物”就是“气随所持之物而逼及于所击之物有声焉”(《论气·气声》)。

关于声音发生与传播更为深刻的见解是王充和宋应星指出的。王充在《论衡·变虚篇》中将鱼“动于水中,振旁侧之水”与人的“操行”(行动)引起“气应而变”加以对比。宋应星则明确提出“物之冲气也,如其激水然。气与水,同一易动之物。以石投水,水面迎石之位,一拳而止,而其文浪以次而开,至纵横寻丈而犹未歇。其荡气也亦犹是焉,特微渺而不得闻耳。”(《论气·气声七》)。他们明确指出:“气”被“冲”如同“水”被“激”,“荡气”与水的“文浪”相似,可从“一拳”依次“开”至“纵横寻(古8尺)丈”犹未止,只是“荡气”微小到听不见而已,这就是“气声”。对声波的发生与传播从物理上分析如此精辟,在我国古代物理学中是很突出的。

关于共鸣现象的趣闻,庄子调瑟时发现共振现象,沈括在弦共振时作纸人试验、喷水鱼洗的研究等,文献记载相当丰富。

(3)古代建筑中的声学效应。利用声学效应的建筑在我国已发现不少。古典籍中关于空穴传声类的记载与建筑有关的也有“地听”、“墙听”(《墨子·备穴篇》)等,用陶瓮口向内砌墙可以隔音,在琴室及戏台下埋大缸可增加混声回响效果。著名的北京天坛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与圆丘都巧妙地利用了声的反射效应。还有河南郏县蛤蟆音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等。

近年来深入研究了山西永济县普救寺莺莺塔的蛙声。《西厢记》中“日午当庭塔影圆”,就是指此塔。该塔初建于隋唐,现存的塔重修于1564年明嘉靖年间,是一座方形空筒式13层密檐式砖塔,高36.7米,建于陡坡的高处,周围空旷,整个塔身和塔檐由涂釉青砖建成,这些青砖的声反射系数达0.95~0.98,是声音的良反射体。塔身成空筒形,对声波起着谐振腔作用。由于13层塔檐各层砌砖所成曲线的巧妙配合,对来自塔前距离约24米处的击石声产生良好的反射及会聚作用,因而“于地击石,有声如吠蛙”。同样,远处的声音通过13层塔檐反射就会聚在檐前附近,使人耳接收到的声波能量大增。五里外的蒲州镇的演唱声,犹如塔内有戏台。

我国古代建筑是利用声学效应的科学宝库,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上述成就体现了声学与音乐、声学与哲学和声学与建筑、军事等的结合,这也是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的根本特点之一。

声学的生活运用

一、古人如何认识声音的传播

声学是研究一切声音现象、利用声音或消除声音的科学。空气中的声波,是发声体使空气振动而成的。空气振动是一疏一密的状态,其传播能量的方向与振动方向相平行,所以,声波是纵波。

王充是世界上最早展示不可见的声波图景以及指出声强与传播距离关系的人。东汉时期,大约公元l世纪,他在《论衡·变虚篇》指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与水波相同,同时还指出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相应衰减,他以鱼激起不过百步的水波为例,说明人声跟鱼声一样会随着距离而相应衰减。到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气·气声》里更明确地展示借水波比喻声波的思想。

为什么自己的声音总听起来怪怪的?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时,常常感觉怪怪的,不像自己听惯的声音。这是因为录音机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的,而我们自己听惯的声音是直接从口腔内由骨头传到内耳。自己的录音正是别人所听到的声音,所以,别人不会觉得自己的声音是怪怪的。

二、古代声学实验

1.二十五弦共振

最早记载了二十五弦共振现象的书是《庄子·杂篇·徐旡鬼》,它是古代的调瑟实验,这个实验指出基音的共振现象及基音和泛音的共振现象。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共有25根弦,把其中一具放在室内,在它的附近或另一室内放上另一具瑟。弹动其中一具瑟的宫弦,另一瑟的宫弦也动,弹动它的角弦,另一瑟的角弦也动,这是因为它们的音律相同。如果改调另一弦,使它发出的音和五音中的任何一声都不相当,再弹这根弦时,另一瑟二十五弦都会动,这是因为这条弦的各个泛音之中总有几个音与瑟的二十五弦的音相当或成简单比例,这说明了瑟的二十五弦共振的道理。

(1)共鸣器。你知道古代的共鸣器和消音器是什么样子吗?原来它们只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陶瓮,把瓮口蒙上皮革,就成为一个共鸣器,称“听瓮”或“地瓮”,一般用来侦探敌情。《墨子·备穴》就记载了几种方法,例如,在城墙根下每隔一定距离挖一深坑,坑内埋置一个容量为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让听觉聪敏的人伏在瓮口听动静,可听到敌人挖地道攻城的响声,也可以根据瓮声响度的不同来识别敌人的方向和位置。沈括在《梦溪笔谈.器用》曾作出物理解释:“取其中虚”、“盖虚能纳声也”,即现代物理学上的气柱共振现象。

同类推荐
  • 未解之迷全记录:古代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之迷全记录:古代历史未解之谜

    一次是在肯尼亚,发现了一个距今已有280多万年的人的头盖骨和骨骼;第二次是在南部非洲一个名叫边境洞穴的矿井中(位于斯威士兰和纳塔尔之间的边境上),发现了曾居住过的现代类型的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0万年;第三次是在坦桑尼亚,发现了一些类似人的牙齿和颚骨,据称已有375万年的历史;第四次发现是在埃塞俄比亚,一具名为“露西”的骨骼已被确定有将近400万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补上了“进化史上断裂的链环”。这个人类和类人猿两者的共同祖先大约死于100万年之前。
  • 探究式科普丛书-巨大的天然冰体:冰川

    探究式科普丛书-巨大的天然冰体:冰川

    本书要向读者介绍了冰川的形成、发展及冰川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内容包括:冰山上的来客—冰川学习篇、漫步冰川世界—冰川知识篇等。
  • 世界自然奇观

    世界自然奇观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界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无数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北极的岛屿、南极的火山、赤道的雨林……它们在大自然浩瀚无际的舞台上演绎着地球不老的传奇。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本书采撷了世界上74处各具风采的奇美胜景结集成书,展示了最能体现大自然造化神工的地质地貌奇观。
  • 地球之难:困境与选择

    地球之难:困境与选择

    本书对人类认识与实践、心理和行为的种种误区、偏见、迷惘和当代人所面临的人口、自然、经济、社会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跨越过往的局限,颠覆执迷的信条,为当代人类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实践基础。
  • 探索未知-鬼斧神工的名洞

    探索未知-鬼斧神工的名洞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光之苍蓝屏水

    时光之苍蓝屏水

    我抬起头仰视着苍蓝屏水城上的王,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长及腰身的头发在风中凌乱飞舞,他的目光看着远处的冰雪殿,那里,就是他心爱女子的家!天空中飘落的点点雨水洒在他洁白的长袍上,我手握长杖,默念咒语将那些落下的靠近他的雨水变得沸腾,又用幻术划出一道屏风,不让落下的雨水洒在他身上!我想,那样子,他会暖和些!于是,我看见了他的目光里,终于有了我的倒影!
  • 陆小曼:寂寞烟花梦一朵

    陆小曼: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袂妖录

    袂妖录

    处万物至巅,靠三分运气,三分天赋,三分勤勉,却只差一分造化便遭万人诛杀;若强行逆天改命时,是否,还能继乘那九分的天地眷佑,补齐最后一分的机缘?
  • 诸天之中

    诸天之中

    这是一个充满阴谋和血腥的世界,让我们看主角到底能成长到哪一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且看我们的主角能在这诸天之中有什么作为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爆萌前妻先生别跑呐

    爆萌前妻先生别跑呐

    传闻Z市的顾家三少俊美无俦,风姿朗朗,身价百亿,且洁身自好不近女色,乃是无数少女的梦中男神。不过叶清婉身为“柔弱”女子,表示自己好不容易快要毕业于斯林大学,更要努力学习,找到工作,并无心花痴恋爱。但是……天亮了,床上这个男人是谁?什么?想吃干抹净拍屁股走人?咳咳,这句话该她说!叶清婉小手一挥,放下一块钱。本想与他撇清关系,奈何医生说她肚子里揣了个球?好吧,为了孩子咱结婚,等孩子生下来咱们再拜拜!一场意外,她被诊断出根本没怀?三少弯唇浅笑:“现在我们可不是奉子成婚了,不过我会努力的。”某女雷的外焦里嫩,怎样才能逃离这个邪佞总裁?什么,她不是孤儿?不仅有个豪门老妈千疼万疼,还附赠了一枚暖男老哥?哈哈哈,什么总裁大人快离婚,不要妨碍她吊金龟婿!他爱她的大咧傻萌不拘小节。她爱他的口是心非细心傲娇。高傲狂妄傲娇自大总裁vs爆萌逗比柔弱女神经,谁胜谁负?
  • 玄界古史

    玄界古史

    女娲补天遗留的补天石,得造化,现灵猴,遇良师,名悟空,入玄荒,见祖兽,闹天宫……
  • 夜色深渊

    夜色深渊

    荒洪时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义,以万物为蠕虫。然而乱世出英雄,一个天才武者横空出世,平战乱,统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立下了万世不朽的功绩。此人被后世称之为帝星圣者,帝星大陆也以他命名,而他所创造的帝星力更是如今天下武者皆备的力量,就这样,和平在这片曾经饱受战火焚烧的土地上繁衍了数千年......但在时间的碾压下,圣者消逝,和平渐弱,就连消失了上千年的繁星之力也悄然出现。新的力量,新的时代,注定了也会有新的英雄问世......夜深渊,一个有着血统绝症的圣兽人少年,又会怎样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成长?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帝星炼士等级:始灵,战灵,霸灵,王灵,地灵,天灵,圣灵(每一个等级分为上位,中位,下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