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0500000013

第13章 开幕式各纬度的发展变化——分析与讨论(8)

(1)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国际化是基本背景

奥林匹克运动在二战后是以名副其实的体育“全球化”为特点,除了走出欧洲和北美,更是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敞开了大门,也对女性加以开放,并伴随着入场服饰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奥运会的开幕式,开放了其作为重大社会文化事件的场阈。随着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性已经越来越难以被奥运会尤其是开幕式打破,受众无须借助庄严肃穆的开幕式融入奥林匹克教义,其内部意义和信仰的语境被打破,越来越被“局外人”方便地在日常生活中获悉和理解,仪式性逐渐名存实亡,乃至丧失。

这个阶段最大的特征莫过于东西方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抗衡,东西方冲突扩大到了体育场内,奥运赛场变成了“冷战”的一个分战场,这也是促成从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职业体育正是影响宣誓人和誓词变化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一直为政治所左右,奥林匹克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蒙上了政治的阴影。

然而,奥林匹克运动并没有束手就擒。它一方面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同时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性。比较国际奥委会1949年新宪章与1939年的版本,人们立刻就会发现,在第三部分即“奥运会庆典的规则与礼仪”中,规定组委会递交一份正式报告,使之成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说在现代奥运会之初,不为人们熟悉或者所知的奥林匹克理念的传播决定了它必须采用传统的为人们所熟悉的形式;那么,随着奥运会的发展壮大,形式的传承则成为奥林匹克理念传承的重要载体,因为它代表了意义而显得日益重要。

这种独立性还表现在开幕式有着不顾及政治背景的英雄气质,恰当又坚定地表现出了奥林匹克运动奋勇前行的勇气。不管身处如何恶劣的政治背景,开幕式的风格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变化而很少受此阶段冷战的影响。即使说政治影响到了入场式的数量和质量,但对于文艺表演传达的团结和欢快以及整个开幕式的风格而言,政治的影响是极其微小的。甚至,恰恰是因为政治环境的恶劣,人们才更倾向于在开幕式中寻找奥林匹克运动所宣扬的和平、团结和友谊精神。正因为如此,能够表现奥林匹克运动独特气质的文艺表演在这个阶段才日益发展壮大。

同时,国际化也表现为对女性的开放以及入场服饰的变化等方面,在如何用民族的方式表达和传播普世思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都在本阶段的开幕式中有所表现。

(2)体育运动走向商业化是本质原因

作为全球命题的体育商业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奥运会。体育娱乐化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与其商业化运作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分不开的,这就导致了包括开幕式在内的奥运会的诸多方面不得不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首先是功能的替代。市场的参与消解了传统欧洲奥运会的高贵性和肃穆特质,有别于贵族的精英文化,追求利润这一唯一的“制度”改变了原有程式化的“阈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商业化完成了仪式本质上的颠覆。其次是整合方式的变革。商业化通过娱乐大众来完成受众的精神需求和整合,指向了利益认同、信息联系和互动参与,不再需要借助于仪式超乎寻常的力量来整合受众群体,仪式的地位由此弱化。

(3)职业体育的展演本质使该转变具有必然性

二战后,随着运动员从业余走向职业,体育的展演本质愈发表现了出来。文艺表演和运动员的比赛在英语中都使用performance一词,与仪式一以贯之的重复不同,展演的本质虽然也是重建,但仪式内容往往事先知晓,历来不变,而表演不同,虽有规则控制,但内容尤其是结果通常不可预测,是对剧场的强化。如果说仪式是重复,那么展演则是重复行为上的多重选择,是对原有仪式程序不断拒斥和替代的过程。

职业体育一则由于职业运动员的出现,二则由于项目规则的极度细化,丧失了最初的实用性,转而变成了远离日常生活的技能训练,对其的观看变成了与受众日常生活并无直接联系的展演,具备了与观看文艺表演等同质的内容,为其服务的开幕式自然也不能避免类似的转变。

(4)媒体的长驱直入是直接诱因

通讯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使得地球缩小。国际比赛的数目急剧增加,东欧集团及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急于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抢占他们的位置。同时,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世界体育政治化的不断加剧。冷战成为体育界“军备竞赛”的动力。系统的人才选拔、高度完善的体育装备、极大改进的体育技术、不断提高的训练方法和条件以及训练时间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大量体育项目的成绩爆炸。东欧集团国家对体育施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西方,不断改善的经济条件和增加的空闲时间使体育的民主化与日俱增。

冬季奥运会的第一次现场直播出现在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同年的墨尔本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借助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技术力量,每天拍摄大量的黑白纪录片,纪录当天的比赛实况,尔后由飞机空运到英国,经过剪辑和后期制作,在英国每天播发15分钟的奥运新闻,同时转发给其他国家电视台使用。这样欧洲一些国家的观众只能看到三四天以前的奥运新闻。面对报纸、电台迅速及时的报道,电视台只能甘拜下风。

可是在50年代后半段,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黑白电视机逐步进入欧美国家普通百姓的家中,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讯卫星的出现,使跨洲进行电视实况转播成为现实。各国电视网开始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起重要角色。东京奥运会,首次在全球实行电视转播,几亿人可以共同欣赏奥运盛况。

文字新闻缺乏及时性,广播报道缺乏图象,二者都不能传达体育的重要因素。电视满足了人类重视视觉这一需求,可从不同角度显现、放大、重放、慢放、或定格于一组动作,这就为电视观众提供了现场观众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节和分析,比其他传媒手段更适合于体育比赛的报道。从这一阶段开始,体育和电视真正开始了共生,它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奥林匹克运动逐步走向了商业化和职业化。媒体和商业化以螺旋式的方式运行:体育的日益普遍使其利益成为一种商品,加剧了媒体曝光,反过来又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1968年奥运会首次使用彩电技术向全世界转播,许多代表团因此选用了颜色鲜艳的服装。至于增加了裁判员宣誓以及仪式向展演的转换,究其根本,恐怕正在于媒体具有塑造集体文化的功能。正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借助电子传媒已实现同步化”,媒体使人类结成一个相互作用密切的地球村。

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体育界的急剧变革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使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受到非理性思想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倾向于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在对传统思想持批判态度的同时,又迷茫于崭新的现代文化。在五六十年代,技术的进步和繁荣加速了文化传播工具尤其是电视的普及,这成为体育市场的主要催化剂,也促使举办国表现自己特点的方式变得轻松,并着意于取悦他者。大众传播时代,随着人们以及体育传播对大众媒体的依赖,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已将体育裹胁其中,并把自身的价值逻辑强加给体育,从而实现了对体育的主导。

仪式的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着力点变为作为外界的他者,毁坏了仪式着意于提升自我的品质,表面上看只是发生场域的更换,实则却是主流话语中的主体位置的更迭。如今的开幕式隔绝了受众与表演者的深层接触和情感交流,现代舞美、灯光、音响,使本来生活化的仪式不仅变成了受众猎奇心理的满足,而且使其从被动的收听者、消费者、接受者或目标对象的直接受众和大众受众转变成了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和交谈者的扩散受众,新的观看模式尤其是网络等的普及,也日益挑战了开幕式作为仪式的特质。由此,开幕式必然要从肃穆高尚走向开放的“对话”。

(5)政治意图的淡化促进了转变的发生

二战后,奥林匹克运动遇到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东西方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抗衡,冲突扩大到了体育场内,也间接促成了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的转变,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宣誓等纬度主要包括增加裁判员宣誓、宣誓者手持旗帜由举办国国旗变为五环旗等。的变化。然而,奥林匹克运动一方面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反作用。有时恰恰是因为政治环境的恶劣,人们才更倾向于在开幕式中寻找奥林匹克运动所宣扬的和平、团结和友谊。

然而,这种壮大虽以为奥林匹克仪式服务为肇始,但之后“退仪式化”的发展却是奥林匹克运动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所难以扭转的。轻松欢快与娱乐猎奇只有一线之隔。从另一个角度看,毋宁说政治虽然隐身了,取而代之登上历史舞台的文化及其表演方式的力量反而更为强大。

6小结

作为社会的记忆熔炉,仪式是记录社会文化变迁的显微镜。开幕式自然也不例外地记录着奥运会发展的细微脉搏,在构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被历史所构建,完成了从仪式到展演的历史转变。这种转变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功能的变化,这主要是由其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的变化所引起。其中的影响因素虽然颇多,却非断然独立,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开幕式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投射下深深的社会文化烙印。通过开幕式的这种变化,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奥林匹克运动在二战后的发展轨迹。虽然无须哀叹,因为人人都在享受这种变化,却也不得不警醒地了解到此奥运已远非彼奥运,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不应只走乐观路线。

这一阶段开幕式各纬度发展变化的特点如下:

首先,开幕式日益成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如圣火传递,虽然技术水平早已达到可以采用非人工接力传递的程度,但如果这样,圣火传递就失去了其重要意义和价值,所以未再被采用;又如冷战,虽然在入场式上有所反映,但是这种尴尬反过来加速了开幕式向展演的转变。

其次,开幕式结构在战前已经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发生的变化除了宗教仪式废除外,都是对已存在纬度的调整和改变,如宣誓增加了裁判员宣誓、誓词有所改变、全面向女性开放等,风格的变化主要包括入场服饰的变化等,这些都利于日益广泛的电视转播。

最后,因为礼拜主要在白天进行,所以宗教仪式的废除也为下一阶段开幕式时间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四)1980年至今:作用与反作用

因为卡特总统威胁退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所以1980年普莱西德湖的冬奥会并不是一个欢庆的场合,但却宣告了开幕式上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的开幕式走进了大众传媒的展演时代。仪式在保持自己效力的前提下浓缩,展演在科技的推动下大步迈进。这个阶段的开幕式呈现出浓重的大众文化的特色,国际化成为其基本的风貌,见图34。

图341980年至今开幕式基本结构图

1仪式的变化

风格的变化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同国家的审美风格不同,所以呈现出了一个阶段的反复情况,比如1980年社会主义国家举行的开幕式上依然使用整步走,见图35。然而,整个仪式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图351980年奥运会入场式

(1)时间的变化

在最近的二十几年中,开幕式的时间逐渐从白天走向了夜晚,见附录E。1980年的开幕式虽然是下午开始,但是焰火结束时,已经是夜幕降临。1992年的冬奥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标志着开幕式已经全面转移到了傍晚。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走入读图时代,相比白天,夜晚的黑色更便于成为幕布和背景,利于视觉效果,这正是视觉媒体所需要的。首先是焰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开幕式展演风格促使前期对时间没有要求的礼炮等逐步让位于焰火。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开幕式礼炮由焰火取代,更多地“降低了军事化意味”,创造更浓重的表演意味。焰火不仅没有礼炮的军事气氛和严肃风格,而且更富于变化和视觉冲击。人们在使用焰火的过程中发现,以夜幕为背景更能突出其视觉效果,见图36和37的对比,这或许是引发开幕式时间变化的一个原因。其次,体育场的利用逐步从单纯的地面走向了立体空间,需要钢丝等悬空装置来辅助。试想,如果白天看到天使在钢丝上飞翔该是多么地煞风景,于是开幕式的展演转而求助于浩瀚夜空。黑色的幕底掩盖了钢丝,但是却可以让各种形象自由驰骋在空中。媒体放大了人类对视觉的爱好,开幕式逐步发展到在夜晚举行。

图361964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

图37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焰火

除了高新技术,包括体育场电子计分牌、扩音系统、专门的升旗装置和降旗时的旗杆(希腊、日本、墨西哥)的应用,放飞气球和和平鸽以及使用焰火被保留了下来。另外,空军的参与非常壮观,飞机尾部喷出五种颜色组成五环,见图38,这项传统持续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的开幕式因为走向了夜间,已不再适合使用此方式。

图381964年奥运会飞机在空中喷五环图案

(2)圣火点燃及其传递的变化

虽然早在1956年冬奥会,火炬手已经开始对外保密,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圣火点燃才真正成为了开幕式的最大看点。之前的圣火点燃,由于受到科技等的局限,不过就是在点火者、火盆形状上下功夫,所以70年代之前,人们为圣火激动,更多的是因为它是开幕式的一项基本仪式。进入80年代后,情况开始发生改变。由于整个开幕式的风格走向大型的“秀”,越来越注重展演,而会旗升起和交接、元首宣布开幕等仪式必须保持严肃的风格,所以圣火点燃的独特设计和延展空间使其能够在完成仪式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展演性质,因而成为重中之重。

同类推荐
  • 姓名学

    姓名学

    本书由著名民俗学专家文龙先生编写。书中介绍了姓氏的时代特征,153个姓氏溯源,帮助你寻根问祖,了解姓名的避讳、谥号、赐名、取名、取字、取号、取乳号、取小名的知识,为了更具实用性,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起名、改名的知识与方法。姓名,蕴涵了人的精、气、神。姓名,传达着天地之玄机。
  • 哈罗!美利坚

    哈罗!美利坚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是其四大主要行为活动,但现在的我们对与这四大活动相关的事物的由来却了解颇少。本书正是缘于此,重点介绍了古代人们的着装、饮食、家居和交通四个大方面的内容。当然,介绍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今人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在历史的进化历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改变。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大餐。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热门推荐
  • 网游三国之命运天下

    网游三国之命运天下

    世间轮回谁能明其本意,万凡千灵谁能知晓命运,一个名为一款名为《命运》的游戏,能够给予你掌握命运的能力,本来游戏里混的并不如意的苏阳,偶然间竟回到三年前的游戏之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这天下,就没有我等的一席之地?
  • 穿到年代文的末世女

    穿到年代文的末世女

    萧晓筱自曝了,拉着那个恶毒的蠢女人一起死了!等她再有意识的时候,她已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20世纪了……而且那个女人也穿来了,还是一样的又蠢又毒渐渐地,她发现她穿书了,一本年代文小说世界她穿的是一个炮灰女配,下场凄惨。还好她末世异能也跟过来了,有了自保能力,接下来就是有仇报仇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男主:媳妇,快来我的怀抱
  • 九品武夫

    九品武夫

    现代青年顾眠穿越平行世界。在这个武道繁盛的现代社会里,内有战力强悍的武者,外有诡异莫测的妖魔。作为这个世界最底层的九品武夫,顾眠表示自己真的好害怕!于是他只得低调发育,好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顾眠看着星空彼岸那一群群龇牙咧嘴的妖魔,感受着身后万千崇敬的目光。他不由面容发苦:“我真不是天才啊!”众人满脸狂热:“不!你是!”
  • 茜色的世界边境

    茜色的世界边境

    “边境”是法术师协会区分人类世界与非人类世界的一条界线。过着平凡简单生活的祁城忆本来一心只想着如何谈一场浪漫的恋爱。可就是这样的他,却无意间被卷入人类与恶魔的惨烈斗争中。九死一生的他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路?他的恋情,将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
  • 天道之终结者

    天道之终结者

    武道文明,逆天而行,修士渡过雷劫,掌握命运。科技文明,顺天而行,智慧产生结晶,无限可能。当世间两种极端相反的力量,交织在一起,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说不尽,道不清,一切尽在天道终结者。
  • Smile

    Smile

    人物严重OOC,马修黑化,大概是国设,文笔特渣在黑塔利亚动漫里有一集是亚瑟和弗朗西斯吵架,马修想爆发却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如果因为这个马修黑化了呢?
  • 源陌明初恋上喵

    源陌明初恋上喵

    人猫混血儿与霸道猫帝的精彩奇缘,记得我们一起共度的光阴,不可消失淡化,不可磨灭抹去,依稀在脑海中一一浮现经久不变,四叶草快来围观。
  • 古代穿越之极品俏佳人

    古代穿越之极品俏佳人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蛋蛋”后,然后因为“舍己救人”就突然之间莫名穿越了,竟然穿越成新出生的一大国公主,相貌有着“天仙”般的美称;他,是一大国之君主之新子以及幼嫡子,出生就很聪慧,被立为太子,很受君王喜爱,他也就享尽一世间好到极点的待遇。小时候,他出宫玩耍,结果遭贼人杀害,她碰巧遇见,便挺身而出······于是,他发下誓言“今生定当好好报答她,和,爱她······”然后十年后的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蛮荒弑天

    蛮荒弑天

    无尽宇宙间,天地堕落,万界覆灭,万千强者陨落!他踏遍轮回,只为找回你。他为了你,血染天穹。覆灭了所有。你为了他,燃烧了自身,倾尽了所有。然而,当你们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