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0400000007

第7章 学佛随笔(4)

佛法的要领是般若,般若法门是根本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摄,是条捷径,要想即生了脱生死,成办大事,非此法难以满愿。所以修任何法门,都宜以净土法门为指归。“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实是修行证果的圭臬。

念佛法门通过念念相续,由生灭渐入不生灭。进入念而无念境界后,继续念佛,即是由体起用,放无量光明,得感应道交,即可消灾免难,又能成就功德,迳生极乐,菩提心中接佛光,真实不可思议!

《华严经》说:“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于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这里说明两点:一、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非从修得;二、学佛目的,只是离妄化执,主攻方向十分明确。

一切佛法都是息妄化执的手段和工具,都是善巧方便,对症下药,或念佛念咒,或参禅明心,或礼拜供养,或回光返照,直至心空执化,光明自在。可是修心不难,难在妄想难息,欲息妄想,难在一门深入。然也有专一深入而得定开慧者,也有以种种法对治才能安于一处,不妄想驰逐者,根性不同,应机施教,实无定法可说。佛世有人拉风箱为业,佛的弟子教修不净观,另一人以看守坟墓为业,佛的弟子教修数息观,都不得力,想还俗不修。佛知道后教以交换修法,都证阿罗汉果。所以当机为贵,实不能“胶柱鼓瑟”。

一切佛法是善巧方便,济度众生,黄叶止啼,用于一时,“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若固执所修法门,排斥别的法门,形成门户之见,自是非他,争论胜劣,不但愚不可及,亦是不明根本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修法主要靠一门深入,如见异思迁,今天念念佛,明天参参禅,凝聚力量不足,习染实难降伏。若能二六时中,依法修持,凛然觉照,朝于斯,夕于斯,自然根尘脱落,从有相入无相,从生灭入不生灭,彻证自心的本来面目。

学佛唯证相应。通过依法实践,逐步做到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所谓默契即是明悟不生不灭、无实无虚的本来面目。但必要时时回光返照,由生而熟,渐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空)、无法相(法空)、亦无非法相(空空);慧彻三空,妄心脱落,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土持名修法,下手简易,人人能行,但往往由于太简易,反而使学人不老实。如能真信切愿,死心塌地,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江味农居士说:起念就是妄,因为真如之性,本来是清净无念的,但因凡夫染念不停,才借念佛的净念来对治。念佛的念虽不是真如本体,却是真如的妙用,以念佛的清净念,念本具的清净心,如能念念相续,便能证入无念,所以说念佛是胜方便。可谓苦口婆心,彻底呈露。

佛法三藏十二部汪洋浩瀚,八万四千法门看似繁复,实很简单,因学佛目的在除妄想、执着,若能一门深入,奋发图强,在刀口上用力,转识成智,功德便易圆满,佛法实无多子。

一切佛法无不以戒定慧为要领。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是基础,定是依止,慧是先导。是故种种法门,莫不依止于定,所谓坐脱立亡,全凭定力。定又生慧,六度万行,都以智慧为先导,若非般若慧照,五度不免世间行业,不能成就出世事业。如能定慧摄心,则戒亦在其中了,故有“定共戒”、“道共戒”。有人说佛法是迷信,不是智信,岂非信口雌黄!

大藏经秘密仪轨《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大印一咒的修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崛起的无相密法,以三密加持之力,经过每座两小时的苦行,能以极强的定力,直入无相、无住、无念的自性三昧境界。当妄想脱落,一念不生,而又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毫无粘着,非同木石时,体认本地风光,明悟自心实相。这时即是禅宗的破初关。从此悟后起修,勤苦保任,如丧考妣,如防风灯,历境验心,奋除习染。凡坐五百座至一千座明白心地后,以慧照为主,处处与自己逆,处处与自己过不去,自能得力不少;特别遇到逆境,遇到倒霉时,从此着力,便证菩提。二祖慧可悟后入茶馆酒肆,正是磨练自心,这时正是禅定破重关功夫。但一般行人修法不宜放手过早,以防定力不足。凡修满千座,则可坐可不坐。练心时自觉定力不足,则可继续打坐修持;如执着于法,便可放弃修法,终日寂而常照,以免执法成病,到功夫成片后,自知魔佛不二,真妄一如,路途即家舍,烦恼即菩提,妄想也成为妙用,举手低头,迎宾送客,穿衣吃饭,触目菩提,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就近乎破牢关境界。总之,取舍予夺,神而明之,在乎其人。

所谓妄想脱落,亦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亦有粗细深浅的分别,粗分妄想脱落,终日之间心无牵挂,念起能觉,不取不舍,但实际上细分妄想仍在,于动静寤寐未能一如,必夙夜之间,凛然常觉,越遇刺激事、触心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境界现象时,越能考验自己的定慧力。如能悬崖勒马,心不旁骛,逐步由长时转短时,由浓厚转平淡,由粗重转轻微,由勉强转自然,由着意转不觉,过去所坚固执着的根逐渐拔松,法尔进入广大圆明自在境界。

黄念祖居士是现代大德,密净圆融,宗说兼通。他说“现在有人重视净土,谈一点禅都不许,谈禅就是背叛净土宗,这也未免过火了!”这话值得深思。“法门无量誓愿学”,只要正知正见,主助分明,净化人心,哪有不可以的?

打座数百座至一千座,自觉原地踏步,并不得力,则可改弦易辙,以免耽误时间。如修净土法门,即是简要、微妙的法门。修时宜摄心专注而念,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容易获得念佛三昧;如能信愿真切,手结法界定印,心念、唇动、耳闻三结合,更易于得定开慧。念佛虽较简单,但不注意方法,每日朝暮功课,只是任务观点,是很难进入一心不乱境界的。

第六意识分别计度,妄想颠倒,第七识又从而执我执法,顽固不舍,实为生死之根,亦是凡夫境界,故修证菩提以转化六、七两识为首要任务。六、七既转,五、八诸识随之而转,最后无智亦无得。无所得时这么得,亦不是断灭。

虽寂然不动,但观照分明,虽照样生活,照样学习、工作,照样助人、利人,但了无一法当情,于事不粘,是真实受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真有画龙点睛之妙,六祖闻后,从此悟去。

总的说来,要得定开慧,首先要定,持咒结印,心念耳闻,即是三密相应,容易进入三昧境界。一句话,总的要求是把妄心息下来,妄心息处,心量广大,遍照法界。

修心大都从事上下手,固是必要,但容易在事上起执着,贪取功德,以虚相代实相。经过一段时间,渐知事由理成,全事即理,布施、供养、礼拜、回向、一切事相,不离自性,理事圆融不二。功夫到家,则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皆是佛法,事事无碍,既不废事,亦不执理,清净无为,寂然不动,而圆明普照,不断不常,以如如智,照如如理。虽然如此,仍属有功用道。《圆觉经》说:“有觉有照,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可谓“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了。

我们修心,必须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处努力,从这里讨个消息,才有入门之处,这个境界是证悟,不是解悟。

开悟见性,能破初参,不是一次成就,古人所谓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即使根尘脱落,心不散乱,也还有粗细、理事之分,功夫实无止境,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得少为足。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心理上不受外界影响,在境界上作得主,具体人事、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一一照做,但不粘不着,如空中鸟迹,水上刀痕。

明镜当台,清净无垢,是真空;人立境前,镜显人形,是妙有。影子虽妄,但与明镜同时存在,是不异;人若离开,镜影消失,是不一,是故真空妙有不一不异。真空是性,妙有是相;真空是体,妙有是用。性相体用,也不一不异,皆无分别智所证境界。

有些同修感到所修之法,十分枯燥乏味。不管他有味无味,我只是心念耳闻,有事可做,埋头前闯,行之不息,一旦心意空寂,妄想脱落,不知不觉到达彼岸矣,无始来的浮滑习气,至此改造,妄想息处,正智现前。

明悟本来自性后,进而打扫习气。众生病根就是妄想、执着,三毒、五欲、六尘,都不离妄想、执着。妄执全消,则寂然不动的现量境界,时时现前。

很多人,打坐中出现“爆炸”现象,但不一定人人都有,也不一定是法身成就,主要是由于心理变化影响生理变化居多,也可说是一种业障化除现象。我们应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要执着,任运进道。

修行人于一切事物、一切境界,念而无住,用而不着,不粘缚,不搭牢,俱化为妙有。此“有”微妙不可思议,也即由体起用。证体当起用,关键在起妙用,禅家所谓“死水不藏龙”。

佛法的主要在“心”,行法的主要在“观”,如能照见五蕴皆空,自能度一切苦厄。具体说来,不论何法,修持到由定发慧时,便能了了灵知,而如如不动;虽然不动,而不落断灭,寂照同时,止观双运,逐步打扫无始业习。按“别教”来说,须破十二品无明;圆教来说,则须破四十二品无明,才能入妙觉位。虽然,般若是圆顿教,圆伏圆断一切烦恼。但破无明、见法性是法身大士境界,无始垢染,非一时可了。如业习息不下去,则念佛号化而空之,以佛号的不思议妙有,转化业习,日久功深,功夫扎实,依靠自他二力,自然能化惑业于无形,迳生极乐四土。念佛之法,非常简要,非常实用。

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研究,说明假使光速是一切速度的极限,那末达到光速时,一切时间便停止了,时间实是人们的错觉。佛菩萨的心光,应念而至,无量无边,超光速、超时间和空间。即弥陀经说:“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楞严经》也说:“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说明自性包含虚空,心光通达,无处不照。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光,但大小远近各有不同,其光色随其善恶心念因人而异。由定力所发光明,即是智慧,定力越强,智慧亦越大,应付也越觉宽绰。

大海和天空,因为空旷,才能鱼跃鸟飞,我们学人亦当无住生心,随缘起用,妙用恒沙而无所着。正所谓: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一切佛法无非善巧方便,令人息妄想、去执着、病愈药废,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即是有,“非法”即是空,空、有两边不着,又不断灭,这是什么?可以大悟了。

灵知了了。有人说灵知是意识,是常见外道。其实灵知与意识,有明显的界限。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那么“分别”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思量识别、粘着不舍。所以简要说来,粘与不粘,是“分别”与否的标志,亦可说是灵知与意识的分界处。又根尘脱落,灵光独燿,真空妙有,圆融无碍,不能只说一边,否则便是断章取义,不免成为断见和常见了。

许多宗门语录,常有“言下大悟”的记录,其中有些只是理悟,有些则是亲见。像惠明在五祖处多年,与初学有所不同,他当时曾对六祖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六祖也叫他善自护持,可见其确实有所体会,与理悟不同。所以同样的言下大悟,悟境常因人而异。

有功之用,即是从第六意识下手,也即从生灭心下手修持,都是有为法。无功用道是八地菩萨以上境界,此时人法两空(我执与法执都空),三惑齐破(见思、尘沙、无明),不加功用,自然进道,直至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而成妙觉。

云门文偃禅师有三句话,截断众流、涵盖乾坤、随波逐流。第一句是破初关境界;第二句是破重关境界;第三句是破牢关境界。所谓破初关即妄脱落;破重关是长养圣胎;破牢关是无所不是。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实为净宗的要领。所谓净念,起初是以一句圣号为净念,久久用功,佛号与杂念一并脱落,入于念而无念的净念相继境界。净念才是正念,净念才是无念,能观无念者即是趋向佛智了。

佛法很多,可各随因缘和根性,按照不同的方法,依之修练。密法中的六字大明咒无相修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愚阿阇黎所传授的,《大乘庄严宝王经》专明此咒功德。其修持特点:一、一印一咒简单易修,口持咒不停,金刚念,唇动不出声,这是口密;专心持咒,两耳静听,不生妄念,这是意密;手接大莲花印,这是身密。二、无相、无住、无念,不必观想。直入无相之门,与金刚经相应。三、时间上不限制,由半小时到二小时都可,或早晚各半小时至一小时,由各人自由安排。凡修持者能强身免难、得定开慧、明悟心性、往生净土。是密法中简易的善巧方便法门。

我的生命是父母所养育,我的衣食是众生所供养,我的生活是国家所保障,我的法身是三宝所教化,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将以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愿共勉之,愿共勉之。

同类推荐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法无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运操之在我”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 禅说心得

    禅说心得

    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
热门推荐
  • 窃清

    窃清

    想婆娑红尘美人如玉望妖娆江山英雄立马我握不住杀人的刀,却可以拥有美人真心的笑……
  • 我伴齐天

    我伴齐天

    有一朝回到西游,和那大名鼎鼎的孙悟空来一次养成恋爱
  • 活体时代

    活体时代

    (非系统文)当眼科医院开始在国内大肆扩张,遍地开花的时候,杜阳明悄悄拿出了隐形眼镜,活体技术!带两年治近视!300一副1000三副!当台风肆虐各大沿岸城市,威逼内陆城市时,杜阳明暗暗组建了施工小组,投标口号是:一折抢修城市地下水、污水、废水排放系统!当各大厂商都在标榜解放劳动力的时候,杜阳明默默发出了招聘广告:诚招大量移民志愿者,目的地:火星!农业户口优先!包迁坟!每年报销一次往返机票!
  • 幻想纵横之旅

    幻想纵横之旅

    想当初,浪荡青年黄山只想安安稳稳度过一生。然后他有了系统。什么平淡度日?宿主你的目标太简单!做人没点目标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来自系统的鄙视让他走上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我就是这么酷你不服吗

    我就是这么酷你不服吗

    熙麦岁在自己实验成功后,就被自己的教授丢回了学校,她满心的不服气
  • 豪门老公每天都想坑死我

    豪门老公每天都想坑死我

    翟城所有人都知道,陆家的长媳是出了名的护夫,并得到以下称号:在线怼人小达人,有理没理气得你没脾气常任理事,大型精准双标让你目瞪口呆,干啥啥不成宠夫第一名冠军!聂安夏对自己陆家草包的高调,硬核,甚至蛮不讲理的宠爱……表示后悔三连!我是被套路的,我是形势所迫的,我是根本不想的!我的眼里只有葬礼策划师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豪门长媳之类的临时职位……在线求下岗!陆时琛却一把扣住某个小女人:聂安夏,你的名字已经刻在我的墓碑上了!
  • 皇后是朕的黑月光

    皇后是朕的黑月光

    进宫前,顾云黛就被太子困在了厨房里。进宫后,顾云黛一心想用药膳废了人渣。谁知太子妻妾迟迟无孕,她的肚子里却蹦了个儿子出来。顾云黛本想母凭子贵安安静静过日子,等儿子长大封王做个闲云野鹤的太妃。谁知皇叔造反,皇家子嗣死了一大堆,她的儿子变成了唯一的皇孙……眼看着距离后位越来越近,云黛忽然觉得,扶持儿子做皇帝,甩掉渣男做太后才是人生最爽的事情。
  • 兰州历史文化:工业摇篮

    兰州历史文化:工业摇篮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小仙传

    小仙传

    一个穿越的俗套故事,一段不平凡的小仙传奇。没有别人穿越的金手指,也没有升级系统,看陈小仙怎么玩转修仙大世界。
  • 逆天剑祖

    逆天剑祖

    一体两魂。一魂,淳朴,善良;二魂,聪明绝顶,冷酷无情。十二柄仙剑大展神通,一剑,斩仙;二剑,斩妖邪;三剑,破苍穹……第二次写书,文笔和构思可能还不足,希望大家多多指点,支持一下新人、且本书属于慢热型的,但也不会太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砸票,多多打赏,小夜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