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2600000003

第3章 秦皇汉武开疆拓土 移民造渠卷设县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河南地,指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秦三十三年(前214年),西北斥逐匈奴,在河南地设立44县。这44县中,设在今宁夏境内的有4县,即安定郡的乌支县和朝那县,北地郡的眴衍县和富平县。富平县在今吴忠市西南,当时中宁地区属富平县管辖。继之,秦始皇又派蒙恬北渡乌家河,把匈奴赶得更远,然后“徙谪,实之初县”,即从内地移民来充实新建立的44个新县。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又一次“发谪徙戍”,再次移民来开发和防守这些新建立的区域。

这些徙民,起初由政府提供土地、耕牛、籽种与农具,他们屯垦时使用与内地相同的铁制农具,用牛耕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垦殖,戍民逐渐达到自给,后来还能将余粮供应戍边部队作为给养,省去了朝廷“转输戍漕”的负担。由于垦田的增加,秦代宁夏地区的农产品增加,粮食作物的品种和内地相同。因为有农业作为基础,加上宁夏的自然条件与军事需要,秦代宁夏地区的畜牧业也有一定发展。农民用缯物与当地遗留下来的戎族交换畜牧产品,往往“十倍其偿”。

秦时,宁夏手工业也有提高,除制盐外,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娴熟的水平。1982年10月,中宁黄河大桥建设施工取土时,在石空镇倪丁村张台西侧挖出了几座古墓,出土了青铜盔、青铜剑、青铜箭头、带鎏青铜斧、铜削、铜凿等兵器。经专家鉴定为秦代或秦代以前的典型物品。

农业、牧业、手工业的分工、发展,使交换和商业活动发展起来。商品交换除农产品与手工业制品交换外,主要是畜产品和织物的易货贸易。史载,秦时北地、陇西等郡,因西有与羌族交通之利,北有与戎翟贸易及畜牧之便,甚为富庶,“畜牧为天下饶”。也有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如考古发掘中,有圆形方孔的秦代“半两”铜钱发现。秦“半两”为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货币。

总之,秦朝在西北边地筑长城、建郡县、修道路、置关障、徙谪戍、驻军队,加强了对匈奴的防御,也揭开了开发西北地区的序幕,使这里开始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

同时,宁夏地处边塞,与匈奴相邻。北方游牧地区的文化,对这一地区也产生重要影响。史载,“塞北之风,多骠悍骁勇”。秦时这一地区的民俗尚武,百姓性格倔强,耿直质朴。

秦亡后,“徙谪戍边者皆复去”,被蒙恬北逐的匈奴游牧民族乘机卷土重来,使宁夏川区的农业开发受到很大影响。

秦汉之际,匈奴已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权。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秦始皇时期谪戍而来的内地军民纷纷离去,边防陷于松弛。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曾亲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为匈奴所败。当时西汉初建,经济凋敝,政局不稳,无力北伐,高祖遂以“和亲”之策暂缓与匈奴的冲突。

汉文帝和景帝时,对匈奴继续采用和亲政策。汉武帝即位之初,也继续采用和亲政策。但是后来发生了“马邑之变”,汉朝与匈奴关系失和,匈奴又南下寇掠不止,汉武帝自度国力已经殷实,对匈奴遂变和亲政策为积极的进攻战略。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卫青率军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败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地(河套以南地区),俘虏数千人,得牛羊百余万头。于是汉遂取河南地,驻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寨障,依河戍守。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五万人降汉,于是陇西、北地、河西皆属汉。继之汉武帝又“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70余万口,衣食皆仰给于官”。官府给这些新来的徙民供应粮食、衣服、耕牛、子种,并开渠灌溉,边生产边戍守,既加强边防,又解决由内地运粮之耗。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在今中宁县境内设置了眴卷县。属安定郡管辖,距今余年。

元鼎五年(前年),汉武帝率数万人巡行边郡,北出萧关,在新秦中狩猎。然后,经沿河牛车道西临祖厉河而还。从新秦中到祖厉的车道途经牛首山、眴卷城、寺口峡,这一段车道大约是300里。由此可见,汉武帝这次出巡,是在中宁地区饱览黄河风光,欣赏亲手开创的塞上江南景色。眴卷县城的具体位置在哪里?郦道元《水经注》曰:“河水又东北,经眴卷县故城西。”清代董祐诚对此注曰:“故城在清水河口,当灵州西南,近鸣沙堡。”明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指出:“眴卷城,在所(指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灵武市,编者注)西南200里。”古代,清水河从风塘沟下来,经黄花塘,在南河子汇入黄河,黄河的主河道在今靳崖、黄滨、莫嘴一带,田滩、康滩、郭滩一带,都在河中,所以古时的清水河口,不在泉眼山而在今新堡镇境内。清水河流经眴卷县故城之西,也就是说眴卷县故城在清水河口的东岸,再结合“灵州西南二百里”和“近鸣沙堡”等各项因素综合考察,眴卷县故城的具体位置,应该在现在的新堡镇附近。

眴卷县的面积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查知,当时眴卷县东连北地郡富平县,南接本郡三水县,西毗本郡祖厉县。当时富平县的县治在今吴忠市利通区内,三水县的县治在今同心县东部红城水,祖厉县的县治在今甘肃省靖远县内。根据这三个县治的位置再结合山川地形分析,可以推想,眴卷县北面以黄河为界,东部可能与现在的中宁县县界大体一致,南面在清水河流域与三水县为邻,红寺堡甚至同心城等处,都可能在眴卷县内,西面与祖厉县接壤,大致达到靖远县管辖的范围,比现在的中宁县大得多。

眴卷县的人口在文献上没有详细记载,只记有当时安定郡全郡的人口是42725户,143294人。当然,一个郡所辖各县,面积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彼此只有大致的平衡,没有绝对的相同,只能求其平均数。全郡的户数和人数用21个县数平均,每县是2035户,6724人,平均每户3.3人,家庭规模很小。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移民户和军屯户,来的都是青壮年,许多人还没有成家,不存在几世同堂的现象。

西汉在中宁设置的眴卷县,开辟出一片引黄灌溉农业区,这是卫宁平原上最早的引黄灌溉区。

西汉时期,全国只有多个县。在宁夏川的卫宁平原上,眴卷县是唯一始建于西汉时期的县级行政单位。眴卷县位于安定郡的北界,扼守着黄河千里一曲的南岸。当时,初创的“丝绸之路”,把黄河渡津设在鹑阴县和祖厉县,这两个县都在今甘肃省靖远县境内。眴卷县西邻鹑阴,东连富平(吴忠),南接高平(固原),是北地郡和安定郡出河西走廊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的2000多年历史证明,眴卷县(即中宁地区)在沟通西域、屏蔽关中、裾联华北等方面都发挥了战略性的作用。至今,仍有“宁夏通衢”的美誉。

在当代词典上找不到“眴”字,清代的《康熙字典》中不仅有它,而且还有个字的释文。释文的末句是“音旬”。眴卷一词的含义,清代的《汉书地理志详释四卷》中认为是“象卷物,中不圆,如眴,瞪视也”。意思是说,卫宁平原的地貌,四周是山(象卷物),中间是两块平原,被泉眼山和胜金关双龙山隔开(中不圆),像两颗眼珠子,瞪视着中原(如眴,瞪视也)。这是对卫宁平原地貌的形象比喻,只是因为用词深奥,不被人们普遍了解。现在,如果站到天景山顶上看去,中宁和中卫的河网地带确实就像是两个大眼窝,而泉眼山和双龙山,就是这两个眼窝中间的鼻梁。

眴卷建县后,经过200余年,到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西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羌族武装起义,东汉地方政府官员无力抵抗,争相逃命。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原来长期居住在以青海湖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过着游牧生活。东汉王朝建立后,出于削弱羌族势力和易于分散统治的政治需要,陆续迁羌族多部于金城、陇西、天水、扶风等郡。其后,宁夏地区也逐渐有了羌族居住。东汉统治集团逐步加重了对内徙羌族的剥削与压迫,使他们不是给官绅当奴仆,就是给朝廷服徭役。这就是《后汉书·西羌传》上所说的“或倥偬于豪右之手,或屈扴于奴仆之勤”。果然,起义的火花爆发在“徭役”这个燃烧点上。永初元年(107年),东汉朝廷准备撤销西域都护(驻新疆轮台),并撤回那里屯戍的“田卒”,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羌人随军同行进行掩护。这些被征的羌人惧怕远戍不归,行至酒泉时纷纷逃散。附近郡县发兵堵击,并焚毁沿途羌人房屋,激起被征发的羌人和当地居住的羌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爆发了羌族起义。

起义爆发后,东汉朝廷派遣车骑将军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前往征讨,结果屡战屡败,起义由河西走廊蔓延到宁夏地区。永初五年(111年),朝廷只好下令南迁安定、北地、陇西三郡,将郡治设在高平(今固原县)的安定郡南迁美阳(今陕西扶风)。眴卷是安定郡的属县,自然也要跟着南迁。南迁时,又逼迫当地汉族人民一同迁徙。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谁不迁就“刈其稼禾,撤室居,夷营垒,破积聚”。致使随迁汉族人民流离分散,或死亡,或捐弃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失大半。这又迫使部分汉族人民也参加到羌族起义的行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安定郡北部富饶繁荣的引黄灌溉县眴卷,也就废弃了。

这次起义历时10年,为平息起义,东汉朝廷耗军费240亿钱。到了顺帝永和四年(139年),爆发了第二次羌族起义,延续7年,消耗军费80余亿钱。到了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爆发了第三次羌族起义,历时10年。接二连三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的先导。从此,社会更加****,东汉王朝自顾不暇,再也顾不上安定北还和眴卷重建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两千多年以后的2003年,中宁县考古工作者在龙坑发现了汉墓群,这是当年眴卷县人在这里生活的遗址,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探研。

龙坑,全称“龙坑沟”,人们习惯上将古城子至茶坊庙的这段沟道简称为龙坑。龙坑沟是明代以前为了分流清水河的洪峰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道。它自风塘沟的北端筑坝,开口向西北方向引流,途经白土梁、古城子南山边和红石嘴,从茶坊庙东侧汇入南河沟,最后注入黄河。由于受清水河洪流的冲刷,人工河道最终变成了一条百余米宽的大深沟。沟道沿南山边蜿蜒西来,左盘右旋,曲曲弯弯,势若游龙,故名“龙坑沟”。龙坑汉墓群就处在沟岸南侧的一块台地上,东面是古城子,南面是红石嘴,西面是轿子山,北面是七星渠,地理位置比较独特,是古代墓葬的风水宝地。

汉代有厚葬之风,人们死后全都葬在南山边子一带,墓室大都用砖石砌筑。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墓室规模也各不相同。有的墓室规模很大,仅墓道就有几十米长,墓室高达数米,有前厅、左右耳室、主墓室等,宽敞宏大,随葬品丰富,无异于一座地下宝库。有的规模很小,仅有一个单室放置棺木和简单的随葬品。有些贫民墓,只挖了一个土坑便一埋了事,随葬品也少得可怜,只有几只陶罐而已。正是因为汉代墓葬用砖石砌筑得十分牢固,不易塌毁,才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大量开荒垦地,推土建房,种树挖沟,浇水灌田等,大量墓葬被发现。东到白马乡新田村,西到轿子山,在七星渠以南的山边子上,到处都有汉墓,被挖出的墓葬砖石随处可见,目前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有十几处之多。

2003年,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天然气管道须经龙坑台地,经前期调查勘探,发现地下墓葬众多。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和中宁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成了考古队,对台地东端管道必经之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台地墓葬十分密集,几乎一座挨着一座,在短短不到100米的距离内,挖出墓葬25座。2007年,太中银铁路建设施工,在龙坑台地输气管道南侧不远处,又挖掘汉墓4座。2008年,西气东输复线施工,又在紧挨一线管道的北侧,挖掘了汉墓8座。三次考古共挖掘汉墓37座,其中砖室墓葬5座,土坑墓3座,其余均为石室墓。石室墓的型制有两种:一种是用石块卷成窑洞形,内里平整,石尖朝外,形如刺猬;另一种是砌成长方形的四壁,室顶用大石板叠加平铺,十分牢固,埋入地下已经2000多年了,依然坚固如初。从墓葬****出土铜器、铁器、玉器、陶器、古钱币等各类文物400多件。文博界有句行话说,汉墓是十室九空,意思是汉墓被盗严重。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些文物都是墓葬多次被盗后残存的遗物,可见当初随葬品是何等的丰富。虽然如此,发掘也获得了很大的成果,创造了宁夏汉墓考古的五项第一:一是首次发现了“刀把”墓,即墓道不是正对墓室,而是偏向了一边,形如菜刀的“刀把”;二是首次发现了“过洞”墓,即墓道不是直通墓室,而是在接近墓室的前面留一道隔墙,然后在墙上开一个过墙洞通往墓室;三是首次出土了一套彩绘列罐,汉代还没有瓷器,陪葬品主要是素面陶器,在素陶上用各种颜料绘制花纹图案一般很少见,而在一个比一个稍大的五个列罐上进行彩绘装饰,就更加罕见;四是首次出土了背面刻有奇鸟的大型铜镜,铜镜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直径一般在10厘米左右,而这面铜镜直径达20多厘米,十分少见,而且背面前有一只奇鸟,既不是凤凰,也不是孔雀,又不是仙鹤,更不是鹭、鹳,也许是已经灭绝了的一种远古鸟类;五是首次出土了一块砖刻棋盘,这块棋盘既不是象棋,又不是围棋,而是两种棋类的综合体,也许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还有另外一种棋类,后来才演变成了象棋和围棋,虽然不太完整,但也十分稀有珍贵。这些实物的发掘出土,为研究汉代的墓葬方式、陪葬习俗、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等提供了实物依据。

考古发掘期间,按规定没有对外报道宣传,但闻讯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争相围观,对地下如此密集的汉墓奇观啧啧称奇。而这仅仅是工程必经之地施工机械伤及的一小部分墓葬,绝大部分不涉及工程的墓葬,按国家规定未被发掘,如果全部发掘出来,那将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汉墓博物馆。

在墓群所处台地的北侧,有一道深约10米的陡崖,是古时候被清水河的洪峰冲刷切削所形成的景观。崖下有一条小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水的流量也很大。奇特的是,该河的水流与别处不同,一改大自然的规律,反方向自东向西流淌,是一条“倒流河”,令人称奇。

当你站在“倒流河”边,观悬崖,看古墓,不由使人浮想联翩,面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人文历史文化,不得不对“龙坑汉墓”这一稀有景观发出由衷的赞叹。

同类推荐
  • 唯一的红军

    唯一的红军

    本书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以第一人称“我”——当地一名在读小学的孩子的身份,通过“我”的视角,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唯一的红军”指引全村人修路的故事。在老红军的倡导下,全村人都被发动起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修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宽阔的马路。在这里,这条马路不仅仅方便了当地人的出行、生产、运输,还开阔了人们原本禁锢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原本封闭的乡村,走向了更为宽广的世界。
  • 风尘隐侠鹰爪王5

    风尘隐侠鹰爪王5

    清同治初年,发捻猖撅。陕西告急,京畿震动,捻酋以二十万众,三路攻陕。幸经多隆阿将军率兵往剿,大破捻贼于紫荆关,捻贼遁走。可是各处依然是萑苻遍地,宵小横行,尤其是陕豫两省接境的地方,防守最为吃紧。潼关、武关、紫荆关等处,跟河南接境,恐怕从河南阌乡、芦氏、焦耳山各地窜过捻匪来,所以各关隘全驻守重兵。但华阴县南、商南一带,仍潜伏着不少发捻党羽,不时扰动,居民一夕数惊,不得安枕。清廷诏授多隆阿将军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多隆阿遂坐镇陕西,调派各地劲旅,分驻各关隘,镇抚盘查,不遗余力。
  • 死亡拼图

    死亡拼图

    触目惊心的案发现埸,扑朔迷离的案情。步步紧逼的诡异气氛一个大学新生所遭遇到的令人震惊的“通灵梦境”成熟机智的刑侦队长,把一切不可能发生的案情一丝丝地解开,和一切未知斗勇新鲜的艾字,刺激的情节,诡异的手法。无法解释的悬疑,一切都将从那个神奇的“通灵”女孩开始……
  • 在地下

    在地下

    《在地下》这本书,是我在白区进行共产党地下斗争时的经验和教训的初步总结,但也可以这样说,《在地下》这本书,是用许多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革命先辈和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为了尽量保持当时的原貌,这次再版,对书中的一些提法我未作大的修改。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特别严酷的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怎样斗争和生活的。我们虽然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遭受过成千上万的地下工作者被逮捕和被惨杀的惨状,真叫血雨飞天。我们既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也有惨痛的失败教训。
  • 百花小说-爱的神矢

    百花小说-爱的神矢

    小李子年过三十,却是官运亨通,高中一毕业就在镇上当了一个小小的干事。小李子是聪明人,在镇上干了不到一年,就摸到了官场上的一些门道,学会了投机钻营的伎俩,上上下下为自己广开了官场之路,不久他就荣升镇团委书记。镇团委在他的带动下,工作业绩突出,破例在县上捧回了一等奖的奖状和奖杯,很快被县报社、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捧为县内政界知名人士,深得领导的喜欢和信赖。镇党委书记颇为赏识他,认为他是一个有才气和魄力的青年,于是第二年就提拔小李子为镇党委副书记。
热门推荐
  • 我在诸天当龙神

    我在诸天当龙神

    刚刚获得金手指就出了车祸?附身变成了一条刚出壳的小蛇?然而,林东却很快乐,因为他拥有了神灵才能使用的能力。诸天行走,点化万物,改造一个个世界!成就最强龙神!
  • 大唐神话之战神崛起

    大唐神话之战神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威严古朴的长安城里,喧闹繁华的集市,大气恢弘的酒楼弥漫出淡淡的酒香。文人墨客登高赏景,布衣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华彩即将拉开大幕。距离长安城外几十公里外险峻的华山里,山脚下有个偏僻的小山村,他们是由避战乱来到此地的身负异能的前朝文人异士组成。这晚,村子里格外热烈,怀胎三年的村长媳妇,终于要分娩了!小男孩出生当晚,天降祥瑞,有七彩祥云照亮天际!注定了这个孩子不同寻常,必将璀璨这个时代……
  • 邪仙

    邪仙

    少年林枫得上古七宝血芒珠和修真秘法,从此踏上无上仙道。他慑服仙器太天昊罗镜,带领两大上古仙兽争雄净世,结交仙界至尊,倾倒三界的绝代红颜,他绝不放过。行事邪异、我行我素,他就是旷绝天下、独一无二的——一代邪仙。
  • 我真没想帮你

    我真没想帮你

    (韩娱,不喜勿入。) “你可真是个好人!”这可能是姜有德一辈子听到过最多的称赞了。“妹妹,我真没想帮你。”姜有德极其认真地看着眼前的漂亮少女们,“我要是不帮忙,我的脑袋就会自己响铃你们信吗?”“我的系统它不会说话只会响铃。”
  • 我有一座诸天刷人城

    我有一座诸天刷人城

    正在玩垃圾三国页游的江流穿越了,一同穿越到三国的还有系统新手赠送的新手城池。一脸懵逼的江流意外发现新手城池刷新人口的时候出现的人居然来自诸天万界,从此江流发了。江流不会背古诗词,不会发明创造,连白酒怎么酿都不知道,更没魅力与学识招揽文臣武将?不怕,刷!召唤叶天帝,脚碎星河,拳摄万邦。更新时间:中午12:10,晚上19:10
  • 毒门绝迹

    毒门绝迹

    那天,于氏毒门被灭,管家外执带着小少爷与小小姐逃出生天,从那天起,那个少爷就一直为了报仇而努力……可是,他的仇人究竟是谁呢?急,在线等……
  • 快士传

    快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凤刀

    血凤刀

    这是一部新武侠风格的作品。故事以主人公史子砚为父报仇为主线,重现那个门派纷争,恩怨纠缠,动人心魄的时代。期间既有热血的战斗,也有阴险的算计,更有青年男女暧昧的情仇。
  • 千道幻天

    千道幻天

    三千道,道非道。缘法变,道也道。万道聚,道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