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7400000012

第12章 活在危机中

冬天也是可爱的

有人认为,正是冷静、清醒、韧性和团队的协调作用,再加上任正非大会小会时时灌输的危机意识,华为与国内其他企业取得一丁点成绩时的张狂、自大形成了鲜明对照,因而,华为能够一骑绝尘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企业的危机意识,人们总是喜欢用任正非举例子。人们也确实觉得,任正非总是在喊冬天来了。他就这样一路喊下去,从国内市场喊到了国际市场,从第三世界喊到了发达国家市场,一直喊到华为能够与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们同台竞技,任正非还在继续喊。

细细想来,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未雨绸缪的道理谁都明白,但真正有多少企业树立了危机意识?“温水中的青蛙”实验,我们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耳熟能详,但没有多少企业真正能做到引以为戒。任正非做到了。危机无处不在,关键在于预防。任正非一直都在提醒华为,要预防时时都可能面临的危机。

任正非说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中国,公司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

这说明华为一诞生就处在危机之中,而危机能够让人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保持一种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奋力一搏的竞争魄力与勇气。

任正非就是用这样一种意识来激励着华为的员工,他说:“我们所处的行业方向选择太多而且还处在巨大变化之中,我们一直生存在危机中,华为的衰退和倒闭一定会到来,而只有时时警醒我们自己,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延迟或避免衰退和倒闭的到来。面对我们所处的产品过剩时代,华为人除了艰苦奋斗还是艰苦奋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我们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十八年来,我们公司高管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节假日,所有主管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连轴转地处理事务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健身的时间都在忘我工作,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根本无法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危机,这是驱使一个企业不断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差距的动力。任正非用一种哀兵必胜的策略,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一种冷静的超前意识,给华为以动力,使华为时刻保持着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整合出内部的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华为总是能够比它的同行们更早地找到过冬的“棉衣”,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不断预言危机的存在,预言冬天就要来临。这不是任正非悲观的体现。只是证明,华为是在忧患中成长,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前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居安思危”这两句话在任正非那里获得了新的注解。他说:“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傲。所以,冬天并不可怕。我们是能够渡得过去的。”

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可能也正说明了看似悲观的危机论背后,其实有一种浪漫的乐观情怀,就像雪莱在枟西风颂枠里写的那样:“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能面对危机,做好准备,在冬天的严寒中活下去,就必然能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案例1·第一次过冬———电子百强首位

任正非第一次冬天的预警是针对企业内部做出的,随着枟华为的冬天枠一文的出炉,这次预警也让整个中国企业界感到寒意的影响力。这篇文章让华为在中国的企业界确立了新的地位,它的重视危机的企业文化开始拥有了扩张性的影响力。就在2000年这一年,华为的销售额达152亿元,以29亿元人民币的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其创始人任正非关于冬天的预报却声音洪亮。

大量网站和企业内刊转载了这篇文章,众多的企业家和MBA学员将其作为重要资料进行精读。任正非在此文开头便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

如果那一天到来,应该怎么办呢?问题是人们并不容易意识到,这一天会到来。任正非在文章中把一定会到来的危机直接抛给员工和管理层,他说:“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接着,他又针对工资和裁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员工工资减一半,裁掉一半人就能救公司的话,算不了什么危机。如果连裁员和减薪都不能挽救公司的话,这种情况怎么办?任正非在那个时候提醒大家祛除麻痹思想,让人觉得他是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在任正非的意识里,危机一直都存在。任正非说,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他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但是有些人喊狼来了的时候,狼真的会来。这是一种危机感,也是一种远见。2000年喊出“冬天来了”这句话,也确实正当其时。2000年正是美国互联网泡沫危机和欧洲3G建设泡沫的一年。他认为,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两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电信设备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期。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而且就华为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华为尽管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它还很年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华为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也是华为最大的弱点,这也就使得华为完全没有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冬天来临,华为的冬天就可能会更冷一些。

因此任正非清楚地意识到,华为应该做什么。他说:“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

谈完理念之后,就是行动。任正非制定了十项措施,包括改进管理,要抓薄弱环节,找最短的木板,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优化工作,提高贡献率。另外,全公司还建立起统一的考评体系,用来确保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要把创新炒得太热,不要随便创新,要保持稳定的流程、规范化管理等等。

任正非不仅对冬天做出了预警,还在危机之后预测了下一次春天。2002任正非作出了枟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枠的讲话。他明确指出:“大家总说华为的冬天是什么?棉袄是什么?就是现金流,我们准备的棉袄就是现金流。”他当时透露:“好在我们银行里还有几十亿现金流,大家说是不是要多发一点,多分一点,我们说把困难渡过去后,再看看。”

任正非在这种危机来临的时候,为华为渡过行业的冬天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他表示,活下来才是真正的出路,搞好客户关系是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合同金额,公司规模是未来运营商合作的基础,但公司从上到下杜绝500强这个名词,永远不说进入500强。只有这样,华为公司垮了再起来,再垮再兴起,才有可能。

华为在当时认识到,公司是一条供应链,将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华为供应链上要连着数百个厂家,有器件的、标准的、系统的、制造商、分销商、代理商,是非常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要当华为的同盟军。当一件件的小夹袄送来,过冬的棉袄就够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华为也确实做到了第一次安全过冬。

案例2 ·第二次过冬———2004年华为内部会议

任正非第二次预警冬天的时候,其实对于IT业而言,算是一个“暖冬”,但是,暖冬也是冬天。没有足够的过冬准备,一样是会冻死人的。

2004年正是中国宏观调控严峻之年,这一年一大批企业落马。在缓解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影响之后,国内互联网企业大批奔向复苏的纳斯达克。这种良好的势头让IT行业开始乐观起来。2004年有多达9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或香港成功上市。联想也在年底出手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

任正非却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个关键时候,任正非再次预警,提醒华为要注意冬天。这次预警是在2004年三季度的华为内部讲话中提出来的。在长达13000字的讲话稿中,任正非检讨、审视了华为目前遇到的严峻困难,称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本质是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但与上次相比,任正非更加细致地探讨华为的内部问题,就业界的影响力而言,并不如第一次预警那么有影响力。这可能也说明,很多人在好的形势面前丧失了危机意识。

而任正非却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冬天理念,他认为:“我们需要把困难真实地告诉大家,如果我们没有预见未来困难的能力,我们陷入的困境就会更加严重。”但是,他对于熬过冬天也更加具有信心,和第一次面临冬天的相比,他显得要乐观一些。“冬天也是可爱的”这一说法也正是这个时候提出的。他表示:“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傲。所以,冬天并不可怕。我们是能够渡得过去的,今年我们可能利润会下降一点,但不会亏损。与同行业的公司相比,我们的盈利能力是比较强的。我们还要整顿好,迎接未来的发展。”

这应该是和华为的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有关系的。2004年,华为的全球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38.27亿美元,创造该公司17年历史中最高的销售纪录。国际销售的强劲增长对华为的销售增长做出了主要的贡献。在这种良好的势头之下,任正非这次作出的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暂周期上的预测。他认为,造成冬天是因为行业供给过剩,整个信息产业都在遭遇冬天。信息产业由于技术越来越简单,技术领先产生市场优势不再存在,反过来重要的是客户关系和客户需求。

就当时而言,华为在成本问题上是占优势的,特别是与西方公司相比,华为在研发成本上只有国际公司的1 /3左右。另外华为的成长情况也比较好。根据任正非的分析,传统经济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资源来完成的,而信息产业中谁也控制不了资源。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两个要素,一是数码,二是硅片的原料二氧化硅。它们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然会导致电子产品过剩。这场生死存亡斗争的本质必然是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在分析了这些因素之后,任正非判断,以华为的实力,渡过困难时期的可能性要比西方公司大,同时也比小公司强。

华为再一次调整了它的战略。一方面,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允许国内市场上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但不能低于别人。把质量提高,把服务做好,同时把成本降低。适当地和竞争对手开展合作,降低研发成本。在目前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宁亏华为不能亏产业链同盟,因为华为亏一点能亏得起,同盟军亏一点就死掉了。一旦春天到来,这些同盟军,如代理分销商等,就可以生龙活虎地出去抢单,华为就缓过来了。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任正非继续强调了华为的另外一个主题,即人力资源。他要求,要利用市场低潮期这段时间,培育出一支强劲的队伍来,提高人均效益。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实行末位淘汰,激活整个队伍。末位淘汰永不停止,研发体系的战略队形和组织结构要随着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变化,确保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时,组织结构和战略队形保持不乱。

只要结构不散,组织不垮,前面烧掉的钱就会变成后来的无形财富,这些都是华为的增值财富。任正非比其他人更清楚地看到,华为正处在一个好的时机,要享受以前投资增值,要团结起来使这个队伍不要散掉。与任正非和华为相比,当时的很多公司都热血沸腾,还有人准备要做第二个“思科”。但是任正非知道,没有那个时代了,过去的时代未必会重演。

案例3·第三次过冬———冬天常态化

任正非每一次发出冬天预警的时候,都是华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刻。2007年,华为销售收入已达125.6亿美元,并且成功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商的前五强。一个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都会觉得到了该庆功的时刻了。至少也应该考虑停下来,喘口气。但是,一进入2008年,任正非就发出了第三次冬天的警告。

这一次,他又有了新的高度。任正非指出,面对当前的形势,面对竞争对手,要做一个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一个破坏者。要向强者学习,尊重他们的市场领导地位,积极、但有序地开展竞争。就是在这个关头,任正非再一次谈起他的危机经验。他说:“我们仅是比其他公司对这个竞争的残酷性早了一点点认识,我们才幸免于难。”

从他提出的新的看法中,人们不难感觉到,华为身上以前体现出来的浓重“狼性”开始有所缓和。任正非也用华为过去的经历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光传输产品,七八年来降价了二十倍。过剩导致绞杀战,就像拧毛巾,这毛巾只要拧出水来,就说明还有竞争空间,毛巾拧断了企业也完了,只有毛巾拧干了,毛巾还不断,这才是最佳状态。因此他说:“华为公司能长久保持这个状态吗?”

华为发展到这一步,是成绩,也是新的挑战。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他必须考虑如何解决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他可以悲观、苦闷,但是事情摆在面前,压力摆在面前,总要去面对。“当然我曾经悲观过啊,我曾经很发愁,觉得苦闷啊。”他说,“华为公司只要稍稍不行了,怎么发工资啊?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压力。”

现实摆在面前,既要把毛巾拧干,又要保持毛巾不断。这也是他所领导的队伍带给他的“寒意”,任正非不得不面对。2006年5月末,从华为员工胡新宇死亡事件开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不断有员工出现非正常死亡,甚至自杀等。任正非针对华为内部“非正常死亡”的现实,也发表了看法。他说:“近期有些员工自杀,我心里是很沉重的,也很理解他们,因为从1999年到2007年,其实我个人就多次有感觉活不下去的经历,我跟他们是同类,所以我才有这么多感触。”

任正非对员工出现自杀现象很痛心。这也让他认识到,一直以来华为忽略了心理测试,对这些员工的心理关怀也不够。对此,华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对那些在前线进行投标、进行高强度作业、压力太大的员工,可以短时间到海滨去度假,费用由公司支付。还有一些强度太大,短时间身体不太好的,可以临时到五星级酒店进行缓冲。华为员工在海外若发生意外,有直升机送他们到认证的医院去抢救。他还劝告员工,不要做一个完人,做完人很痛苦。

内部需要深化调整,外部的状况并不容许华为喘息。当时华为的国际市场刚刚有了起色,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却比以往更严峻。业界几次大兼并都在给华为造成压力———爱立信兼并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通信成立合资公司,一下子使华为与这些竞争对手之间已经缩小的差距又陡然拉大了。华为内刊中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没想到又要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

冬天比想象的还要漫长: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这也需要华为创业初期形成的“床垫文化”仍要坚持和传承,只有继续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才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活力之源。也只有推行人力资源的变革以适应新的企业情况,才能应对严峻的海外市场竞争。

这种意识也通过华为内刊加以强调,他们认为,当宏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少有企业思考这个问题,当企业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再思考生存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这些总结是发人深省的,就在冬天预警和危机意识成为了华为基因的时候,有些企业才意识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固然和外部竞争有关,但究其根本,还在于内部。一个企业只有保持持续的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良好的内部机制,进而才能长期地保持自身的内在活力,才能为企业提供生生不息的长期牵引力。

本章启示

今天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一个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是不好的开始。危机总是悄悄来临。

危机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遇到预想不到的困境。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企业迟早会垮掉。未来不可预测,而且人不可能天天走好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做准备,以便应对那些突然发生的事情。

任正非正是把这种意识不断灌输到华为人的心里,让他们在企业还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就要为接下来会遇到的不好的情况做准备。只要企业还活着,就意味着它天天都可能会有危机。

任正非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一种危机意识放进华为人的心中。在这样一种压力之下,使华为保持着生机和活力,让他们不会在安逸中丧失了斗志。当真正的危机到来时,只有那些提前做好了准备的人,才会更有能力和机会把危机变成机遇。

总结本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

1 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更加可怕的是没有危机意识。只有认识到危机的存在,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危机,才能使企业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看上去发展得红红火火的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在突然之间就倒下去,再也无法起来。究其原因,往往就是企业缺乏危机意识。

2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在危机发生之前,必然会显示出一些信号。当这些征兆出现的时候,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就应该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任正非就是适当地扮演了这个角色,他能够在别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及早地发出预言冬天就要到来的信号。而危机的到来也是有迹可循的,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并不是意味着时时都在空喊危机会到来。这个系统要能够意识到危机什么时候会到来,会是什么样的危机,那才可能把危机变成机遇。

3 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企业的领导者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管理工作做到危机实际到来之前,并为企业应对危机做好准备。同时也需要把这种危机意识传递给企业的全体员工,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危机会到来,才能让所有人为安全地渡过这个危机共同努力。

4 不要被危机吓倒。危机意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有度。不当地运用危机意识,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就是在不断强调危机意识的过程中,逐渐变得麻痹。就像“狼来了”喊得太多了一样,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就变得熟视无睹。另外一种就是由于过分地夸大了危机的存在,使得员工在危机没有到来的时候,就出现了手足无措的现象。能够预言危机,还要有渡过危机的能力和信心,只有这样,冬天才不会可怕。

5 把危机变成机遇。一个企业面临的危机往往意味着是一个行业的危机,或者是整个市场的危机。你在面对这个危机时,你的对手也同样在面临这个危机。危机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遇。就像赛跑比赛一样,超越对手往往会出现在弯道上。只有那些提前做好了准备的企业,才能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在关键时刻超越对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同类推荐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本书为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以“制度”和“规章”为关键词,详细阐述规章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介绍制度化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及在企业管理中如何按制度、规章来做好管理工作。
  • CEO谈管理

    CEO谈管理

    《CEO谈管理》作者以自己二十年私企高管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奋斗在私企一线的职业人士所经历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以及其中的玄机。作者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并且将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共享,为大家遇到的职场中的管理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以此帮助管理者规避职业风险,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本书共分为6章40节,根据事件的共性进行分类。书中所叙案例,大多发生在民营企业,是作者从业20年中,以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董事长助理、副总经理和执行总裁等中高层管理者身份亲身经历和处置的一些实例。
  • 管人八堂课

    管人八堂课

    企业中的中层主管主要与员工打交道,如何正确地管好下属,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管人不到位,后果很麻烦。为避免中层管理者由于管人的失误和偏差,造成“吃力不讨好”的结果,本书以八堂管人课的形式,针对目前人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指导中层管理者在实践中做得更好。
  • 销售的艺术:最适合中国的销售方法

    销售的艺术:最适合中国的销售方法

    李嘉诚、王永庆年轻时候都曾做过销售,各大公司的老板,其实都身兼另外一个职务——销售。销售是最基本的技能,销售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 销售的最高境界是先把自己销售出去。本书将西方现金的营销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销售一线的实战案例,给读者带来有趣又有用的阅读体验。
  •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本书以原一平、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柴田和子等9位世界上最著名的销售大师掌控客户的实战案例和经验视角为基础,分别从如何寻找客户、接近客户、吸引客户、赢得客户的信任等角度出发,帮助销售人员掌握销售秘诀,走向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西施梦

    西施梦

    “为何要对我这般好。”“用我这无限江山换你真心一片,可好?”他对我万般宠爱,一世温柔。从温和谦训到深情一片。我为了我的国家亲手毁了他的一切。夫差,夫差。我这便来陪你。你定要等着我。
  • 简婚

    简婚

    身世成谜、娱乐圈传闻高冷雪莲女王范“简艾菲”竟安居平凡小巷,和一外貌平平的男子结婚了!当这个消息爆出来时,艾粉和菲粉沸腾了!粉丝一号:X﹏X,我亲爱的爱妃爷尽然被一头猪给拱了,我不活了!粉丝二号:暗恋艾姐菲爷十年,心碎了,跪求安慰~当事人按了按脑瓜子,眼巴巴的看着某个“相貌平平”的猪流口水。结婚三年,她特喵都不知道自个儿老公当初创业的公司是MLI(全球前十强)。最关键的是!他!竟然!是个!大帅哥!/“当初娶我后悔吗?”“后悔什么?”“只能省吃简住的生活,明明……”他含住了她的半青涩半成熟的唇。“和你在一起,一辈子茶米油盐也好。”/“如果我是公主,你就是娶我的王子。”她趴在他的背上,嘴角咧出个俏皮的笑,透着孩子气。“我可不是你的王子。”他轻笑着,眉间的愁绪舒展,眉头微挑。她略做不满,“不是王子是什么?”“黑骑士。”「佛系更文」PS:个人觉的这个简介有丢丢长
  • 雪之无殇一世

    雪之无殇一世

    她原本是天宫大殿下的贴身侍女——雪儿,一睁眼她已是忘却前尘往事的五灵族——小白那年,她初上天宫。在天宫荷花池旁一睁眼,就遇见了他。那时,他还是天宫的大殿下。他一眼就认出来失踪一百多年的她。而她,是丢失了六百年记忆的隐世族群——五灵族,小白。他对她而言,全然陌生。那年,她初到狐族。她顺着一颗滚落的葡萄,对上了一双泛着红光的深邃眼眸,然后遇见了他。那时,他是涂山狐族还未幻化成人形的十三殿下,她只知道众人都唤他小十三,却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姬无殇。而她,只是他狐族一个古老邻族,五灵族坡一灵医的小徒弟,小白。
  • 我是送快递的小行家

    我是送快递的小行家

    啦啦啦啦啦,我是送快递的小行家。快来解锁小小音恰鸡的奇妙故事叭。
  • 处刑者传

    处刑者传

    1、所接受的任务要彻底完成2、必须相信自己的小队伙伴3、不能伤及无辜或将无关者卷入4、行动旨在一击必胜,拖沓乃大忌之一5、绝对不能放弃,即使面临绝境——《“处刑者”五大执行条约》
  • 恶人歌

    恶人歌

    羽国国君靖王逝世,就在全国还在为靖王而哀悼的时候。出征在外的大将军任楼兰却领兵抗命,不愿回朝。一时间,羽国上下人心惶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任楼兰打算兵变了。而这个时候,伴随着一次千万的拍卖,一名叫余墨的家奴被送到了叶家。作为主和派的领袖,叶家被新王抄家早已经是人去楼空,仅剩年幼的家主叶霜一人。而这个时候,作为唯一的家奴,带着他自己的任务,余墨着手开始了振兴叶家。
  • 过去的都过去了

    过去的都过去了

    清晨的朝阳已在天空露出红彤彤笑脸,那笑脸是金黄色的,那金黄色的原野呈现一片黄澄澄颜色它预示着的丰收喜悦。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他们已经一代一代地延续着好几百年辈祖留下来的祖业。他们有自己别样的风俗习惯,有着对生命命运坎坷不平的抗争。也许是通过岁月的侵蚀让过去的一切变得这样微不足道;也许只有忘记过去的不好才会活出今世的美好;我想说的是人的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会换来幸福的未来,无论你生在何处!
  • 仙医闯天涯

    仙医闯天涯

    魄女才人,大家闺秀,医仙世家,行医天下。
  • 驭剑问道

    驭剑问道

    一个山村的孤儿,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决意寻亲,却无意间遇见老者诛杀狼妖一幕,世上真的有仙么?
  • 妻子的逆袭

    妻子的逆袭

    当徐晓然20岁时,遇上了孟浩轩,他们相爱了在一起了,成为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他对她从不曾有爱,他是为了报仇才跟她在一起。这样所有的一切都有了解释。孟浩轩我爱你像呼吸,我用尽全力去爱你,我可以屏住呼吸但是我不能停止爱你。为什么你要违反我们之间的约定,现在,我恨你有多深,正如当初我爱你有多深。爱已经不在,恨尺尺寸寸将我包围,在我有生之年我全部的时间精力都将用来恨你,报复你,伤你一分,我必将欢喜十分。妻子的逆袭,能否成功?这段伤痕累累的婚姻,能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