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3300000003

第3章 第一讲 以和为魂

时间:20:00

地点:烤牛排馆

好吧,我先从“以和为魂”开始讲起,好不好?

好的。

一时间,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是一位能够解释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人物。山姆也好像真的把我当做一个能够解释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人,非常认真地在听。既然两个人都开始认真,我也就当仁不让了,况且美国人是最怕认真二字。

山姆,听说你也学过中文,对吗?

是的。为了研究中国经济,我曾经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过两年汉语。

好极了,你知道中文的“和谐”两个字怎么写吗?

好像是这样写。

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出了“和谐”两个字。

不错,想不到你能写出这两个字,看来你的中文学得还不错。

哪里,哪里,一点点。

那你知道“和谐”这两个字本身的结构意味着什么吗?

不知道。

那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和”这个字的左半部是“禾”字旁,它的意思是庄稼,可以引申为粮食。它的右半部是“口”,就是“嘴”的意思。整个字的意思就是每人都要有饭吃的意思。“谐”这个字的左半部是“言”字旁,意思是说话。它的右半部是“皆”,意思是“全部,都”,整个字的意思就是每人都要把话讲,也就是言论自由。当每个人都衣食无忧,畅所欲言的时候,就是和谐了。

ama Zing,ama Zing(太奇妙了)。中文简直是太奇妙了!和谐:财富 成功 平安我给山姆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一天晌午,女主人正要出门,一开门就看见四个伏在门口,嘴唇冻得发紫的老人。女主人请四位老人进屋取暖,老人们问:“你们家有男人在家吗?”女主人说:“没有,先生和儿子都出去了。”老人们说,他们不能进去,因为女主人家没有男人。这时,男人回来了,请四位老人进屋吃饭。四位老人犹豫了一下,回答说:要吃饭了,你们家没有准备那么多吃的,我们不能一起进去,只能进去一人。我们四人分别叫财富、成功、平安、和谐,你们想让谁先进去。先生说请“财富”先进去,儿子说请“成功”先进去,女主人说请“平安”先进去。最后女儿说话了:“最好请‘和谐’先进去。”全家人终于达成了一致。四位老人听了他们的决定,都要进屋去,女主人好奇地问道:“你们不是说好只来一人吗?”“和谐”笑着回答:“你们请了其他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就只来一位,你们请了我就等于请了我们四个,我们是不可分的。”“啊!我们明白了:和谐:财富 成功 平安。”女主人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很有趣也很有哲理,高。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传》

《易经》这本书你听说过吧?

当然了,那是一本至今无人能看懂的伟大的书。但是我喜欢。

是啊。《易经》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被称作是“书中之书”,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大。《易经》认识到,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生成于地。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太和,和之至也。”自然、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阴阳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联结。阴阳组合得恰到好处,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事物的发展就处在最佳状态。反之,阴阳组合得不恰当,配合得不适当和不匀称,事物发展就出现不良状态。因此,“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乾。传》就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说法。就是说,天道变化,原有的人的关系和地位都发生了变革与冲突,这就需要各自端正其符合现实的性命,各正其位,各得其所。这样才能“保和太和”,只有保和太和,万物才能生长,万国才能安宁。《易经》阐述了一整套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

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繁盛不衰,自有它的奥妙所在。其中,“以和为魂”,崇尚“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礼”指周礼,也就是西周初期大政治家周公旦制定的整套典章制度,包括法律、伦理、政治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以保证社会上下有序、和谐统一。“礼”要以“和”为基本精神和最高要求,以“和”为宗旨,以“和”为目的。

为中国古代文化提供思想资源的主要的三大理论体系——儒、道和佛都非常重视和谐。儒家讲入世,强调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无为而治,以柔克刚;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这本身也是“和谐”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讲,儒家文化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文化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佛教文化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平衡与和谐。

儒家对和谐是什么主张呢?

儒家强调的是入世的哲学。就儒家而言,中国古代《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思是说,国家应以“明德”求得内部的和谐与和平以及与外部各国的和谐与和平。《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明确地表示,“和”是天下之达道,人能够达致天下之达道,则可以使天地万物达到各安其所、物各付物的理想境界。单单凭借“和谐”能够解决社会上的矛盾吗?

“和谐”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目标,它会导致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结果。但是“和谐”并不是不讲原则,一味和谐,还要用“礼”,也就是制度来约束,即有子所说的:“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

那佛教对和谐是怎样看的呢?

佛教提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佛教强调自身内心的清净、安宁、和平。内心的自然清净、安宁、和平,是佛家弟子身心修持的目标。从心底的清净、安宁、和平流露出的身心活动,待人处世,亦必定会爱护自然、尊重社会、追求和平,从而在个人的内心中实现了国土净、众生安、天下平。是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此外佛家还讲“六和敬”,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意和同悦及利和同均。小到家庭、企业,大至国家,如果能够做到六和敬,一定会受益匪浅。

如果能够做到“见和同解”,大家便能同心同力,建立共识;如果能做到“戒和同修”,大家就能遵纪守法;如果能够做到“利和同均”,就能避免贫富分化;如果能够做到“身和同住”,大家就能和睦相处;如果能够做到“口和无”,大家就能谦和有礼;如果能够做到“意和同悦”,大家就能够遇事不慌,宠辱皆忘。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听起来很美、很好听,也很有道理。我们美国人把自己的内心交给上帝,而中国人则很重视内心的自我修养。

有进步啊,学会归纳总结了。

谢谢高先生,还是请继续吧,给我说说道教对和谐的看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道德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教的根本就是自然,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主张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在揭示宇宙、自然、万物起源的基础上,告诫人们要遵守自然规律,即遵守“道”。他在《道德经》里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就是说,认识常(规律)才能一切包容,一切包容才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生不会遭受危险。庄子强调人必须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

山姆,你知道中文的“道”字怎样写吧?

知道啊,你又有什么说法吗?

当然有啊。你看“道”字右上方的两个相对的点,代表“阴阳”,两点下边的“橫”代表“道”。“橫”下边的“自”字和偏旁“”合起来即是“自走之”的意思。整个“道”字概括了“阴阳之道自走之”的完整涵义,顺其自然。

你总有自己的理论和说法。

我这只是“且立一说”,也是跟别人学的,无需大惊小怪。

但是实话实说,我对你说得非常感兴趣。那“和”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大吗?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又如何体现呢?

“和”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谓太大了。在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都有体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和基础,这包括:心平气和,身心和谐——也就是人的自我和谐,天时地利人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和万事兴——也就是家庭的和谐,和气生财——生意人之间的和谐,政通人和——强调的是政令的畅通,协和万邦——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也就是万物之间的和谐,仇必以和解——有了矛盾,要用和的方式去解决。

听起来很好,高。让我也来分享一下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师

首先,我先介绍“心平气和”,它指的是人的内心要和谐,精神世界要和谐。宗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渐渐地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子(有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他的一个弟子神秀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子的时候,都说好,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听到了。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子,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子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子的主要意思是: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又何来诱惑呢?弘忍看到这个子以后,最后将衣钵传给了他。

是啊,如果万事万物都是空的,心也是空的,又哪里来的邪恶、烦恼、快乐呢?我们到底一天到晚在为谁忙,为什么忙呢?

当我们对世界的本质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体会后,我们才能够做到“心平气和”。

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于右任山姆,对中国的书法了解吗?一点点,喜欢,但是不会写,也看不太懂。不过你在这时问这个问题,不是想告诉我书法也与和谐有关系吧?

写书法不仅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一团和气,使练者身心健康,同时也可锻炼身体,实为内外双修,文武兼练得好项目。明代史学家何乔远谈到书法养生时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胸中郁,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清代书法家包世臣也说:“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及筋之所能致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所以书画家多寿星。“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赠一位寿星友人的对联。于右任能享有86岁的高龄,与此不无关系。于右任先生十分重视心理养生,在他撰写的佳联中,一再倡导“心静”、“心平气和”、“心旷神”的心态。如:气和春浩荡;心静日舒畅。气平更事久;心旷得春多。被称为“联圣”的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在新都宝光寺所题联更是非常有意思:“你眉头做什么焦,但常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

心平气和,为什么对身体有好处呢?

心平气和,不仅是为人处世应有的心态,也是病延年的妙方。因为只有心平,才能气和,才能使阴阳和谐。《黄帝内经》提出:“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的健康标志是:“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不病者,寸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既然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那么平衡的破坏自然也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明代张景岳所著《类经》认为,人之疾病,或在表,或在里,或为寒,或为热,或感到五运六气,或伤于脏腑经络,皆不外阴阳二气失去相对平衡所致。比如在饮食方面,也注意阴阳平衡。在中医看来,各种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异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如果食物的性味配合得当,则有助于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从而对健康有益;反之,若性味配合失宜,则会打破机体的平衡态,从而损害健康。

美国的快餐文化确实害了不少人,很多人得了肥胖病。中餐能够遍及世界,特别是这两年中医的食疗在美国开始流行也说明了这一点。

谢谢你,山姆先生,你已经开始为我说话了。

不,我说的是事实。请继续。

阴阳和谐,还指的是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一切组织结构均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中国人善于釆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对应于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也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医认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点包含整个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

我们西医的办法一般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西医看来区别还是不小。

在健身方面,山姆,再跟你讲点具体的吧。你听说过中国的太极拳吗?

当然了,我不仅是听说过,而且学过,但是没学好,但是我依然很喜欢太极拳。

太极拳是太好了。它的起源也应该说受到“和谐”思想的影响。

汉宋以后,“和谐”思想融入到“天人合一”观念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明以后,中国民间孕育出了以“太极拳”、“太极剑”为主要内容的“太极文化”。“太极文化”融合了儒、佛、道和中国古代气功的原理和精华,在传授“拳”、“剑”、“功”、“术”的同时,教给人们一整套潜心静气,修身养性,健康长寿的哲理。它注重自卫和防身,反对主动攻击别人,更反对用太极功法去伤害他人。受太极文化的影响,太极高手应该是“生活无处不太极”。

什么叫“生活无处不太极”?

真正的太极大师,他不仅是太极拳的高手,而且行立坐卧无一不太极,言行举止无时不太极。他所追求和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太极太和,他的身体处在太极状态,这样可以不得病;他和人相处处在太极状态,这样可以不冲突;他和自然处在太极状态,这样可以物我两忘。最后做到他就是太极,太极就是他。

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原来以为太极拳不过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而已。

没想到还有这么深的思想内涵在里面,真的没想到。

是啊,中国文化没办法。

我也不由感叹。因为太极是我的最爱,说到这里,我自然感慨万分。我们两人大约沉默了半分钟,谁也没有说话,突然我笑了。

山姆,这种境界可能就是太极境界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接着,我们两个人都笑了。

看来我要和你学太极了,高。

好啊,欢迎。

下面我再向他介绍了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不仅如此,除了天人合一,中国人也非常重视人和。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人和,是和天时地利相对应的,人不和的话,天时地利再好也不行。

子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同样强调“和”,强调“一”,强调“天下之大齐”。他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就是说,人之所以比禽兽强胜,是因为人能结成群,即组织起来。而人能组织成群,又因为人能“分”,即有社会分工和等级差别,分的必要条件则是“义”,即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由于分工合作,才能和谐一致,才能强大有力。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佛家说,人和人之间是讲缘分的,要珍惜缘分。什么是缘分?

举个例子,同船共渡是缘。如果你和一个妙龄女子同上一条船,则上船是缘的开始;如果船上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船一靠岸,各走各的路,也就是缘的结束,这叫“百世修来同船渡”。如果船靠岸时,突然下起暴雨,狂风大作,女孩在风雨中然独立,孤独无助,这时你走过去把自己的伞打开,为她遮风避雨,于是乎,雨过天晴,万道彩虹满天,由此产生一段姻缘,这叫“千世修来共枕眠”。山姆先生,你明白了吗?

很浪漫啊,高。这个缘分当然要珍惜。

珍惜这份缘分,人与人之间就要和谐相处。首先,要“修己以安人”,做到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次要做到“爱人”和“善人”,发挥人的爱心和善心。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子提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以不善和人者谓之。第三要做到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

将相和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相如奉命带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池(今河南池西)

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成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典范。

“人和”的概念在我们美国文化中比较少,我们这里每个人的利益都分得清清楚楚,有了分歧我们通过法庭去解决,“人和”这样的概念至少我还没听过。

我想你们更看重的是斗争哲学。

也许吧。白宫的官员和五角大楼的官员经常会有很大的分歧的。

在我的国家,军队是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文官也好,武将也罢,在国家利益面前是没有分歧的。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国语·郑语》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在我讲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当然可以。

很多美国人说,美国是少年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同意,很多美国人都这么说,而且好像现实也是这样。由于美国的孩子结婚后,一般都不和老人住在一起,美国的家庭核心一般是四口之家,一对夫妻和两个孩子。由于平常大家来往不多,每年都有很多美国孤寡老人死在自己的住所很长时间后,才被发现。我给你讲一下我在美国的亲身体会。在我们课佘时间,校方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活动,叫做:Meals-.n-Wheel(送饭,直译就是通过车轮[汽车]送饭),为美国的孤寡老人送食物。当我到他们家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最大的问题其实还不是经济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问题。特别是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你同意我的看法吗?

我不得不同意。美国是一个崇尚成功和英雄的社会,一旦一个人没有了社会价值,根据大自然优胜劣汰法则,他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后好像是一块旧抹布一样被社会所拋弃。这是西方社会的普遍现象和价值观念。

那好,现在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家庭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对经济的贡献。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的建设,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五教就是指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从“家和万事兴”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中,人们可以看出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家和是万事兴的基础。《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劳”;《幼学琼林》中说,“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孟子·离娄上》中说,“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在中国有一首炙人口的诗,描述母亲对游子的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孟郊《游子吟》还有“儿行千里母担忧、尊老爱幼、亲如手足、骨肉情深”这些成语揭示了中国普通家庭中的长幼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这些诗句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很少有的,我们的文化中更强调的是自立。由于过分强调自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都不是特别的亲密。但是我还是看不到你们的家庭价值观对经济的贡献。刚才你说,美国人的家庭核心一般是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而中国人更喜欢四世同堂。但是目前中国的家庭的核心一般是6 1或者至少是4 1,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加一方的父母或双方的父母为6或4,1是指的1个小孩。而且按照中国的家庭习惯,一般情况下,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都要帮助照顾他们的孙子或孙女。如果老人们已经退休,照顾未成年的孙辈就更是一项他们最乐于承担的工作。中国的小孩一般是3岁上幼儿园,在这之前,小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帮着带大的。即使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和小学,很多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都要负责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上学。这样我们可以算一笔经济账:在美国如果请人来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大概需要多少钱?

这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一般的美国家庭会选择母亲辞去工作,在家里做全职太太照顾小孩。按照这位母亲辞去的工资来计算,差别会很大。她的年薪有可能是10万美元,也有可能是3万美元,平均一年按照3.8万美元计算,上幼儿园之前要失去12万美元的收入。

也就是说,得益于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国的退休老人创造了十几万美元的经济价值,对吗?

可以这么说。

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一方面,老人非常喜爱孩子,退休后照顾孩子,他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里,对于年轻的夫妇来说,他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放心,甚至还不用花一分钱。他们可以更安心地工作。而社会的财富也恰恰是这些中青年人创造的。这些都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没有解释过的。

在美国找到一个好的保姆是非常不容易的。你说的听起来很新鲜,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需要科学的论证。比如说可以做出题目:中国的老人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

不愧是搞经济学的专家。和气生财商人求财,自有商道。和气生财是商人必须谨守的商业本质。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叫作“狗猛酒酸”。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他的酒很好,价格也公道,但是酒总卖不出去,放放就变酸了,这人很苦恼,就问当地的一个邻居老人,老人说是因为他家的狗太凶了,人们怕被狗咬才不去他家买酒的。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字号商店的掌柜,明白了“和气生财”的道理,他是这样做生意的。一次,有个人去买他的水果,有这样一段对话:“这水果这么烂,10元一斤太贵了吧?”

“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到别家去看看,不着急,货比三家,您买的才放心。”

“一斤8元,卖不卖?”

“先生,我一斤卖您8元,刚刚买完的人会回来找我的,我怎么向人家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

“不会那么不好的,而且如果是很好,可能一斤要卖15元了。”

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老掌柜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开始那样亲切。客人虽然嫌东嫌西,最后还是以一斤10元的价格买了。

等到那位客人走了,老掌柜自言自语地说:“嫌货人才是买货人呀。”

和气生财,这点我非常赞同,商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政通人和河清海“政通人和”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来的。“政通”指政令特别是中央制定的政策要通畅,政令通畅才能下达,才能贯彻。有了“政通”才能有“人和”。“河清海”,指的是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在美国是分权制,联邦政府和各个州之间相对独立,各个州之间的法律、政令也不相同。高,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说在中国的某一个省的省长他不支持改革开放,那这个省的状况会是怎样?他的省的经济也会发展得比较快吗?

这是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改革开放是中国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如果这个省长不支持改革开放,那他只能辞职,或者说根本做不到省长这个位置。

他不支持改革开放,政令在他那里是不会畅通的,人也不会和谐的。原来是这样,你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的。

山姆再次用疑惑的眼光看了看我。

我们的州长的任命,与联邦政府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是有关系的。《孙子兵法》上讲:“上下同欲者胜”,不同欲,政令不可能畅通。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不是上下同欲,政令畅通,经济上不会取得今天这样骄傲的成绩,社会也不会这样和谐稳定。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在国与国的关系上,《论语。颜渊》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尚书》提出了“协和万邦”的主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就是先“亲九族”,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再“平章百姓”,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协和万邦”,使各国和谐相处。这里的“和”即和合、和谐、和睦;“合”即同心合力,协同合作。只有“和”才能上下合一,万众一心,天下太平,百姓安宁。地球上的60多亿人口、25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应该和睦相处;6000多种语言、不同的信仰,不应该成为障碍。

1993年9月,为纪念“世界宗教会议”召集100周年,来自世界上大小120多个宗教团体的6000余名代表在芝加哥召开了“世界宗教会议”大会,最后通过并签署了《世界宗教会议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定为“全球伦理”,“这个终极的、绝对的标准,适用于人生各个范畴,家庭、社会,种族、国家和宗教”。

是啊,如此多的人口,不同的国家产生矛盾是太容易了。缺乏和谐,世界就没有安宁。今天,世界上已有约3万件核武器。据一本科学杂志警告说:人类灭亡只需要7分钟,人类应该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全球伦理和道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各国之间的和平,贸易是不可能进行的。这是对的吧?山姆先生。

当然了。

天人合一

——张载

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是宋代大儒张载,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老子认为,广大而无限的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即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四大”之间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达生》云:“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意思是说要拋弃世事,忘怀生命,使形体健全,精神饱满,从而达到与天合为一体的自然无为境界。《周易》明确提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顺应自然的“与天地合德”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4000年前的夏朝,就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3000年前的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了打猎、捕鸟、捕鱼、砍伐树木、烧荒的时间;2000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釆集刚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兽,禁止毒杀鱼鳖。孔子提出“钓而不纲,不射宿”,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挂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很显然,他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庄子说“无以人灭天”。

给你讲个故事吧:

里革断匡君

——《国语》

里革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鲁宣公在夏天到水下网捕鱼,里革割破他的渔网,把它丢在一旁,说:“古时候,大寒以后,冬眠的动物便开始活动,掌管水产的官员这时才计划用渔网和竹篓,捕捉大鱼、龟鳖等,拿这些到寝庙里祭祖宗,同时这种办法也在百姓中间施行,这是为了帮助散发地下的阳气。当乌兽开始孕育,鱼鳖已经长大的时候,掌管鸟兽的官员这时便禁止用网捕捉乌兽,只准刺取鱼鳖,来备夏天享用,这是为了帮助乌兽生长。当乌兽已经长大,鱼鳖开始孕育的时候,掌管水产的官员便禁止用渔网捕捉鱼鳖,只准设下陷捕兽,用来供应宗庙和厨的需要,这是为了储存物产,以备享用。而且,到山上不砍初生的树枝,在水边不割初生的嫩枝。大鱼的鱼秧,正在生长的鹿和,乌翅膀下的乌雏,虫窝里的卵和蛹,都要得到保护,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这是古代留下来的经验。现在正是鱼类孕育的时候,不让鱼生长,还下网捕捉,这真是贪婪得没有限度。”

宣公听完后说:“我有过错,里革纠正我,这是很好啊。这张网很好,它使我了解了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让有关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远不忘。”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侍候宣公,说道:“存网在身边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时时记住他的规。”

2000多年前,中国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君和臣,真是不得了,让人敬佩。

也正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环境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我国的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特点。在水流方向上依次建了三个水池,第一个饮用,第二个洗菜,第三个洗衣。没有人违反这个规矩。哪怕是一个小孩,从第一个水池里舀了一碗水喝,剩下的半碗倒入另外的池子。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这是未来人类文明的楷模。

这真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中国人对自然的关注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以中医为例,《黄帝内经》中明确提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所谓“人与天地相参”

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一方面,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休戚相关。《灵枢》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另一方面,人体与自然万物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所谓:“人身法天象地,悉与天地造化同途。”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诊断还是处方,都首先参之以时令节气,在选择药材的时候,对药材的产地、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对煎药和服药的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同一副药材,同一个人,服用的时间不同,治疗的效果也不同。同时,这种观念也告诉人们,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必须要全力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这在当今世界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山姆,这两年中国的针灸按摩开始在美国流行,你有没有发现?

是的,中国的针灸真是绝了,不用吃药,无副作用,又安全。是一种自然疗法。

中药其实也有非常独特的作用,只不过美国政府还没有认可,认为它还不够科学,这其实对美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遗憾。

不能接受中药,我想还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中医的哲学文化,不能接受《黄帝内经》,看来文化不仅对经济,对医学也有作用啊。

不仅如此,“和”的哲学还影响到我们的建筑文化。山姆,你去过故宫吧。

那当然,不止一次。难道故宫和“和谐”也有关联吗?

当然了。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之名称便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太和”是指宇宙的和谐,自然万物的和谐。“中和”是指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保和”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也就是身心的和谐。

谢谢你,高,你加深了我对故宫的了解。故宫看来不只是一个皇家建筑物,里面还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礼记·中庸》

高,我有一个问题。高,你老提和、和、和,这样一来是不是没有原则?

从中国文化上讲,阴阳不仅需要和谐,也需要对立。《周易》六十四中,这种对立性最为鲜明的就是乾坤两。乾六纯阳,把阴完全斗争和否定了;坤六纯阴,把阳完全斗争和否定掉了。正是这种阴阳的对立,才促使客观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序方面则表现为由乾坤两演化出六十四来。由乾坤到既济、未既,阴阳由对立达到最完美的统一,对立与统一都是促使客观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有点枯燥,给你举个例子好不好?

好啊,中国的故事很有意思。

春秋时齐国子以君臣关系为例说明“和”与“同”的区别。他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称为和。如果君所谓可,臣亦曰可;君所谓否,臣亦曰否。这称为同。他的意思是说:面对君主的意见,是君主认为行的而其中有不行的,臣指出它的不行之处,而使君主认为行的地方更加完善;君认为不行而其中有可取之处的,臣指出它行的方面而去掉君主认为行的地方的不行之处,这就叫做“和”。一个臣子如果因为君主说好就说好,君主说不好就说不好,那就是“同”了。

这个故事确实有点意思。

孔子曾经告诫弟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实放到政治、文明这样的大课题上,孔子的这句话仍然值得回味。“和”并不是要“同”,即并不是要消除独立性和差异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万物并育”和“道并行”是“不同”;“不相害”、“不相”则是“和”。这种思想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所有的文明文化的问题,如果强求一律、一致,往往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创举,是不是也都来源于这样一种“和而不同”的传统?

我不得不佩服你的悟性。了解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求同存异”重要性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保证了当地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和而不同”虽然仅仅4个字,但是价值千金,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和而不同”也会有发生冲突的时候,那种情况下怎么办?

仇必和而解

——张载

“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中讲:“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凡事物皆有对立的两方面,对立双方必定相反地矛盾着;双方的相反必定引起斗争,斗争结果必然以和来解决,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进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建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请问中国的和谐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有影响吗?当然有了。在国内,中国政府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上中国政府致力于和谐世界建设。

能不能再详细解释一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那必将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人人向往的社会。请问和谐世界是怎样解释的?

看来你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一些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了。关于和谐世界的建设,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建立和谐世界的提法,在国际关系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提法,和西方的斗争哲学、森林法则截然不同。但是目前的国际形势证明,西方国家是强势国家,说明西方哲学还是正确的,最起码是管用的。和谐世界听起来好听,但是做起来我看很难,而且没有太大的必要。

关于国际秩序的问题我想留在以后讨论。请先允许我继续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华文化,然后我们再讨论,好不好?

好吧。

有学者说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也有学者说中华传统文化是自然亲和型文化。我问你,山姆,中国和中国人从何而来?

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可太大了,我怎能说得清楚。

那好,我告诉你,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好吗?

请讲。

中国乃至中国人都是从“和”而来。

高,我服了你了。我想我和你和谐了。

是的,山姆先生,我们需要“和谐”,需要“和而不同”。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大话中国人

    大话中国人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 人类的奥秘上

    人类的奥秘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吾乃天照命

    吾乃天照命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吾将身披漫天星辰,前往那宿命之所。只因···吾乃天照命!
  • 天使降临:高冷女神vs冰山男神

    天使降临:高冷女神vs冰山男神

    当他们,遇见她们,就水火不容。在她们16岁的少女礼上,发现他们是自己的未婚夫。一次次事故,使他们一次次擦出爱的火花。一个个误会,他们迎刃而解。最终,他们在一起了吗......
  • 众神之谋

    众神之谋

    万古前的一场大战,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两片对立的大陆,共有千族林立,百国竞度。豪门皇族,神兽圣禽,广袤的天地间有万种可能。谁将独领风骚,又有谁将逐鹿天下。待得烽火重临日,天下英豪搅风云。
  • 女权世界的男武道家

    女权世界的男武道家

    沈飞扬,一名退役的武警,被意外送到了一个女子为尊的世界,这个世界女子体质强悍修炼斗气,男子体质孱弱,能修炼者极少,沈飞扬穿越而来,随身带着地球武道家们的传承,沈飞扬用拳头告诉世人:“别以为哥长得帅就可以随便欺负哥,哥的拳头教你做人
  • 全民王者之我是野王

    全民王者之我是野王

    二十二岁的王夜,因为负债不得不放弃学业,和“xx联盟”某战队青训的机会。回家打工。而在奶茶店打工还钱的他,因业余时间无聊,喜欢上了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也是从那时起,每当timi的声音响起,他的眼神变了!他的人生,也变了!
  • 豪门宠婚:亿万首席太腹黑

    豪门宠婚:亿万首席太腹黑

    他是豪门大少,亦可翻云覆雨整个黑道。她误惹恶魔,那一夜,男人索取无度,疯狂掠夺,醒来之后,她落荒而逃。四年再见,当两个相同的小翻版相遇时。他魅惑邪笑,步步将她逼到墙角:“我儿子想要个妈咪,你儿子也想要个爹地了!”悠甜QQ【3133215129】大家输入小说中任意人物名字敲砖进门。另外悠甜开通了新浪微博,大家可以登录微博搜索【悠甜_Y】关注悠甜。づ ̄3 ̄)づ
  • 穿越之女性贝利亚

    穿越之女性贝利亚

    天海,一位平凡的女孩,但一切却因为一块石头而改变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化女仆兵器传说

    生化女仆兵器传说

    为求生存他卖身男仆,不料异兽袭城,危难之下巧救女佣,两人联手对抗异兽,在无尽的杀戮中成长为无敌的巅峰强者,改写宇宙史。我有一个杀猪的亲戚告诉过我:猪作为千百年来一直被人类养肥、宰杀的对象,你知道它为什么还能如此坚强、执着地生存下去吗?因为猪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虽然我是猪,但我相信进化论。
  • 快把我表妹带走

    快把我表妹带走

    什么?那个在我欺负了整个童年的表妹南小猪竟然住进了我家?还要跟我上同一个班?这TM还有没有天理了?母后大人!!孩儿恳求您收回懿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