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7800000010

第10章 保安族名人(4)

马全德父亲叫大汗艾吉勒,是位技艺高超的铜匠,曾跟同村的亚辛、舍穆苏一块儿学得手艺。马全德自小从父学艺,会制作铜勺、铜锅、铜灯、铝勺、铝锅等产品。他在改进铜铝加工工艺的同时,一直保持着手工制作特色。尽管有工厂同类替代产品大量进入市场,但因马全德制作的手工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所以仍然占有特定的市场。

五、知名银匠及技术传人

(一)知名银匠

以精湛技艺、上乘质量、精美制品、可靠信誉着称的保安族银匠赢得了四川阿坝、甘南夏河、青海果洛等广阔草原地区各族顾客的青睐。其中较为出名的保安族银匠有马如海、马德禄。

保安族银匠马如海,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刘集乡高赵家村人氏,1954年生人,小学文化程度,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银匠技艺乃其父所授,能制作藏族常用的14种银器。数十年来,每年至少有10个月在草原加工制作银制品,仅在每年斋月和尔德节才得回家休息两个月,曾为万名藏族妇女做过首饰。

1983年,马如海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黄河桥头开银匠铺,多年加工制作银首饰,顾客上万人次,主要是玛沁县、同德县的牧民,这使得阿坝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附近的藏胞都知道马如海是一位信得过的好银匠,在方圆几百公里的草原上都有他的朋友。马如海曾荣获1987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政府奖励的“技术精湛、誉满草原”锦旗一面。马如海把制银手艺传给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儿子马成武(经名胡赛尼),祖传手艺可谓后继有人。

年事已高的老银匠马德禄同样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自1962年始,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阿木去乎草原开设银匠铺,后迁至夏河县开设铁、银加工铺,一直到1993年。30年主要为藏族顾客制作保安腰刀和银首饰,至少有一万五千名以上的藏族妇女带过他加工制作的首饰,他因此闻名于夏河等地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保安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43页。二位银匠以良好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满足了广大牧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也同时赢得了信任与支持。

(二)马如海制银技术传承人谱系

表3-3马如海制银技术传承人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学艺年份居住地第一代佚名男1885不祥师传不祥高赵家村第二代马伊俩斯男1911半文盲家传1929高赵家村第三代马如海男1954小学家传1976高赵家村第四代马成武男1979高中家传1996高赵家村六、制刀名匠及其技术传人

保安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广大藏族等群众的巨大需求,其中有一款刀面刻印树叶图案、拥有本民族历史神话传说的保安名刀叫“波日季”,藏语“季”为刀的意思。随着保安族制刀技术的改善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制刀产业,出现了许多保安刀制作名匠名家。

(一)创承名匠

1.赫赫阿爷

在保安族暂迁循化地区时,曾有保安人名为赫赫阿爷的制刀匠人,从积石峡内萨塔坡地方的一位修造土枪、土炮的“黑火匠”处学得打制叉子枪和刀具技术。后又在甘南藏区的博拉、阿木去乎等地专门打制刀具维持生计。或是保安刀开始改良、提高的起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保安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5页。

2.马麦苏

保安族制刀名师的高徒马麦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享年83周岁,此生为保安腰刀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年方16拜其舅父、另一位保安刀匠马木洒为师,勤劳聪慧、吃苦能干、肯钻研的马麦苏习艺三年,学会了打坯成型、加钢淬火、打磨装饰、配制刀鞘等关键性技术,学成出师。为生计故取得其舅师同意,19岁开始另设烧炉、独立门户的制刀生涯。先后曾在甘肃安西、永登、窑街和青海民和等地颠沛辗转、设炉艰辛制刀。新中国时期以家为制刀作坊,通过对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钻研;借鉴其他民族刀具款式、工艺、装饰、质量;结合市场需求与喜好特点;创新提高制出宝剑刀、哈萨克刀、什样锦、铁扁鞘等新品种保安腰刀,具有工艺精良、淬火到位、刀韧锋锐、美观实用的特点,深得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蒙古、藏、回、东乡、维吾尔、哈萨克等众多民族顾客的喜爱。特别是他制作的“什样锦”单、双刀成为保安腰刀中享有盛誉的精品。董克义主编:《积石山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169页。

(二)主要制刀名匠传人

1.马进福及其制刀技艺传承人

(1)马进福

保安族男子、腰刀匠马进福,生于1931年,为积石山刘集高赵家村人。16岁时,马进福便开始在表兄韩宏林的作坊里学制刀具,三年后,手艺成熟便另起炉灶。1958年,马进福到另一位制刀名匠冶善家宝在四堡子兴办的腰刀厂工作,利用闲暇,学到冶善家宝制作“鱼刀”的技艺。以后马进福便主要打制“鱼刀”、“什样锦”等刀型。

(2)马长寿

马进福的腰刀匠艺,追根溯源可至其外公马长寿。马长寿是个技艺高超而且弟子满门的匠人,先后带过70个徒弟。他一直在青海省兴海县(大河坝)做铁匠活,打制的“折花刀”价值很高,他用挣来的钱在高赵家村修了一院当地最好的房子(于1929年被烧毁)。马长寿于1930年归真。

(3)马然木藏

马长寿之子马然木藏学得其父好手艺,于1944年开始,在青海省同仁县开铁匠铺10年,其中在隆务镇一年,兰采乡三年,年都乎的马季默赫巷道六年。在那里主要打制农牧民各种用具,但最受当地人欢迎的是他打制的“折花刀”。当时一把“折花刀”可值一头牦牛或卖3块银元,1块银元时价可买3斗小麦(约合240斤)。1953年,马然木藏回到祖籍高赵家村后,传授制刀手艺给自己的外甥韩宏林,后有马进福到表兄韩宏林的作坊里学艺。马进福传艺韩尕西木。

(4)马进福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表3-4马进福制刀传承人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学艺年份居住地第一代马长寿男1864不祥师传不祥高赵家村第二代马然木藏男1892半文盲家传1923高赵家村第三代韩宏林男1921半文盲家传1941高赵家村第四代马进福男1931高中家传1947高赵家村第五代韩尕西木男1960小学师传1997高赵家村

2.冶善家宝及其制刀技艺传承人

(1)冶善家宝

保安制刀名匠传人冶善家宝,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保安族人,生于1917年,卒于1990年,享年73岁,终生以制刀为业,并独创“鱼刀”为保安腰刀系列增加了新品种,为保安腰刀的生产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董克义主编:《积石山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169~170页。

冶善家宝幼年丧父,12岁投身舅父、保安族制刀匠高手丁哈乃非,习学制刀技艺,在艰辛生活中,刻苦勤奋练习技术,逐渐掌握舅师传授的制刀工艺,学成出师。冶善家宝是个肯学习、钻研刀艺的匠人,他是将“鱼刀”引入保安腰刀大家族的第一人。当年,他从西藏的集市中买到一把来自印度的“鱼刀”后,便进行拆卸研究,仿照其式样开始打制,制成后竟与原物毫无差异。他的“鱼刀”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刀口锋利,张口时极富弹性,为其他匠人所莫及,故在保安村庄有极好的声誉。1953年后,冶善家宝在打制工艺上不断创新,他改进的“鱼刀”除继承原有优特点外,更加轻巧耐用、美观大方,还另设刀背弹簧,设计奇巧,使用方便安全,不仅在本土深受各族顾客的喜爱与青睐,有“制作鱼刀,善宝家最好”的美誉,还远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各地。同上,第169~170页。

(2)哈乃非

冶善家宝兄弟二人都曾师从自己的舅父、刀匠高手丁哈乃非学做腰刀。哈乃非之所以成为20世纪初甘河滩打刀技术最好的匠人,是被逼学铁匠所致。1931年,当地抓壮丁,哈乃非家雇人顶替当兵。但不久因雇兵逃逸,军官逼哈乃非顶替,此事使哈乃非全家耗尽家产,只得学铁匠手艺谋生。

(3)冶古白

治善家宝的弟弟冶古白也是打制“鱼刀”的能手。16岁开始学艺,分别学艺于他的舅父哈乃非及兄长冶善家宝。80年代以后,冶古白依靠纯手工打造、注重质量的“鱼刀”声名远扬,使“鱼刀”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今的甘河滩村,冶古白老人是唯一坚持纯手工打制“鱼刀”的匠人,而其刀价也比其他刀匠的“鱼刀”要高出5~10元。因年事已高,一天只做一把“鱼刀”,且间歇性开炉制作。

冶善家宝和冶古白兄弟俩将各自的“鱼刀”手艺传授给了他们的后代,“鱼刀”的手艺可谓后继有人。他们中有的在大河家租房打刀,有的在甘河滩村开炉设坊,打制的“鱼刀”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4)冶善家宝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表3-5冶善家宝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学艺年份居住地第一代马哈乃非男1885不祥师传不祥甘河滩第二代冶善家宝男1917半文盲家传1929甘河滩第三代冶古白男1930半文盲家传1946甘河滩第四代冶二洒男1950小学家传1965甘河滩第四代冶依素福男1954半文盲家传1967甘河滩第四代冶艾力男1969小学家传1984甘河滩第四代冶洒哥男1974半文盲家传1989甘河滩

3.马尕虎及其制刀技艺传承人

(1)马尕虎

保安族男士腰刀匠马尕虎,生于1922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安民湾村人氏。其祖辈都是以打铁为生的匠人。马尕虎制刀手艺是其父马以奴斯所授。

抗战时期,马尕虎曾用在西宁捡到的日本飞机炸弹的一些残片做了把质量上乘的小铁锤,一直视之若宝。而他打制的腰刀外观精美,内质优良,在保安地方族众中富有吸引力。1949年前,驻扎大河家的解放军战士也慕名来求购他制作的腰刀。1949年后,马尕虎的打刀技艺更加精湛,声名与冶善家宝齐平,众人有云:“善加宝的鱼刀,马尕虎的腰刀。”

(2)马维雄

马尕虎次子马维雄,1950年生,小学文化程度,10岁时便开始入刀坊,学制腰刀。起初因手脚笨拙而常挨父亲的训斥。四年后,因父亲年事已高,刀匠技术已熟练的马维雄全盘担负起家中打刀事业,加之父亲的点拨和自己的钻研,他的技艺可比其父。1985年,他在保安族聚居地刀匠技艺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马维雄打制的刀型主要为“西瓜头”和“什样锦”双刀。他的作坊中也已购置了砂轮机、抛光机、电钻等机械设备。目前,他平均每天做两把“西瓜头”腰刀。2000年,他还特意为保安族艺术节赶制了300把5寸“什样锦”双刀。

(3)马尕虎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表3-6马尕虎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学艺年份居住地第一代马然木藏男不祥不祥师传不祥安民湾马以奴斯男1880不祥家传不祥安民湾第二代马尕虎男1922半文盲家传不祥安民湾第三代马维福男1955高中家传1975安民湾第四代马维雄男1958小学家传1968安民湾周黑牙男1970小学师传1986梅坡

4.马忠孝及制刀技艺传承人

(1)马忠孝

保安族男士腰刀匠马忠孝,1945年生人,为积石山自治县大河家甘河滩村人。其年少时因家境十分困难,经常衣难蔽体,食难果腹。家邻本庄打刀能手马尕西木。马忠孝伙同两友,为尕西木买了一元钱冬果梨作拜师求艺礼。初期两年,他只是从事拉风箱、抡大锤等粗活,第三年才开始学习锻打刀坯。但当时因为打制腰刀的如红铜、黄铜等原材料很稀缺,于是,马忠孝远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藏区,打制马掌、农具等,后得当地民兵组织的批准开始打刀。马忠孝现在的打刀技术相当高超,主要打制“西瓜头”、“什样锦”、“双刀”、“满把手”等。他制作的刀因质量上乘,外观精美,有很多外地人专门订购,他还与青海塔尔寺门前的商客达成协议,长期为他们供货。

(2)马忠孝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表3-7马忠孝制刀技艺传承人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学艺年份居住地第一代匹西古阿爷男1883不祥师传不祥甘河滩第二代马尕西木男1905不祥家传不祥甘河滩第三代马忠孝男1945小学师传不祥甘河滩第四代马福祥男1954中专师传1975甘河滩第四代马明男1974小学家传-甘河滩

复习思考题:

列举保安族各行业名人及其简介。

总之,保安族是一个具有许多优良传统和良好道德风尚的民族。主要是保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动中,其伦理与道德既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塑造与影响,又吸收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本民族原有的优秀品质与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发扬光大而形成。因而,保安族文化从总体看来具有复合层次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形成了特色民族习俗文化和特有民族精神。

同类推荐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本书在全面、系统阐述文化创意旅游基本理论基础上,首次以重庆为视角,对重庆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街区、动漫旅游及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创新性较强,是一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著作。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钱与民俗

    钱与民俗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热门推荐
  • 血战天屠

    血战天屠

    云岚大陆,强者如云,苍羽宗跟禁地之间暗流涌动。柳霄,天下至尊,隐藏于世间,一怒为红颜。一年之后,苍羽与禁地冲突升级,双方势力爆发了冲突,一战之下,天空颤栗,许许多多的门派修士被苍羽的强势所震撼。从此之后苍羽与禁地之间局部地区战争不断。而苍羽的强大不仅仅是给一些大宗造成了压力,更是让云岚大陆的四大势力整天拿坐如针毡。血战天屠给你一种不一样的小说观,这里没有升级打怪,有的战争的黑与白。这是一部以修仙战为题材所写的小说,主人公柳霄到底有着怎么样的使命。我是作者懒修凡,我将用心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修仙史,期待你们的支持。
  • 流年轻许

    流年轻许

    钟离生在钰歆,自小干的是买凶杀人的买卖。北域姬无殢提了桩生意,钟离许给他的期限是直到自己厌烦。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为了逼迫自己厌烦。
  • 废柴魔妃好嚣张

    废柴魔妃好嚣张

    陆长枫,女,9岁被养母从外边捡来养在顾家,成为顾家四小姐。世人只道她运气好,一辈子吃穿不愁,成为那人上人中的一员。可又有谁知!她受尽所谓兄弟姐妹的欺凌,在顾家的地位如同蝼蚁般可以任人践踏!不光因为她是捡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片充满了斗气魔法的聚灵大陆上,她,陆长枫,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无系废柴!她本该在那一日被人殴打死于非命,可谁知,命数有变,异世之魂陆枫穿越而来!陆枫决定,要代替长枫在这异世好好活下去……
  • 风吹不回的过往

    风吹不回的过往

    还记得,他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她的率真触动了他的心,他从未想过他们之间发生会有这么事......若他亦或者她知道,我想他们宁愿从未认识。
  • 曾国藩(套装全3册)

    曾国藩(套装全3册)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第一名臣”。自湖南起兵后,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两次投江自尽,数度立下遗嘱,更曾在困境绝望中弃官回乡,论挫折打击,当时无人能与曾国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挺”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
  • 红日青天白云下

    红日青天白云下

    这世道很玄很难很怪百口无言当画面中没有对白之时或已了然
  • 折花载酒等一人

    折花载酒等一人

    “姑娘,都到这了,为何不肯喝下我这孟婆汤?”“我不想忘了今世经历,可以不喝吗”“缘去缘散缘如水,缘起缘灭如云烟,这些都是常事,何必那么念念不忘”“我实在不想再去经历,再去感受,灰飞烟灭也总比这样一直折磨下去要好”“你想记住今世,来世觉得自己可以根据今世来避免?”“是”“有些事不是你所想而如愿的,你越是不想经历,它越是处处让你碰到,赶不走散不去”“如果我不转来世,是不是会被魂飞魄散?”“你执念太多,能留世间七天,七天过后你若执念不散去,会成为恶鬼,被人收服,魂魄都是原地无形被打散直接消失”“那您可以收留我吗,我想待在你这,也做一个孟婆”“你的泪七情六欲众苦都有,也不是不可以,你是想看看他吧”“是,我想…亲自问问他”“好,那我就将此处交于你,你不能擅自离职啊”“放心吧婆婆,既然我说了便会做到”“好”你爱她吗爱什么是爱我已用行动证明
  • 风云诛雄

    风云诛雄

    90后,一段稚嫩的年代。90后,一片安静祥和的时期。90后,是否就此消磨了血性和坚韧。无论你知或不知,他就在那里。让我们一起见证:一颗星星火种在惨淡中,如何撕裂无尽的黑暗,绽放出他自己绚丽的花火。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他的血性来斩向阻挡在前方的路,跟随着他的豪情迈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高峰。他,赵宇轩就在我们身边,在奋勇中并肩作战,在激情中大杀四方。在胜利中镇杀诸雄,在失败中扭转乾坤。流金岁月,笑谈风云争锋诛英雄!
  • 可洛库琳

    可洛库琳

    我们总有一些浪漫而又美好的回忆,我们总有一些童年时对生活的无限畅想,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被自己爱的人无限量保护。当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一段青舂岁月到底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事?你那颗剔透的心灵是否变得更坚强?面对生活,怎么生存?面对生存,要做怎样的选择?当残酷只留下残骸安然无息的时候,那么我们面临的也许是清风与柔光的无线亲睐与安抚。坚强可以是代名词!
  • 三生石之夜色星辰

    三生石之夜色星辰

    第一世:一次意外张小婉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古代世界,变成了丞相嫡长女李玉莲。认识了辰王慕辰,并且成为了辰王妃,然而张小婉并不想要那样的生活。她想要自由自在闯荡江湖,于是想尽办法摆脱辰王。辰王一直暗中寻找,暗中保护着他,辰王为了她甘愿身受重伤,为了她舍弃万里江山,为了她宁愿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她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