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7800000021

第21章 保安族特色技术与器物文化(5)

皮胎渡河有单人“单抱”等方式,羊皮胎鼓气扎紧,就水流流势,水手在腋下一手抓牢、一手划水、双足击水顺势斜流对角而渡;牛皮胎装物、钻入人后鼓气扎紧同理渡河。

皮筏渡河载物运输则羊皮囊至少有四只,牢固于木排四角,水手坐于木排前方正中用浆;还可连缀两三个皮筏于后同渡;牛皮筏则可载运更多。例如,四只羊皮囊的筏子一般可载乘二三人或货物两三百公斤顺利渡河。牛皮筏分大小型,小型牛皮筏以三四十个牛皮囊和木排联成,可载货5吨左右;大型牛皮筏,需前后2名桨手,则有多至120只牛皮囊在6根大木椽、40余根小木椽扎成骨架的长方形木排上载货二三十吨、吃水深度约半米而行。

保安族人皮筏、皮囊渡河运输技艺、能力高超,曾在1949年8月28日的三天三夜中,借助牛羊皮筏子22个及修复的旧船一只,顺利度过西进的王震大军部62军184师、185师的全体指战员和马匹、武器等全部军用物资,在总结西部各族人民协助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俗语中说:“羊皮筏子当军舰,渡过大军十多万。”

现因黄河大桥架通,便捷了保安等族人来往两岸,偶有偏远地带保安族人还以此渡河,如今更明显的转变是它已成为民俗娱乐、表演、竞赛的活动项目。董克义主编:《积石山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234~239页。

(第七节)文物古迹

自保安族入华定居青海同仁起,就有许多相关遗迹及所用器物流传至今。如在青海同仁地区有民居遗址,清真寺遗址,从军生活中的保安堡遗址、火炮、碑刻等相关物证,还有此期间的生产生活用品用具,以及服饰、刺绣、纺织品等,被相关文物部门鉴定收藏。

迁居甘肃河州大河家时期,有更多的器物遗留于世,数量、种类繁多的生产、生活器具、工具等,也被文化部门收集或个人保存。石质品主要有碑刻、水磨盘、榨油磨盘等;金属制成套铁匠、银匠生产工具;农作工具如木锨、耧犁等;运输工具木轮车、渡船;纺织生产器物有织褐机;生活用品如前代瓷碗、陶制沐浴桶;金属制如铜碗、烛台、油灯;木制盛物盒,雕花木炕桌;国外舶来品如运输旅行箱、刀具,餐具等;宗教用品如不同版本的《古兰经》、圣训等书籍;形如念珠的“太斯比合”,以及各类文书、凭证、照片等。

一、古城堡遗迹列举

(一)保安城

元代色目人中的保安族先民最早于保安城地区屯戍驻守,保安城是保安族的发祥地。保安城位于今青海同仁县保安乡保安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原修在保安营的旧址之上;明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时,又易址重修。现存的遗物有“重建保安、万历二年”八字匾额一块。重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根据《循化志》记载,保安城周长684丈,东西两面各长224丈、南北两面各长118丈,高2.5丈,基厚2丈,收顶1丈。城墙顶部筑有高约5尺的女儿墙,南北各开一城门,上建有城楼,城墙四角各建有碉楼,城南门外配建有门朝北开的瓮城一座。保安城扩建时所筑城墙的部分还留存完好。

保安城坐落于隆务河中游东侧,东北距隆务镇约15公里。它北临隆务峡,东临尕楞口,自古是通往西宁至河州的关隘。早在元代初期就有驻军守备。明代洪武年间,此处为重要的军事要点,明代前期此处又设立隶属于贵德厅的保安站,明万历年间此设驻军防护的保安堡,清代改设保安营,置隶属于循化厅的保安都司衙门直至清末。

(二)铁城山保安堡

铁城山堡位于今青海同仁县保安乡保安村处,在保安城西的铁城山上。堡城依地形而建,平面呈不规则形状。东墙长350米,北墙长140米,南墙长210米,西墙长170米。堡城仅开西门。墙体夯土筑成,现残留高度5米~7米,墙基宽约5米,夯土层约为13厘米。堡北城墙上仍有女儿墙的痕迹。蒙元时期,铁城山周围成为蒙古军中包括中亚色目人探马赤军的住房营地。明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在铁城山上建立保安堡,派兵驻守,藏语称驻守铁城山的士兵为“安加”。清代以来,是保安“营务人”长期防守的军事要塞。

1986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列此遗址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保安族古迹列表

表6-1迈尔苏目·马世仁着:《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保安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69~376页附录四。保安族古迹一览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依据1唐代铁城山古城遗址元代“探马赤军”、明初军队营地曼勒亥山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保安村小河以南铁城山元代管理保安的长官驻在“古歇日工资(大山)”,又称曼勒亥山清乾隆《循化志》、《同仁县志》、青海省城文物保护碑、实地调查2保安堡城墙、保安营房明万历二年(1574)筑城,清营房300多间,现存几十间保安镇城内村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明筑保安堡,清设保安营城内保安族100多户,同治年保安族被困突围清乾隆《循化志》、《同仁县志》、《保安族文化形态与意识文存》、实地调查3清真寺、堡城水窗眼遗址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保安族从此排水道洞中突围保安镇城内村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清同治三年九月,保安族从水窗眼突围。清真寺址在城内村一社王涛家周围《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4保安族“营伍人”古墓群遗址关卡造林点路东,占地约50多亩保安村北0.5公里处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保安族“营伍人”古墓。公路以东侧坡地实地调查5撒尔塔大庄古墓群遗址公路西,占地约60多亩保安村北处关卡造林点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撒尔塔大庄保安族“马家仓、王家仓”墓地实地调查(续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依据6撒尔塔戎革庄遗址“撒尔塔戎”占地70亩,有连片宅院遗址保安镇下庄村南片、保安大桥以西隆务河东,保安镇,距保安堡遗址西南150米。公路东始到公路西至隆务河滩“马家仓、王家仓”保安族500多户的居住地,当地人称“撒尔塔戎”,同治三年(1864)迁走《循化志》、《同仁县志》、《保安族文化形态与意识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7脱屯残垣遗址撒尔塔大庄村遗址东北片保安镇下庄村东北角隆务河东,保安镇下庄村东北角明万历二年(1574)前的脱屯堡《循化志》、实地调查8乎马拉撒保安小河以南,元代马姓人的耕地,藏语意为蒙古管辖的马家的地方铁城山下北片耕地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保安村蒙古管辖的马家人的地方实地调查9王兴沟遗址清代“卓玛王家”王兴家庭的产业保安大桥北桥墩处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现保安村南保安大桥北墩东、西两侧王兴沟是大庄保安族王姓家庭的产业,原先有房屋、果园和耕地《中国保安族》中《关于保安族的变迁》、实地调查10营伍磨遗址保安族修建的水磨保安镇下庄村西南隆务河东岸,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保安地段保安族“营伍仓”的四处水磨和“官磨”实地调查11马家曼尔遗址指马家路,郎加部族为解救保安族开辟的山路保安镇城内村东保安镇烟墩山西南坡,烧人沟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保安族从保安堡突围,从此翻越烟墩山,迁徙实地调查(续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依据12果尔拉仓遗址意为铁匠城,曾发现《古兰经》手抄本两本,一本盖有“军”字印吴屯村铁匠城隆务河东,距黄安州府驻地6公里果尔拉仓(铁匠城)清代有保安族工匠几十户,清同治初年迁到尖扎康全民所有家沙里木村《黄南州志》、《同仁县志》、《循化志》、实地调查13巴喇赤亥遗址蒙语:鹰城。元代驻军和保安族“涧嘎仓”驻地隆务河东岸、同仁冶炼厂以西之间隆务河东岸,距黄安州府驻地17公里,麻巴村同仁至尖扎公路以西元代驻扎军队。现积石山甘河滩保安族“涧嘎仓”曾居此地。后因地震、水灾迁居保安撒尔塔大庄村《蒙古秘史》、实地调查14尕撒尔清真寺遗址尕撒尔村“黑黑八十家”的清真寺尕撒尔村北、新庙以东之间隆务河西距黄安州府驻地17公里,清真寺遗址尕撒尔信仰伊斯兰教的村民占一半,居住在村北,有座清真寺《循化志》、《同仁县志》、实地调查15保安尕撒尔古墓群遗址保安“尕撒尔仓”先人古墓尕撒尔村西隆务河西距黄安州府驻地17公里,占撒艾台地面积约20亩尕撒尔保安族80家人的墓地《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实地调查16黄乃亥琼吾拉卡古城遗址保安族豁尔仓驻守烽火台驻地黄乃亥琼吾拉卡隆务镇西北部15公里的黄乃亥乡琼吾村东北片清同治三年(1864),保安族人共同迁徙定居大墩村《黄南州志》、《同仁县志》、实地调查17郭麻日古城遗址1965年在城东北角发现《古兰经》残片;2006年发现《古兰经》手抄本同仁郭麻日村隆务河西,距黄安州府驻地15公里,郭麻日村城内居民自称是成吉思汗部队的后裔。清代居民中,“回回占一半”。同治初年迁走或融入土族。2006年发现村民收藏的《古兰经》《黄南州志》、《同仁县志》、《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稿存》、实地调查(续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依据18年都乎古堡城遗址古城堡完好,有东门和南门年都乎村隆务河西,距黄南州府驻地5公里城内土族自称是成吉思汗部队的后裔。清代马家巷道40户“回回”。2005年发现伊斯兰教经典两本《黄南州志》、《同仁县志》、《神秘的热贡文化》、实地调查19年都乎古清真寺遗址一座四合院,东为两层礼拜殿,占地约0.4亩年都乎村四社年都乎古堡城东城墙附近,年都乎四社村民三旨居住年都乎“马吉默赫”(马家军人),保安族马家军人的礼拜寺《黄南州志》、《同仁县志》、实地调查20年都乎马吉默赫罕洞遗址清真寺所在巷道,叫马家队伍巷道年都乎村四社年都乎古堡城内年都乎“回回”保安族居住巷道实地调查、《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21年都乎明代王廷仪碑记载明代修建保安堡年都乎佛教寺院年都乎村屯首王廷仪记功碑,碑文刻有穆斯林姓氏《黄南州志》、《同仁县志》、实地调查22保安马场遗址元、明、清官方牧场保安堡城东北15公里东至尕楞口红土坡梁,南至锅背后韭菜沟,西至当才日岭,北至水草沟元设“牧养”马场,明、清沿用,新中国成立后归保安镇管理保安镇民间资料《保安概况》记载、实地调查23“兰木尕若”路遗址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保安族人逃难迁徙之路,藏语指白色的路郎加撒索麻村东山同仁县郎加乡撒索麻村东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朗家藏族护送保安族迁徙,从此经过实地调查(续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依据24尕楞山口河州、循化通往青海同仁、县的山口同仁县东北青海同仁循化交界,海拔3315米,距同仁县城30多公里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保安族在朗家护送下迁徙至此地时,循化撒拉族在此接应实地调查25循化苏赤工保安族“营伍人”被安置的地方循化县苏赤村循化查汗都斯乡苏赤村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现梅坡村保安族“营伍人”被撒拉族安置《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26循化街子工撒尔塔大庄人被安置地循化县街子镇循化县街子镇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撒尔塔大庄部分保安族人被撒拉族安置《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27循化查家工撒尔塔大庄人被安置地循化县查家村循化县查家村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撒尔塔大庄部分保安族人被撒拉族安置《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28循化进汗都斯工保安族“尕撒尔”人被安置地循化县查汗都斯村循化查汗都斯乡查汗都斯村清同治三年(1864),现大孝村的保安族尕撒尔人被撒拉族安置《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29马尔坡通往积石关的崎岖山路,意为红土坡循化县黄河南岸循化县清水乡、孟达乡界清同治七年(1868),保安族从循化再次迁徙,经过此地,前往积石关实地调查30积石关元代设“纳令七站”,河州通往循化、保安、贵德古道驿道必经关口循化县黄河南岸,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关门村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关门村清同治七年(1868),保安族从循化县再次迁徙,经过积石关,定居积石山实地调查(续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依据31大墩堡遗址清代以前筑有堡城,清同治年间,保安族尕撒尔人定居地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关门村清同治七年(1868)冬初,尕撒尔保安族迁入此地定居《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32涧嘎豁勒遗址清代保安族甘河滩人暂驻地,豁勒保安语意涧嘎沟大墩村以东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以东清同治七年(1868)冬初,撒尔塔大庄人“涧嘎仓”定居甘河滩前暂定居落脚的地方实地调查33梅坡村保安城内“营伍仓”保安族人迁入定居地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清同治七年(1868)冬初,保安族“营伍仓”迁入此地定居《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34甘河滩村撒尔塔大庄保安族人定居村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村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村清同治七年(1868)冬初,保安族“涧嘎仓”迁入此地定居《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保安族》、实地调查35鹰架山、麻池沟、上五家大墩、梅坡村保安族迁到此地居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压大墩村以南大墩、梅坡村保安族20世纪30年代陆续迁到此地居住实地调查36岔口村、燕麦墩梅坡村保安族迁到此地居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压梅坡村以南山区20世纪30年代,梅坡村部分保安族陆续迁到此地居住实地调查37尾嘴村甘河滩保安族人迁入居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村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村以北部分甘河滩保安族人迁入居住实地调查(续表)

序号古迹

遗址简介所在地地理

位置两地村民

口述考证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由杨凤东、高卓献、毕红梅编著的《中华圣贤经典解读:智》一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关于“智”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特性使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丢失。特别是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受到严峻考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门“显学”。
  • 大话中国人

    大话中国人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末世女王临世

    末世女王临世

    女主白凌微,正在玩一款最新风靡的末世游戏,杀丧尸杀得正起劲,却不想,突然穿越到了昨天才熬夜看完的末世小说里,那个跟她同名同姓,却像菟丝花一样过日子,最后惨死的小萝莉身上。原女主光环,原女主的那些男人“们”,彪悍的剧情等等,都跟她完全没关系,自有金手指,还走自己的女王之路,哼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情志2太古虚龙

    无情志2太古虚龙

    混沌时期,世界突出两龙,并生万界,两龙相斗千年,且看两龙最后一战。
  • 掌控魔王

    掌控魔王

    “如果给你一个拯救世界的机会你干不干?”“……”“送你个外挂”“……”“再送你个美女”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是恶魔,只有我是人类的故事
  • 新民说·法律的隐喻(增订版)

    新民说·法律的隐喻(增订版)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刘星教授的学术随笔辑录。作者在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书中每篇文章相互之间都有逻辑联系,是意思的层层深入,也是问题的逐渐打开。文章内容既是务实的,也是理论的;既是“批判的”,也是“推进的”。本书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读者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 我能搜索诸天

    我能搜索诸天

    穿越仙武世界,李小缺得到诸天搜索器,搜遍诸天。李小缺:“系统,我要钱!”“正在为您导航,前方八十米右转,墙角有一两白银。”“直走左转,撞倒一个老头之后躺下,有意外之财。”李小缺:“系统,我要功法!”“正在搜索本地......”“本地功法过于辣鸡,开启诸天搜索。”“正在搜索诸天......”“恭喜宿主获得古龙世界,荆无命快剑。”李小缺:“系统,我要姑娘!”“请宿主自行努力。”书友群号:302170191,欢迎来撩!
  • 千佛因缘经

    千佛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阳王妃

    东阳王妃

    她的夫君是西楚最大的王,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为和亲而来,大婚那日,他许下承诺:“从今往后,你就是我萧歅唯一的妻子,西楚的东阳王妃!”……他们历经磨难,携手共进。亲信出卖,他被困恪城,四面楚歌,她不顾危险,借兵出征……
  • 幻呓之境

    幻呓之境

    在遥远的不可及的另一个世界里,一个精彩的故事正在发生。
  • 系统转生为精灵的日常

    系统转生为精灵的日常

    未来世纪,人类研究出所谓的系统,从此系统不再是小说中的产物。但因为这个系统,却将掀起波澜。研究组不希望世界因此陷入混乱,决定将系统和所有有关资料销毁,实验基地炸毁。世界从此不再存在什么系统。…………但,没有人知道,另一个世界出现了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家伙。变身元素小精灵,卖萌搞怪,调戏美女,偶尔学习魔法,这是尘星闲鱼的日常。可是当有人威胁到他在意的人时,他就会露出锋利的爪牙。“有我在,他们绝对不会受到伤害!不会!!绝对不会!!!”这是尘星告诉世界的话。ps:主角逗比卖萌加咸鱼,最重要的,主角不是人!!!
  • 血皇的弃后

    血皇的弃后

    直到那一刻,他跪在冷若浅的面前求她救她,求她放过她,冷若浅才知道,原来,她已经败得那样的惨了。冷若浅,一个可以与雪合二为一的女子,但是却因为他,穿上了艳丽的红色外衣,冷冷的,烈烈的。雪君徽,一个心中有着心爱的女人的男人,用尽了一切的心机,将那个爱他的女人慢慢地推远,直到……他们一个是凤朝的皇上,一个是凤朝的皇后,本是最亲密的关系,却是如敌人一般的存在。当雪慢慢地落下,当那抹红渐渐地掩埋在无垠的雪地里,当从雪地深处慢慢地渗出红色的液体,那个时候,雪君徽才知道,这辈子,他失去的到底是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