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2700000001

第1章 教育的本质(1)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

教育者,所以养成未来之人物,恃感化以为作用者也。

摘自黄炎培《告教育界用人者》(1913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所谓新民主教育就是教育青年儿童民众自觉地觉悟起来的一种自觉教育,就是教学生自觉地起来追求真理,为实现真理而奋斗的一种教育。

摘自戴伯韬《什么是新民主教育》(1941年)《戴伯韬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今后的教育总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地放在我们的面前。第一,我们需要为民族谋解放为人类谋福利的教育,其次我们需要建立起以实践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实践性的教育。所以新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与社会实践相一致的实践的教育,新课程的特点也便是与社会实践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实践课程。

摘自程今吾《新教育体系》(1944年)《程今吾教育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育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并且也指出了今后的教育绝对不是限于少数人所能享受的“专利品”;因为人类要有进步,就要靠教育的力量,受教育的人愈多,进步的力量也愈大!而教育的本身,应该走在各种科学前面,要负起时代号角的责任,一定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求一条出路来,这样,才是今天大家所需要的新时代的活的教育。

摘自陈鹤琴《一点感想》(1948年)《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649页

我们的教育是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要为广大的人民服务,要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出大量人才。这样一种教育,就是人民大众的了。……

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近百年来,旧中国的教育受外国教育的影响。当然,我们应该从世界各国吸取一切好的东西,但必须让这些东西像种子一样在中国土壤上扎下根,生长壮大,变为中国化的东西,才能有力量。……我们的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是智慧的,只要把束缚思想的东西去掉,创造力就是无穷的。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可爱的。我们要培养民族自信心。只要凡事从我们民族的特点出发,打定自力更生的主意,我们的民族就会充满活力。我们不排外,但必须提倡民族化,以民族的教育激发民族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的教育是科学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凡是对我们国家有用的,我们都欢迎。

摘自周恩来《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教育》(1949年)《周恩来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

(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怎样起源的?是根据于什么人性吗?是根据于教育者的意识吗?或是根据于什么天命吗?——即所谓“作之君,作之师”,都不是的。教育的起源并不在于这样玄妙的处所。教育只是一件“日用品”,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的,只要是现实的经济关系变了,它是必然地跟着变的。若说教育是与现实的经济生活无关,单凭某个人头脑中的思索所得决定,从来就没这样一回事。

摘自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29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13页

人类先有职业,后有职业教育。因从事于生活需求之供给,本于分工的自然趋势,养成专门工作,而职业以兴。其后因生活竞争日烈,谋工作之传授与精进,才有所谓职业教育。

摘自黄炎培《我来整理整理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1929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页

自社会生活方式采分工制,求工作效能的增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与浚发,进而与其工作适合,于是乎有职业教育。

摘自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纲要》(1943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2页

教育与人类社会的生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教育钓起源,有这三大原因。(一)因人类生来就有养育的天性;(二)因天赋的能力不足,而社会的事繁,故此在很长的幼稚期内,有一定的教育;(三)因不只教育儿童一切的生活,同学习社会一切的成训,并且要继续他;所以教育一方面要顾到本国好的成训,来传授给儿童,一方面又要启发儿童的个性,利用公共遗传物,去改造将来的社会谋人类的进化。总而言之,教育是改造人生的活动的。

摘自黄梁就明《教育学ABC》ABC丛书社1932年版第23—24页

教育从生活而来;从社会自然的作用,使人类在生活上直接参与,这是原来的教育。如中国农业教育,仍是社会自然的作用,由直接参与而发生,越是野蛮无特殊学校的民族的教育,越由直接参与而来;参加生活,不知不觉自然学会。从此再发生特设的正式教育,即学校教育。

摘自梁漱溟《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1934年)《梁漱溟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页

人类开始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便创造了文化,产生了教育。从此,教育便随伴着生产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提高,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

下等生物运动,绝谈不上是教育,就以老鸟教小鸟飞行,老猫教小猫捕鼠来说,也只是对于环境适应的本能活动,而不是有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文化目的的教育行为。这正是因为人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应用工具积极地征服自然,营谋社会生活,创造了人类的文化。而一般动物只是本能地顺应自然,营谋单纯的自然生活。也便没有文化可言,因此人类可能进行教育,也必须进行教育,而一般动物既没有教育的可能,也没有教育的需要。

所以我们决不能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必须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文化创造来理解教育的发生与发展。离开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来讨论教育是什么?是不可能的,是没有意义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归宿,文化活动是教育的内容。

摘自程今吾《新教育体系》(1944年)《程今吾教育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有密接之关系,互相为因,互相为果。无善良之政治。则不能有善良之教育;抑可云无善良之教育,则不能有善良之政治。

摘自杨昌济《教育与政治》(1913年)《杨吕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3页

今者世界大通,文化日进,人生必要之知能,因以益多。人苟于日用寻常之事理,茫乎莫悉其要,斯涉身处世,鲜不动辄得咎者矣。普通学之程度,虽至浅近,然差足应此种之需求。故文明各国,莫不定普通教育之一部为国民义务教育。其年限愈久者,则各国势之发展亦愈强大,诚以普通学之力,足以推举后辈之国民,同跻于当世进化之域;更能齐一其根本思想,而成举国一致之远谟。此最为强固民志,伸张国力之要图也。我国今处存亡危急之秋,使为国民者而长此缺乏知己知彼之常识,不克尽其公私之责务焉,几何而不自速于沦丧耶?是欲培养国民适于生存之力,又非普通学不为功也,

摘自范源廉《说新育之弊》(1914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1062—1063页

夫不能使求学者安心于所学,学问无发达之理。不能使执业者安心于所业,职业亦无振兴之望。而不能使职业与学问一贯,令求学者皆有执其所学,以求业及执业之希望,则学者断不能安心于所学,不能使职业与学问一贯,令求业执业者,必本所学以求之执之,则执业者断不能安于所业。故此二者,乃互相影响,必同时促进之,而后得同时发达。呜呼!求学问发达,职业振兴,固不能不求此二者之一贯矣。今入所引为疾首痛心之问题,如社会道德之堕落,社会秩序之紊乱,试观上节所述,何莫非职业学问不能一贯之所致,亦何莫不可赖职业学问之一贯以拯救之。然则职业学问之一贯,不但所以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进步,亦且为救陷溺之人心,亦且为救危亡之国家唯一方法矣。

摘自恽代英《学问与职业一贯论》(1918年)《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59页

现在我国的弊病最大的莫过于教育未能普及,实业未能振兴,所以才至于贫弱,受别人的欺侮,受别人的侵略,我们忍气吞声莫可如何。现在要医这个弊病,只有从实业、教育两方面着手……

摘自恽代英《平民教育社宣言》(1920年)《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7页

以理言之,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使教育果得尽其功,则社会宜无革命,以随时修缮,逐步改进,行其无所事也。然人类社会卒不免于暴力革命,此盖以从来教育之在社会,不居领导地位而处于被役使地位之故。……故从来社会进步虽无不赖于教育(狭义及广义),而教育卒不能改造社会也。

……由是而论,徒教育固未足以改造社会,而社会改造于其前后卒又不能不仰赖于教育以竟其功。

前问:教育如何乃为尽其对于社会之功用?于是得分别答之如次;

(一)平时要在能为社会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

(二)变时(改造时期)要在能减少暴力至可能最小限度于其前,能完成改造达可能最大限度于其后。

摘自梁漱溟《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1936年)《梁漱溟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02页

一个人没有教育,就不成人;一国没有教育,就不成国。一国的强,不单靠军备——像海陆空的军力,而在乎教育的普遍和发达。因为单靠完备的军备,而不讲教育,国是不能强的。若每一个人,都受过教育,然后施以适当的军事教育,再加那完美的军备,就可以强国了。

摘自黄粱就明《教育学ABC》ABC丛书社1932年版第26页

解决国难的教育方案只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之完整以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一切教育设施都要以这个神圣的使命做中心。教育部新近宣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说:教育之生命,即民族之生命。还有人甚而至于说:我们先要救教育之生命,才能救民族之生命。前一说是把生命的源头弄颠倒了。后一说是把一个生命分成两个:一是教育的生命,二是民族的生命。我要郑重地说: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国难教育是要教人救民族之命,则教育之命自然而然地得救了。

摘自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217页

大众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大众的进步或落后并不在于生性的聪明或愚蠢,而在于教育的好或坏。教育好的国家,那么人人都有力量而国家也有力量;教育坏的国家,那就人人都没有能力,或能力很小,因此国家也不能强盛起来。

摘自吴玉章《大众教育底一个目前紧急任务》(1940年)《吴玉章文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377页

华北联大成长在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军区,这是它的一个优越条件。如果缺乏这个条件,那在敌后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文化根据地的建设必须和抗日军事根据地的建设相结合,没有军事上的屏障,文化教育是难以立足的。华北联大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首先是由于军区子弟兵的英勇善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巩固的工作环境;反过来说,华北联大的存在也帮助了军区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军区的各种建设事业。总之,抗战的文化教育离不开军事,而进步的军事也离不开文化教育,这是一个十分浅显而又十分重要的道理。

摘自江隆基《在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旗帜下前进》(1941年)《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7页

教育也者,从来就不曾有过什么超然的性质,相反,他一向总是为统治阶级剥削阶级服务的。而且当统治阶级发展成为阻止社会进步的倒退势力,或者镇压革命运动的刽子手时,他常常总是为倒退复古反革命服务的。……但教育也不是专门只能为统治阶级或反对势力服务的,当他为社会的革命阶级或进步势力所掌握时,他马上就会变成革命的武器,起进步作用,推动社会前进……

摘自刘季平《论抗日民主立场学用一致精神》(1944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5页

教育不是超然的东西,教育不应为阻害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服务,教育必须为进步的社会斗争与生产斗争服务。

摘自刘季平《论抗日民主立场学用一致精神》(1944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

普及国民教育所必须的条件可以大别为三种:其一是经济的条件。生产力发达了,可以改变民众的生活,可以促成政治的改造,从而产出国民教育。十九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显著的例证。若产业落后,公众教育筹款困难,人民生计不足,自然谈不到教育,这是显而易见的原理。其二是民众生活的条件。人民生活的内容至少要有文化的成份才有学校教育的需要。……其三是政治的条件。只是民权政治才有国民教育的需要,民权实现了多少,国民教育就可以成功多少。

摘自林砺儒《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国民教育》(1943年)《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1页

进步的政治必产出进步的教育;颓废的政治必不能完成进步的教育。进步的教育可以助成进步的政治,而不能挽救政治的颓废,更不能为颓废的政治作掩饰。

摘自林砺儒《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国民教育》(1943年)《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页

所以教育决不能超然于社会之外,而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生活而存在,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相一致。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决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培养出合于当时某种社会某一人群(或全社会的)理想的儿童青年和成人。社会实践虽然是教育的客观基础,对于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同时也必须指出教育也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社会的能动性,而不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能的。

但是也不能过份夸大教育的功能而得出教育万能的结论,因为教育对于社会的推动,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顺乎历史发展趋向,教育才能发生力量。

摘自程今吾《新教育体系》(1944年)《程今吾教育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

同类推荐
  • 历代小说(下)

    历代小说(下)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热门推荐
  • 胖魔要杀人

    胖魔要杀人

    讲述的是一个勇气的故事讲述的是当一个懦夫拿起了刀会做些什么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世界之毁灭圣君

    我的世界之毁灭圣君

    一部以Minecraft游戏为原型的小说,值得你一看
  • 斗痕

    斗痕

    准神之路,荆棘满地。只手遮天,五神之争,五光原色,众神陨落,主宰降临。神之始祖。武之神祖,纵横天下,横练功法。斗之神祖,斗之领域,横镇洪荒!时之神祖,时空切割,玩弄时间,何等气魄!念之神祖,念破虚空,单战神帝!……哪知,一人,走上复仇之路,神挡杀神,混搅天地,辉煌的开始之时,便是我荣耀落幕之日。
  • 红尘炼情

    红尘炼情

    九死一生七情渊,红尘有道莫轻言。月下半影归梦亭,令狐秉心不忘情。这里有仙,这里有人,仙人不似仙,仙人确是人。企仙道而湖淡水泊,求人道而情深历重。多少繁庑荒唐事,只因散漫不尝志。这儿有情,这儿有义,情义缘起情,情义终归义。望炼情而区点划圆,盼当义而赴汤蹈火。几多白度蹉跎日,莫不悔以不精诚。
  • 游骋诸天

    游骋诸天

    任飞穿梭在各种电影,影视世界位面。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变强。每部电影都是一个世界,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历练
  • 末世之暖阳能不能再爱我一次

    末世之暖阳能不能再爱我一次

    明明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郑向暖,在末世后的三年中,被那个说会爱自己一辈子的男人背叛,推进了丧尸群中。而明明爱自己如命的那个男人,她却避入蛇蝎,重回到了末世前三月,命运在次从来,她要抓紧他的手,不会再放开了。
  • MC战记

    MC战记

    复仇过后,我又为了什么而活?小说题材为游戏《Minecraft》又名《我的世界》,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转世飞仙

    转世飞仙

    一心想修仙的寒沁被师妹伤害导致结婴不稳,但意外的结成了元婴,却肉身已毁。本来毫无希望的她却因为意外修成的元婴飞到异界而活了下来。活下来的元婴成了李氏家族唯一的掌上明珠李若月,若月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自己所珍视的,绝不让它们再次失去。
  • 含生草

    含生草

    小说时间跨度近六七年,以林子苏所从事的地产行业开始,讲述了林子苏如何在风云际会的险恶职场生存中,从一个单纯无邪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职场精英的历程,小说人物性格刻画饱满立体,故事情节构架丰富,心理活动描绘生动,其中不乏引经据典、诗词对唱的浪漫,也有诡谲商道、智慧对决的职场现实,亲情、友情、爱情交相融汇,都触发这女主角点点滴滴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