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52300000025

第25章 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2)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措施常常简便易行,但效果十分明显。不少患者往往只需简单的处理如休息、镇静,心衰症状即可缓解。因此,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措施在所有心衰治疗方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镇静、氧疗、食疗等。

(一)休息

休息包括体力与脑力的休息。休息可以降低机体基础代谢率,减少身体器官组织所需的血流量,因而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和心脏做功减少。同时心脏舒张时间延长,冠脉灌注也增加。通过减少骨骼肌氧耗量,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有利于肾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由于站立位可刺激醛固酮释放,故卧位休息可减少其生成,有利于机体排钠利尿,促进心功能恢复。

休息的时间与方式视心力衰竭的程度、患者的年龄、致心力衰竭基础病因及有无合并症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心功能较差者休息时间亦相对长,且宜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较好者,休息时间则相对短,并可适当活动。对于同一级别心功能,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调节功能、恢复能力差,其休息时间较年轻患者亦相对长。如导致心力衰竭基础病因为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休息时间应相对长,并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强调在床上适当活动。对于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如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等休息时间亦相对延长。

不论休息的时间与方式如何,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均应强调动静结合,待病情明显好转后,应安排适当活动,以促进心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适当活动可避免因久卧导致的肌肉萎缩、体位性低血压、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褥疮、便秘、消化不良、骨质疏松、精神变态等。

(二)安慰

病人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病后其角色发生改变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心力衰竭病人常因疾病痛苦或其他原因而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尤其是久病未愈或难愈者还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医生、护士及患者家属、陪员都要做病人的思想工作,给病人以安慰,这样可减轻其精神负担,避免病人的烦躁、抑郁和悲观,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也能争取病人在治疗上的主动配合,从而充分发挥医-患综合治疗效果。

(三)镇静

对于精神极度紧张者,经安慰性治疗仍不能奏效或病情需要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以减少因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心功能恢复。目前常用安定2.5mg,3/d或1/晚(睡前服);硝基安定10mg,1/晚;水合氯醛10ml,3/d或1/晚;鲁米那0.1,1/晚。对于极度烦躁或急性肺水肿病人可用盐酸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1~3mg用生理盐水10~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但应注意其禁忌证,以免导致呼吸抑制。除上述药物外,亦可使用中成药镇静剂如安神补心丸等。

(四)氧疗

有些心力衰竭首先并主要表现为缺氧,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常常可缓解症状。对于一般心力衰竭病人可给予低流量(2~5L/min)吸氧;对于急性肺水肿应提高氧流量(5~10L/min),并可湿化氧气,避免呼吸道干燥。如为肺心病性心力衰竭则应严格控制氧流量,防止高氧对呼吸道抑制作用。吸氧方式常为鼻导管吸氧法,必要时可考虑面罩吸氧。某些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氧疗的具体方法见本书特殊类型心力衰竭章节。

(五)食疗

食疗可减轻因胃肠道氧耗增加而加重的心脏负荷,同时给机体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心力衰竭病人应进易消化的清淡食品,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避免摄入难消化及产气多的食物。要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4~6次,对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可将晚餐提前,餐量宜少,餐后不要再摄取其他食物。对于血浆蛋白低,发病与营养缺乏有关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每日每公斤体重的蛋白摄取量不要低于1~1.5g。此外,还应注意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心力衰竭病人除注意进食的种类和方式外,也应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的负荷。病情严重者,住院初期,每日宜给4184J(1000cal)热量;病情改善后,每日热量可渐增至5021~6276J(1200~1500cal)。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它可减少体内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前负荷。一般中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应限制钠盐在0.5~1.0g(相当于食盐1~2.5g),心力衰竭控制后可给予低盐饮食,即钠盐摄入量限制在2~3g(相当于食盐5~7g)。对于大量利尿病人,可不限制食盐。此外,心力衰竭病人还应限制水分的摄入。一般每日以1.5~2.0L为宜,夏季可适当增至2.0~3.0L。

(六)其他

病人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学习,提高自身防治疾病的能力;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心力衰竭防治知识的宣传等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对于多数心力衰竭病人来说,其主要治疗措施仍然是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除经典的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仍继续用于临床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一种神经激素拮抗剂用于抗心力衰竭治疗已受到高度重视。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种选择,对于某些特殊情形也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此外,心肌代谢复活剂及其他相关药物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亦有不可忽视的辅助治疗作用

一、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作为正性肌力药物(positiveinotropiceffectivedrug)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已200多年。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迄今仍占重要地位;其后开发和应用的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本世纪末开发并应用了拟交感胺类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力农(amrinone)等,曾一度认为是治疗心力衰竭极有希望的药物,但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证明,除洋地黄糖甙(digitalisglycoside)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有短期效果,但因其增加细胞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增加已处于能量不足的衰竭心肌的能量消耗,加重细胞功能障碍,缩短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期,使预后恶化,并且此类药物通过增加细胞质液的钙和CAMP,容易引起心律失常。Katz在《心力衰竭在2001年:预言》中指出,细胞内CAMP升高,犹如死亡的丧钟。因此,限制了此类药物的应用。

晚近的研究表明,洋地黄虽然具有中等强度的正性肌力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具有神经内分泌的调制作用。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异常的程度与心衰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故洋地黄类药物的神经内分泌调制作用,可减轻或使异常的神经内分泌正常化,延长心衰患者的寿命。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证实了洋地黄的这一作用。

二、洋地黄糖甙(digitalisglycoside)

(一)作用及其机制

1.自主神经作用实验研究证明,洋地黄糖甙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抑制作用;并通过中枢机制,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Ferguson等给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静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地高辛或西地兰),采用微神经电位图直接记录肌肉传出交感神经活动的研究表明,洋地黄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抑制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降低前壁血管阻力。伴随着洋地黄化,在任何血流动力学作用之前,即可观察到洋地黄持续地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因此,洋地黄的交感神经抑制作用不是由简单的该药物的正性肌力作用所致;而且,给心衰患者用相当于西地兰正性肌力作用的多巴酚丁胺剂量,无减弱交感神经对肌肉活动的作用。脑干血管中枢交感和副交感传出神经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外周感受器传入冲动的数量,其传入冲动可分为抑制性和兴奋性两种机制,抑制性传入机制是通过位于左室、左房和心房入口处,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来调节;兴奋传入调节是通过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和肌肉运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的代谢感受器来实现。心力衰竭时,心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导致抑制性传入冲动减少,丧失了正常的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激发神经内分泌的活动。

2.神经内分泌的调制作用

(1)降低肾素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地高辛,可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因而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如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等活性亦随之降低。地高辛减少血浆肾素合成与分泌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主要是交感神经抑制的结果。但也可能与心排出量对肾脏的直接作用和心房利钠肽等有关。总之,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对发送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益。

(2)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实验证明,快速使用地高辛可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McCall报告长期用地高辛治疗,亦可降低循环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反映交感神经输出活动增加,是病人预后的一个决定因素。临床观察表明,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总的临床表现获得改善。反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预后均不佳。故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是心衰治疗的目标之一。

(3)促进心房利钠肽(ANP)的分泌:心衰时,由于心房扩张,心房肌细胞伸张,ANP分泌增多,且为神经内分泌系统所加强。ANP具有强大的直接血管扩张和利尿作用;并能增加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腺苷,抑制肾素的合成,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抑制渴感、醛固酮分泌和血管加压素活动的能力。慢性心衰病人,对循环高ANP浓度的反应减弱,这可能与受体下调有关,洋地黄糖甙促进受体对ANP的敏感性。心力衰竭患者ANP升高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可估测疗效。在心房心肌细胞培养中,哇巴因可引起ANP分泌增多。这可部分地解释心衰病人用洋地黄糖甙后的利尿作用。地高辛对ANP分泌和促进利尿机制仍需研究确定。

(4)改善心肺反射机制的作用: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压力反射机制障碍,它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神经内分泌异常。直立时,前臂血管收缩反应可反映心衰患者是否存在心肺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从卧位负压到直立时,正常人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前壁血管收缩;而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神经激素活动增强,已有前臂血管收缩,故对直立位时血管收缩反应不明显或丧失。实验证明洋地黄糖甙能增大心力衰竭病人和正常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且是剂量依赖性的,不同种属反应亦各不相同,并且决定于压力感受器的功能状态。Ferguson研究了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糖甙的反应,观察到用洋地黄糖甙后,前壁血管对下半身负压的反应正常化。提示这是由于心力衰竭病人障碍的压力反射机制急性正常化的结果。

心力衰竭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在实验性心力衰竭中,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与钠-钾-ATP酶过度活动有关。起搏诱发心力衰竭的狗,其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降低,颈动脉注入哇巴因,使过度活动的钠-钾-ATP酶泵功能降低,导致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此外,也有可能洋地黄糖甙通过直接刺激受体,增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或由于降低心脏充盈压和增加体循环血压,因而导致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

洋地黄糖甙仅有中度正性肌力作用,纯效应无明显增加心肌氧耗量,又有明显神经内分泌调制作用,故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是一组较适合的药物。目前提倡用小剂量(0.125mg/d)的地高辛持续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有些作者认为小剂量地高辛几乎无正性肌力作用,此种治疗有效可能是洋地黄糖甙的神经内分泌调制作用的结果,故主张把洋地黄类药物列为“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或“神经激素调制剂”。

3.正性肌力作用洋地黄糖甙具有中度的正性肌力作用,加强正常和衰竭心脏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增加室内压力上升速率(dp/dt),增加心输出量。洋地黄糖甙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心肌细胞内外离子的状态影响这一作用;然而,最终起作用的是在心脏的收缩期,肌浆液的钙浓度升高,导致洋地黄糖甙的正性肌力作用。

标记的洋地黄糖甙与Na+-K+-ATP酶结合几乎达到饱和状态,且血Na+增加、血K+降低其结合程度。说明Na+-K+-ATP酶是洋地黄糖甙药物学上的受体。Na+-K+-ATP酶是膜结合的运输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将Na+泵出细胞外,进行Na+-K+交换,保持细胞内离子平衡。洋地黄糖抑制Na+-K+-ATP酶的泵功能,致使Na+从细胞内泵出减少,造成每个心动周期的早期细胞内Na+浓度暂时性升高,因此,通过Na+-Ca2+交换的载体机制(Na+-Ca2+交换系统)增加Ca2+的流入,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使心肌收缩成分的激动增加,收缩力增强,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4.负性频率作用

(1)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如上所述,心力衰竭时,心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洋地黄使心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高或恢复正常,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并通过中枢作用,兴奋迷走神经。而且,洋地黄糖甙的电生理作用亦可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因此,洋地黄糖甙总的作用是降低窦房的自律性,减慢窦性心率。

(2)抑制房室传导性:洋地黄糖甙的电生理作用是降低房室交界区的传导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并且通过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进一步抑制房室交界区的传导性,使冲动传导减慢。

(3)降低心室率:窦性心率减慢,心室率也随之减慢;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常伴反应性心室率增快,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时常伴快速心室率。用洋地黄糖甙后,由于房室交界区绝对不应期延长,迷走神经兴奋抑制房室传导功能,故室上性冲动穿过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减少,心室率减慢。持续性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者,用洋地黄糖甙,减慢心室率,以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是洋地黄临床应用的最好指征。

同类推荐
  • 儿科用药速查

    儿科用药速查

    由于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器官组织、各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较大,疾病种类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以儿童专科医院常用药为基础,编写了本书,以用于指导儿童合理用药。
  • 中风偏瘫的康复

    中风偏瘫的康复

    现今的社会,食品越来越丰富,劳动强度越来越轻。但经济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人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患心脑血管疾病者越来越多,中风偏瘫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曾经中风两次,后来经自己钻研中医配合治疗得以完全康复。笔者身历中风偏瘫的痛苦,康复后,每当看到别的中风偏瘫患者艰难行走时,那种同情感油然而生,故下决心攻克治疗中风偏瘫的难关,尽快设法帮助解除中风偏瘫患者的痛苦。经过笔者八九年的广泛调查、潜心研究与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经验。为对社会做出点微薄的贡献,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编成此书,希望能对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感冒的防治问答

    感冒的防治问答

    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几乎每个人都难以避免,正常情况下,一年也会有1~2次的感冒发生,身体虚弱者,一年可有5~6次,甚至十余次,严重者经年累月,反复不愈。尤其是小儿、孕妇及老年人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容易诱发或加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普及知识不够,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对本病的科学、系统的认识,大多依靠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其中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尤其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热门推荐
  • 大封天术

    大封天术

    你封住我的天,我破天而行。我封住你的天,你无处可逃!万年无仙的世界,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身藏怪异的少年,能否破局而出?人,魔,兽三族,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一切精彩,尽在《大封天术》
  • 虚拟异界死神

    虚拟异界死神

    “我名...死神”一场AR世界的百人斩成就一位称号玩家3000年,AR发展成型,无数游戏孕育而出,《world》是世界AR总公司花费近百年开发出的游戏。在这个游戏推出之时,主策划却突然死亡...
  • 妖之纪

    妖之纪

    生死有轮回,天道亦轮回。量劫重开,乱局再起。光阴流转,涅槃重生。为人如何?为妖又如何?既为妖,便是妖!剑锋染血,仙佛齐喑,杀出一片新的天地,战出一个新的纪元!
  • 新世封魔人

    新世封魔人

    一座大城市一个普通青年因为一次奇遇的经历获得了奇异的能力,然而因为异变而连接的另外星球的奇异物质产生的丧尸和变异怪物,人类为了活下去不得也得改变学的吸收这奇异物质,当这两颗星球的生物发现连接地球的通道后,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混乱的战场,人类是灭亡还是依靠奇异能量而进化崛起
  • 穿越魂镜:亡族公主赋

    穿越魂镜:亡族公主赋

    故事从21世纪的小镇云城说起,左氏家族因传家宝—魂镜被夺遭受灭顶之灾,幼女左湫渔为追回魂镜反被迫害,意外打开魂镜之门穿越到了空际大陆,清醒之后发现自己身处乱葬岗,而身边躺着的女子与自己长相神似,欲上前试探却遭受强大的吸力,待左湫渔醒悟过来,竟发现自己与那女子合为一体......原来通过魂镜之门来到异世大陆的只有左湫渔的灵魂!而这位女子的身份及所遭遇的一切全都化成影像从左湫渔的脑海里浮现。同样身负家族命运血海深仇,左湫渔决定继续女子的命运,在空际大陆里掀起腥风血雨……而左湫渔的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始终萦绕在她的脑海:“魂镜,得之永长存,失之失天下。若魂镜之门被打开,将会阴阳交错,你将会失去自我……”
  • 情有千千劫

    情有千千劫

    史上最高端腹黑总裁男为夺女主芳心,节操掉一地!为搏女主同情,居然胁迫大眼萌弟陪睡证明“孤独恐惧症”病入膏肓?——哥哥,弟弟只能帮你到这里。为骗女主贴身护卫,居然自己掏银子买凶雇人绑自己?——老板,铜锣帮只能帮你到这里TAT为得女主亲手喂食,居然拿粗少爷架子威逼家仆合谋——少爷,管家只能帮你到着这里。
  • 完美大侠传

    完美大侠传

    攥着系统穿越到武侠世界的燕孤鸣从十岁拜入师门开始,诗、书、画笔墨三绝,医、琴、棋样样精通,甚至连诸子杂学,武林百艺也无所不行,可谓十项全能!但等到十九岁那年,作为师长的却尘子却屡屡以死相逼…“师傅,您是先天大宗师,把剪刀放下,那玩意儿扎不破您的皮…”“我不!小燕你要是不好好练功,我就当场死给你看!”江湖凶险,人心难测,且看奇谋频出的燕少侠能否过关斩将化险为夷,终成一代大侠?书群:429748385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坠落的光环

    坠落的光环

    本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选手从人生的起点到达人生中最闪耀的时刻再慢慢的坠落的故事。
  • 南安北慈

    南安北慈

    总会有一个女孩子惊艳了你的岁月,让你一辈子都念念不忘,在你的青春里添一笔浓重的色彩。宋清慈惊艳了默安南的岁月,让他再也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