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24000000033

第33章 善待生命

我发现,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苦难之后,我们才会警觉除却人类自身和我们自己的苦难外,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所遭际的苦难与不幸。它们面临的残酷境遇,恰恰是我们带给它们的。比之人类,它们的弱小,它们的无辜都使我产生深深的忧虑。

儿童的天性中是最喜爱小动物的,而儿童的天性中又是最能毫无顾忌地戕害弱小生命的。这是儿童天性的悖论。我在这种悖论中长大……

蟋蟀“比尔”及其他

童年的夜晚,仿佛遍地响着蟋蟀的叫声,那此起彼伏、抑或是无休无止地声音使夜晚充满了诱惑。

在这些夏日的夜晚,我总是和弟弟、申子哥他们一起溜出家门,拿上手电筒,或顺着墙边、或来到一片长满灰灰菜的土地里逮蟋蟀,我们那时不叫它们蟋蟀,而是叫蛐蛐儿。白天,我们早已做好了各种不同大小的装蛐蛐儿的泥罐子。泥罐子做得精致而光滑,内里掏着一些拐弯抹角的洞,地道似的,我们企图让逮住的蛐蛐儿住进去有家的感觉。泥罐子上面我们做着泥盖,防止蛐蛐儿逃跑;泥盖上留着瞭望口,好观察它们在房子里的动静。

我们撬石搬土,在一些潮湿的地方寻找我们心中的“勇士”。这些“勇士”都是公蛐蛐儿,我们能认出公母,我们甚至能根据鸣叫声音大小来辨别它们的性别和年龄。我们常常能逮住一些被我们称为“王子”、“公爵”的漂亮英俊的公蛐蛐儿,也能逮住一些叫“关公”、“赵云”的英勇善战的公蛐蛐儿。我们不要母蛐蛐儿,因为母蛐蛐儿不会“战斗”,它们从不参与“男人们”的战争。我们有严格的规矩,谁逮住的蛐蛐儿算谁的,装进各自的泥罐儿,以待第二天“决斗”。泥罐儿可以互相赠送,但决不允许相互偷蛐蛐儿,谁偷谁是“美国”,立即不再跟他玩。那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人们把坏人坏事都称为“美国”。

有一次申子哥的弟弟偷了我弟弟的“赵云”,且不小心把“赵云”强健的腿弄掉了一只,我弟弟大哭起来。我弟弟的“赵云”剽悍英俊,它有着漂亮的黑褐色,脑袋上两只细长的触须就像大将赵云手中两支百战百胜的长枪,他还有两条强劲健美的后腿,决斗时两腿蹲得很长,很有力!它的两只尾须翘起,像扇起的两翼黑色披风!夜间,它鸣叫的声音也特别嘹亮,能从弟弟睡觉的屋子传到我睡觉的屋子,“姐,听见了吗?赵云——”弟弟在那间屋子里喊。“听见了——”我扯起嗓子愉快地回答。我和弟弟因有“赵云”而骄傲着。现在,“赵云”残废了,弟弟和我都哭得不吃饭。

申子哥执仗正义,揍了他弟弟一顿之后,随之将他的“关公”赔偿了我弟弟。他弟弟好几天被我们骂成“美国”,不理他。“关公”是我们仰慕敬畏已久的蛐蛐儿,它不仅有黑里透红的身体,而且十分的勇敢顽强,每次决斗,它不是咬断对方的腿,就是把对方的触须给拔下来,弟弟的“勇敢者1号”和“勇敢者2号”都曾在“关公”阵前毙命。申子哥将红色“关公”赔给我们,那一刻,我们对申子哥也充满了敬畏。后来,申子哥成为我们“家属院”十几个孩子的“王”。

一开始,我是认不准公蛐蛐儿和母蛐蛐儿的。有一次,我把自己逮住的一只肥硕的大蛐蛐儿装进我的蛐蛐儿罐儿里,罐儿里有一只弟弟送我的蛐蛐儿,这只蛐蛐儿名叫“比尔”,弟弟给它起的名字——弟弟在看一本连环画,“比尔”可能是连环画里的什么人物。“比尔”在与申子哥他们的蛐蛐儿决斗时,表现得不英勇,总是退让、逃跑,于是弟弟把它送给了我。我想,我那只肥硕的大蛐蛐儿进去后,三下五去二会把“比尔”打得落花流水的。没想到,相反的事情发生了:我的大蛐蛐儿和“比尔”非常友好,它们用长长的触须相互碰了碰,然后又很久地碰着不动,像是在紧紧地握手。过了一会儿,它们的身体开始接触,先是拥抱,不久,尾与尾便接在了一起。很久很久,它们都很安详、很平静。不像我在弟弟和申子哥的罐儿里看到的现象:来一个“不速之客”,立即“吱吱”地咬起来,直到缺胳膊断腿。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不喜欢看到这种场面的。我主要是觉着断了腿的蛐蛐儿,身体一定很疼。

我把罐儿捧给弟弟和申子哥看:“看呢,它们不打仗……”我豁着牙嘻嘻地笑着——我直到11岁两只前门牙都没长出来,妈说我总用舌头舔的过。要按现在的说法可能是缺钙。

谁知弟弟和申子哥他们看完之后,相视着一笑——他们笑得很腼腆很难看的样子,然后说:“母的……”然后又说:“连呢……”我长大之后回忆这句话时,我想他们当时可能是说“恋呢”。说完,他们就不由分说把我的那只大蛐蛐儿捉住,恶狠狠地分离了它们,并一扬手把它摔出老远,他们说:“不要母的……”我那只大蛐蛐儿肯定被摔死了。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比尔”也死了。它歪倒在罐儿里,腿脚僵直,很痛苦的样子。

我那一天也很难过,其实,也说不清为谁。为我那只母蛐蛐儿还是为“比尔”?还是为别的什么……

黄儿

黄儿是舅奶奶家的一只母狗。我看到它时,它已很老了,没人记住它的年龄。它有点枯瘦如柴,肚子总是吸得扁扁的,脊梁的肋骨很突出,尾巴也不蓬松卷曲,总是有气无力地拖在身后,一点也不好看,像只可怜、孤独的老狼。我跟它开始有感情是在小妹生下之后,小妹拉巴巴后,只要母亲唤一声“黄儿,喔——”,它就迅速地跑来,把地上的巴巴舔得一干二净。然后走到门槛外边,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望着我们。有时它望我们望很久,有时,我发现它眼角有泪水流下来,很苍老的泪水。

“妈,黄儿在哭……”我对母亲说。

“它想它的孩子……”母亲说。

我们住的这山里,人烟很稀,好几里地才有一两户人家,没有人家就没有黄儿的同伴。黄儿这一生只有一次爱情,是山里那个卖货郎路过舅奶奶家时,他随身的那只雄健的公狗和黄儿相爱了。后来,黄儿就怀孕了,生了三只小狗娃。黄儿还在哺乳期时,舅爷爷就把三只毛茸茸的小狗娃偷走,换了几烟锅鸦片。黄儿失去了儿女,日夜狂吠不止。舅奶奶拿热毛巾给黄儿敷奶,它的奶因没有小狗娃吃奶水已肿胀得通红。“老剁头的,害死黄儿……”舅奶奶骂舅爷爷。“你狗都不如!你有本事屙啊……”舅爷爷是咒骂舅奶奶不会生养。黄儿终于痛苦不堪,疯狂地出走了,好几天没有回来。夜里,舅奶奶听见它在后山上狂吠,它在找它的孩子。7天后,它无望地回来了,瘦成一把骨头,再没“返醒”过来……“返醒”是鄂西的土语,指“恢复”的意思。

母亲讲黄儿的故事时,很忧伤,这故事肯定是舅奶奶讲给母亲的。我不敢和舅奶奶说话,我感觉她很古怪、很陌生,她有时想和我们亲近,有时却又故意疏远着我们,带着一种敌意。

有一次,我抱着小妹到水塘那边的石坡上玩,回家时把小妹的一只小鞋弄丢了,正着急呢,黄儿叼着那只小鞋“颠颠地”回来了。放下小鞋,它依然一声不吭地蹲在门槛外边望我们,望很久。

有一次,母亲到城里看父亲和哥哥,交代我看好弟妹。当晚山里下起了大雨,雨水从山墙沟流进了屋里,我害怕极了,我让弟妹坐在床上别动,我蹲在木板凳上为弟妹煮了萝卜白米粥,因为我还没有锅台高。我不知放多少水,把萝卜粥煮得很稠。雨下个不停,下成了白雨。屋里的水也越来越深,我淌着水把饭端到床上递给小弟,又盛一碗去喂小妹……我做这一切时,黄儿一直站在灶前的水里看着我。地老天荒我也不会忘记当时的一种心情:唯有一声不吭望着我的黄儿给我担挡恐惧的勇气。我给黄儿盛了一碗萝卜粥放在地上……

“吃饭了没有?姐儿……”临睡时,舅奶奶从只有三根木窗棂的土窗外问我,她的声音很粗很生硬,嗡嗡的。“吃了……”我颤颤兢兢地回答。我多么希望那一夜她和我们做伴、睡在一起,但她问完就从土窗外消失了。唯有黄儿蹲在灶膛前……

夜里,我被小妹的哭声和黄儿的“嗯嗯”声惊醒,爬起来就在床上摸小妹——那时,乡下没有电,我们只是点桐油灯。来不及点灯,我就在床上乱摸,摸不着。仔细一听,小妹是在床下哭,懵懂着“忽地”跳到床下的水里,又摸。原来小妹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掉到床底下,把小妹从水里捞到床上时,我哭了起来。那一夜及天亮后盼望母亲归来的心情,成为我一生都再也没有过的一次刻骨铭记。

不久,爸爸要接我们进城住了。我们走时,黄儿默默地跟着我们走出了十几里地,山里不通汽车,40多里山路我们只靠步行。一路,母亲反复劝黄儿:“黄儿,回去吧……”母亲说这话时像对一个姐妹。我想让黄儿和我们一起进城,但母亲不答应,说“黄儿是舅奶奶的”。翻过一个大山梁时,黄儿停下来不再走了。它“嗯嗯”着在山梁上转着圈,并用一只前爪刨着地。我不知黄儿要干什么,母亲说:“黄儿要在这里和我们告别了……”我再也忍不住了,蹲下身去抱着黄儿的脑袋,大哭。黄儿“嗯嗯”着,也在流泪。那泪,很苍老很凄楚。

和黄儿告别的山岭叫羊岭。

羊岭是一个五里长的大坡,我们顺坡往下走,黄儿一直在岭头蹲着,望我们。直到我们走到谷底,回头望黄儿,还看见黄儿蹲在岭头的黑色剪影。

一年后,听说舅奶奶死了。不久,黄儿也死了,在舅奶奶坟前……

前几年,去贵州台江苗乡。公路旁耸立着偌大的广告牌:花江狗肉,驰名天下。只见街头所有人家的玻璃橱窗里,全都摆放着被褪光了毛的乳狗,乳狗被吹了气,圆滚滚、白煞煞的,开始我还以为是褪了毛的乳猪呢。当我知道那是乳狗时,我在刹那间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也是在那个刹那间,黄儿和它的儿女们穿越时间和空间,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贵州工作的同学要请我吃狗肉,我断然拒绝。我恨天下那些杀狗的刽子手,我也恨那些大吃海喝狗肉的人。我相信,人对动物的涂炭,必将得到报应!

水塘边的鸟窝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这使我怀念水塘边的那棵有鸟窝的老榆树。

我们和母亲来到乡下时,那棵树正长满了榆钱。榆钱泛着淡淡的绿色,钱串似的,压弯了枝头。后来,榆钱落了,榆叶变老,黑绿黑绿的。知了爬到了榆树上,知了的叫声很尖长,使山里的夏天更加闷热。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着,开始是一只,后来便此起彼伏。白天,我们看见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摆着黑黑的小尾巴、摇着黑黑的大脑袋,从塘的深处游到塘的浅处,从浅处游到深处。母亲说,蝌蚪是青蛙淘气的孩子。秋天来了,榆树的枝丫上有了鸟窝,鸟窝一天天大了起来,小筛萝一样,母亲指给我看那鸟窝。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凉爽的傍晚,太阳红色的光辉已擦着山顶在慢慢消失,山顶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着母亲很美的脸,我发现母亲的脸上流淌着一种很厚的温暖。

山坳里的男孩子在塘边用竹筐捞青蛙,捞上的青蛙用藕叶包好了烧着吃。他们还吃烧田鼠,也用藕叶包着。他们还常用石头砸蚧蛤蟆,蚧蛤蟆长得很大,背上长满令人恐惧的肉疙瘩。我非常害怕,母亲从小就不让我们看杀这杀那的,包括杀鸡。母亲希望我们长大了善良。致使我最终不敢看杀鸡,到老不敢弄死一只活鱼。买鱼时,总问:“有死的吗?”小贩不理解,张几下嘴,不知怎样回答。小贩没有死鱼只有活鱼。

天气越来越凉,风也大了起来,在山坳里回旋时发着一种响声。我望着老树枝桠上的鸟窝,问母亲:“好高啊,妈妈!风一吹,要掉下来吗?”

“不会的,鸟的窝垒得很结实。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它们不会让窝掉下来的。”母亲抚摸我的头,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怜。我和母亲一起望着蓝天下黑黑的一团,我们一起想像那高高的温柔,我们虔诚地为它们孤独的、风雨飘摇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当我看见那黑魅魅的一团从几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肉团。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羽!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抱应的……”

此后,一个关于“窝”的颤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长大后又几次来过那个山坳,我到水塘边找那棵老榆树,老榆树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个很悲凉的树桩。乡下的树已很少,我已很难看到儿时那样的大鸟窝。塘里的青蛙还“咕哇”“咕哇”地叫着,小蝌蚪还是一群一群在水塘边游逸着。我为这些青蛙和它们的孩子庆幸着,它们生活在离城里人较远的乡下,否则,它们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华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们还能幸存几年?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这个世界原本是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

磨坊里的蛇

蛇曾经是始祖黄帝部落的图腾,这个软体动物被画成一截很短的扭曲,附着在黄帝部落所有人的头上、胳膊上和身上,成为部落人的象征。由蛇图腾到龙图腾是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的。图腾即一个部落的崇拜物,它被确认为与部落有某种血缘关系,且认为是部落的庇护神。我常常想,至今令人们看到即毛骨悚然的蛇究竟和原始人类发生过什关系呢?他们何以将此供奉为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

在我儿时阅读的读物和我所处的生活世界中,蛇与人类却仿佛天生就处在一种不寻常的关系中。西方人在《圣经》中把蛇说成为人类灾难的根源。当然,不仅仅是上古时期的希伯莱人讨厌蛇,在世界各种文化中蛇都被当作邪恶和危险的化身。人们能理性地对待其他一切动物,就是不能把蛇当作简单的血肉之躯,它总是被视为具有某种特别的神秘和魔力的动物。

小时候,每每在五月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在我们的耳根处涂抹上兑了雄黄药的酒液,说这一天出世的蛇很多,涂了这种酒液,就能防止蛇咬;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在门脑上系一把艾草,说有艾草蛇就不敢进门。因为害怕蛇的袭击,各地的风俗中都有防备蛇的计谋:有的地方在房子的周围用石灰撒个圈,认为这样就可以将蛇拒之门外;有的认为在家里的墙壁上挂几辫大蒜蛇就不敢进屋了,等等。总之,蛇始终处在人类的防范中。

小时候还听母亲说,蛇好与人比高,如果你没有它高,它就会扑过来咬你。这时你就往天上扔石子,让石子超过它,它就罢休。说有一次她回鄂西乡下娘家时,路上碰见一条蛇,蛇“倏”地站了起来,只有尾巴稍支撑在地。蛇挺拔在那里,比母亲还高,它挡在路上,一动不动,挑衅地向母亲吐着蛇信儿,母亲快吓晕了。这时,一个农人走过来,递给母亲一块石头,让母亲往高处扔石头,超过蛇。母亲做了,蛇便趴了下来,钻进路边的草丛中去了……蛇在很多时候被人类看作是邪恶智慧的妖物。

而在更多的时候,人类对蛇是怀着憎恶感的,见了必消灭之。比如,农人们有句俗语:“打蛇打七寸。”就是说见到蛇,要毫不犹豫地对准蛇头距蛇身七寸的地方狠狠地砸下去,或用镢头或用石头。大约“七寸”的地方是蛇的致命处,一两镢头便会要了蛇的命。

对蛇的神秘的恐惧是在民俗与教诲中日渐形成的。而对蛇的憎恶、认为它是一个坏家伙,那是在我更小的时候。大约七八岁时,我由于对蛇本能的憎恶,曾不顾一切地消灭了一条蛇。这样的消灭,使我一生背负了更大的恐怖。

我随母亲在乡下的时候,我总从一条破败的墙缝里偷看磨坊里的舅奶奶,因为我发现舅奶奶推磨时总是坐在磨道的什么地方自言自语。她微微仰着脸,眼神时而散乱时而凝滞地望着某一个地方,但我知道她什么也没看见,她只是自己对自己说着话。我曾好奇地对母亲说:“舅奶奶总在磨坊里一个人说话……”母亲好像说过“舅奶奶孤独,一生没生过孩子”这样的话。

我就是从墙缝偷看舅奶奶时,发现了一条青蛇的。那条青蛇不太大,有二尺多长吧。但很粗,肚子鼓鼓的。

我不知自己从什么年代起,对软体动物开始毛骨悚然。我一眼都不敢看电视里有关蛇和各类毛毛虫、肉虫的画面,甚至看见米里、菜里的肉虫我都吓得浑身发抖,尖叫不止。但我却不知我在7岁那个年龄为什么不惧怕蛇,包括一切软体动物。母亲在稻田里糊秧时,我随母亲下稻田一把一把地捉稻芯虫和稻冥虫,它们全蜷藏在最嫩的一片稻叶中间睡觉。我一个一个从稻叶中间把它们剥离出来,它们肥硕柔软的青色身体不是被我的小手一一捏死,就是一把一把被我埋在田埂上;收豌豆的季节,晒场上堆满了被大人们脱了荚的豌豆粒儿,我和一群小孩子以捉豌豆堆里的小肉虫子为乐。我们一把一把地捉,我们把那玫瑰红、樱花红以及乳白、麻黑等各色各类的肉虫向对方的头上、身上扔去,我们豁着牙“咯咯”地笑个不停……

那条青蛇顺着墙缝向舅奶奶的磨坊里爬时我看见了它,我捡起一根还带着青柳树叶的木棍子,使劲向青蛇抽去,我连连地抽。那时我还不懂“打蛇打七寸”,所以抽了半天蛇也没死,但它除了想逃窜外,一点儿也不向我反攻,致使我小小的年龄最终把它打死。

舅奶奶闻讯从磨坊里走出来时,蛇已经死了,它肚子的一个部位鼓得很大很粗。舅奶奶说:“不知是刚吃了老鼠还是有了身孕,蛇不招惹你时不要打它!小心报应……”说完,她狠狠盯了我一眼。至今我想起她那很深很冷的眼神我都依然颤栗。

此后的年月里,我再也没有碰到过蛇,但蛇却不断在我的梦里与我纠缠——

我在湖里、塘里、河里、水渠里游泳,一群细长的青蛇、黑蛇在我身前身后竞游。我拼命地快游,想摆脱它们,但却万万不能。我心惊胆颤,游得精疲力竭……

雷雨过后,我看见四条巨龙般的蛇盘旋、静止在东南西北的四面天空,我到处找地方藏身,但却从山崖上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上滑落下来……

一条马头状、青色巨蟒静卧在海岸边,海翻滚着幽深、黑色的浪,天空灰暗,四周无一人迹。突然,那蟒一个翻身便整个地翻进了海里。看清了这一切的我正要离开海岸,突然又听见一片青色藻类植物下面发出了它的声音,它说:“我是无处不在的……”又说:“我是捉摸不定和莫测的……”我听得很真,它说的是哲学语言。它要说明什么?我惊魂失魄,想立即逃离,但我却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

梦醒,我常常大汗淋漓,常常思忖良久:这莫非是我童年打杀那条无辜的青蛇应得的惩罚?

我许多次地想过,什么时候人类能够对蛇公平,仅仅只把它视为与其他动物一样的血肉之躯,不再神秘它也不再伤害它,唯其时,我们的灵魂才得以安宁。

同类推荐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李渔美学心解

    李渔美学心解

    全面论述了李渔美学的主要思想,资料求翔实,论述求严谨,笔调求轻松活泼。作者对李渔美学作出一些新判断,提出一些新观点:强调《闲情偶’寄》是一部“美学小百科”。.指出李渔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美学大师”,其论美食、论花木、论器玩、论修容(化妆)、论颐养等等,观点新颖而精辟,在中国古代无人过其右,堪称“第一把手”。
  • 到马路对面去

    到马路对面去

    《到马路对面去》是诗人徐电的第一本诗歌总集,共有《无风》、《无常》、《莫名》、《失语》、《云起》、《止语》6个篇章。该诗集是诗人徐电2010年至2017初的创作成果,共206首诗,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的转变,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坚持良知和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宇宙万物欢喜专注和充满爱意、诗意的表达。
  • 景行集

    景行集

    本书是作者的作品集,包括《关怀》、《贺龙在成都》、《我的引路人》、《时代的鼓手》《永远的怀念》等几篇内容。
  • 李煜词传:梦里不知身是客

    李煜词传:梦里不知身是客

    此书以词为经抒写了南唐后主李煜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展现了李煜其人、其词、其性、其情。李煜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一生挣扎于束缚与自由、赤子与权谋之间。该书直抵人物内心,用感性柔婉的笔调,呈现了后主早期轻灵婉约的忧伤、任情任性的奢纵,降宋后人间天上的诡异命运、沧海桑田的无常巨变。是集词和人物生平于一体的传记。
热门推荐
  • 徒手翻墙:王爷,请让道

    徒手翻墙:王爷,请让道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神偷,一朝穿越,满门被灭。只因身无分文,她又干起了老本行,却不想,刚翻进翼王府,便被翼王抓了个正着。这下好了,进来容易出去难啊。只是,谁能告诉她,这个整天死皮赖脸跟着她的真的是翼王吗,不是说好了翼王心狠手辣,对人毫不留情的吗?老天爷呀,要不要这么捉弄她。“王爷,您就行行好,放过我吧”“先把你偷走的东西留下再说”“我刚翻过你家墙,就被你抓了个正着,我偷你什么了我”“你偷走的东西,自然是我的心啊”“......”谁能把这二货带走啊!!!
  • 卡耐基经典励志大全集

    卡耐基经典励志大全集

    《卡耐基励志经典大全集(套装上下册)》收录了代表卡耐基成功学精华的8本经典著作,上卷包括《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下卷包括《写给女孩儿的信》(卡耐基和夫人陶乐丝合著)、《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林肯外传》。《卡耐基励志经典大全集》不但力求为读者还原了卡耐基成功学体系的全貌,并且竭力保持了每一本卡耐基成功学经典著作的相对完整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在短时间迅速领略到卡耐基励志经典的精髓。也可以把《卡耐基励志经典大全集(套装上下册)》当做可爱的枕边书,每晚阅读一篇,用卡耐基的思想和方法指导自己的人生,积累自己的经验,逐步走向成功。
  • 转基因的他

    转基因的他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 演讲的艺术(经典励志文丛)

    演讲的艺术(经典励志文丛)

    拥有演讲口才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名、成功的快捷途径!本书使你的收入增加,学会怎样有效力的讲话,获得成为领导者的资格!本书不是一本教您如何发出悦耳之声,如何说出优美之句的手册,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建立自信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演讲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你步入幸福的生活。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 爷,福晋又有喜了

    爷,福晋又有喜了

    三岁那年,二人御花园初遇,他一眼认出,欣喜若狂。八岁那年,二人湖边再遇,她的一颦一笑,都刻在了心底。九岁那年,二人月下谈话,他道一句,心仪之人闺名唤做锦娘。……一刻心动,两颗心慢慢相遇,遇见彼此,何止有幸三生。〖小剧场一〗“额娘,阿玛什么时候回来陪悦儿啊?”。“唔,你阿玛去后院除草了,很快。”〖小剧场二〗“阿玛,额娘肚肚里终于有小妹妹了吗?”。“乖,相信阿玛,这次还是个弟弟……”〖小剧场三〗:“笨阿玛,为了我的妹妹,弟弟们归我,额娘归你,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重生+穿越+宠文+一对一】【卿卿初入江湖,文笔不精之处,还望指教】
  • 隐婚首席绯闻妻

    隐婚首席绯闻妻

    她是女白领艾欣,却与千金小姐结交为闺蜜。可是千金闺蜜所拥有的一切原本是属于艾欣的。只因二十多年前的一场不可抗力的人祸使两人的命运发生置换。谁能想到最亲近的人反而是危险的,而看似危险的人实则是真贵人。千金闺蜜的父亲一眼看中了艾欣,让她有了防备之心,而真相却令人惊讶。千金闺蜜与屌丝男友订婚,其男友却掩藏了真实目的。
  • 从1999成长的商业巨子

    从1999成长的商业巨子

    如果重生了你会做什么?当然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赚多多的钱!1999年当一缕阳光洒过额头,陈白帝抬起脸,不仅有些疑惑,不是说重生之后的人都叼咋天吗?为何我这么难啊!
  • 斩天

    斩天

    九天十地,碧落黄泉,这是一个气势恢宏的仙侠世界现代青年杨潇意外重生于此,以平庸之资拜入上古大宗仙云宗门下。修云法,炼云气,化云元,凝云核,融仙云,纳兽灵……脚踏祥云,挥剑斩天!PS:斩天意为斩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请大家随梧桐一块开始自己的斩天之旅!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黑篮之我不想再看见你们

    黑篮之我不想再看见你们

    国三的结尾之际,黑子哲也莫名地被奇迹的世代的所有队友孤立,鄙夷,剥夺了他能够上场打篮球的机会,甚至还一个个地主动疏远他,令他心寒。经过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哲也想通了,他不想再看见他们!特地选了他们绝不可能出现的诚凛高中就读,不曾想他以为能如愿的高中时光,根本没有实现。曾经的队友亦或是现在的队友都对他表现得很奇怪,总是喜欢看着他傻笑不说,还个个都想带他回家?!每次他拒绝后,又可怜巴巴地看着他?!无奈接受,跟着回家竟然被……扶着酸.疼的腰,哲也纠结,他能不能再重新选一下高中啊!他就不该来诚凛!还有也不该打篮球,否则怎会遇见他们!!“我有事,要离开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们谁也别来找我!”“是什么事?”*N“……总之没什么大事,你们记得也别跟来!”“为什么不让我们跟着?”*N“……就给我一段时间,好吗?”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好好想想,他与他们的未来,以及接不接受他们……离开一段时间后……哲也捂脸,明明当初他是再也不想看见他们的,现在又因看不见他们而难过,这还不能证明什么吗?他何必再苦恼呢?看着手上的篮球形状的定制戒指,哲也笑了,他们因篮球相遇,因篮球而分离,也因篮球再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