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46700000011

第11章 宦官干政的历史作用

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宦官便逐渐成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现实力量。他们除了承担传统的内廷杂务之外,还广泛地参预多方面的政治活动,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们已经能够左右政局乃至专擅朝政。宦官权力的扩张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中枢机要之权的干预与操纵

作为侍奉君主及其家族生活起居的内廷仆役,宦官的职掌本不涉及朝廷政务,更谈不上对中枢机要之权的干预与操纵。但伴随着君主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及君权与臣权矛盾的逐步明朗化,宦官因蒙受君主宠信而渐渐得以干政议政。

宦官干政之初,仅仅表现为个别现象而缺乏制度的保障。西汉武帝时置中书谒者令一职,从制度方面开创了宦官典枢政务的先例,进而成为宦官制度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进入唐朝时期,又有枢密使的设置。唐代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执掌机密并参预军国大政,进而把持中枢机要。到了明朝,凡各类奏章的批答,先由内阁以小票草拟,称“票拟”,再由司礼监中的宦官代替皇帝朱笔批出,称“朱批”。应该说,汉、唐、明三代之所以成为宦官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是以制度为保证的。由此,宦官干政乃是制度所允许,把持中枢机要乃其正常职责而非越分擅权。

御用笔墨宦官们通常还会利用制度所赋予的合法权利,不合法地假传圣旨、矫诏营私,从而造成宦官实际权力的大规模扩张。如权阉刘瑾当政期间曾利用手中的权力制立法度、更改旧制前后达八十余项,其中有“枷法”一项专为惩治不满其淫威的官员而设。按明律旧制,套在犯人脖子上的木枷最重不得超过13公斤,而刘瑾发明的新枷竟然重达75公斤,官员要枷死者无数。如此之类的荒唐立法直到刘瑾被诛后,方由皇帝下诏“悉厘正如旧制”。

参预内廷争斗以及对君主废立的干预

宫廷内争事件历代层出不穷,而几乎每一次宫廷争斗都少不了宦官的参预。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病重期间,诸公子各树党争立,宦官竖刁与公子无亏结党,软禁病中的齐桓公。待其死后,又诛杀群吏,拥立无亏为齐君。东汉时期皇帝与外戚势力相互纠结,争斗不已。然而无论何种势力要想夺取朝权,均不能忽视宦官这宫廷中的第三种势力。及至后代,宦官已成为宫廷事务的实际管理者,无论何种形式及何种规模的内廷争斗,皆绕不开无处不在的宦官势力。

内廷争斗的极端表现是有关君主废立的争斗,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宦官的参预,尤其是唐代宦官势力以典掌朝廷禁军为基础,更发展到“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的骇人地步,君主的废立之权尽归阉党,朝廷大臣乃至皇帝本人都不起作用。唐文宗健在时就立了太子,唐宣宗临终时也有托孤之举,但在宦官的强力干预下,他们的遗愿均不能实现。非但如此,唐代宦官还多有弑帝、废君之举,表明宦官集团成为君位继承的裁决者。明代宦官的得势始于永乐年间,其中关键也是宦官在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的过程中立有殊勋,从而得到了皇帝的垂青。

对察举用人之权的干预

察举用人之权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宦官在这方面就有了较多的发言权。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就是因宦官缪贤商鞅像的举荐而得到赵惠文王重用的。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更是得力于宦官景监的多次举荐才有机会赢得秦孝公的赏识。据《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曾前后四次游说秦孝公:第一次“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可见其游说之辞根本没有打动秦孝公;第二次情形稍见好转,“然而未中旨”;第三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第四次“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从司马迁的这段形象记载可以想见,商鞅初见秦孝公时,游说并不顺利,而他之所以能够有连续向秦孝公游说的机会,其中关键在于宦官景监的坚持推荐。

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宦官在朝廷用人方面的权力逐渐加大,在汉、唐、明三代,朝廷选拔任用官员的大权和对官员的察举之权几乎完全被宦官所控制,真可谓是“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明代宦官势力之大足可令朝臣慑服,而且按朝廷的规制,许多官职均由宦官举荐选任,即使是号称“宰相”的内阁重臣的任用往往须司礼监掌印首肯。刘瑾当政时,竟然矫诏规定凡进退文武官员,必须先至刘瑾处详议,而后方能上报奏闻。正因如此,朝廷重臣见了权阉皆不得不谄媚讨好,自称“门下”、“晚生”以委曲求全,而其他一般文武官员更是畏之如蛇蝎,晋身斥逐全在其一念之间。

对经济与司法活动的干预

自汉代开始,宦官即参预宫廷内部财务的管理。汉灵帝起自侯家,一生喜欢聚敛钱财,曾开邸舍于内宫西苑,公开卖官鬻爵,所得钱财统统交给宦官保管。隋、唐时期有内侍省的设置,下有内府局和内坊局,分掌内廷所藏宝货给纳及宫人粮禀。另有市舶使掌外来船舶税收贸易之事;内庄宅使掌两京地区官府田庄、皇室庄田及其他产业;营田使主管屯田事务;铸钱管铸钱方面的事务。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宦官已经全面的插手经济活动。明代宦官在经济方面的活动除了充任矿监、税使、采办、织造、提督市舶、监督仓场等之外,还有总理户、工之权,即设立名曰“户工总理”的宦官衙门,主管朝廷负责经济事务的户部与工部。由此,总理户工的宦官俨然成为二部的最高长官,整个朝廷财政皆操控于宦官之手。

宦官对朝廷的司法活动也积极干预。秦、汉内廷设有由宦官主领的监狱,即掖庭狱与黄门北寺狱。所掌事务本以处置犯有过失的后妃宫人为主,但随着宦官势力的扩张,所管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逐渐由后妃宫女、内廷宦官,扩展到朝廷大臣和地方长官。明代宦官通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设置,广泛地干预司法活动,并从实际上控制了司法大权。明代出镇地方的宦官在防区内受理诉讼、干预刑名之事本就非常普遍,正德二年,明武宗下诏“敕名镇守太监预刑名政事”,使宦官干预地方司法的权力更加制度化与合法化。

对军事活动的干预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宦官就广泛地干预军事活动,但此时公然担任军职者还不多见。秦汉以降,宦官在军事方面已逐渐合法地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权力:一是守卫宫禁之权;二是典领禁军之权;三是出任监军之权;四是统领众军之权;五是虚赠军职之权。其中,守卫宫禁和典领禁军对宦官势力的扩张尤为重要。

历代宫廷皆有内外廷之分,汉代的外廷多由执金吾、光禄勋及卫尉掌管,而内廷则由宦官负责守卫,然而在东汉时期,光禄勋辖下的虎贲、羽林诸军也多由宦官统领。唐朝中期以后,由宦官守卫宫省和统领朝廷禁军已成为定制,而且宦官还通过监军使、观军容使、招讨使等使职广泛地干预军事活动。唐代之成为历史宦官势力最猖獗的时期,也正与此密切相关。明代宦官既可提督京营,又可出任监军、镇守、守备之类的军职。京营是负责守卫京城的京军,也是朝廷用于征伐的主力部队。自明成祖始,京营例设提督内臣,史载:“京营自监督外,总理捕务者二员,提督禁门、巡视点军是三员,帝皆以御马监、司礼、文书房内臣为主,于是营务尽领于中官矣。”

古代将兵之虎符干预礼仪及外交活动

祭祀、典礼之类的礼仪活动在古代是国之大事。但由于宦官乃是五根不全的阉人,因而起初往往被排斥于活动之外,至初年还有“宦者不宜入宗庙”的规定。东汉灵帝时,由于其由藩国入继大统,因而即位后追赠其祖、父皇号,并时常遣宦官持节至宗庙祭祀。由此,宦官不仅可以进入宗庙而且得以主持祭祀,而在其他一些典礼之类场合,宦官也持节印绶。唐、宋以降,宦官对朝廷礼仪活动的参预更趋广泛。唐代权阉鱼朝恩曾出任鸿胪礼宾使,宋代内侍省下设往来同信所,明代也有宦官祭享太庙之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宦官在外交出使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据《明史》之《宦者列传》记载,仅永乐年间宦官出使的事例就多不胜举,其足迹所至遍及暹罗、满刺加、爪哇、苏门答腊、日本、朝鲜诸国。曾率船队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著名的宦官。

郑和雕像与郑和墓宦官干政在古代确属客观现实,而且其影响颇为深远,但从宦官干政的历史进程分析,它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最初的宦官只是内廷的仆役,其来源主要是宫刑罪犯或战俘,像春秋战国时期刁竖之流干预朝政也仅属个别现象,而缺乏合法的依据。大约从秦汉时期开始,上层宦官已跻身于官僚队伍的行列之中,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内朝”的设立,使宦官干政初步获得了制度上的保障。至隋、唐时期,随着宫刑制度的废除,宦官队伍从来源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对其身份地位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宦官的基本身份当然还是内廷仆役,但同时也是官僚集团构成中的特殊部分,入宫充当宦官者,在世俗人的眼中即被视为“入仕”。不仅如此,伴随着内侍省的设置,宦官干预朝廷政务已经从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宦官参预政事名正言顺且合乎法规。例如,监军制度的确立,使宦官可以合法地参预地方军政事务,监视并制约出征将帅;神策军中尉制度的确立,授予宦官典掌禁军进而控制朝政的合法权力;使职差遣制度的形成,则为宦官广泛而全面地干政预政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证。这些制度经由宋、元的演化,而至明代仍长期坚持并逐步完善。清代学者赵翼清楚地看到这一变化,强调指出:东汉时期“宦官之为民害最烈,天下无不欲食其肉,而东汉士大夫以气节相尚”,因而各奋死与之抗争,虽有丧身灭族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模型之虞而义无反顾,但唐代及以后的宦官专权程度较东汉更甚,却较少受到士大夫的抨击。赵翼的眼光无疑是相当敏锐的,其言下也颇有些不解或责难之意。仔细分析一下,个中关键恐怕在于东汉时期的宦官专权仍缺乏制度上的合法依据,因而士大夫才会以气节相尚,据理力争;而唐朝乃至以后的宦官干预朝政已经制度化、合法化了,即便是有人对此提出责难,大致也是针对具体的人或事,其声势自然难比当时。

宦官专权在其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其对社会的破坏作用而言,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擅政专权,排斥异己,破坏正常的仕进秩序。

举孝廉图宦官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大致形成于东汉时期。这既是宦官势力急剧膨胀的表现,也是其为干预朝政而采取的必要手段。由于宦官存在共同的生理缺陷,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而一旦将其伸展到政治领域,就会演化成结党行为与集团意识。于是,他们相互攀援、结党自固以与君主、外戚、士大夫相抗衡,进而专擅朝政,排斥异己。

宦官们还往往从私利出发,“谗谄媚主,佞邪邀宠,放毒人物,妒害忠良”,不少权阉还利用手中的权势卖官鬻爵,公然索贿。由此,官以财进,政以贿成,朝廷正常的仕进秩序被打破,宦官及其亲族子弟以及奸佞谄媚之辈,纳贿求官之徒因缘得进,盘踞朝廷要职,而一般正直官吏及文人士大夫的仕进之途却遭阻塞。这一情形的不断发展,就打破了权力结构的既定平衡,进而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政治危机的反复出现。

状元匾第二,贪赃枉法,赏罚由己,破坏正常的法制秩序。

宦官身为阉人,贪于财货,尤其是在其专擅朝政的前提下,往往贪赃枉法,赏罚全凭一己之私,从而极大地破坏正常的法制秩序。唐朝权阉李辅国当政时即派遣“察事厅子数十人监视百官”,稍有小过,即加审讯。明代宦官更借东厂之设而直接获得会审录囚之权,而且实际上控制会审结果,所谓“三法司视成案,有所出入轻重,俱视中官意,不敢忤也”在地方上,宦官也能够合法地受理诉讼、干预刑名。他们凭借手中的司法大权,贪赃受贿乃至公然索贿,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明代权阉王振被籍没家产,“得金银六十余库”;刘瑾有金一千二百余万两、银二亿五千九百多万两。由贪赃枉法所导致的赏罚不公现象的逐渐加重,直接造成朝臣将相之间离心离德的局面,影响到政府的凝聚力和道德意识,进而使封建统治更趋腐败和黑暗。

第三,滥作威福,凌虐吏民,激化社会的各种矛盾。

宦官身为残疾之人,对社会有极强的报复心理,因而一旦专擅朝政,手握决人生死之大权,其滥作威福、凌虐吏民的现象便难以避免。在汉、唐、明等宦官势力猖獗的时期,宦官作为政治“新贵”,骄奢恣横、贪求无止,因而有关强占民田、抢掠财货、掠人妻女、劫夺行旅、造兴冤狱、敲诈勒索之类的记载多不胜举,有的甚至直接激起兵变与民变。由此,宦官积累大量的财富,尤其是其中的上层过着相当奢华甚至变态的生活,所谓“府署第馆,棋列于都鄙;子弟支附,过半于州国。南金、和宝、冰纨之积,盈仞珍藏;嫱媛、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皆剥割盟黎,竞恣奢欲。”清初统治者曾把明朝的败亡归罪于宦官,虽稍有偏颇之嫌,却也不无道理。

自秦、汉以至于明、清,有关抨击宦官的言论史籍可谓是汗牛充栋、比比皆是,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既然宦官制度弊害多多,它为什么能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之久?这也极易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话: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事实上,宦官制度作为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孤立的或偶然的现象,而是二千多年来长期延续并合法存在的。历代的宦官机构都被正式纳入国家官僚机构系统,宦官本身也合法地具有正式官员的身份。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只看到其消极影响而对其积极作用视而不见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仔细分析起来,宦官制度的积极意义大致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皇权的支撑作用。

在古代中国长期实行的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而且其总的趋向是君主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然而,无论君主的权力有多大,其权力的实现总要依赖众多的朝廷官员,因而必须向朝臣分权。由于君主地位的至尊与荣显,野心勃勃的朝臣难免对此会有觊觎之心,君主也不免猜忌,因此君臣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猜忌与防范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宦官由其自身的地位所决定,在君权与臣权的矛盾中必然会明确地站在了君主这一方,而君主为了裁抑臣权也往往须借重宦官的力量。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夺相权、加强君权,就有“中朝”的设立,从而开创了宦官典领中枢政务的先例。唐朝宦官典掌禁军的体制,也使中央朝廷在藩镇林立的情势下得以保存一支直辖的军事力量。神策军其实也是唐朝后期中央政权赖以生存的唯一军事支柱。明代宦官对于维护君主统治也曾起到过一定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君主长期不理朝政的情况下,宦官的作用尤其明显。

位于陕西洋县龙亭镇的蔡伦墓第二,对君臣的沟通作用。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就唐朝宦官专权的危害发了一通议论,言辞恳切,慷慨激昂,但最后却不得不承认宦官“谨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无也?”从历朝的情形看,宦官执掌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传宣谕旨,引带召对人员,承接题奏事件,从中可以显现出对君臣的沟通作用。在有的君主耽于享乐而荒殆朝政的情况下,宦官的作用就大大增强。明朝万历皇帝曾数十年不理朝政,正是基于宦官的沟通与协调,才使官僚机器的运转不致因君臣隔绝而中断,其作用由此可见。对宦官的这种不得不依赖之处在君主幼小或女主临朝的形势下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君主幼小不便直接发号施令,或者说根本没法发号施令,辅佐大臣就须通过宦官来与君主沟通。女主临朝之时,由于女主与外朝交接不便,也不得不依赖宦官沟通内外,所谓“女主临朝,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闺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第三,对官员的监督作用。

基于君权与臣权的矛盾,君主对朝臣的猜忌根深蒂固,而且客观地说,凡人皆有私心、皆有私欲,朝廷官员也不例外。因而无论是为了维护君权,还是为了保证在法制不健全的前提下的公正执法,都需要对官员进行监督。当然,朝廷本身有监察机构,但相对而言,君主对宦官更放心,唐朝与明代较为普遍的监军制度,其实就是这一心理的体现,所谓“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凡监役、监军,要地、要务,非若辈弗任也,非若辈之言弗信也。”事实上,唐朝监军制度的普遍推行,在客观上显然有利于朝廷对藩镇的控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割据事态进一步扩大曼延的作用。明代宦官执掌的东厂在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监督和制约官员集团腐败堕落的作用。还有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历史上当政的宦官也并非尽是贪赃枉法之徒、骄奢恣横之辈,有些权阉也能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利用与君主的特殊关系忠言直谏,从而在稳定及改善政治统治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东汉纸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宦官制度并非中国古代所独有,但就宫廷使用阉人的数量之众多、持续时间之漫长、制度规范之严整完备诸方面而言,实在是绝无仅有的。它作为一种摧残人性的制度是完全应该否定的,同时对一部分权阉病态地贪贿恣横、祸国殃民的行为也应加以指责。然而,这一制度是与专制君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更进一步说,正是由于专制君主的纵容或授权才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而且宦官干政也确实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专制君权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蒋干之棋略三国

    蒋干之棋略三国

    经历赤壁之战后,蒋干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似乎成为了历史的笑柄。可是谁也不知道,蒋干的故事没有就此终结,而且历史也因此改变。
  • 重生之冉魏帝国

    重生之冉魏帝国

    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被屠戮殆尽。血雨腥风,刀枪剑影,血性男儿的绝地反击。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他垂危受命,力挽狂澜,救冉闵,灭氐秦,平鲜卑,定天下,创立大魏武卒,横扫天下!这里有勇冠天下的冉闵、有东山再起的谢安、王羲之、王猛、刘牢之;魏晋士子风流俏佳人,花前月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缠绵。且看后世一个叱诧风云的黑道大佬,如何玩转五胡乱华。
  • 相国有种

    相国有种

    江成带着种子化肥仓库穿越到了春秋齐国,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种玉米、种红薯、种杂交水稻......极大程度解决了当地土著的温饱问题,堪称神农再世。除了会种地之外,这也是一个和平使者带领各路诸侯成为吃货的故事。
  • 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

    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

    张平安救人落水,靠着口气,死撑了下来,平凡少年偶入镖门。 师恩似海,入镖行,走江湖,所托之物,无论刀山火海,必定送到。兄弟情深,上梁山,聚大义,替天行道,杀贪官除恶霸,兼济天下。 男儿浩气,灭胡尘,复河山,靖康雪耻,马踏贺兰山缺,支手补天裂。
  • 山贼王的男人

    山贼王的男人

    我要做段誉,好妹子特多。要不韦小宝也行……“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一把剑横来,女山贼王似笑非笑。我要做山贼王的男人。
热门推荐
  • 从英雄联盟开始爆红全网

    从英雄联盟开始爆红全网

    他是最优秀的职业选手,最年轻的影帝,绯闻最多的男明星,华语乐坛最佳男歌手...但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一款名为《英雄联盟》的网游说起。陈子航寂寞的抽着烟,心想我最开始只是和小学生表弟打打游戏吹吹牛13,怎么就火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娘

    新娘

    本书是一部原创长篇抗日题材小说。《陕西日报》记者“我”在壮丽多姿的中条山中,在浩荡不息的黄河边上,在雄奇险峻的虎跳峡旁,寻访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动容的抗日志士故事:《新娘》《废戒》《断臂》。这三个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成章的故事均以“新娘”为描写对象,塑造了以袁心初为代表的三个为家国大业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形象,同时围绕她们,刻画了渭河平原上令人动容的英雄群像。其中,《新娘》一篇荣获首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 世界不可能这么疯狂

    世界不可能这么疯狂

    时空黑暗星辰归于我地狱的业火为我燃烧吾帝归来一醉一醒一轮回潇洒人间谁能奈我何每一个人都有不想说的秘密不要一直试图去揭穿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心灵。
  • 玉界劫

    玉界劫

    一个异世,一位废柴,一身正气,一腔热血!一番波折的人生!逆袭之爽作!玉的时代!
  • 彼岸花之夏:陌之物语

    彼岸花之夏:陌之物语

    彼岸花,是生死之花,掌管着生死。花开的时候看不到叶子,叶子开的时候看不到花朵,花叶永不见。小时候的纷争,现在却由他们来化解。她们,是否可以化解纷争……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祈已经安

    祈已经安

    她们因为各种原因聚在了一起,这是忆水楼,是梦开始的地方。。。
  • 超时空海盗情人

    超时空海盗情人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相遇?到底为什么要爱上我?又为什么骗我?又为什么离开我?又为什么在让我看到你?这到底是为什么?进来看看就知道啦!
  • 樱花少年的秘密

    樱花少年的秘密

    我,顾西米,历经千辛万苦考上了拥有神秘医学小组的巨人学院。阴差阳错之下,巨人集团CEO的独生子左滉一被我救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唤醒后的左滉一变成了IQ只有10的白痴,不管我愿不愿意,左滉一像傻瓜一样每天跟在我身后,无论是教室、实验室还是卧室!啊!我要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