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54700000010

第10章 中国反舰鱼雷

中国YU-1反舰鱼雷

计划

在1950年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友谊、同盟和相互协助条约之下,莫斯科同意帮助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军队和国防工业。被当做协议的部分,苏联转移它的鱼雷技术和一些样品到中国用于反向工程和许可生产。本国自行研制鱼雷发展由西安507所进行。

在不同的苏联鱼雷设计之间的评估导致决定去发展一种煤-气湿式加热器推进、非-自导引鱼雷,以苏联53-51型鱼雷为基础。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从跨跃整个中国招募参加鱼雷发展队伍。

第一枚鱼雷在1966年3月完成,但是各种不同的设计瑕疵在接着的试射中被发现。一个联合开发组,由来自PLA海军,许多的工厂和研究所的工程师组成,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持续18个月的广泛测试之后,发展在1971年获得成功。鱼雷在1971年3月接受了它的设计证明书和在之后不久进入了操作服役。

设计

Yu-1是一种重型、非-自导引、湿式加热器推进鱼雷,设计去同水面舰艇交战。鱼雷采用一个煤-气湿式加热器推进提供动力,最大速度50节。鱼雷射程9公里,配备一个400公斤弹头。改进型Yu-1A配备有被动声寻的头。

规格

口径:533毫米,长度:7800毫米,重量:N/A,弹头:400公斤,推进:电动(银-锌),速度:50节,范围:9公里,制导:被动声寻的(Yu-1A)

鱼一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反潜鱼雷,代号YU-1.该型鱼雷虽技术颇为陈旧,但目前仍是潜艇和鱼雷快艇的主要反舰装备之一。50年代后期,中国决定仿制苏制氧气热动力鱼雷,为此引进了蓝图和样品鱼雷。该型鱼雷欲用高压氧气,动力大,航程远,但安全性较差,易发生爆炸和沉雷事故,而且生产,使用,维修也很复杂。

经过分析研究,又决定改为仿制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虽然航程较短,但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且使用简便,安全。当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蓝图,而且与苏联关系已经紧张,再引进蓝图已无可能,只好通过拆解手头鱼雷样品,进行逆向设计仿制。研制任务由舰船研究院705所负责,1971年定型。

鱼一型直径533毫米,长7.8米,战斗部400千克,采用瓦斯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千米,潜艇和水面舰艇均可配备。鱼一型鱼雷为一种自控直航鱼雷,虽然航速较高威力较大,但导引方式比较落后,因而不符合现代海战需要。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改良研制出声导系统,使其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次为鱼一型改良型。

中国YU-2空射反舰鱼雷

Yu-2是苏联RAT-52型空射鱼雷的一种中国仿造型,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反舰鱼雷。中国在1954年获得了鱼雷,而且在1958年获得了所有的相关技术文件。获得许可下由123工厂进行生产。最初鱼雷在1960年7月生产,但是试射失败。347工厂在1964年重新开始生产,并且鱼雷在1971年接受到了它的设计证明书。

Yu-2设计使用火箭发动机在空中高速飞行,当在非常接近到水面目标的距离时进入水面。

在被完全停止生产前只有少量的Yu-2交付给海军。鱼雷目前不在服役中。

口径:450毫米,长度:3000毫米,弹头:200公斤,动力装置:火箭 固体燃料,速度:40节,射程:(在空中)5000米;(在水面)500米,制导:非制导中国海军第一钟自制空投反舰鱼雷,代号YU-2.1954年,中国海军从苏联进口了固体燃料推进的短程空对舰鱼雷,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轰炸机。1958年中国决定加以仿制,引进了全套蓝图,并聘请两位苏联专家。仿制任务最初由三机部123厂承担。

1964年,专门生产鱼雷的374厂建成后,由705所为主再度仿制。1971年6月定型。鱼二仿制的样雷是苏制RAT-52型空舰鱼雷。该型鱼雷直径450毫米,使用固体燃料喷气推进,长约3米多,最高航速40节,最大航程5千米,战斗部重200千克。

但该型鱼雷在导引方式上也为自控直航式,没有导引能力。以后该型鱼雷是否曾加以改进不得而知。中国海军航空兵可空投鱼二型鱼雷的飞机为轰五型轰炸机和强五型强击机,前者可携带两枚,后者可携带一枚。关于鱼二型鱼雷的作战性能,可根据苏联对RAT-52的描述略知一二。

1995年,苏联海军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8枚RAT-52可击沉一艘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不过,要命中8枚鱼雷平均要29架轰五或58架强五投放58枚鱼雷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概率。这还是指已突破对方空防,能够对目标投下鱼雷的飞机。

如果没有改进的话,面对90年代的现代舰艇及防空能力,鱼二性的作战能力颇让人怀疑。所以,随着轰五的逐渐退役,鱼二型鱼雷也将完成历史使命。

中国YU-3反潜鱼雷

Yu-3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自导引反潜鱼雷,最初在1960/70年为中国核潜艇发展。

Yu-3是一种声-自导引、潜射反潜鱼雷,由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设计。最初为中国核潜艇计划发展,它是中国第一种自行发展的反潜鱼雷,并且在1980年中期进入PLA海军服役。在1990年一种改进型即是Yu-3II被推出。

计划

在1960年成功发展Yu-1非制导潜射鱼雷之后,705所开始去发展一种新的制导鱼雷用于中国海军提议的核攻击潜艇。但不是发展相对简单的反舰鱼雷,只需要制导系统工作在双-空间模式,705所选择更具科技挑战性的反潜鱼雷,制导系统要在一个更复杂的三-空间模式中工作。最初可行性研究在1964年开始,而且发展计划在1966年3月在指定为Yu-3之下被正式核准。

像许多其它的武器发展计划,Yu-3计划严重地被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革命”影响了。在1967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了特别命令,保护核潜艇和它的相关计划免于任何政治上的干扰,之后重新开始全速发展。昆明的一个深-水鱼雷测试池的建造在1969年完成。鱼雷第一次测试在1969年秋天进行。

当鱼雷的发展严重的落后核潜艇计划的时候,705所加速发展在设计结束前去生产鱼雷用于最初一批生产。第一批鱼雷在1971年成功地装配,在1972年测试。鱼雷在1975年接收了它的设计证明书。

Yu-3的发展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被严重地延迟。直到1980年中期鱼雷没有进入批量生产,十年以来使核潜艇没有一种适当的鱼雷武器。

组员载入Yu-3鱼雷进入039型潜水艇的发射管之内。

早期型Yu-3使用一个机械扫描制导系统,当接近到敌人潜艇的时候,需要鱼雷减慢它的速度以便制导系统可以发现并且锁定目标。这造成制导系统高度复杂和不可靠。一种新的多脉冲声-自导引制导系统从1967年以后发展去解决问题。改进Yu-30批次在1977年12月成功地测试。然而,鱼雷直到1984年才接收到它的批量生产证明书,几乎在计划开始20年后。

705所和750试验区在1985年5月开始发展改进的Yu-3II。它的外销命名即是Zhonhuaxun-II或ET-32,鱼雷没有从国内或国际市场收到订购。

设计

Yu-3是一种设计从核潜艇和传统潜艇发射的反潜鱼雷。它采用声-自导引和电-推进,能交战高速、深-潜核潜艇。

规格

口径:533毫米,长度:6600毫米,重量:1340公斤(战斗型);1203公斤(训练型),弹头:190公斤,动力装置:电动,速度:35节,航程:13000米,搜寻/攻击深度:6~350米,发射深度:最大150米,制导:(Yu-3)被动声-自导引;(Yu-3II)主动/被动声-自导引

鱼三型:

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

目前,该型鱼雷为汉级攻击潜艇的主战装备,夏级弹道导弹潜艇的自卫装备。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开始研制核潜艇,决定研制一种深水反潜鱼雷作为匹配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该型鱼雷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和被动声导系统。在战术上,以能在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作为基本作战要求。1964年冬,705研究所开始论证这种电动声导反潜鱼雷。

1966年3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研制方案,并命名为鱼三反潜鱼雷。在研制中,先后突破了高性能银锌电池,铝合金焊接鱼雷壳体,相位多波束导引装置等关键技术。1969年制出首具样雷,1984年研制成功。1988年5月,汉级核潜艇在海南深水实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鱼三鱼雷水下深海发射试验。该发射系统能捕获目标并自动跟踪,一次过靶失掉目标后,仍可再次搜索与再次攻击。80年代后期,705研究所又对鱼三型加以改良,1991年试验成功性能更优良的鱼三改良型,亦称为中华鲟二型反潜鱼雷。鱼三改的最大特点,推测是导引系统由单一被动声导改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攻击导引精度和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中国YU-4反舰鱼雷

Yu-4是苏联/俄国SAET-60电-推进、声-自导引反舰鱼雷的一种中国仿造型。在相图片中显示是被动声-自导引Yu-4A型。

Yu-4是苏联/俄国SAET-60电-推进、声-自导引反舰鱼雷的一种中国仿造型。二种改型已经被发展,包括被动声-自导引Yu-4A型和主动/被动声-自导引Yu-4B型。鱼雷在1980年中期进入了服役,被035G型和039型柴电潜艇携带。

计划

中国在1950年后期获得了来自苏联的声-自导引鱼雷技术,并且在1958年开始了反向-工程工作。发展920型电动力装置用于鱼雷在1960年早期成功。然而,Yu-4计划在1963年被延期,因为优先权给予去发展Yu-1非制导煤-气湿式加热器推进鱼雷。

Yu-4发展计划在1966年重新开始,在1971年原型完成,不幸地这一个设计由于不足的性能被PLA海军拒绝了。稍后PLA海军决定发展被动声-自导引Yu-4A型和联合主动和被动声-自导引Yu-4B型。发展工作分别由西北工业大学、东风工厂和平阳机械工厂进行,做为主承包人和制造厂用于两者改进型。

在1984年2月被动声-自导引Yu-4A完成,而且在同一年进入PLA海军服役。鱼雷被035型和039型柴电潜艇携带。Yu-4B采用主动/被动声-自导引,在1984年2月接受了设计证明书,但是可能没有进入服役。Yu-4B已经被推销到国际市场命名为ET31.

设计

Yu-4是一种潜艇发射重型、声-自导引鱼雷,设计去交战水面舰艇。鱼雷采用一种电推进提供动力,使用银-锌电池,最大速度30节。鱼雷射程6公里并且配备一个309公斤弹头。

规格

口径:533毫米,长度:7748毫米,重量:1755公斤(战斗鱼雷);1628公斤(训练鱼雷),弹头:309公斤,推进:电动(银-锌),速度:30节,射程:6公里,搜索/攻击深度:5~45米,制导:(Yu-4A)被动声-自导引;(Yu-4B)主动/被动声-自导引

鱼四型

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制大型潜艇声导反舰鱼雷,代号YU-4.该型鱼雷为中国海军柴电潜艇的主要反舰武器之一,为035型R级和037明级潜艇的主战装备,最新的039型宋级潜艇也配备有该型鱼雷。鱼四型是以苏制SAET-60型电动声导鱼雷为基础仿制改良而成。

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了样雷和图纸以便进行仿制。60年代初,中国决定集中力量首先研制鱼一型鱼雷,因此延迟了电动声导反舰鱼雷的研制。最初,负责导引系统研制的东风仪表厂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方案。最后决定两个方案同时采用,前者为被动声导型,命名为鱼四甲型,代号YU-4A;后者为主被动联合声导型,命名为鱼四乙型,代号YU-4B。鱼雷总体设计制造和全雷总装协调,则由平阳机械厂承担。

经过近10年的努力,鱼四甲型首先研制成功,航速比苏制同型鱼雷提高1/4,导引及引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1984年2月设计生产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有许多突破,采用了新型战雷头,排水装置,腹鳍尾等设计,特别用小型电力控深装置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控深装置,大大改善了鱼雷的航行性能。该型鱼雷在1984年2月设计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军主被动联合声导反舰鱼雷的空白。

中国YU-5反潜鱼雷

中国Yu-5据报道是一种本国自行发展的新一代线制导反潜鱼雷。鱼雷可能已经从1990年早期以后在发展中。有关鱼雷发展非常少的信息被了解。一些推测Yu-5设计可能以俄国TEST-71为基础。

鱼五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热动力声线联导反潜鱼雷,代号为YU-5.目前,该型鱼雷装备在中国海军最新型039型柴电潜艇上。

80年代中期,中国决定研制大型线导反潜鱼雷,作为039型新一代柴电潜艇的配套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要求采用大功率,远航程的OTTO热动力系统,导引则是中途线导,末段主被动联合声导的混合模式。

在研制过程中,据信运用了许多美国和日本的科技。1990年初中国宣布成功地测试了一种新式大型鱼雷,应是鱼五型的初步研制成功。鱼五型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技术上,鱼五型是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

它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国鱼雷在热能源动力技术放面的突破,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仅配备一种可供潜艇使用的反潜鱼雷,即鱼三型。但这种鱼三型鱼雷只能配备在夏级和汉级核潜艇上,柴电潜艇无法使用。因此,中国海军庞大的柴电潜艇部队,事实上只配备有反舰鱼雷而没有反潜鱼雷。

也就是说,这些柴电潜艇只能进行反舰作战而不能进行反潜作战。由此看来,鱼五型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第一次具备了反潜作战能力。

中国YU-6反潜鱼雷

中国Yu-6是美国Mk-48重型533毫米反潜鱼雷的一种中国反向-工程型。从潜水艇发射,鱼雷被设计交战高速、深-潜核潜艇。但尚不清楚鱼雷采用什么类型的制导,但是它可能也是线-制导,或主动/被动声-自导引,或两者。鱼雷可能采用液体燃料提供动力。

计划可能在1980年中期已经开始。真正鱼雷的状态是未知的,但是很有可能发展在1990年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被取消。

仿制MK46

中国海军仿制美制MK46型反舰鱼雷,其内部型号不详。

目前,该型鱼雷已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并作为反潜导弹的弹头使用。自5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没有轻型反潜鱼雷。80年代时,中国耗资800万美元购买了一批MK46II型反潜鱼雷,这种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全重324千克,战斗部重44千克。它采用先进的OTTO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1千米。

导引系统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极为灵敏可靠,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浅水发挥作用,甚至能搜索出装消声瓦的潜艇。与其它轻型鱼雷相比,该型鱼雷具有速度高,航程远,威力大等特点,而且载具灵活,水面舰艇,飞机和直升机均可配备使用。MK46型鱼雷的仿制工作,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OTTO热动力技术的掌握,并由此促进了鱼五型的研制。此外,也解决了中国海军发展反潜导弹的重大问题。不过,中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到目前为止,MK46已发展出5种衍生型号,最新型的更演进成MK50.所以,中国海军所装备的MK46型鱼雷,在性能上与最先进的型号仍有一段差距。

中国YU-7反潜鱼雷

Yu-7轻型反潜鱼雷在1990年中期引进,是中国仿造美国Mk-46 Mod 1型鱼雷。它被所有的中国自行建造的水面战舰装备Yu-7轻型反潜鱼雷是中国对美国Mk-46 Mod 1进行反向工程。鱼雷由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发展,而且由872和874工厂生产。Yu-7被所有的PLA海军本国自行研制的水面战舰装备被当做标准的反潜战系统。

计划

在1978年10月,一枚未爆炸的美国制造的Mk-46 Mod 1鱼雷被南海的一艘中国捕鱼船收集。鱼雷为进一步的研究交付到PLA海军手中。鱼雷的检验,在代号109计划下进行,在1978年12月和1979年4月之间由705研究所实行。在1982年PLA决定在指定Yu-7下对鱼雷反向工程。705研究所负责总体设计和发展浅水控制系统。西北工业大学负责发展深-水控制系统。

Yu-7计划在1984年进入了全尺寸发展,由超过90个研究所和工厂横跨中国在计划中积极参与。Yu-7由超过5000个配件和4500个仪器所组成。设计组绘制了80000张蓝图和超过100000页技术文件。最初二枚原型鱼雷在1984年12月在874工厂装配和在1985年12月在昆明750测试平台测试射程。在1989年Yu-7鱼雷已经成功地在四个海洋测试68次发射。

Yu-7的发展由于一些主要的技术上的困难被严重地延迟。在1980年中国为对抗苏联与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组成一个暂时的盟友。这提供一个机会给中国寻求Yu-7发展的一些外来协助。虽然Mk-46技术转移在1989年事件之后由于美国武器禁远没有完成,但收到一些有限的技术文件和少量的Mk-46试样而且用于帮助Yu-7发展。

Yu-7最初批量生产在1990年后期开始,而且鱼雷在1994年接受了它的设计证明书。在1990年后期之前,Yu-7用于反潜战被几乎所有中国建造的水面战舰装备。鱼雷与西方和俄国海军部署的最新型鱼雷相比较被通常视为过时的型号。

设计

Yu-7的设计从水面战舰鱼雷管发射攻击敌人的潜艇。鱼雷利用双速、往复式外燃发动机使用单一推进剂液体燃料,最大速度43节。鱼雷配备45公斤弹头,而且采用主动和被动声音-自导引。

规格

口径:324毫米,长度:2600毫米,重量:235公斤,弹头:45公斤,推进剂:双速、往复式外燃发动机;单一推进剂推动,速度:43节,距离:14公里,搜索/攻击的深度:6~400米,引导:主动/被动声音-自导引

Yu-7以1960/70年Mk-46技术为基础和以今天的标准被认为是过时的型号。然而,它仍然是PLA海军可用的唯一舷侧反潜鱼雷。

中国TEST-71反潜鱼雷

在1990年连同从俄国订购的四艘“基洛”级潜水艇一起,PLA海军购买了未知的数目的俄国TEST-71型线导、电-推进反潜鱼雷。在这之前,最初在1970年引进,使用205公斤炸药装料的“测试”-71型重量1820公斤。它使用一种由鱼雷操作员操作的金属线-制导,连同主动/被动声-自导引制导一起。操作员在中段期间能用手改变鱼雷到一个选择性的目标,或控制鱼雷在二轴中操纵。

舰艇:“基洛”级SSK,口径:533毫米,长度:7900毫米,重量:1820公斤,弹头:205公斤,推进:电动,速度:35~40节,航程:15公里;20公里,搜索/攻击深度:达到400米,制导:主动/被动线制导

K级潜艇的鱼雷

1993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K级潜艇,同时也订购了为潜艇配套的俄制鱼雷。这些俄制鱼雷,包括TEST-71,TEST-96和53-65三种型号。

TEST-71型直径533毫米,长8.2米,战斗部重205千克,采用电池动力,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9千米,导引为中途线导加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潜艇与水面舰艇均可使用,任务为反潜作战。

TEST-96型是TEST-71型的改良型,性能更加先进,既可反潜也可反舰,导引除中途线导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外,还增加了尾流导引装置,可增强反舰作战能力。

53-65型也是533毫米口径,但推进系统也为热动力装置,长7.8米,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9千米。任务为反舰作战,导引采用尾流自动模式,潜艇或水面舰艇均可配备使用。该型鱼雷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导引精确,还可配备核弹头,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反舰武器。以上三种俄制鱼雷,性能比中国海军装备的现役鱼雷优越。

引进这些鱼雷后,籍由引进技术或通过仿制,将可以促进自己的鱼雷技术发展,尤其是热动力推进,尾导流等技术,对中国海军鱼雷武器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ET52反潜鱼雷

ET52是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A。244S“白头”轻型鱼雷的一个中国仿造型,中国在1980年代中期获得。

PLA海军操作ET-52/A。244S鱼雷在它的Z-9C舰载直升飞机用于反潜战任务。

计划

在1987年,PLA海军从意大利防卫技术公司阿莱尼亚公司购买了一些B。515S三管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在它的051型“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上安装。连同这些发射装置一起,PLA海军也接收到约40枚A。244S“白头”反潜鱼雷用于试验和评估。一些鱼雷被送到西安的507所。不清楚的是,这是否被意大利制造者同意了。被指定为ET52型中国制造的A。244S鱼雷在1990年早期内进入了PLA海军服役。

设计

ET52/A。244S是一种轻型、电推进鱼雷,设计去从水面战舰鱼雷发射管和直升飞机发射。鱼雷能交战浅水域敌人的潜水艇。鱼雷使用一种常规布局,制导系统和弹头在前部,电池在中部,推进和操纵部分在后部。鱼雷长度2.70米,直径324毫米,使用一个34公斤的成形高爆(HE)装料,重量235公斤。

当被直升飞机携带的时候,鱼雷使用一个专用装置,由一个降落伞稳定/减速装置和脱扣机构组成,去确保它平稳进入水中。

PLA海军航空兵Z-9C直升飞机携带ET-52鱼雷。每架Z-9C能在机身的任一侧上的携带一枚ET-52.

Z-9C直升飞机投下ET-52鱼雷到海中。鱼雷配备有一个专用装置去确保它平滑进入水中。装置包括一个降落伞稳定/减速装置和脱扣机构

制导

鱼雷使用一个CIACIO-S导引头,由一个声寻的头组成,包括传感器集合、发射机、关联波束形成电路和一个底座供给所有的剩余电子元件。导引头能够主动、被动或混合模式用于接近到它的目标。它也能够在出现大量回响的情况下采用特别发射脉冲和信号处理在诱饵和真实目标之间辨别。

规格

口径:324毫米,长度:2600毫米,重量:235公斤,弹头:34公斤,推进:电动,速度:30节,射程:6公里,搜寻/攻击深度:6~400米,引导:主动/被动声学-自导引

鱼雷的动向

1985年,中国从意大利购买了40枚A244S鱼雷和相应的B515S三联装发射装置以及火控系统,最早安装在051型驱逐舰上。A244S鱼雷的引进,使中国海军大型舰艇反潜能力有了革命性的提高。A244S鱼雷的中国仿制改进型为ET52,与A244S性能相近。两型鱼雷射程只有6千米,大型水面舰艇发射时需要靠近目标潜艇,舰只自身也受到潜艇鱼雷反击的威胁。

因此,80年代配备A244S鱼雷的舰艇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单舰反潜作战,需要猎潜艇、护卫舰和驱逐舰或反潜飞机协同。当时反潜飞机上并没有装备鱼雷,仅有航空深水炸弹。反潜飞机将敌方潜艇在8至10千米以外逼入深水,使其声呐无法在探测距离边缘对反潜舰艇测定运动要素,从而破坏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射击条件,然后攻击舰将目标潜艇纳入A244S鱼雷射程内进行精确打击。

90年代以后,052驱逐舰和053H2护卫舰服役后,由于配备了反潜直升机,单舰可以在本舰直升机的协同下单独完成反潜作战。其中052和053H2护卫舰上配备直9直升机进行反潜和探潜,主要机载武器为A244S型航空鱼雷,与舰用型号不同的是其尾部有减速降落伞和相关的挂架连接机构。在作战时,直升机一般从舰壳声呐或拖曳声呐探测范围的边缘开始,采用投掷声呐浮标或吊放声呐,向外搜索附近海域。

目前中国海军装备的直9直升机缺陷是吨位太小,没有配备相应的全景海面搜索雷达和全天候探测设备。

据《简氏防务周刊》消息,中国从俄罗斯和欧洲采购了类似设备,能够用于反潜直升机。新型驱逐舰则配备从俄罗斯引进的卡-28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有海面搜索雷达和各种浮标及吊放声呐,不仅有很大的载重量,而且航程大,同时能够提供远程空舰通信。卡-28直升机能够携带俄罗斯鱼雷或中国的A233S鱼雷。

同类推荐
  • 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小王庄的木匠王四在机缘巧合下与枪王谢武相识,练就一身狙击神技。从此丛林里飞逝的子弹,成为了郓城小鬼子的死亡之枪。日军枪王山本太郎为解郓城之危与王四对决,一场枪王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 玉兰花开杜鹃后

    玉兰花开杜鹃后

    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胜利前,抗日军民思想和情感的小说。小说以“湘西会战”为背景,围绕青年军官韩飞展开情节,讲述了正规军特四排、民兵组织女子别动队、瑶民自卫队等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生动故事。小说力图反映与人为善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浴火重生,所显示出来的强大力量;力图揭示中国取得战争胜利的内在因素,给人以信心和自豪。美和思辨,或者说因思辨而美是作者进行人物刻画的手法,除了韩飞,像殷国志、张香秀、黄雨燕、吴辉玲、肖红雨、尤梅、蓝德兴等等,还有思想传播者卜教授、章天,他们无一不是美和思辨的化身;而葛勇、段承?却站在美和思辨的对立面,成为了恶的标杆,为人唾弃。
  • 苍蓝的水平线

    苍蓝的水平线

    一望无际的汪洋,苍蓝的水平线,让我们在拂晓印刻下属于我们的胜利吧!
  • 黎明or末日

    黎明or末日

    这是一个另类的丧尸末日,主角到底是在被牵着走,还是他在自己寻找真相?
  • 都市的少校

    都市的少校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年仅12岁的初中生进入部队、为了是一名合格的特种兵、开始了苦不堪言的锤炼......后来特战队解散,他遍是一个普通人……
热门推荐
  • 落仙秋灵

    落仙秋灵

    一个没有任何秩序与规则的世界——仙灵界。见证一名普通山村少年,如何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生存。“我只是想保护我身边的人!”一次意外他拥有了一双,带给他惊喜的仙瞳;“这是什么……怎么长得跟土豆似的,真难看!”无意间,与“命运之龙”的遭遇,给他留下了一道,需用一生去追求的答案……“为什……为什么她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我、为什么每当见道她受伤时,会那么心痛?”敌人是谁?目的又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总是针对我?感觉自己,好像被卷入了一个天大的阴谋?
  • 天魔与龙

    天魔与龙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人践踏。”虚弱的白发男子对一旁撑着自己赤发女子说道,嘴角流着血还半躺在她的怀中。“你知道的,我不弱的。”赤发女子的语气抱有乞求的说道。男子干笑了两声着随后说道“我在孩提时遇见你,成年后你说你也期许,倘若可以,我想两鬓斑白我们还在一起。”说完,笑着流了泪,微咳了一下,她紧握他的那只手已无暖色了。
  • 我真不想修炼了

    我真不想修炼了

    一个科技和修真共同发展的世界,杨小文穿越到此但是并没有修炼天赋,就在打定决心努力学习搞科研成为大科学家,然后努力赚钱改善生活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天平出现了。 只要他获得的钱都会消失转化为修炼悟性和体质。原本想拿有了挂怎么也得一飞冲天,可他看着刚刚得到的奖学金消失在双手之中,他留下屈辱的泪水。老天爷,求求你把这个破天平收回去吧!我真的不想修炼了。
  • 水之驭魔师

    水之驭魔师

    三个古灵精怪的女孤儿,三颗神奇的魔石,牵扯出五个人的命运。魔多预言师口中的“地球的心脏”——木之法师,“地球的眼泪”——水之驭魔师,和“地球的怨念”——暗之人偶师就是她们?从小失明,睁不开双眼的月洁妹妹居然是“地球的曙光"——光之治愈使!”你们六个是地球的未来,地球的希望!不要让爸爸失望……“残缺的记忆片段,掩盖的,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扭曲的信念……围绕着”水“的故事,就此展开……
  • 甩掉纨绔情人

    甩掉纨绔情人

    “你想赌什么?”“就赌你会不会爱上我!”他,是高高在上的高官子弟;她,不过只是个心高气傲的优等生。一场高考,将两人命运紧紧维系到一起。一纸契约,将两颗冰冷的心拉近距离。为了朋友,她情愿把爱人相让;为了爱人,她甘愿被他软禁。
  • 诸天神授

    诸天神授

    天外之天,人外之人一名被家族流放的少年,走入茫茫大界……
  • 堰塘

    堰塘

    这是一个小堰塘,这是一个大世界,在春光无限好下是一个死水堰塘。
  • 知秋南风来

    知秋南风来

    “易知秋!”机场内男子视线留在拖着行李箱的空姐那。“季老师,有事?”易知秋停下了跟着队伍的脚步。“怎么了,你们先聊,你快点啊。”队伍前面的女生留意到他们也顿住了脚步,提醒了一下。“易知秋,我喜欢你....”季南风努力匀了匀气息,让自己说话的语速不会因为自己是赶过来的而变得些许急促。“季老师,我还有工作私人的问题再说。”易知秋面不改色说完话转身跟上队伍。阳光温柔男教师和私下面无表情的空姐,康康结果如何?(关于成长缺陷的小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敌妹

    重生敌妹

    少女面对着死敌,展开了搏斗,可惜最终失败,被逼无奈,转世轮回。轮回后的少女莫名的回到了十年前,并且附身在一名与自己同名同姓的女孩身上,然而自己的哥哥,还是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少年,那少年,好巧不巧的正是上辈子少女的死敌。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少女从恨到爱上少年或少年疯狂保护少女,两人相爱的故事的话,那你就错了。这其实是一个揭秘少女与少年两人秘密的故事。少女在接下来的生活,遇到了无数件事,脑海中却莫名其妙出现奇怪的记忆,这些奇怪的记忆让少女痛苦不堪,为了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及记忆的事,展开了冒险。...少年为护少女而死......四大凶兽的复苏......仙界......“与其相爱...与其相恨...不如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