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2100000001

第1章 中国教育史(1)

教育溯源

我国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儒林传》记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可见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

西周的学校教育分国学和乡学两种。设在王都的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叫国学,大贵族子弟才能入读;各地方还设有乡学,是一般贵族子弟上学的地方。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传授宗教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

从秦统一全国后,主要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这种官学制在西汉逐渐完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学说、儒家经典遂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汉武帝还在中央设立最高学府——太学,“学而优则仕”。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文人的控制,设立了专门管理官学的机构“国子监”。还设立了各种专业学校,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但随着。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的兴起,学校就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

明代的教育更加完备。中央学校分为国子监和宗学(皇家学校)两种。

各级地方都办有普通和专科学校,教学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还有当朝的法律、法令。

古代除政府办的官学外,还有民间私人办的私学。私学兴起于春秋,孔子曾亲自办私学。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但私学教育多呆板,死背教条,常施体罚。学生读书为了应科举,求功名。

古人的教子之道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是重视治家之道的,故不乏精彩的《家规》、《家训》和儿童教育理论。用当代的科学标准衡量,其中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种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1.当胎儿尚在孕育之中,即将做父母者的座右铭。中国历来是反对娇纵子女的。明代吕近溪的《小儿语》说:“儿小任情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此语可做即将做父母者的座右铭。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疼惜自己的子女。问题在于,如何疼法?故婴儿尚未出世,年轻的父母便应深思:我将如何担负起培育这棵独苗的重任?将使之成为何种人物?以免孩子出世后,虽名为父母,却不知为父母的责任。

2.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所以要“以身率先”。清初教育家陆世仪在《小学类》中说:童蒙教育,“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这一“急”字,正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最早接触的人便是家长。因而,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儿童人生的第一课。儿童模仿父母们的言行举止,或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这就影响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而且,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影响和儿童对父母的模仿,皆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以身率先”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关键。陆世仪举例说:“每见人家子弟,父兄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何故能如此?一言以蔽之:“皆身教为之也”。“身教”,乃儿童具体的教科书,是最生动实际的教育,较书本教育,更为直接,效果更显着。因而,陆世仪指出:

教育儿童,齐家较择师更为重要。人生的第一课上不好,以后则“虽有良师,化诲亦难”。

3.父母要相互配合。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严父慈母。所谓慈母心,偏向发展,往往会导致护孩子之短。清人倪元坦的《家规》就分析过慈母心。

从孩子的心理上说,最易与母亲接近。所以,孩子有过错,常常是父亲不能及时知晓,而母亲已知之。这时候做母亲的,应及时教诲孩子,使之及时改正错误。如果做母亲的因为爱子之故,既不忍心责备教育,又代孩子隐瞒,这样,即使做父亲的管教很严,也是父教严于外而母教宽于内,父督于暂而母纵于常。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必定扭曲而成歪才,养成坏的品行和习惯。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当多通气,多交流,多商量,要配合默契。

4.做父母的要懂教养之方。陆世仪说,既然家长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就须教他们讲“教养之方”。有的家长愚昧无知,于“教养之方”全不讲。如当儿童咿呀学语时,“即戏教以打人骂人,及玩以声色玩好之具”。家长以此为戏谑,逗着好玩,而不知是坏的教育的开端。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日本也有一句相同意义的俗语:“三岁之魂是百岁之才。”虽然不很科学全面,但却说明了幼时所学的东西,养成的习惯,几乎影响他的一生。

我国古代“胎教”

在我国,自古就有胎教之说。古代贤人孟子的母亲为教于三次择邻而居已被广为传颂,殊不知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未出娘胎时就开始了。盂母曾说:

“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史记》曾有记载:

“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古代有关“胎教”论述很多,宋朝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还专有“胎教”一门,惜乎中医古籍中多有怎样“胎教”的记述,却鲜有为何“胎教”的分析。现代科学的发展,令人惊叹地证实了“胎教”的科学性。

古代对教师的称呼

师:历代对教师的统称。

师父、师傅:对老师的尊称。“师傅”原为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师保、师友: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统称师保。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故教师别称“师友”。

师资:先秦之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杨士勋疏《谷梁传》:“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师长:教师的尊称。《韩非子》:“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未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后世相沿。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古代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协助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明、清两代,仅仅有国子监助教。为“国子学”(即后之“国子监”)教师。

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教习:明朝人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吉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其教师仍用此名。

经师:汉代尔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经师”。

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之尊称。先生之称源于《周礼》:“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讲学教师的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山长”源于五代。

西席,讲席:汉时教师的称呼。《称谓录》说:“汉明帝尊恒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

老师:原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

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说文解字话“教”和“师”

在甲骨文、金文中,“教”字像手执鞭扑教子之形,表示长辈对下辈的督责。《说文解字·支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便是“教”的本义教化、训诲。从先秦至明、清,执掌教导之事的官职分别称为教职、教授、教谕、教习等。值得注意的是,从古文字和文献中,都显示出古人对。教学相长这一点的认识。《说文解字·支部》:“学攵,觉悟也。”许慎认为这是篆文“学”的古文,寓“教”与“学”两方面意义于同一形体之中。清人段玉裁注:“学所以自觉,下之效也;教人所以觉人,上之施也,故古统谓之学也。”《礼记·学记》:“兑命曰:学学半。”(上“学”字今《尚书》作“敦”。

即教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教与学对于增长知识同样重要,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本身的学习过程。

古代的军队编制以2500人为师,“师”引申有众人之义,又引申为统帅众人的师长之称,因而传授各项专门知识技艺的人也被奉为“师”。《札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面诸德者也。”秦曾以吏为师,汉以后多以懦为师。传授的内容、对象虽然各不相同,但尊师成为历代的传统。

近代,人们以,教师二字连用。指那些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

“讲义”与“教科书”

“讲义”一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指讲解经书的书籍。宋代邢禺《孝经注疏·序》“今特剪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今学校教师讲课底稿号为“讲义”,即沿其旧。

“教科书”一词是从日本搬用来的。19世纪下半叶,西方近代科学及教学方法渐次传入我国。一些地方成立了新学堂,并按照讲课的内容分科,如外语、美学、商务、理科、医科等。这些课程的教材则称之“教科书”。

古代第一本教育专着

战国末期孟轲(约前372~前289)的学生乐正克所作的《学记》(系《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全文共1200字。它总结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全面阐明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先秦儒家学派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的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教育课本:《女四书》

女子教育是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儒家的经典中就有关于女教的思想,但尚无专门的女子教科书。在汉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封建专政秩序,日益注重和大力倡行儒家礼教。要求妇女明达诗书与坚守“妇礼”而能“齐家”,于是出现了第一本女子教材《女诫》,自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陆续编撰出一系列的女子教育单行课本。迄明朝晚年,从历代女子教材中选取了《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编成为成套的女子教材。

《女诫》是东汉女学者班昭为教育其诸女所写。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女教专着。

《女论语》是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着,旨在教诲女子成为“贤妇”。俸例仿效《论语》。今存的《女论语》共有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管家、待客、柔和、守节共12章。

《内训》是明成祖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所撰,特别选辑了先人的女教典训,较多地从理论上阐扬妇道。分为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共20章。

《女范捷录》是明末儒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以儒学的纲常之理作为“正内之仪”,除一般地阐述女教原理外,特别大量地引述了历代的贞妇、孝女、贤妻、良母的封建典范,也列举了一些烈女和才女人物。全书列有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

总体上看,《女四书》是封建文化的糟粕,但具俸分析其教育价值观,在女子教育的要求和德才观方面。也有某些合理的教育学因素。在教育价值观上,阐明教育对于形成德才的重要意义,是合理的;同时有主张女子应享受教育的积极思想。在德才观上,主张女子德才兼备。在教育方法上,主张格言和榜样的教育作用。这些思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孔门“七十二贤人”

颜回——字子渊,鲁人,少孔子30岁,为弟子中最好学的一个。

闵损——字子骞,鲁人,少孔子15岁,以孝行着称。

冉耕——字伯牛,鲁人,以德行着。

冉雍——字仲弓,鲁人,伯牛宗族,少孔子29岁。

冉求——字子有,鲁人,少孔子29岁,有政才,性迟缓。

仲由——字子路,卞人,少孔子9岁,好勇性直。

宰予——字子我,鲁人,利口善辩。

端木赐一字子贡,卫人,少孔子31岁,善货殖。

言偃——字子游,吴人,少孔子45岁,习于文学。

卜商——字子夏,卫人,少孔子44岁,为魏文侯师。

颛孙师——字子张,陈人,少孔子48岁,好学而尊贤。

曹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少孔子46岁,通孝道。作《孝经》。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少孔子39岁,行为端正。

宓不齐——字子贱,鲁人,少孔子49岁。

原宪——字子思,鲁人,或说宋人,少孔子36岁,家贫乐道(按此非孔子之孙的子思)。

公冶长——字子长,齐人,为孔子之婿。

南宫括——字子容,为孔子之侄婿。

公皙哀——字季次,齐人,或作公暂克。

曾——字皙,曾参父(音点)。

颜无繇——字路,颜回父,少孔子6岁。

商瞿——字子术,鲁人,少孔子29岁。传孔子《易经》。

高柴——字子羔,卫人,少孔子30岁。

漆雕开——字子开,鲁人,少孔子11岁。

公伯僚-字子周,鲁人。

司马耕——字子牛,宋人,多言而躁。

樊须——字子迟,齐人,少孔子36岁。好农圃之事。

有若——字有,鲁人,少孔子13岁,状貌似孔子。

公西赤——字子华,鲁人,少孔子42岁。

巫马施——字子旗,鲁人,少孔子30岁。

梁鱼——字叔鱼,齐人,少孔子29岁。

颜幸——字子柳,鲁人,少孔子46岁。

冉孺——字子鲁,鲁人,少孔子50岁。

曹恤——字子循,少孔子50岁。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50岁。

公孙龙——字子石,楚人,少孔子53岁。

其余还有42人。

说明:

1.《史记》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世家》)。世言孔子“三千徒仲子,七十二贤人”,便据此数字。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实载有77人,文翁孔庙图作72人,孟子言70子,则举的成数。2.本表所列35人,颇有年名,见于书传,其余42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不录。3.七十子之徒,遍布各国。由于他们受学于孔子而着成绩,对发扬周代文化关系很大,必须重视这一继承作用,学生则要从这些贤人中吸取为学的榜样,学习颜渊好学、勇于改过的品行;学习原宪“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宁“贫”而不愿“病”的高尚思想;学习澹台灭明“行不由径”,公事公办的无私道德;学习子路勇敢赴义的忘我精神;学习子张好学尊贤的礼让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他们的传记中寻找借鉴。

四子·五子·六子·十二子

四子——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子(宋淳熙之后始有四子之称)。

五子——老子、庄子、荀子、扬子(扬雄)、文中子(王通)(见宋王应麟撰《三字经》)。

六子——五子加列子(明嘉靖苏州顾氏世经堂刊有《六子全书》)。

十二子——墨翟、宋、慎到、惠施、它嚣、魏牟、陈仲、史鳝、田骈、邓析、子思、孟子(《荀子》中有《非十二子篇》)。

说明:

1.“四子”是儒家的几个最早有着述的圣哲,是《四书》的作者,所以《四书》又称《四子书》。2.“五子”的提法见于《三字经》:“五子者,有萄扬。文中子,及老庄。”《三字经》为宋人所编的童蒙读物,宋王应麟编,一说宋末区适子编,元明间人有所补充(见《广东新语》、《订讹类编》及《邵晋涵诗注》)。宋以前已有“五子”的提法,是用纯哲理的观点为标准选标的人物,配得较杂,时代也贯通周、汉、隋,为什么不选孟子,因为孟子入经;为什么不选管、商、申、韩及杨、墨,因为管、商、申、韩依附政法,而杨、墨偏颇;其中加上扬雄,因为扬雄用深玄的哲论辅赞经义;选人王通,因为王通以纯学者的姿态讲学河汾,为一代师。

其实这些标准都不很明确,王通便曾以《太平十二策》干隋文帝,不用而去,何尝不想依附政法?(按“文中子”是王通私谥,撰有《中说》十卷,聚徒讲学,颇为朝野所宗仰,唐太宗身边的兵法家李卫公靖,便是他的弟子,王通固是一代才人,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享年只33岁。)“五子”加列子为“六子”,列子为庄周所崇奉的人物,《庄子》中对列子加以神化,当然也属于哲学上的着名人物。

古代第一位“圣人”的传说

同类推荐
  •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AstheoldChinesesayinggoes:"Askaboutthecustomsandtaboosinanystrangeplaceyouaregoingtovisitinordertoavoidtrouble."Thisissoundadvice.Inthiscontext,inordertoreallyunderstandChineseculture,foreignersneedtolearnaboutChinesecustomsandhabitsfirst.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中东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发源地;一神论在此地萌芽与发展;《圣经·旧约》中所叙述的场景在这里;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与奶之地在这里;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均在此地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遗迹中东,这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她所创造的帝国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扛上呆萌少女

    霸道校草扛上呆萌少女

    没想到莫伊一个长相普通家境不好的女生竟然吸引了三大校草,这三大校草对莫伊更是呵护有加,到底莫伊最后会和谁在一起呢?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破虚妄

    剑破虚妄

    一次厮杀后的重伤昏迷,再醒来时,却发现所有熟识的人尽皆被杀,在这个一人无法独活的世界,赵昊为了得到力量,加入杀手组织,只为将那高高在上,将他们视若草芥的刽子手送入地狱!充满着狡诈与背叛的世界,赵昊每前行一步,都像是被人在暗中牵引,而那场屠杀,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他能否斩破眼前的迷雾,在这一场智与智的较量中,究竟谁会胜出……(有眼花缭乱的魂术,有轻灵飘逸的箭技,有势道凌厉的剑术,有刚猛霸道的斧技,更有千姿百态的血脉秘技……作为一个追了火影七八年的作者,这本当然是打斗略带火影风格的一本书了,希望有人喜欢……)
  • 穹天劫:凤翱九天

    穹天劫:凤翱九天

    她是将军女。五岁那年,源于对金戈铁马的向往,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从此女扮男装。她相信,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十年过去,当她手握霜月,志在千里,却发现原来所谓的命运其实是她命中注定的劫数!
  • 狐仙大人有点萌

    狐仙大人有点萌

    又名穿越只为爱你。该死的,我居然穿越了,还是一个架空的朝代,神马妖怪肆意纵横,战火纷飞,好不容易发回善心救了个小孩。什么。。小孩居然是个长像妖孽,成天喜欢花天酒地的狐狸殿下。爱在战国时代
  • 我真能创造世界

    我真能创造世界

    那年夏天,平凡的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
  • 为什么死神可以拥有系统

    为什么死神可以拥有系统

    “据说,穿过这里,就会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哦。”少女黑发红眸,眼里闪着带着笑意的光。她身边空无一人,是一片混沌的黑夜。随着她声音响起,空间里忽然噪杂起来,无数的人声响起,有的温婉有的疯狂,像所有的人生被剪碎又凌乱的摆在桌上。银发的女孩走到少女身边,两人颇有默契的说出了同一句话——欢迎
  • 邪尊傲天

    邪尊傲天

    君陌邪,她是二十一世纪里的黑暗王者,冷漠,邪魅,嗜血是她的代名词,她是世界第一组织“邪冥”的大头目,也是世界第一集团“暗月”的大boss,在黑白两界,她跺一跺脚,皆得俯首称臣,人们称她为邪尊“他”是将军府的“四少爷”,废材,懦弱,世人皆弃“他”,辱“他”,冷眼是“他”这辈子见过最多的东西。一朝逆袭,死神之眼张开,“黑暗王者”变“废材四少”从此,一袭白衣走遍世界,捡魔兽,收美男,所到之处,四方涌聚,风云骤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下间,谁敢不从?
  • 旷世绝恋:千生连

    旷世绝恋:千生连

    你试过梦里的事在现实中发生吗?你试过意想到的事下一瞬会兑现?佛说:这类人要好好爱惜,因为他带着前生的回忆而来,拥有强烈的第六感,跟梦中人有着莫大的缘分……《千生连》是安奕的第六灵感之作,一部谱写人间绝恋的经典系列小说,以三生轮回灵异言情为主体,手法却别于一格,极为与众不同,作品构思精彩,内容吸引,或唯美伤人,或悬疑惊悚,或疯狂激烈……无论何种都用优美独特的文笔述写五度空间的生死痴恋,不经不觉便能把读者带进千生连的世界。手中锦书千生连穿越世间五重门众生皆有生死缘几度轮回再相见
  • 缘来客

    缘来客

    缘分,有时候只是一个客人,来了一会儿终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