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86000000006

第6章 方志

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亦称地志或地方志。另外,还有一些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书籍,亦可归人其内。方志的传统分类法属于地理门。

中国的方志,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大体而言:一是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二是地区性方志、省志,除常称通志外,也有称为总志、大志、全志、省图经的。府志。州志,包括直隶州志和一般州志。县志,分县志、县丞志等。厅志。乡村镇志,包括镇志、乡志、村志、场志、里志、坊志等。乡土志。其他有卫志、所志、司志、屯志、边关志、盐井志、盐场志,以及介于省志和府志间的道志。三是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

方志起源很早。《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到了西汉和魏晋时期,“方志”一词已屡见不鲜。关于最早的方志书,有人根据《周礼》所载,把早期的诸侯国史与后来的府州县志相类比,认为传说中晋国的《乘》、楚国的《祷杌》以及鲁国的《春秋》,已初具雏形。也有人认为方志导源于古地理书,如《山海经》和《禹贡》,后世撰方志者多仿效之。方志和古地图的关系也很密切,从两汉到隋唐时期大量出现的图经,可见到它们间的渊源关系。

方志的形式和内容,是在时代的前进中逐步充实完善起来的。大体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尚处于形成阶段。当时,无论是体例内容,方志皆属地理书,其称谓亦多为“地志”、“地记”。其内容主要记叙地区的方域境界、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但也出现了一些专记物产、山水、道里、寺庙的专志。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隋唐两朝,“地记”日衰,“图经”盛行,以“志”、“记”为名的方志书也发展起来。所谓“图经”,开始多以图为主,表示疆域、山川、土地,经是图的说明,是图的附属物。隋唐时期,“图经”已以经为主,图反成为辅了,更加接近于后来所说的方志的性质。隋朝大业年间,朝廷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报尚书省。唐朝规定,州郡图经每三年编造一次,后改为五年一次;若州县有变,山河有改移者,不在其限。现存的《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成书于唐朝中期,可大致窥见隋唐图经的内容。该书按地方政区四十镇分列篇目,每镇有图(图现已亡佚),下载府州县户口、沿革、山川、道里、贡赋等。后来在敦煌石窟出现的《沙州图经》、《西州图经》等多种,虽已残缺不全,但亦可见其所载内容之广泛。

宋代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宋初编《太平寰宇记》,吸收前代“地志”、“图经”的经验。编人姓氏、人物、风俗等门类,因人物又详及官爵及诗词杂事,使以记地为主的方志成为史学的一个分支。至此方志书始体例初备,自成一体。宋代的方志,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据已知书目计算,约有六百多种,超过前面任何一代。其体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可为代表。全书分录、图、表、志、传五类,每类又有细目,层次清晰。又如范成大《吴郡志》,将全书分成四十余目,条理不紊。它们都对后来的修志者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的志书以成宗大德七年(1234)成书的《大元大一统志》最为著名。全书1300卷,“于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古迹、人物、风俗、土产之类,网罗极为完备”。明代修《大明一统志》,曾以之作为根据。《大元大一统志》已无全本,今可见者仅剩十数卷。

明代的方志比较前朝又有发展,数量和种类都有增加。全国有一统志,各省普遍修总志或通志,省以下的府州县亦各多次修志。此外还出现了像《延绥镇志》、《山海关志》等边关志,以及村镇志等等。对于志书的性质,明人明确提出属于史的范畴。同时还出现了以正史为体的编撰方式,视方志为“资治”之书。明代的志书类目繁多,如程文的弘治《句容县志》124目,李希程的嘉靖《兰阳县志》112目。但也有以简略见长者,如弘治间康海修《武功县志》,共三卷七篇;韩邦清的正德《朝邑县志》,内二卷七篇,不足七千字,都很出名。

清代是地方志的全盛时期,不但种类全、数量多,在体例和内容方面也更加充实完备。一批著名的方志学家直接从事修志实践,并在辑佚旧志和在方志学理论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修志,从顺治年间起就连续不辍。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各代,因编纂或续修一统志,朝廷曾多次下诏促令各省修志。雍正时还规定省府州县等志书,每60年纂修一次。清代修山水寺庙以及园林胜迹的专志也很多,还修关津志、盐井志,乡村镇里场坊市里等志。自乾隆以后修志更加兴盛,其中尤以江浙两省为最著。清末,又新出现乡土志。

清代志书的体例,除传统的门目体、仿正史的纪传体以外,乾嘉时,章学诚又别创新路。他编《湖北通志》,将全书分为“通志”、“掌故”、“文征”和“丛谈”几大部,每部下又分细目,别具一格。嘉庆时,谢启昆主修《广西通志》,曾仔细比较历代志书长短得失,舍芜取精,手订章目22篇,分别以典、表、略、录、传五大门类进行统率,被修志者奉为楷模。后来光绪时,缪荃孙等编《顺天府志》,也注意体例的创新。

清代著名志书,通志有谢启昆《广西通志》、阮元《浙江通志》和《广东通志》,李鸿章《畿辅通志》、曾国荃《山西通志》、袁大化《新疆大志》。府州县志有陆陇其《灵寿县志》、钱大昕《鄞县志》、余文仪《台湾府志》、戴东原《汾州府志》、章学诚《永清县志》、洪亮吉《淳化县志》和《泾县志》、李兆洛《凤台县志》、莫友芝《遵义府志》、李慈铭《绍兴府志》、缪荃孙《顺天府志》等。镇村志中,江苏甘泉县邵伯镇的《甘棠小志》、浙江吴兴县的《双林镇志》、山东阳谷县的《张秋镇志》和广东南海县的《佛山忠义乡志》等,亦均称佳制。还有一些私家撰述的名志,如师范的《滇系》、刘端临的《扬州图经》、刘楚祯的《宝应图经》、许实华的《海州文献录》、吴汝纶的《深州风土记》,都为人们所称颂。

与清代相比,民国时期方志的编纂,规模要小得多,体例多数亦沿袭旧志。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注意记载农工商业的生产情况,和人们的生活面貌,还增加了各种统计图表等等。其中以陈训正、马瀛等纂修的《鄞县通志》体例最为完备。

综观中国方志发展的历史,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大致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地方性。除全国性的总志和一统志外,无论是省志,或府、州、县志,以及各种专志,无不都是记载一定的地域,反映该地的特点。二是连续性。早在唐代,封建国家就规定,各州郡按时向朝廷编送图经。到了明清以后,统治者更屡颁修志诏令,以将新情况、新资料不断地补充到新修的志书中去。江苏常熟县,在明代的276年间,共修志7次,几乎隔40年重修一次;清代修了13次,每隔20年修一次。其他志书的编修,虽不如常熟县频繁,但也大多不止一二次。三是广泛性。唐宋以后,每部方志差不多都包括下述内容:如地理门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政治门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经济门有户口、田赋、物产、关税:社会门有风俗、方言、寺观、祥异;文献门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等等。在广泛的历史追述中,有不少在正史等史籍中所无法见到的资料。四是可靠性。由于地方志多根据当地档册、谱牒、传志、碑碣、笔记、信札等资料编写,其原则一般是“述而不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原始性。不少志书还搞了很多实地采访,所谓“以一乡人修一乡之书,其见闻确而论说较详”,显示了“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的优越性,故其可靠性和真实性也较某些史籍更大些。

中国历代编纂的方志,虽然数量庞大,但因各种缘故,损毁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元代前,留有书名而亡佚的方志有两千多种。明代方志应不少于3000种,现存只千余种。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志书(不包括山水祠庙等专志),约8500多种,其中清代最多,共6000多种,10万余卷;其次是明代和民国时期,各约有千种左右;宋元及宋以前,不过几十种。上述现存方志,从地区考察,超过500种的有四川、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其次是江西、广东、山西、湖南、陕西,各超过四百种;安徽、福建、湖北超过300种;修志时间较晚的一些边远省区,如宁夏、青海、西藏、内蒙古等,也各有几十种。志书的种类中,最多的是府州县志,有6600多种;以下是乡土志500余种;乡村镇志300多种;省志100多种,等等。以上方志书,除分藏国内各图书馆外,在国外也有不少,亦有散存于私家的。

同类推荐
  • 明朝花公子

    明朝花公子

    新书《大明逍遥游》已经发布,合约已到,还望诸位继续支持,书号:3541475
  • 大唐小闲王

    大唐小闲王

    李信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通宵了两天复习功课之后竟然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唐朝.........天哪,李世民是我亲叔叔???好像还很疼自己的样子........舒服了!唐朝还有比这个更狠的靠山吗?请务必让我做一个清闲的太平王爷!
  • 我在古代开药店

    我在古代开药店

    头孢配小酒,包你命没有。蓝瓶的钙,好喝的钙。人人都用妇炎洁……类似上面这一条条奇葩广告忽然出现在了古代的一家药铺前,谁也不知道,这个药铺的老板,其实是从现代穿越过去滴…… 新书《神冥异事录》筹备中,不定期上线。。。。。 (新书不小心删除章节被屏蔽了,等了一个多月还不截屏,正在思考要不要另写一本。可惜我写好的大纲。。。。。。)
  • 江山温柔

    江山温柔

    何为忠?领千军,跨万里,救黎民,却为心中的坚持放弃荣誉;何为孝?勇救父,忘生死,弃权势,却只换回父亲宁死永不悔;现代人袁沐风穿越到大周王朝,领鬼面,御阎罗,守护万民安康,却因理念不同而黯然。忠孝难两全,何不暂且放下,他弃功业,放权势,游万里江山,赏百媚千娇;只待时候到了,再次提刀追寻心中的坚定,重拾这大好河山。
  • 疗汉

    疗汉

    诸葛珪是他手里的第一个病人,完成了史上第一场阑尾炎手术。曹昂是他的小迷弟,对其推崇不已,哪怕敌对之后依旧对其称赞不已。刘备视其为生死大敌,孙权恨之入骨。曹操更是多次感叹错失良才,才有了这番鼎力的局面。刘里表示很无奈。“我只不过是想当一个太平盛世的富家翁,我也没想这样。”
热门推荐
  • 一觉醒来我换人了

    一觉醒来我换人了

    原莱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换身体了,脑子里还多了一个叫小天使的系统。原莱:我怎么又换身体了系统:小姐姐你的宝宝快挂了原莱:小弱鸡就是没用某宝宝:莱莱你说什么原莱:宝宝我错了某宝宝:你今晚睡地板
  • 与蛇共舞

    与蛇共舞

    好奇、爱管闲事的普通女职员,不断的被鬼和妖痴缠,她一次又一次被陷入困境!经历赋予成长,她在凶险的过程中蜕变,在蛇妖的帮助下,踏上漫长的女天师之路……阳光的大男孩,有着人与妖结合的肉身,他挣扎过、懊恼过,却逃不开命运的磨盘,相爱之人突然成了杀母仇人,而且情系两男,他该如何选择?他是狐妖,美貌与智慧并重的男狐妖,从邈视到守护,他天上人间至死不渝的守着她,哪怕为了成全她放弃生命……
  • 三国之乱世枭雄

    三国之乱世枭雄

    正值黄巾大起义,曹操,孙坚,刘备,甚至袁绍,袁术,各地郡守,刺史等辈都因此而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割据一方。既然他们都是这样发家的,那么索性我也来横插一脚,尝一尝这马前悬头,马后别弓,唱一曲霸绝天下的枭雄滋味。
  • 天道灵纪

    天道灵纪

    有一种恨,叫三世之恨,有一种爱,叫永生挚爱。他只是个普遍的灵者,路途漫漫,前尘旧梦,历历在目,穿越重生,或亦是从头再来。夏国王朝初年,各大宗门风云再起,各诸侯国皆当归一,天下太平。“我当王,你称帝。”成了将军又如何,将军不拜任何人,不信神佛,出,只愿同你一拜河山,二拜高堂,三拜护你一时,山呼万万岁!众多灵者的修炼之路,强者为尊的世界,很多人都想成为真正的灵帝,能有机会进入到传说当中的天界。当今九夏大陆,享誉盛名的三大宗派,分别是“天门”,“仙门”,“神教”,而即将拉开的序幕便是从“天门”开始。
  • 大明之东山再起

    大明之东山再起

    莫去羡慕旁人,都是失望的砖抹妥协的浆,堆砌出一道绝望的墙。还统统是半拉,哗啦一下,倒了。细看之下满地散落的物件,全只见残缺的无奈和半截子的是非。
  • 鬼仙都

    鬼仙都

    修为尽失的修真高手霍东穿越到元气贫瘠的大都市,开始一段不一样的修炼之旅。
  • 绝恋:我是冷酷公主我怕谁

    绝恋:我是冷酷公主我怕谁

    “敢打赌吗?长大之后谁先喜欢对方,谁就要答应对方一个要求!!”“打赌就打赌,还怕你不成?”为了15年前的赌约,宇文泽,世界第一集团的继承人,破天荒的请求老爹老妈把诺影骗到圣丽丝学院,只为心中恋恋不忘的倩影的一声“我喜欢你!”一步步,让南宫诺影卸下冷酷的面具。黄昏下,一个小小的身影羞红着小脸,吞吞吐吐终于说完一句“我喜欢你!”面前的人哈哈大笑,说我赢了,不料面前的身影微微一转,附上小唇,面带微笑说了一句“是我赢了!”
  • 神禳

    神禳

    永宁镇袜子巷的清秀少年巫木原本人畜无害,但当他被卷入一起冤案之后,一切即将发生改变。”既然过去无法改变,那就改变未来吧“
  • 沉王

    沉王

    诸子百家争鸣,素来以九个大流为首。儒之于重典,道之于五行,农之于五谷;阴阳乾坤,纵横捭阖;法有铁尺,名有巧舌;墨机千变,杂技万化。而在这九流之外,还有一门专攻战争,不问世事,以秘术雄霸沙场——世称,兵家。观平十年,嵬王李盛驾崩。为了守灵,一支三十八人的队伍踏破风雪,从北境边关千里迢迢奔赴皇城,却陷入一场密谋的死局,仅有一位少年逃出生天。而他也因此成为了兵家血脉的最后一人。几乎与此同时,新王宣布独尊法术、罢黜百家。百家士人被迫流放,如棋子般散落在了名为“天下”的大棋盘之上。少年亦不例外。为报杀父之仇,他剑指皇权,踏上了纵横天下之路。为王之人的野心、池国六城的纷争、奇异诡谲的术式、神秘莫测的组织……以及,他血脉里的流淌着秘密。天下风云,皆起于万民血火之中,却终将止于一人之手。以杀止杀,是为兵者之道。
  • 网游之铁火纪元

    网游之铁火纪元

    偶然得知了《铁火纪元》未来三年的发展历程,李聪心要不要选择前期大冷门职业搏一搏?当然要了!令人向往的武侠世界就这样敞开,绝世武功正面PK西方战士、骑士、精灵、法师……少林七十二绝技找不到?我知道在哪找!妙手空空不会用?我用得贼溜!“这游戏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NPC,怎么一个个都那么贱兮兮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