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92200000020

第20章 卷七(十三则)(1)

执政辞转官

【原文】

真宗天禧元年,合祭天地,礼毕,推恩百僚,宰相以下迁官一等。时参知政事三人,陈彭年自刑部侍郎迁兵部,王曾自左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张知白自给事中迁工部侍郎。而知白独恳辞数四,上敷谕,终不能夺。王曾闻之,亦乞寝恩命。上曰:“知白无他意,但以卿为谏议大夫,班在上,己为给事中,在下,所以固辞,欲品秩有序尔。”于是从知白所请,而优加名数,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并赐功臣爵邑。元祐三年四月,宰执七人,自文彦博仍前太师外,右仆射吕公著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中书侍郎吕大防除左仆射,同知枢密院范纯仁除右仆射,尚书左丞刘挚除中书侍郎,右丞王存除左丞,唯知枢密院安焘不迁,乃自正议大夫特转右光禄。焘上章辞,令学士院降诏不允。学士苏轼以为:“朝廷岂以执政六人,五人进用,故加迁秩以慰其心?既无授受之名,仅似姑息之政,欲奉命草诏,不知所以为词,伏望从其所请。”御宝批:“可且用一意度作不许诏书进入。”焘竟辞,始免。绍兴三十一年,陈康伯自右相拜左相,朱倬自参政拜右相,时叶义问知枢密院,元居倬上,不得迁,朝论谓宜进为使。学士何溥面受草制之旨,曾以为言,高宗不许。绍熙五年七月,主上登极,拜知枢密院赵汝愚为右相,参政陈骙除知院,同知院事余端礼除参政,而左丞相留正以少保进少傅,乃系特迁,且非覃恩,正固辞,乃止。

【译文】

宋真宗天禧元年,合祭天地于南郊,礼毕,推恩于百官,宰相以下迁官一等。时参知政事三人,陈彭年自刑部侍郎迁为兵部(尚书?),王曾自左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张知白自给事中迁工部侍郎。而唯独张知白恳切上书多次,辞掉迁官,皇上陈述谕旨,终不能夺他的志向。王曾听说后,也请求停止恩命。真宗说:“知白没有其他用意,只因你原为谏议大夫,班秩在他之上,现为给事中,班秩在他之下,所以固辞,意思是品秩应该有序。”于是依从知白的请求,优加名数,都进阶为金紫光禄大夫,并赐给功臣爵邑。哲宗元佑三年四月,宰相七人,自文彦博仍是太师外,右仆射吕公著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中书侍郎吕大防除左仆射,同知枢密院范纯仁除右仆射,尚书左丞刘挚除中书侍郎,尚书右丞王存除尚书左丞,唯有知枢密院安焘不迁,只自正议大夫特转右光禄大夫。焘上章辞转官,皇上令学士院降诏不允许辞转官。学士苏轼则以为:“朝廷怎么能以执政六人,五人迁官,对其中一人只变动官秩来安慰他的不平衡的心吗?既然没有授受迁官之名誉,仅仅是姑息安慰一下,欲奉命草诏,不知如何用辞,希望还是同意安焘的辞转官请求。”真宗御批说:“可暂且揣度他可接受转职,并作诏书不许推辞。”而安焘还是一味推辞,最后免转其职。绍兴三十一年,陈康伯自右相拜左相,朱倬自参知政事拜右相,其时叶义问知枢密院,原居于朱倬之上,没有升迁,朝廷议论认为应进升叶义问为枢密使。学士何溥当面受皇上的起草诏书的旨意,他曾为叶讲情,高宗不许。光宗绍熙五年五月,宁宗登基,拜知枢密院赵汝愚为右相,参知政事陈骙除知院,同知院事余端礼除参知政事,而左丞相留正以少保进位太傅,是为特迁,况且这一恩泽并没延及他人,留正固辞,于是停止了转他为少傅之事。

宗室补官

【原文】

寿皇圣帝登极赦恩,凡宗子不以服属远近,人数多少,其曾获文解两次者,并直赴殿试;略通文墨者,所在州量试,即补承信郎。由是入仕者过千人以上。淳熙十六年二月、绍熙五年七月,二赦皆然,故皇族得官不可以数计。偶阅唐昭宗实录载一事云:“宗正少卿李克助奏:‘准去年十一月赦书,皇三等以上亲无官者,每父下放一人出身;皇五等以上亲未有出身陪位者,与出身。寺司起请承前旧例,九庙子孙陪位者,每父下放一人出身,共放三百八十人。其诸房宗室等,各赴陪位纳到文状,共一千二十七人。除元不赴陪位,及不纳到状,及违寺司条疏,不取宗室充系落下外,系三百八十人,合放出身。’敕准赦书处分。”予按昭宗以文德元年即位,次年十一月南郊礼毕肆赦,其文略云:“皇三等以上亲,委中书门下各择有才行者量与改官,无官者,每父下放一人出身;皇五等以上亲未有出身陪位者,与出身。”然则亦有三等五等亲、陪位与不陪位之差别也。

【译文】

高宗登极布恩,凡是宗室子弟不论亲疏远近,人数多少,其文章两次中乡榜而获解送省试的,可以直接赴朝廷参加殿试;略通文墨者,由所在州经过测试,即可补承信郎。由是入仕者过千人以上。高宗淳熙十六年二月,光宗绍熙五年七月,又两次赦恩,因此皇族得官的不可胜计。偶尔阅读《唐昭宗实录》,载一事说:“宗正少卿李克助奏:‘按照去年十一月的赦书,皇族三服以上的亲属无官的,每一男性长辈之下可以录一人给予出身;皇族五服以上亲属未

有出身陪位的,给予出身。寺司官员请求继承以前旧例,皇帝祖先九庙(即九代皇帝以来)子孙陪位者,每一男性长辈录一人出身授官,共录三百八十人。其他各房宗室相等同,各赴陪位并交纳文书,共一千零二十七人。除去不赴陪位,以及不交纳文书,或违背寺司条例,取宗室中非三服、五服的人充数之外,共系录三百八十人,全部给予出身。’宣赦按照赦恩诏书办理。”我考察唐昭宗以文德元年即位,第二年十一月南郊礼毕发布赦恩,其赦文大略为:“皇族三服以上亲属,委托中书门下省各选择有才能德行的酌情给予改换官衔,无官衔的,每一男性长辈录一人出身;皇族五服以上亲属未有出身陪位的,给予出身。”然则有三服、五服亲,陪位与不陪位的差别啊!

孙宣公谏封禅等

【原文】

景德、祥符之间,北戎结好,宇内乂宁,一时邪谀之臣,唱为瑞应祺祥,以罔明主,王钦若、陈彭年辈实主张之。天书既降,于是东封、西祀、太清之行,以次丕讲,满朝耆老方正之士,鲜有肯启昌言以遏其奸焰,虽寇莱公亦为之。而孙宣公奭独上疏争救,于再于三,真录出于钦若提纲,故不能尽载,以故后人罕称之。予略摘其大概纪于此。

一章论西祀,曰:“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汉都雍,去汾阴至近;河东者,唐王业所起之地,且又都雍,故武帝、明皇行之。今陛下经重关,越险阻,远离京师根本之固,其为不可甚矣。古者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作沴,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明皇嬖宠害政,奸佞当涂,以至身播国屯。今议者引开元故事以为盛烈,臣窃不取。今之奸臣,以先帝诏停封禅,故赞陛下,以为继承先志。且先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则未尝献一谋,画一策以佐陛下。而乃卑辞重币,求和于契丹,蹙国縻爵,姑息于保吉。谓主辱臣死为空言,以诬下罔上为己任,撰造祥瑞,假托鬼神,才毕东封,便议西幸。以祖宗艰难之业,为佞邪侥幸之资,臣所以长叹而痛哭也!”

二章论争言符瑞,曰:“今野雕山鹿,并形奏简,秋旱冬雷,率皆称贺。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必不信。腹非窃笑,有识尽然。”

三章论将幸亳州,曰:“国家近日多效唐明皇所为。且明皇非令德之君,观其祸败,足为深戒,而陛下反希慕之!近臣知而不谏,得非奸佞乎?明皇奔至马嵬,杨国忠既诛,乃谕军士曰:‘朕识理不明,寄任失所,近亦觉寤。’然则已晚矣,陛下宜早觉寤,斥远邪佞,不袭危乱之迹,社稷之福也!”

四章论朱能天书,曰:“奸憸小人,妄言符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奉安。百僚黎庶,痛心疾首,反唇腹非,不敢直言。臣不避死亡之诛,听之罪之,惟在圣断。昔汉文成、五利,妄言不仇,汉武诛之。先帝时,侯莫陈利用方术奸发,诛于郑州。唐明皇得灵符宝券,皆王鉷、田同秀等所为,不能显戮,今日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及禄山兆乱,辅国劫迁,大命既倾,前功并弃。今朱能所为是已。愿远思汉武之雄材,近法先帝之英断,中鉴明皇之召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奭之论谏,虽魏郑公、陆宣公不能过也。

【译文】

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与辽朝结好,国家安宁,一时奸邪阿谀之臣,倡导祥瑞征兆,以欺罔明君,王钦若、陈彭年辈是这一主张的倡导人。皇上的命令既下,于是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太清宫祭祀老子,依次盛举,满朝老臣端正方正之士,很少有肯启齿直言以遏制奸邪之人的气焰,虽然是寇准这样的人也主张祥瑞封禅。而宣公孙奭独自上疏救弊,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真宗实录》是王钦若写定的提纲,因此没有尽载孙氏的上书,故而后人很少称道他。我略摘他上书的大概如下:

第一章论西祀,说:“汾阴祭祀地神,其事经书不载。西汉建都雍州之长安,离汾阴很近;河东乃是唐代帝业兴起之地,而且又建都于雍州之长安,因此汉武帝、唐明皇去汾阴祭祀地神。如今陛下经过重重险关,翻越层层险阻,远离京师根本之固,其所作所为是完全不应该的。古代的圣明贤王都是先把百姓治理好然后才去祭祀神灵,而今土木之劳,多年不曾停息,水旱作害,饥馑之人甚多,还要劳民事神,神能安心享受吗?唐明皇宠爱女色危害国家大政,奸佞当道,导致本人流亡,国家兵革兴起。今议者援引开元故事,以为盛大壮烈,臣私下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今天的奸臣,以先帝下诏暂停封禅,因而来赞助陛下,以为可以继承先皇遗志。但先帝欲北平幽燕,西取西夏,如上之臣则未尝献一谋、画一策以佐助陛下。而是卑辞重币,求和契丹,割让国土,笼络以爵位,姑息养奸,以求暂时苟安。主辱臣死不过是一句空话,以诬下罔上为己任,制造所谓祥端,假托鬼神,东封泰山刚结束,便议西祀汾阴。用祖宗艰难大业,为谄媚奸邪之人获取宠幸的资本,臣所以长叹而痛哭啊!”

第二章谏争言符瑞之事,说:“如今山野之处雕刻了一头山鹿,也要将所雕的形状奏明皇上,秋旱冬雷,都加以称贺。以此欺骗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此来愚弄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迷惑后世,则后世必定不会相信。心中非议,私下好笑,有识之士都会这样认为。

第三章论谏真宗去亳州事,说:“国家近来多仿效唐明皇所为。唐明皇并非美德的君主,观其所引起的祸患与败国,足以使人引以为戒,而陛下反而仰慕他!近臣们明知而不加劝谏,怎说不是奸邪之人呢?唐明皇奔走至马嵬驿,杨国忠既诛,他告谕军士说:‘朕识理不明,寄任大臣不得当,近来已经觉悟。’然而已晚,陛下宜早点觉悟,斥退奸邪谄佞之人,不要因袭危乱之迹,这才是社稷之富啊!”

第四章论朱能天书,说:“奸佞小人,妄言符瑞,而陛下却相信它,委屈自己以迎拜,归于秘殿以之供奉。百官与百姓都是痛心疾首,翻唇腹非,而又不敢直言。我不怕死亡之诛,听其罪罚,惟皇上决断。过去汉朝文成将军少翁,五利将军栾大,妄言符瑞而不应,汉武帝诛杀了他们。先帝时,侯莫陈利用方术制造符瑞,败露后被诛于郑州。唐明皇得灵符宝卷,是王钅共、田同秀等人所为,不能明正典刑,今天见太上老君于殿上,明天见太上老君于山中,大臣善恶不言而去迎取,端正之士畏惧而缄默不语。及安禄山造乱,李辅国劫帝迁都,国命既倾,前功并弃。如今朱能所为就是如此。愿陛下远思汉武的雄才大略,近效法先帝之英明决断,中间借鉴唐明皇招来的祸害,也许可以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孙先生之谏,虽魏征、陆贽也不能超过他。

赦恩为害

【原文】

赦过宥罪,自古不废,然行之太频,则惠奸长恶,引小人于大谴之域,其为害固不胜言矣。唐庄宗同光二年大赦,前云:“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而又曰:“十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杀人、合造毒药、持仗行劫、官典犯赃,不在此限。”此制正得其中。当乱离之朝,乃能如是,亦可取也,而今时或不然。

【译文】

赦免过失,宽宥罪行,自古没有废除过,但实行的太频繁,就会恩惠奸人助长邪恶,结果是引导小人于犯罪之域,其为害难以列举。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大赦,前面说:“罪不论轻重,凡平常之赦而不能宽宥的,都予以赦免。”而又说:“十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持杖抢劫、官吏犯赃,则不在大赦之内。”这符合大赦的宗旨。当离乱之朝,乃能如此,这是可取的,而如今或许不是这样了。

代宗崇尚释氏

【原文】

唐代宗好祠祀,未甚重佛。元载、王缙、杜鸿渐为相,三人皆好佛。上尝问以“佛言报应,果为有无”。载等奏:“国家运祚灵长,非宿植福业,何以致之?福业已定,虽时有小灾,终不能为害,所以安、史有子祸,仆固病死,回纥、吐蕃不战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上由是深信之,常于禁中饭僧,有寇至则令僧讲仁王经以禳之,寇去则厚加赏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爵为国公,出入禁闼,势移权贵,此唐史所载也。予家有严郢撰三藏和尚碑,徐季海书,乃不空也,云:“西域人,氏族不闻于中夏,玄、肃、代三朝皆为国师。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褒表之。及示疾,又就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既亡,废朝三日,赠司空。”其恩礼之宠如此。同时又有僧大济,为帝常修功德,至殿中监。赠其父惠恭兖州刺史,官为营办葬事,有敕葬碑,今存。时兵革未尽息,元勋宿将,赏功赋职,不过以此处之,顾施之一僧,缪滥甚矣!

【译文】

唐代宗好祠祀,但不甚重佛。时元载、王缙、杜鸿渐为相,三人都好佛。代宗问他们说:“佛讲因果报应,究竟有没有?”元载等奏:“国家运祚长久,不是平常多造福,何以通达到呢?造福多,虽不时有小灾,终究不会为害,所以安禄山、史思明因子而败,仆固怀恩进军长安时中途突然病死,回纥、吐蕃则不战而退,此都非人力所能及。”代宗由是深信佛教,常于宫禁之中赏宴僧人,有寇至则令僧人讲《仁王经》以求退敌,寇退则厚加赏赐。外族僧人不空,官至卿、监,封国公爵,出入宫禁,势倾朝野,此为唐史所载。我家有严郢撰写的《三藏和尚碑》,是徐季海书写的,三藏即为不空。说:“西域人,中夏没有听说过他的出身氏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都为国师。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褒表他。及患病,又于他卧室内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既死,废朝三日,赠司空。”其礼仪恩宠如此,同时又有僧人大济,常为代宗修功德,官至殿中监。赠其父惠恭为兖州刺史,政府出资操办丧事,还有皇上敕葬的碑文。今尚存于世。时兵革未尽息,元勋宿将,赏功赋职,不如其一二僧人,太荒谬肆滥了。

光武苻坚

【原文】

汉光武建武三十年,群臣请封禅泰山。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于是群臣不敢复言,其英断如此。然财二年间,乃因读河图会昌符,诏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遂为东封之举,可谓自相矛盾矣。苻坚禁图谶之学,尚书郎王佩读谶,坚杀之,学谶者遂绝。及季年,为慕容氏所困,于长安自读谶书,云:“帝出五将久长得。”乃出奔五将山,甫至而为姚苌所执。始禁人为谶学,终乃以此丧身亡国。“久长得”之兆,岂非言久当为姚苌所得乎?又姚与遥同,亦久也。光武与坚非可同日语,特其事偶可议云。

【译文】

同类推荐
  • 重生之难成大器

    重生之难成大器

    有人眼中的民国,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人眼中的民国,是学术百家,开宗立派,文采斐然。有人眼中的民国,是鸳鸯蝴蝶,故城旧梦,儿女情长。我没见过民国,但我从史书中看到过它,它不只有那些。民国七年,主角穿越而来,替我去看那个时代的样子。
  • 话说那三国

    话说那三国

    武将叱咤疆场,谋士翻云覆雨,天下纷乱,群雄角逐······抱歉,作者智商有限,只能想到这么多。不一样的三国,一样的体验!
  • 唐残

    唐残

    去他娘穿烂的盛唐、初唐,去他妈帝王将相、士大夫地主豪强富商,改良篡权的泛滥路数,我区区一个蝼蚁似得草贼就是要逆天啊;“在世曹操朱”老三算个毛,“人中之龙”李鸦儿也就那样了,杨大眼、钱婆留、还不赶快排好队。还有那个多才多艺的马球小皇帝,块放开那个妹子让我来。让我来“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让全天下金堂玉马的世家门阀,在遍地蜂起的泥腿子面前瑟瑟发抖。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伪装成穿越者的疑似触手怪/吃货,在唐末乱世大杀四方改天换地而吊打全世界的故事。
  • 穿越大唐当纨绔

    穿越大唐当纨绔

    一个平凡的现代青年穿越到了中国古代唐朝,成了中国十大奸臣李林甫的小儿子。到底是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过完一生还是是皇图霸业奋斗不惜?
  • 逍遥书生小寨主

    逍遥书生小寨主

    一个喜欢古风一心想当书生的大学生如愿以偿地穿越到了古代却成为了一个山大王......李箫剑:“什么?!我是山大王,这对得起我英俊潇洒的脸和灵秀动人的名字吗?”作者:“莫慌,莫慌,给你安排几个压寨夫人行了吧。”李箫剑:“你把我当什么人啦!......小蝉取我的常服来,带我去见见几位娘子。”作者(鄙视脸)......
热门推荐
  • 寻梦人之梦里谪仙

    寻梦人之梦里谪仙

    一位书生,不好好读书,出门寻梦。不修佛修道,也不练真气,当然也不修仙,修的只是心。一路坎坎坷坷,见识多少稀奇古怪,遇上多上能人异士,当然不少美女帅哥。追求的也不是钱、权、利、色,他追求的是梦!梦是什么呢?梦不是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也不是无聊时的一时兴起,梦是真实存在的。真实得就像玉皇大帝。盘古大仙一样。于是乎,不经意之间,他改写了文明,颠覆了千古认知,改变了千万代人的命运!
  • 挂尊

    挂尊

    一个少年,带着千奇百怪的外挂,走上了至尊路……(槽点较多,谨慎入坑,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风阳之月

    风阳之月

    在遥远而又神秘的炎阳大陆,五大家族掌握这一切,其余各大小家族落错分居。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那些情窦初开的少主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段艰辛修习的魔法旅程。
  • 一宠成瘾:腹黑Boss求放过

    一宠成瘾:腹黑Boss求放过

    悲剧,苏苏此刻只觉得自己的人生只能用“悲剧“两字来形容。自己不过是去兼个职,赚点生活费而已,竟然也会碰到上次害她差点被众人“就地正法“的混蛋男人。而这个男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大BOSS。当她看着眼前这位秀致佳绝,俊逸潇洒的大BOSS用一种高深莫测,极具危险气息的眼神盯着自己时,她突然有种想要夺门而逃的冲动…
  • 逗比情侣的逃婚纪要

    逗比情侣的逃婚纪要

    一个有脸蛋的不要脸男,一个没见识的装矜持女。那个谁,你偷人只偷一半,真的合适吗?
  • 模拟导游

    模拟导游

    在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中,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关联性和较高的乘数效应,展现了极强的产业优势并积极发挥先导作用。两年来,四川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已恢复到震前水平,成为海内外游客心中美丽而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民间大使”,四川导游肩负着传播四川特色文化、展示四川旅游形象的重任,为此,培养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导游人才已成为川内旅游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编写本教材的初衷。
  • 快穿之女神成长记

    快穿之女神成长记

    舒宁喜欢看小说,最近尤其爱看快穿文,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看着看着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快穿任务者了呢?好吧,就当体验生活了呗。因时空秩序紊乱,女配变成了女主,而原女主的生活就悲惨啦,舒宁的任务就是让原女主重新过上属于她的幸福生活。PS:第一次写文,写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欢迎大家指点。
  • 重生后天天想嫁厉先生

    重生后天天想嫁厉先生

    重活一世,容恩不撞南墙,改撞厉先生的胸膛。死死抱住厉先生大腿,啥段位的绿茶白莲通通走开,谁都别想拐走我家厉先生!厉先生嫌弃脸,“矜持呢?”容恩笑语盈盈,“先搁一边,以后赚回来。今日限免,本人全糖去冰,还八折,先生来一杯?”后来。厉先生喝上瘾了,“恩恩,你就像一本书,我看见就想……翻。”
  • 她与它与他

    她与它与他

    她,命中注定这一生是悲哀的它,是她这辈子的执念他,这辈子都不知道她爱他他,想代替它守护好她
  • 爱情倒数计时

    爱情倒数计时

    豪华游艇上的巧遇让他对她留下极好印象,所以在他需要一个口译人员时,他立即想到她。而她也不负他的期望不仅分内工作做得无懈可击,她浑身散发出来的魅力!就在他第一次想“认真”谈感情时,他却现她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