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00500000022

第22章 儒、道、佛与饮茶

中国古代儒、道、佛都注意到茶的致清导和的特点,利用茶传播思想,赋予了茶不同的内涵,这为茶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一些研究茶学的学者注意到,表面上儒、道、佛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如佛教强调在孤寂青灯中明心见性,而道家寻找的是空灵虚静中避世超尘,儒家则提倡以茶修身励志积极人世。但在实质上,几家茶道都包容了和与静的精神,体现了儒家主体的中庸思想。

儒家将传统思想引人茶道,提倡自省、友善,建立和谐的生活秩序。宫廷中的茶宴,便是用来融洽君臣关系的;民间的茶会,又是用来融治人际关系的。茶人历来以为茶对“精行俭德之人”最适宜,将茶看做是养廉、励志和雅志的一种手段,提倡“以茶交友”“以茶礼仁”,明确用茶来传播儒家思想。历代茶礼中的主要内涵,都是儒家礼制思想的反映。茶礼讲秩序、仁爱、互敬、友情,与儒家的传统精神完全契合。

诗人们的茶诗,也有相当多的篇幅表达了友情、亲情。如唐代李群玉《答友寄新茗》中的“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予春风酒渴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中的“无由持一盎,寄与爱茶人”;宋代王禹傅《恩赐龙凤茶》中的“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等。也有的茶诗是用于抒发作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的,如宋代欧阳修(双井茶)中的“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蔡襄《试茶)中的“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苏轼《寄周安孺茶》中的“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读”;沈与求《戏酬尝草茶》中的“待摘家山供茗饮,与群盟约去骄奢”;元代洪希文《煮土茶歌》中的“临风一啜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等。

儒家面对现实,在茶中也念及家事、国事、天下事。而道家的“无为”、避世观,也由茶中体现出来。

人们在分析儒、道、佛三家在茶文化中的功能时说,儒家完善了茶札,道家丰富了茶艺,佛教创立了茶道。这种说法不一定很确切,但这三家对茶学的贡献确实是有所侧重的。道家在以茶自娱的同时,还赋予了茶神秘的色彩,用过分夸张茶效的方式推广茶艺。

道家追求清静无为,重视养生,他们将具有清静内质的茶饮作为修炼的一种方式,是十分自得的结合。道家有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茶人,就是南朝时的陶弘景,是个隐居的山中宰相,也是个着名的医学家。陶弘景着有不少医药学着作,包括有从药理认识茶效的内容。明代茶人朱权,晚年崇尚释老,他视茶为养生的媒介,认为饮茶的目的是“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道士们常以茶与文人们交往,用道法感化旁人,在一些古代的诗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唐人温庭筠有一首《西岭道士茶歌》,诗云:“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是代道人言,言茶与道契合。又有欧阳修的《送龙井与许道人》,也是代道人言的,诗云:

颍阳道士青霞客,来似浮云去无迹。

夜朝北斗太清坛,不道胜名人不识。

我有龙团古苍璧,九龙泉深一百尺。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似人间香味色。

云游道人得了好茶,他们尝到的香味色与常人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得了道人的茶,也以为多了一个与道家沟通的媒介,由茶去揣度道家的空灵世界。明代施渐得了道士所卖的茶,赠与道士一诗,描述了这位贫而乐茶的山人,诗题为《赠欧道士卖茶》,诗曰:“静守黄庭不炼丹,因贫却得一身闲;自看火候蒸茶熟,野鹿衔筐送下山。”不炼丹了却忙于制茶,这是一个爱茶的道人。

有些道人的爱茶,与僧人是不分高下的,虽然他们的假追求有明显不同。

茶道与儒、道、佛三家的关系都很密切,其中又与佛教的关系最为密切。佛教的禅宗,以茶布教,为饮茶的传播与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禅宗的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追求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境界,坐姿端正,“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一坐三月之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具有提神益思、少睡静心、生津止渴功效的茶就成了一种非常理想的饮料。佛与茶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以后,逐渐与中国文化发生密切联系,佛教徒慢慢由儒士和道家那里学来了饮茶。

《晋书·艺术传》记敦煌人单道开在佛寺修行,昼夜不眠,也不怕寒暑,他用茶作为提神的饮料。南北朝时,许多佛寺都有茶饮。《洛阳伽蓝记》便有这方面的记述。

当然,这时候佛理与茶理还没有真正结合起来,茶还仅仅只是作为一种饮料为佛教徒所享用。

茶学家们认为,佛理与茶理的结合,是佛教禅宗的贡献。“禅”为梵语,意为坐禅、静虑。禅宗主张以坐禅的方式修行,要求修行者心中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这有点像道家的打坐养生,也类似于儒家的自省。中国自南北朝时传人禅宗,传至第六世传人慧能,慧能变禅宗教义,使之更适合中国实情,与传统文化谐合起来。他主张顿悟,不一定要求有太长的修行时间;又认为修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在家里一样念佛。这样一来,平常人也可以在家里修行,所以禅宗发展很快,人们可以自在地做一个佛教信徒了。禅宗的发展,很自然地与茶文化结合起来。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说:

“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这是说在唐代时,本来作为俗饮的茶被引人禅宗后,由于禅宗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饮茶之风的流行。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本来不饮茶的北方人,在接受禅宗的同时也接受了茶。

佛僧不仅饮茶,自己还植茶制茶,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南方的寺庙多建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深山密林,那里往往也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所以就有“有了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庐山志》说,早在晋代,庐山寺庙僧人就已开始植茶了。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就以自种茶招待过陶渊明。普陀山寺僧人在唐代就制成了着名的普陀佛茶,一直到明代仍有生产。

宋代贡茶着名产地建安北苑,南唐时就已是佛教圣地,三里一寺,五里一刹,建茶的出色,与寺僧们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寺院所产茶品,称为寺院茶,历史上出现的许多着名茶品,如庐山云雾茶、武夷岩茶、碧螺春茶等,都出自寺院茶。又如浙江云和惠明寺、杭州法镜寺、余杭径山寺、天台万年寺、云南大理感通寺、安徽黄山云谷寺、扬州智禅寺等寺院,都先后生产过优良茶品,有的茶品在20世纪初还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

寺僧饮茶,有专设的茶堂。他们在茶堂中以茶论经,以茶接待施主。规模大些的寺庙法堂,西北角都设有茶鼓,每至饮茶时以鼓声召集僧众。禅僧坐禅,则以焚香为标记,每焚完一柱香,就要饮一会儿茶。用以静思提神。有的寺僧一天因此要饮四五十碗茶,饮茶成了寺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很多寺院都有“茶头”,专司烧水煮茶。有的寺院还有“施茶僧”,负责为游人惠施茶水。

寺庙中所用的茶还有一些名目。供奉佛祖菩萨的茶,叫“奠茶”;一般僧众饮的茶,叫“普茶”。据《云仙杂记》说,觉林寺僧志崇饮茶很有法度;他将茶叶按品第分为三等,待客以“惊雷英”,自奉用“营草带”,供佛用“紫茸香”。他是以上等茶供佛,以下等茶自饮,有客人赴他的约会,都要用油囊盛剩茶回去饮,舍不得废弃,可见待客的茶也是极珍贵的。当然历史上也有些佛教徒爱茶甚于参禅,如明代乐纯在《雪庵清史》中为居士所开的每日必修课中,便将焚香、煮茗放在前面,而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等都置于饮茶之后。这样,品茶成了参禅的先导,参禅似乎成了品茶的一个目的,这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两件事情。

历史上有不少名僧,他们同时也是煮茶品茗的行家。唐僧皎然极爱饮茶,他与陆羽交往甚厚,在一起探讨茶艺。他留下不少茶诗,抒发了自己由茶中体味到的情趣,我们前引他诗中“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的诗句,就是这位茶僧的深切体验。皎然还有一首《饮茶歌送郑容》说:“常说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傈”,也是抒发这种体验的。又有赵州观音院的禅师从捻,一张嘴便是“吃茶去”,后世视这三字为祛语。五代时的吴僧文了也善于茶事,他因此而被称之为“汤神”,并有“华定水大师上人”的称号。宋代的南屏谦师也深谙茶艺,自言茶艺“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苏轼有一首《送南屏谦师》,便是夸赞这位名僧的茶艺的,诗云:“遭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这里说的“点茶三昧手”,也就是高超的茶艺,后人多有诗句言及。如明代韩奕的《白云泉煮茶》即云:“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物品由来贵同性,骨清肉腻味方永。客来如解吃茶去,何但令人尘梦醒。”

唐宋之际,禅宗经历了一次不小的整顿,戒律又开始严格起来。怀海和尚新创禅律,由于他身居百丈山,所以又将禅律名为《百丈清规》。清规中对僧人的饮食起居、行为方式规定了许多标准和规范,当然也包括饮茶方面的规矩。有人认为这是佛教茶仪茶礼正式形成的标志,它在宋代开始已广泛推行,而且广泛影响了俗世的礼仪。

茶禅的结合,便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也正因为这茶禅一味,在禅往域外传播的时候,茶也成了同行者。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秉承“老北京”系列的京味儿,诗文画三位一体。诙谐、逗乐、风趣、自然,旨在为正在失去的老北京留下鲜活记忆:踩高跷、贴门神,寄托着老北京最生动的生活乐趣;锔匠、染坊、日杂挑子,串起老百姓朴素的岁岁年年;牛头肉、二锅头,蕴含着老北京的老礼儿老习俗;编席子、采野菜、拉冰床,是再也见不到的困苦;穿“的确良”、戴“羊剪绒”,野营拉练、看露天电影,是新时代的新时髦。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老北京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再现了老北京难以复原的精神遗产。
  •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解释+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
热门推荐
  • 惊鸿九霄

    惊鸿九霄

    阴阳轮的毁坏,导致原本妖与人的平行世界相交,仙家与魔王合力拿到通天金石维持秩序。
  • 进击的卡牌世界

    进击的卡牌世界

    身处波澜壮阔的卡牌世界陈随风手持奇迹阶卡牌昂然挺立他心中警觉:“排除了十五个人,还有谁在和我抢主角之位?”
  • 网游之天下无敌

    网游之天下无敌

    神:在游戏中成神,在现实中实现复仇。背负血海深仇,走向成神之路……魔:从死亡的地点爬起来,迈着华丽的舞步走向新生……斗:上天给了我一次继续生存的机会,不是让我来浪费的。未报完的仇接着去报,未完成的事情继续去完了……
  • 综漫之我是路灯王

    综漫之我是路灯王

    穿越到了乌鲁克时代,变成了幼年时期的金闪闪。到底是当一个贤王呢?还是当一个更加中二的路灯王?吉尔伽美什:“不是你记忆中的英雄王,但中二的程度没两样。”
  • 早上好,鹿妖!

    早上好,鹿妖!

    鹿妖,早上好我是鹿仙哦,好的,鹿妖都说了是鹿仙了哦,鹿妖。。。。。知道是鹿仙啦,不过,你还是个半狐狸妖啊那是意外,是意外。。嗯哼←_←
  • 艾泽拉斯新历程

    艾泽拉斯新历程

    让我们走近艾泽拉斯,去领略不一样的人生。实力划分普通、精英、史诗、传奇(半神)
  • The Resiliency Advantage

    The Resiliency Advantage

    Dr. Al Siebert explains how and why some people are more resilient than others and how resiliency can be learned at any age. The Resiliency Advantage will enable you to bounce back quickly from setbacks, gain strength from adversity, and meet life head on.
  • 海贼王之全能与平凡

    海贼王之全能与平凡

    生下来被父母抛弃,成为奴隶,遭到非人的待遇,迫于无奈的成为了海贼出生在平凡的家里,过着平凡的人生,突然有一天身为穿越者的记忆苏醒,就获得了金手指。出海了。全能与平凡,这两个人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 海边弹吉他的你

    海边弹吉他的你

    男主萧雨饱受煎熬,跳海自杀谁知穿越到了过去,下决心重新来过。他的巨大变化引起了前世一直看他不顺眼的学生会会长江成一的关注。他真的是之前那个放荡不羁,啥也不会,只会打架的少年吗?重生天才吉他手&高冷学生会会长萧雨:“ma的!劳资对一个男的脸红个屁。。。魂淡~”江成一:“。。。”
  • 王者荣耀之最强玩家

    王者荣耀之最强玩家

    在这个盛行电脑lol,手游王者荣耀的时代,一个高中生,一个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家庭,一个梦,一次离家出走,一段真实而又开挂般的故事,最终造就了,王者荣耀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