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23600000006

第6章 越剧常识(3)

“小歌班”时期,男班艺人演古装戏时的髯口,一般为庙里泥塑神像的胡须或用黑白纱线制成一排的软须。到了后期,开始租用行头,使用的是绍剧的髯口。男班进入上海后,采用京剧髯口。老生、大面多用“黑满”“苍满”“白满”,小丑多用“八字”“吊搭”,大面有时也用“虬髯”。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出现改良髯口,髯须改短、改轻。40年代初,上海进行越剧改革时,老生不用传统挂髯,改用话剧“粘胡”化装术,即用黑白绒线扯成丝状,用酒精胶粘在演员嘴唇及下颏部,再用剪指甲的弯剪进行修剪。但是,这种“粘胡”化装十分不便,所以后来开始改用铜丝做胡,方法是用铜丝做髯架,然后将胡须结扎在铜丝上。之后不久,又受电影和话剧装扮艺术的影响,胡须勾在绢布上,再缝在铜丝上。雪声剧团演出《嫦娥奔月》一剧中的丞相,已使用改良胡。改良胡与传统髯口不同,传统的“满口”不见唇嘴,髯口是粗钢丝作骨架。改良胡是用粗铜丝沿唇嘴、下颏弯曲成型,唇嘴外露可见。种类有“五绺胡”(上唇二绺,下颏一绺须,两耳鬓二绺须)、“三绺胡”(上唇二绺须,下颏一绺须)。20世纪40年代,在演近代戏和现代生活戏中,胡子开始采用胡套粘贴和羊毛粘贴两种方法。如雪声剧团演出《香妃》一剧中的郎世宁,《一缕麻》中的周观察、医生,都用了这种方法。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越剧院有了专职毛发、胡套制作人员。

20世纪60年代,上海越剧在演古装戏中全部使用改良胡。这时候的改良胡又有了新的变革,胡子骨架改用中细铜丝,胡须原料以人发和牦牛毛为主,掺用羊毛,再用这些原料勾在肉色的丝绢上或网眼上制作而成,这样就更加适合女子越剧表演特点。20世纪70年代的改良胡也运用在传统的古装戏中。新编历史剧、古装戏中的髯口,都根据剧中人物,在尼龙网眼纱上勾制而成。胡须原料以人发为主,混掺牦牛毛,髯长在一尺左右。

2.服装特点

越剧服装是随越剧表演艺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小歌班时期的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的租赁服装时期,到越剧服装不断进行自身变革、发展,进入专业的越剧服装设计的新时期。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越剧服装逐渐形成了以轻柔、淡雅、清丽为主要特点的独特艺术风格。

(1)古装衣

越剧古装衣,是以仕女画、年画、版画、雕塑等为参考,同时借鉴电影服装而发展起来的戏服样式,是越剧的特色服装,在剧中年轻女子和中年妇女经常穿戴。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搭配有短裙或中裙、佩、腰带、玉饰。短、中、长裙又有折裥和无折裥之分。按身份不同,古装衣又分为仕女衣、民间衣、宫装衣。其特点是裙长衣短,胸腰收紧,形体分明。

(2)越剧蟒

越剧蟒以明代官服为依据,追求领圈、水甲、纹样的统一,“补子”缩小到直径四寸半或五寸,“补子”的纹样也不必遵循历代官服中“文用禽、武用兽”的规定。在制作上和传统的“蟒”有很大的区别,不再是整件夹里,而是前后有麻衬,挺括硬撑,以显官风十足。衣袖上臂夹里是衬布,下臂夹里是衬绸,这样又有了潇洒自如、轻柔的特点。同时改“蟒”两旁的“摆”为软做,或半软做,或没有“摆”,“摆”的尺寸也大大缩小减窄了,发展到后来,蟒的前后内衬有的干脆不用麻衬,而用布括浆代替。在色彩上,越剧蟒不受传统的上五色的限制,下五色、间色的都有。

(3)越剧靠

越剧男班早期都用传统大靠,后来的女班也沿用传统大靠。改革后,“靠身”“靠脚”“靠肩”,不再用“网子穗”或“排须”、搂带,一般也不用双层靠肩。靠肚不再是传统的平面一大块,改为围腰的“腰包”再束虎头腰带。靠衣不绣花,都用甲片。越剧靠的衣料不用传统的大缎,而用缎背绉,手绑、腰包、腰带则往往用丝绒。1944年春,袁雪芬饰演《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所穿戎装,甲片开始用铜片,上甲、下甲都用,谑称“货郎担”。以后,纹样有“鱼鳞甲”“丁字甲”“人字甲”“龟背甲”等,有金绣,也有用金缎、银缎剪贴,或金银宽边花版线缝纫上去。护心镜有用克罗米铜泡,或盘金、盘银。靠肩上的吞口,做成半立体。越剧靠以紧身、适中为美。

(4)越剧裙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以后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20世纪40年代又受清末仕女画的影响,设计了“褙裙”。这种褙裙,罩在大裥裙外长出很多,但它的斜角边缘靠近小腿肚的地方,正面用佩,佩很长,长到脚面,很简洁。这种“褙裙”在《梁祝哀史》《新梁祝哀史》《嫦娥奔月》等剧中反复使用。

短裙,行话俗称“包屁股”,有折裥的,有不折裥的,有网眼雕花的,有绣花、贴花、斜裁、平裁的,花样繁多。

(5)越剧云肩

越剧云肩,最早用的都是传统大云肩,以后发展到百多种,如对开云肩、珠珠云肩(白珠,或金、银珠穿成的)、有领云肩、无领云肩。以纹饰变形的有,如意云肩、花形云肩、网眼云肩等。

(6)越剧褶子与帔

越剧小生穿的褶子是不开门襟的,有圆领、斜领、对开领,开门襟的是“帔”。这种“帔”往往在剧中有夫妻两人出场时,运用相同色彩,称“对帔”。越剧帔在领口上又变化出多种样式,如斜襟帔、直襟帔、翻领帔、如意领帔等。小生褶子与帔,多用间色,花纹偏一边,有四君子花纹(梅、兰、竹、菊),也有用牡丹、玉兰等花纹,领边也越改越窄,约二寸,朝秀美的方向发展。越剧所有衣服在服装的“夹窝”里都挖“裉袋”夹窝裁剪成圆形,所以越剧的戏服,双肩挥洒自如、平稳服帖而且舒服。

(7)盔帽

越剧早期男班演传统戏时的盔帽,多是借用生活中的秀才帽或有额玉的瓜皮帽。以后逐渐租用绍剧、京剧的服装和盔帽。女班进入上海后,主要演员有了“私彩行头”,戏服、盔帽都是在戏服店买的。而其他穿“堂中行头”的演员,则是穿戴租来的戏服、盔帽。这些盔帽基本上承袭了京剧或昆剧的帽箱制。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初,盔帽上使用较多的泡珠和亮片。这一时期越剧的改革也向盔帽工艺师傅们提出了改良盔帽的要求。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实践,传统帽箱制的束缚被打破,改革后的越剧盔帽,吸收了古代人物绘画的养料和历史生活习俗资料,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创新。除了在制作、式样、纹样、配色和用料等方面有了大胆的革新,在用料上也开始多用丝绒、利亚绒、绉缎或绸类,近年来更是采用了乔其绒、光明绒等具有吸光性的新面料,逐步形成了轻、巧、美和多样化的特点。

越剧盔帽在改革中积极运用传统色彩,同时也兼顾现实风俗习惯,如帝王、皇族常用明黄色、杏黄色,婚庆喜事常用红色,丧葬戴孝常用白色。纹样色彩多以点翠为主,兼用其他色彩,强调素净、简洁。盔帽上贴银盘金要求和服装一致。纹样用法,帝王、王族都用“行龙”“正龙”“夔龙”;皇妃、公主都用“凤鸟牡丹”;老年角色都用“八宝”“福禄寿”字样;武行角色都采用动物变形图案;文行角色都采用花草变形图案,并兼用装饰性的回纹、云纹和几何纹,但形态已变化,装饰的位置不同。传统盔帽上常用不同颜色的绒球进行装饰,而越剧盔帽却用得很少,这是越剧盔帽区别于京昆盔帽的重要标志。

(8)靴鞋

越剧男班在“草台班”时期,演员已穿租借的靴鞋。女班进入上海后,模仿京剧、绍剧穿高靴,特别是大面、老生,官带装扮穿高靴居多。女班小生穿的靴鞋都不高,穿云鞋,有平底鞋,有一寸左右高的鞋。小旦为弥补身材过矮,在鞋内垫高二三寸。20世纪30年代末“高升舞台”演出《彩姨娘》,筱丹桂饰彩姨娘,为了增高曾用“踩跷”。直到1944年演《新梁祝哀史》的男角小生才穿一寸左右的薄高靴。解放后,小生穿三套云高靴居多,一般都要两三寸左右,个别演员还要再加内高。1955年,拍《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后,靴鞋改革,不但穿高靴,在靴头上也改成有云饰纹的花样或绣花,色彩套成强烈和谐的三色,俗称三套云高靴。

3.舞台道具

(1)舞台布景

越剧布景经20世纪40年代的摸索与实践,为后来的越剧舞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中国诞生后,随着越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舞台美术设计也迈向了新的高度。写意、写实和虚实结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又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布景形制。

写实型布景。以写实产生意境的手法,时空变化不大,但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西厢记》《红楼梦》,静安越剧团演出的《光绪皇帝》等剧的布景。

虚实结合型布景。为越剧布景大量采用的方法。一种是小装置的以局部形象为主设计景物,由观众以想象去意会全局。此布景留有较大的表演空间,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三看御妹》、少壮越剧团演出的《李翠英》等剧。另一种是大小装置相结合的布景(即写实布景与小装置相结合),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祥林嫂》《北地王》《金山战鼓》等剧。

中性和特性的布景。在吸收话剧布景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越剧独有的舞台美术语言糅合而产生的。在运用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多变性,使不同的场景产生和谐美,又不失各个场景的规定情境及自己固有的特点。如上海越剧院在20世纪80年代演出的《汉文皇后》等剧。

装饰性布景。在“守旧”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创造,常用在时空变化较大、传统表演手法较浓的剧目中。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盘夫索夫》《打金枝》《碧玉簪》等剧。

借鉴民间艺术风格的布景。把特定环境与装饰性糅为一体,如把民间剪纸、皮影艺术手法吸收运用,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韵味。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白蛇传》《十一郎》、现代剧《纺纱闯将》等剧。

(2)道具

道具最早称“砌末”,小歌班初期的“砌末”都是日常生活用具。到了“绍兴文戏”时期,开始模仿京剧、绍剧的道具,并由“检场”人(越剧称“值台师傅”)管理。当时所用道具都放在一个大木箱(俗称“百宝箱”)里。这些道具是向“堂中行头”师傅租来的。以后,主要演员有了“私房行头”,道具中的桌围、椅帔也成了必备的“私彩”。当时,出于表演的需要和与布景的配合,对舞台上常用的道具,如刀、枪、剑、棍、马鞭等,进行了改良,目的是达到美观、轻巧,适合女演员使用。还有一部分道具则直接采用生活用品,或仿真制作。其时越剧界出现了兼职主管道具的演职人员,开始向“王生记”家具店租用红木家具,向电影厂租用道具,或去旧货店及豫园小商品摊档购买生活用品。特殊需要的道具,按图样到灯彩店去定做。道具制作师,采用翻模脱胎、篾扎纸糊、立粉彩绘、刻花裱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各式各样道具。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酒杯、花瓶,形态逼真;《情探》中的龙王、神像,《北地王》中的先祖列宗,都用篾扎纸糊后彩绘,似庙里菩萨一般;《红楼梦》中的花篮、薰炉、立地花瓶等,都是既逼真又美观。越剧的道具,具有轻、巧、美、牢的艺术特点,为戏曲界同行所称道。

(3)灯光

越剧在最初进入上海后,演出大都在中小型场所。由于剧场设备简陋,表演区往往只用一只500瓦的灯泡高挂台口内侧供舞台照明。设备较好的剧场备有带聚光镜片的灯箱,起到加强舞台局部光亮度的作用,供剧团演出时租用。这样简单的照明设备不能满足编导和主要演员们对于灯光的要求,他们希望灯光能够配合剧情和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布景设计师也要求灯光制造特殊的气氛,以增强布景的视觉感染。于是当时出现了一种控制灯光电源设施的土方法——盐水控制法。这虽然在控制灯光明暗度上是一个进步,但仍与舞台艺术的要求有较大距离。

随着技术进步和设施改善,灯光操作系统的“双刀四闸板”“来司”(变阻器)和变压器相继出现,并有了面光、侧光、顶灯等灯具设施,在灯具上加红、黄、蓝、绿等色纸以制造环境气氛的技术也开始运用。新中国成立后,舞台灯光艺术极大地发展与提高,并开始出现了专业的灯光设计师。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灯光艺术构思,有了更多创意性的探索,多光源、多角度的全方位布光,以及在光亮度、光色上运用反差对比的手法被不断采用,灯光的舞台表现力被不断增强,使越剧虚实结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体现。

同类推荐
  • 谦虚礼让

    谦虚礼让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关于大国兴衰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世纪,至今这一话题仍是社会热点。耶鲁大学教授、畅销书作家艾米·蔡研究了波斯、罗马、唐朝、蒙古等历史上的八个超级强国,揭示了这些国家成功的基因以及衰落的根本原因。她指出,尽管这些国家的统治力量各不相同,但是至少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在鼎盛时期都是最为多元化和宽容的。讽刺的是,每一项多元化的宽容政策从本质上来说都潜藏着衰落的种子。近百年来的国际局势,一直都是由大国关系引领并受大国关系发展影响的。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复兴的中国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和平崛起?……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
  • 与茶说

    与茶说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热门推荐
  • 爱之春潮

    爱之春潮

    她是不幸的,但同时她也是幸运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残酷却磨练着一个人的意志。女主人翁袁心仪由于家庭贫困,父死母病,姐弟五人饥寒交迫。为了改变生活,也是为了追求梦想,她南下广州开始了她梦的追寻,繁华都市并不是每个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与简单,从而开始了她的苦难旅程。
  • 倒计时三天

    倒计时三天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三天,你会怎么过?王武一觉醒来,体内突然多了个钟,他必须在仅剩的三天里竭尽全力地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期限一到,迎接他的将是求死不能……
  • 小心,吸血鬼殿下已出没

    小心,吸血鬼殿下已出没

    对于拥有一半贵族吸血鬼血统的喵小柠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她老爸是吸血鬼的伯爵,然而她老妈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正是因为他们的相爱才有了她这个奇葩的结晶。更奇葩的事,她就出去挣个外快,也能遇上吸血鬼而且长的还很正,更奇葩的事,那只吸血鬼的老爸跟她老爸还有那种神马神马的关系,所以他就堂而皇之的住进了他家,这是什么鬼。“司空钥,吸血鬼是不会吸同类的血的,你对着我露出獠牙,这是什么意思。”喵小柠“但是你是吸血鬼么?你别忘了你还有一半是人类,我只要吸你人类的一半就可以了。”司空钥傲娇的说。“……”喵小柠
  • 枷锁的世界

    枷锁的世界

    万物都是被枷锁的,枷锁无形无相,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枷锁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枷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进化?异变?末日?轮回?枷锁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叫江玉维的男人,他正在一步一步解开枷锁的面纱。不断的感受理解,不断的穿梭在不同的世界,站点,空间。一次次枷锁的碰撞,最终理解枷锁的意义。
  • Burlesques

    Burlesqu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宠婚:总裁大人,首脑妻!

    豪门宠婚:总裁大人,首脑妻!

    【宠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某天记者专访某妻管严人士:“请问总裁先生,在家里请问一般都是谁做主呢?”某傲娇人士称:“当然是我!”当晚夜半,某男心里一万点后悔的躺在沙发上蜷着被子喊道:“老婆,我再也不敢了!”等等,老婆,自家公司电脑不能黑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硬核玩家的魂系生活

    硬核玩家的魂系生活

    作为专门挑战高难度游戏而在圈内闻名的徐朗穿越了。作为一个除了游戏毫无特长的普通人,光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活下去就需要拼尽全力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徐朗惨叫着决定以一个硬核玩家的身份接受挑战!
  • 仙丹少女才不想被吃掉呢

    仙丹少女才不想被吃掉呢

    虚鲲老君抢购了一批铜。虚鲲老君说要用铜炼丹。然后他真的炼出来了……总之,这是一个仙丹少女为了不被吃干抹净而奋勇斗争(卖萌)的故事。
  • 大魏枭臣

    大魏枭臣

    梁进觉醒了前世的记忆,从此开始了他的奋斗史。但是首先,他要解决自己囚犯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