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3700000007

第7章 接受别人的世界,一切都会不同

交际界不存在天才,但可以有天使。天使们愿意放下心中种种束缚,去主动接受他人,去理解别人的世界,所以天使在人们的眼中才如此美妙,令人难以抗拒。在交际界,天使无束缚,处处得人心。

善用同理心,进入他人的精神领域

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善用同理心,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也才是最牢不可破的。

同理心

当你正痛苦的时候,却看到身边的他在灿烂地笑,你是不是会痛恨对方,觉得对方是在和你作对,即使对方是一个和自己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当你在向朋友诉说自己的苦恼时,对方却在打瞌睡,甚至表现出一丝不耐烦,你是不是觉得很受打击,认为对方完全不在乎你?

这就是同理心在作祟。同理心在心理学上又称做“共情”(empathy),通俗的说法就是换位思考。放在人际关系中,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尤其是在伤心难过、遇到挫折的时候。虽然一个人的痛苦不可能变成所有人的痛苦,一个人流泪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伤心,但是同理心却常常让人渴望有人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着想。

在人际关系中,要想赢得对方的好感,建立亲密的关系,就一定要了解同理心。在别人痛苦的时候,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即使不能表现得同样痛苦,但是也不要表现得很幸福。要知道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另一个人是不可以很幸福的,这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同理心告诉我们,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在对方痛苦时,你反而表现得很幸福,就可能引起对方的仇视心理。于是当你遇到伤心事的时候,对方也不会站在你的角度,甚至有可能幸灾乐祸。

一个很胖的男孩摔倒了,怎么站也站不起来,几个路过的同学看到这个情景,都哈哈笑了起来,甚至当男孩越是着急想要站起来追打大家时,大家反而越觉得好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自从这件事情后,男孩每次看到同学摔倒,都会急着去看热闹,然后总会拍着手嘲笑对方。连孩子都会因为对方不能体会自己的痛苦,甚至把自己的痛苦当做他们的快乐,而在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换做心智已经成熟,自尊心越来越强的成年人,又怎么会不因为对方不能体会自己的痛苦而伤心难过呢?

感他人之所感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将心比心。要想别人理解你,你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别人。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在表达感情前,学会试着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抛开对他人的成见与判断,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和痛苦,相信在你遇到顺利的事情时,也定能赢得对方真挚的同理心。

看到别人痛苦时,人们是很难感到幸福的,除非这个人毫无感情。但是我们在表达同理心时,也要以理解为核心,拒绝同情,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这样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心,而不是应景下的虚伪。同理心不是迁就别人的感情,更不是为了同情而同情。同理心要的是在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和对方的内心产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上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感受。

在人际交往中和对方建立同理心,将十分有利于双方感情的提升。但是要知道同理心是饱含温度的,是对人的一种真实、纯洁的情感表达,绝不单纯是促进人际关系建立的工具。同理心代表着一种人格、一种情感、一种尊重,拥有了良好的同理心,这个世界的人际关系才会是有温度的。用同理心建立起人际关系,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真正脱离了单纯的利用关系。

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心灵桥梁,同理心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有意义,同理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另一个人是不可以很幸福的。

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几乎人人都有这么一种通病,即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就是投射效应。不管你是刻意也好,不自主也罢,强扭的瓜不会甜,投射效应的结果只可能是零。所以赶快从这种噩梦中惊醒吧。

总想让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可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为了一个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方为此已经脸红脖子粗,另一方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甚至越争论,越希望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

事后,双方终于可以冷静地思考,会觉得这种行为不但不可取,还是很不礼貌的,所以也告诫自己下次一定要改正。但是以后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很难改正,还是希望对方更多地顺从自己的观点,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似乎让别人接受了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莫大的心理满足。

是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别人,即使有时候自己明明已经意识到这种行为并不正确,也不可取,但是仍不愿意放弃。

这种把自己的好恶和意愿强加给别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

逃不脱的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不仅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人际交往,甚至在我们还是懵懂孩童的时候,就已经受到它的影响,直到我们为人夫为人妇,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它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是父母认为不健康的食物,即使孩子再喜欢吃,父母也是不会给孩子的,只会给孩子吃他们认为的健康食物。长大后,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他们认为的最好的职业,并且会从各个方面去说服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当这个孩子有了丈夫或者妻子,又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有了自己的孩子,又会开始他父母的轨迹……

我们走入社会,和人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时候,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很容易受这种投射效应的影响,遇到事情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使是出于某种目的选择妥协,心里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还是希望能够说服对方。

心理学研究发现,投射效应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好恶、欲望、情绪归属到别人身上,甚至强迫性地希望对方也有同样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生性多疑,那么在他的眼中,对方往往也是不怀好意的;如果一个人单纯善良,他也会将所有人想象成和他一样单纯善良。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用尽心机算计别人,那他理所当然地也就会以为所有人都在时时刻刻算计着他;自我感觉很出色的,总觉得别人也认为自己很优秀;悲观者,往往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也是胸无大志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自知或者不自知的投射效应在起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人际交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人们的想法不可能完全一致,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呢?

总是反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是一种思想极度不成熟的表现,是一种认知障碍。长此以往,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要知道谁也不愿意做他人思想的傀儡。

如果我们想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切不可强施于人。

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不要总是将“你这样做不行”、“你得听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强制性的话放在嘴边,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学会平等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投射效应的结果就可能只会等于零。

了解对方近况,借以搜集有效信息

如果对方欣喜的时候,我们却说出了令人沮丧的话,这无异于给人泼了一盆冷水;同样,如果对方正处失业之际,我们却频频祝贺道喜,这无异于让对方怀疑你的居心,你的人际关系只会险象环生。可见,及时了解对方信息,这一点很有用。

不了解情况闹出的笑话

最近看了很多宫廷戏、谍战戏,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不管是后宫嫔妃内战,还是间谍打探密报,通常都是要了解对方的近来状况,然后才能搜集到最有效的信息,最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其中最经典的应该算是集宫廷和谍战于一身的大戏《美人心计》吧!西汉初年,皇太后吕雉掌权期间,为了防备封王在外的刘恒母子,不断派出细作(间谍)去了解刘恒母子的近来情况,借以搜集到刘恒母子是否真的臣服的信息。

生活当中虽然没有宫廷戏中的尔虞我诈,也没有固守江山的艰巨任务,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想从对方身上获取有效信息,同样也一定要去了解对方的近来情况。

提到这点,我不禁想起了同事笑笑的故事。

那天,几个同事在酒吧喝酒。同事笑笑从窗口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柿子,刚喝到嘴里的一口酒就喷了出来,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跟你们说,我今天办了一件特好玩、特傻的事情。今天我竟然在一个高中同学订婚的日子里,给人家说媒去了。当时可把我那哥们儿吓坏了,拉着我就往外走,边走边说,哥们儿,你是不是没听说过柿子和核桃的笑话啊,搞清楚状况,别来给我惹麻烦啊。我这大喜的日子,你也不提前了解了解情况,一年多没见,见面来给我保媒来了,我看你是给我毁婚来了吧!”

这就是不了解对方近况的“下场”,闹了笑话不说,有时候还会将事情搞砸。不信,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笑笑故事中的那个关于柿子和核桃的笑话。

有三个女婿要去丈母娘家做客,大女婿和二女婿在做客前一天打听到丈母娘家明天要吃核桃,于是就提前准备了一把锤子。而三女婿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这一情况,没有搜集到有效信息,可想而知,当场出了丑。

后来,丈母娘又邀请三个女婿去做客,这一次,大女婿、二女婿又提前了解到这次丈母娘准备的是柿子,于是每个人准备了一把锥子。而三女婿又没有了解丈母娘家近来的情况,而是认为上次丈母娘准备了核桃,这次也就带个锤子吧。最后就拿起大锤砸了柿子。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笑话,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从一笑中体会出深意。

搜集信息,了解对方

我们和人相处,很多时候需要技巧。这其中最大的技巧就是了解对方,然后适时向对方作出回应。这就好像人们常说的拍马屁要拍到点上,我们与人相处的技巧就是要找准对方的相处点。

要学会关心对方,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要获得对方的近期信息,就一定要学会关心对方。电视剧中常常有这样的桥段,有人要向别人了解某个人的信息的时候,通常就会说是这个人的亲戚,听说这个人生病了,来了解情况。如此这般,就会顺利得到有用的信息。

不只是在电视剧中,现实中更是如此,对方的近期情况是自己作出行动、建立关系的可靠材料。

如果你不想在对方生病的时候乐呵呵地去道喜,如果你不想在对方想要吃辣椒的时候,给对方送去一罐蜜糖,如果你不想在和对方相交的时候,像一只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就一定要学会去了解对方的近期情况,搜集自己想要的有效信息,然后适时行动。

别抬高“自我”,而要抬高对方的“自我”

人际关系就像跷跷板,一头高,一头低,就要出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太自我,也不要太唯他,学会平衡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要紧处。

强调自我,忽略他人

这是一个自我的社会,人人都希望强调自我的存在,要个性,要独一无二。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却往往过于抬高“自我”,忽略他人的感受,不能满足他人的“自我”,而这是很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的。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就好像两个人同时生活在一块有限的空间里,一个人要求得多了,另一个人拥有的必然就会少,这是很不利于两个人关系平衡的。过于抬高“自我”,只会使这种失衡越来越严重,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对方。

娱乐圈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刚出道的明星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气,无论面对前辈,还是影迷,都表现得很谦卑,这时他不管是不是有大红大紫的潜力,都不会引来反面评论。如果他出了名,只要表现出一丝抬高“自我”的倾向,马上就会引起诸多负面评价,并且他的名气越高,公众对他抬高“自我”的行为就越是反感。如果他不能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还是过于抬高“自我”,最终就会走出公众的视线,迎来大红大紫后的冬天。

前段时间热播的青春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捧红了郑爽,一时间,郑爽成了众多青年男女的偶像。长相清纯可爱的她,简直成了众粉丝的女神。当然在这期间批评郑爽没有演技、徒像个花瓶的观众也不少,不过倒没有对她人品的负面评价。

然而2010年“中国金鹰电视奖”颁奖晚会结束后,一时间,郑爽却引起了众多关于她人品方面的负面评价,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在颁奖现场,郑爽表现出了过于抬高“自我”的情绪。从各大网站的贴吧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金鹰电视奖后,关于郑爽“高傲”、“目中无人”、“牛气哄哄”的评价言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

明星如此,普通人也是如此,只不过明星要提高自己的名气,驾驭的是众多观众罢了。所以我们要想驾驭别人,就必须要明白:请不要过于抬高“自我”,而忽略了他人的“自我”。

要有一颗谦逊的心

无论我们自己处于何种地位,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正如有人曾说的,真正有钱的人,绝不会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富有,真正有地位的人,在人前反而越是懂得放下自己的身份,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得人心者。

可见如果我们要想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真正赢得人心,驾驭他人,就必须学会时刻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而不是靠抬高“自我”,将自己放在高位。要知道只有别人将你看得很重要的时候,你的重要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你或许就是一文不值。你把自己抬得高高的,也只能是一个人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避免抬高“自我”,去满足他人的“自我”,还要求我们学会以人为先,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在人前要学会给对方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处处表现自己,以自己为先、为重。要知道当自己总是把自己当做中心的时候,或许你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当自己把自己当做唯一的鲜花的时候,最容易被采摘掉的也是自己。

很喜欢朋友说的一句话:“你的地位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同时也是别人给的。有一天如果你高高地抬高了自己,那么支持你的人必然远离你,这时你的高位也将轰然倒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无论地位有多大的差别,都会追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就是自己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是支撑两人关系的支柱,如果一方过度抬高了“自我”,那么必然会失去这种心理的平衡,也就必然会失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要想驾驭他人,请不要过于抬高“自我”,而不去满足他人的“自我”。

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使他迅速理解你的意思去外地旅游,要懂得当地的一些俗语,才能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同样,与人交谈时,尽量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并运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对方才能轻松领会你渴望表达的意思。由此可见,人际交往重在因人而异。

鸡同鸭讲,等于没讲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将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的名字放在一堆人名里面,即使字号很小,我们却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来。同样,两篇相同主题的文章,对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表达的那篇,我们往往最容易理解、记忆。

记得初学古文的时候,老师往往先让我们记忆翻译过来的现代汉语,然后再背诵原古文,结果我们常常是已经将现代翻译背诵得滚瓜烂熟,而古文依然不能成诵。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常常被我们气得大发雷霆:“你们就不懂得变通啊,不就是换句话来说同一个意思吗?用心点背……”现在想来,这不过是熟悉的语言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普通的规律在作祟罢了。

在社会中和人交往,完全不同于学习古文,不必去为了考试一字不差地背诵,但我们却有同一个目的——理解。古文要理解,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字不错地背诵,并且背诵相对于理解更重要。与学习古文不同,生活中的理解比如何表达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对方熟悉的语言,让对方迅速理解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要苛求如何表达。

斯沃普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当斯沃普还只是一家美国西部电力公司的小职员的时候,他为了当上分公司的经理,工作十分努力。然而在斯沃普事业发展到最关键的时刻,他竟然因为一次竞争错失了一笔重要的生意。

当时斯沃普和卡内基竞争一笔生意,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斯沃普精心策划了一套竞标方案,但是让人感觉无奈的是,这份精心制作的策划案,却让斯沃普失去了这笔生意。原因就是这份策划案没能从普通人的角度,运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来表达,对非专业人士使用了专业术语,因此不能很好地让对方理解斯沃普的意图,最终让卡内基抢得了这笔生意。

后来,基恩·萨姆回忆起这件事时曾说过:“看上去,好像他应该重新上一课了。斯沃普从一名工程师而非普通人的角度来写这份报告,那篇报告中的公式、详细的数据对于公司的领导们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所以另一家竞争对手才这么轻松地拿到了合同。”

语言表达首先要让对方听得懂

商场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更是如此。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让对方迅速理解你想说的话,要比追求巧妙、完美的表达重要得多。的确如此,通常来说,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语言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走在大街上,当听到熟悉的歌曲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同样一种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要比发生在美国、西伯利亚更能引起身边人们的同情。当我们给朋友照相的时候,往往最美的瞬间是对方最熟悉、最擅长的姿势,而不是那些刻意摆出的“漂亮”动作。

这就是因为熟悉才更容易理解。所以当一个聪明的人在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给对方时,会将重点放在想方设法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上,让对方更容易、更迅速地理解自己想说的话。

要知道当对方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就算是再美妙、再动听的表达,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好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好像漂亮外衣下丑陋的灵魂,这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好感的。因此请记住:熟悉的语言才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

巧用镜子连环效应,这是一种有效的商务战术我们照镜子时,会在镜子里发现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镜像。你会怀疑眼前的它吗?你会抗拒这个它吗?当然不会。这就是神奇的“镜子连环效应”。

镜子连环效应让她失败,又助她成功

朋友曾问我:“你喜欢自己,还是讨厌自己?”说实话,我们谁都不会说讨厌自己,甚至当我们一次次看自己的照片时,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漂亮。这不是自恋,只是人的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就好像我们总是容易对和我们相似的人产生好感。

有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跟我说,每次他负责招聘的时候,遇到和之前的自己很像的人,都会觉得很亲近,总想多问他一些问题,也尝试给他一些好的机会。也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惊喜地发现在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如果能找到对方与自己的相似点,并以此作为谈判的开始,整个过程就能进行得十分流畅,达成共识的几率也特别大。

其实这是“镜子连环效应”在起作

用,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商务战术。朋友莫涵就巧妙应用了镜子连环效应,助自己走上了事业、感情的成功之路。

莫涵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聪明的她总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公司里,她的人缘总是很好。而提到她的成功秘诀,莫涵总是说这要归功于她的第一任老板。

莫涵第一任老板是一位成熟稳重的三十多岁女人,莫涵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了这家公司工作。三个月试用期结束的时候,公司要对她和同时进入这家公司的另外两个人进行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留用,不合格者就要被无情淘汰。三个人里莫涵的学历最高,业务能力也最好,几轮考核下来,她的成绩也是最好的。

然而就在莫涵以为自己毫无疑问可以留下来的时候,在最后一轮老板亲自面试中,她却被淘汰了。

那天,老板亲自面试了他们三个。莫涵在老板面前一如往常地表现出色,然而面试过后,人事部却告诉她被淘汰的消息。莫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服输的她最后鼓起勇气敲开了老板的门。

“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女孩,我在你身上看不到一点我喜欢的影子。”

很多年过去了,莫涵现在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员,然而每次当她回忆起她的第一次工作经历,她都会说:“虽然她是一个自私的老板,但是她却实实在在地告诉了我,如果你想尽快让一个人,包括你的老板、客户,对你产生好感,那么你最好让他们觉得他们是在照镜子。试着去了解对方,然后模仿对方,这样会让你更容易接近对方。”

共同点能让对方对你产生亲切感

志同则道合,两个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语言的共鸣,这是长久以来不争的事实。我们和人相处,不妨先试着去学习对方、模仿对方,让对方在和你的相处中找到相似点,这样对方就会很自然地在和你的相处中产生亲近感,从而愿意和你交往。

也许你会说:“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去模仿别人,充当别人的镜子呢?”但是不要忘了,与人相处,与人建立关系,是要从陌生关系开始的。

陌生人之间相处总是抗拒、不信任,要与陌生人建立关系,那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你能让对方在你的身上发现熟悉的影子,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容易拉近。

让自己做一面知心的镜子,这将是你通往人情关系、职场事业成功的魔镜。

主动把“没关系”变成“有关系”

试着将“没关系”变成“有关系”,试着让自己对周围的世界多一份好奇心,多一份探知欲,我们将会因此具有结交不同行业、不同性格朋友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此,才有可能走入他人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往中顺利地“攻城略地”。

不被禁锢的大脑

曾经有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掉在他的头顶。他捡起苹果,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埋怨这该死的苹果,而是产生了浓浓的好奇。“它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是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开始认真研究,进行探索,终于发现了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近代物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牛顿的成功正在于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生活中,我们和人相处时更是如此。想要和陌生人建立关系,就一定要找到一根连接的线,所以就要学会将“没关系”变成“有关系”。我们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是走近他人、建立关系的月老红线。

当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用到方方面面的人,需要和很多不同行业、不同地位的人进行合作,而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很多人建立关系。但是一个人认识的人总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化解这种矛盾呢?记得有人说过,你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只隔着三个人,只需要你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你就能在你和陌生的“他”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进而变成熟人,成为朋友。

世界因好奇心而进步,人类社会因好奇心而变得更加文明。主动把“没关系”变成“有关系”,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熟识,世界才会充满关爱。世界的美好就在于它的色彩斑斓,而色彩斑斓正是因为好奇心才存在。

没有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的世界将会一成不变和死气沉沉,人与人之间只会是陌生而冷淡的。记得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的孩子们讲出了几十种,小学生讲出了十几种,中学生讲出了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了两三种,社会上的人们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是真实的存在。后天的学习禁锢了我们的想象,把我们禁锢在死的知识里,思维萎缩,终于成了不敢想、不敢说的人,于是被称为“成熟”。

不要丢掉好奇心

好奇心让人去探索。好奇心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探求知识的内在源泉。正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哲学深厚的好奇心,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不断探索才能结交不同的朋友,而朋友多了,路才会更好走。

好奇心让人坚持不懈。好奇心的出现往往出于偶然,但好奇心却不仅仅存在于偶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偶然出现的好奇心可能稍纵即逝,但对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和不懈努力的人来说,这些偶然出现的好奇心甚至可以演化成他们终生追求的目标。和人相处,试着将“没关系”变成“有关系”,产生一种好奇心,那么我们就会坚持于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就会更多地走近别人,探索有助于自己成功的人际关系。

毫无疑问,好奇心是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也是对现有规则的深化和研究,甚至是对既有行为和准则的悖论式思考和颠覆性行动。

当我们试着将“没关系”变成“有关系”,试着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时候,我们未尝不是开启了一扇走入他人心灵的大门。而随着对他人的走近,好奇心又让我们发现更多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有动力、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探知他人。

试着将“没关系”变成“有关系”,试着让对周围的世界多一份好奇心,多一份探知欲,我们将会因此具有结交不同行业、不同性格朋友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跟对方产生共情,也绝不能丧失自我

这其实便是拿来主义。好的、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的,我们要拿来;坏的、对自己发展不利的,我们要统统拒之门外。这样,我们才能够成长为交际精英。

两人之间的趋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夫妻相》这首歌:“我们会长得越来越像,有人说这叫做夫妻相,两个人的表情互相模仿,两种思想合并成信仰……”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在外貌、语气和某些动作上很相像。这是由于双方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相同,时间久了,夫妻俩相同的面部肌肉得到锻炼,笑容和表情逐渐趋于一致,让两个原本迥异的外貌,看起来也有了相似之处。

事实上,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不仅在外貌上会趋于相同,两人磨合久了,一举手、一投足间就会有很多的神似之处,此时彼此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共情。

夫妻之间如此,相处久了的朋友之间亦是如此。通常两个好朋友对一件事的看法会莫名的相似,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因为目标一致的人容易对彼此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从而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

但是人与人之间总归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别人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因此,在跟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的同时,绝不能因此丧失对自我的判断。

不要丢失对自己的客观判断

战国末年,李斯在求学中初见韩非时,便断定他是自己今生遇到的第二个注定不朽的重要人物,第一个是他的老师荀卿。而韩非见到李斯时也是感觉眼前一亮。当韩非介绍完自己时,李斯近乎癫狂地兴奋。两人坐下摆了会儿龙门阵,均有相见恨晚之意。

接下来的日子,韩非以他独特的贵族视角和超凡的才学,将李斯领入一片全新的天地。李斯也像一块贪婪而高效的海绵,迅速地把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吸收消化。

日后,李斯在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求学岁月时,这样评价他和韩非的关系:“不遇韩非,李斯不得为李斯。”虽然李斯和韩非的内心产生了强大的共情,但是李斯并没有因此丧失自我,他知道自己七年之学是为了什么,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何在。韩非贵为韩国公子,自然是要东归,而自己要去的是强人遍地的秦国,他不做鸡头,也不做牛尾,他要带着锋利的寒光直奔牛头而去。

最后,李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名垂青史。试想如果当初李斯丧失对自我的判断而随韩非入韩,那恐怕载入史册的就另有其人了。

可悲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当下有些人宣称追求个性、宣扬自我,实际上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比如如今普遍的追星现象,不一定是真的喜欢某个明星,只是因为他现在红,别人都喜欢,所以我们也喜欢。其实追星的行为并不应该反对,因为在追星的过程中,我们会对那些明星产生敬慕,从而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激励自己不断向偶像学习,用他们的成功鞭策自己,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追星的过程中盲目崇拜、失去自我,就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了。

能够找到和内心世界产生共情的人是一件幸运而且幸福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切和接受,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别人的情绪,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彼此更加亲密。但是共情并不代表共体,我们要有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

同类推荐
  •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本书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叙述了大量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从中总结出应对人生困难的办法,包括调整心态、如何发现身边的机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等等,故事通俗,内涵丰富,对人多有启发。尤其在当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何渡过经济的寒冬”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学会进退

    学会进退

    每个成功者都可以说是进退自如的高手,要想掌握好进退的方法和时机,首先要从“败退胜进”的思维误区中走出来,进不见得就强,而退并不一定是弱。那些忍耐退让的人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比巨大的力量,现在占据优势的人可能危机重重,而现在退让之人可能笑到最后。所以,先要在脑海中把非此即彼的定式思维扫除掉。进退只是一种策略,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进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退也不一定显山露水。进退之形并不一定全都着于形迹。
  • 修心(Mbook随身读)

    修心(Mbook随身读)

    《修心》以弘一大师的著作、演讲稿为基础,针对无常尘世中万千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德行操守、为人处世、修身养心等方面入手,帮助读者看清人生迷局,冲破精神藩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超脱。现代人往往有知识、会做事、能赚钱,但却不快乐,求功利、谋富贵、贪安乐,却总难圆满。究其原因,就在于内心的浮躁、不安定、没有依托。
  • 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

    “优秀”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习惯,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优秀的习惯有着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在成功路上如鱼得水!《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汇集了成功人士必备的优秀习惯,指导读者从了解和认识习惯着手,结合当代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从心态、品质、工作、思维、行为、时间、生活、学习、交际、情绪等各个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优秀的习惯对人生成功的重大意义。
  • 如何会做打动人心的事

    如何会做打动人心的事

    本书内容是在对古今丰富的处世经验的归纳、提炼的基础上,结合中外成功人士的处世方法和技巧编著而成。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主要是阐述制人攻心的重要性和洞察人心的基本方法;中篇则详细个体地介绍用情感、用利益、以人格,用异性魅力等打动人心的策略;下篇则分别介绍打动上司、下属、同事、朋友、客户、恋人等人心的技巧。纵观全书,它内容翔实、风格清新,是本难得一见的人际交往指导书。处世的核心是会做“打动人心”的事。谙熟克心之道,方可处处赢得人心;洞悉人心之密,才能时时打动人心。
热门推荐
  • 快穿之世界宠儿

    快穿之世界宠儿

    羽秋作为一名失了忆还是大佬的人。面对时长抽风的系统。仍能面不改色。其实他在任务世界中经常犯蠢。大佬也没有什么怨念。
  • 你好裴先生

    你好裴先生

    【超甜】四年零四个月二十三天……“小丫头,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吗?”“……”“你知道我喜欢你的,嗯?”“轩哥哥,我错了还不行吗?”“乖!”
  • 这个总裁不好惹

    这个总裁不好惹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遇到了阿修罗一般的男人,从此以后她一步一步惊心,一次一次跌落谷底,她不断逃离,终于在一次蓄谋已久的逃离中,她成功逃脱了那如鸟笼的地方,正当她窃喜时,头顶却传来了某人的声音,女人,你要去哪儿?
  • 我的前世是后羿

    我的前世是后羿

    在这个灵气复苏的修仙纪元,一个叫刘原的年轻人在家修炼,突然一个绝色女子告诉他,他是后羿的转世,而那个女子,是嫦娥……
  • 星际之重返地球

    星际之重返地球

    元力崛起,组建军队重返地球,覆灭西斯帝国,拯救人类
  • 混元之神敛夫记

    混元之神敛夫记

    凤瑶灵,混元珠化身,后转世仙界八公主,容貌倾城,法力无边。南宫璃,苍穹之光剑剑灵,神器乾坤神镜拥有者,魔界魔尊,转世人界太子。万年前二人未化形前相互陪伴,后意外分离,自此剑灵踏上追寻路。不知真相的混元之神从此踏上敛夫路,当遇到魔界二皇子南宫寒时,某寒“灵儿,守护截既然是你,那我便永远护你”当遇到妖界妖王时,妖王“灵儿,即便不要这天下,我也要得到你”当遇到人界宗门大师兄莫飞羽,莫飞羽“盟主,一眼是你,永生是你,属下永追随”当遇到幻巫族长老幻流觞时,与之纠葛更深,幻流觞“瑶瑶,我从未后悔爱过你”面对这么多无意中招惹的各种各样出色之人的盛情难却某罪魁祸首“什么?我只是答应好友帮人渡劫,没有惹你们啊?”她只不过下一次凡而已,最后在众人中敛了一只剑灵,得知真相后,陪他踏上了强者之巅,永相随。男强女强,身心俱干净哦!
  • 走天路

    走天路

    天路难难于上青天主人公王二小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娃子(异界的)可是一场飞来横祸却使他全村被杀,慌乱之中他逃到无尽森林,在一处池子处捡到了一面奇异的镜子在镜子中照映出来的一个神秘男子教他把镜子还给他,却发现他们却不是同一世界的后神秘男子教他生存之法教他还镜之法就这样一场莫名其妙的还镜之路开始了
  • 永安王的末世妻

    永安王的末世妻

    一个是从末世穿越而来的彪悍女;一个是天生贵胄的傲娇男;动荡不安的世下,且看他们如何携手笑看苍华。沈倾妍是丞相府中饱受姨娘陷害下人欺负的小可怜,因为自小与永安王的婚约而身受庶姐的嫉妒,导致刚满13的她在庶姐的及笈之礼上落入水中香消玉殒。随之而醒来的是来自末世的沈妍,从此,二小姐的一生处处是坑……永安王秦懿,身为皇上最宠爱的皇子,自小与相府的体弱胆小的二小姐有婚约,本想借着尚书府长女的手退掉婚事,却发现落水醒来的沈倾妍竟该死的引人注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社会交际中的谈话,看起来似乎人人都会,因为人人都有一张嘴,但如果说的离题万里,或者不着边际,同样是不会说话的表现因为他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可见,要真正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达到表达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还必须把握交谈的一些规律和原则、技巧和方式。而具体到每一个人不同的社交场合与社交情境来说,适合于此的并不适合于彼,适合于这个情境的并不适合那个情境,适合于这个场合的并不适合于那个场合。因此,总结与归纳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最佳说话方式,肯定会对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停地穿梭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的亲爱的读者朋友大有用处,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