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95500000075

第75章 徐俊

杜邦(中国)公司公共事务总监

你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据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少当了驻外记者。你没有做这个行当,有没有一点遗憾?

哈哈,其实大方向还是一样的,都是传播。毕业后没做成新闻记者,原因大家也清楚,就是1990年那个时候的新闻界内部整顿,不招新人。所以我的同学后来做公关做广告的很多,也谈不上有什么遗憾。

其实当年报考国际新闻专业的初衷也是挺幼稚的。我父母都是学理工科的,爸爸是搞航空航天的,妈妈是搞化学的。但我一直比较喜欢文科。我父母原先挺反对我学文科的,后来拗不过我,也就不多说了,但希望我所学的文科专业能偏数学一点(比如经济学),或者偏外语一点。让我选择,我就选了偏外语。高二那年,北京办了一个“中日青年友好之船”活动,我有幸作为中学生的一名代表参加了,去日本与那里的青少年进行了交流。去了以后,我觉得当个外交人员挺有意思的。后来国际关系学院来学校招人,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就去面试了。了解了我的各科成绩和爱好后,面试老师建议我报考国际新闻专业。所以,高考的时候,我就只报了这一所学校和这一个专业,结果就考上了,在国际关系学院学了5年:3年外语,2年专业。

现在回过头来想,这么多年,我有几个选择其实很幼稚,但是对我的事业和生活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当年香港工作结束后选择来上海。当时香港在传播方面已经很发达,在公关业务的细分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我也非常喜欢香港的城市氛围。因为觉得上海和香港最相似,就选择了到上海工作。那些选择的理由其实是比较幼稚的,但没想到从此就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了。

你从博雅到杜邦,干了那么多年的公关,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感受很多,但要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时还真说不上来。公关行业本身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有时往往没有办法在整个企业的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尤其对一些新人来说更是如此。而如果你不能去主导工作,也就没有可能谈论工作的计划和平衡。因为你势必要多花很多时间来替别人做事情,甚至包括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你在职业上开始往上走了,掌握了一定的主导权,才有可能去把握你的工作节奏。我当初在博雅面试新人的时候,特别强调三点:一是做这一行很辛苦;二是做这一行想要出名很难;三是想靠做这一行发大财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现状。干这一行要忍受很多委屈和压力。当然对于经验和知识的回报也是不错的。所以,对于新人来说,先不要老是想着赚钱,比收入那是没有底的。吸引他们的切入点不应该是钱,而是经验和知识的获得。我想没有一个行业,能够让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接触到那么多的人和事,让人有那么快的进步和提高。这才是公关行业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干了那么多年公关,有成就感,也有不少遗憾,甚至每一天都会有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发生,包括所提出的建议被客户或老板否决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小偏差,乃至某一个熟悉的同事突然辞职不干了,等等。尤其在公关公司的时候,时常会有一些提案最终没有被客户所接受。这当然令人遗憾。但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有可能是提案本身存在不足,也有可能是提案还不错,但提的时机不对。有时候仅仅是大环境的不同就决定了某一个提案的成败。所以,作为一名公关从业人员,对于环境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这么多年来,工作中凡是令我感到有所遗憾的地方,大多是因为我对于大环境的把握还有失准确。如果判断得更准确一点,有些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当然这也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跨国企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需要用中国人来处理本地的公关事务。但一些中国人进入跨国企业集团以后,往往就被西方的一套东西同化了,削弱了对中国市场的敏感性。而这样一种缺失,就容易造成对大环境的误判。这对企业公关工作固然不利,个人的发展空间也一下子变得狭窄了。

我不是愤青,但是我对现在一部分年轻白领说中文的时候不时夹杂英语的做法表示不满。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长此以往,一些年轻人会丧失一些本土的思维和想法。不可否认,英语中的有些概念,有时候在翻译成中文时会觉得一时没有合适的词语可以对应,所以在表达的时候就卡住了。但我坚持认为:公关要成功,就要了解受众,就要用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去沟通。我挺佩服“90后”的一个宣言:不要给我夹杂着英语讲中文!跨国企业集团要本土化,而跨国企业集团中的中国员工却越来越西方化,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去欣赏西方的某些东西,但是一定不要被其所左右。

能否谈谈对上海公关业的一些想法和展望?

我以前对上海市场有个很粗糙的划分。我觉得这10多年来,公关行业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发展,由于外资企业的不同类型和经营业务的不同侧重,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市场。北京比较多的是政府公关、企业整体形象这一类的,而且外资企业的总部多半是在北京,兵强马壮。同时,北京的媒体很多是国家级的媒体,看问题比较宏观,比较超脱,概念和理念这一块运用得比较多。而上海,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来一直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上海很多企业的老板也是管生产和营销的比较多。这就导致了京、沪两地公关市场和公关人才素质的区别。在上海这边找人,就比较难找到能够驾轻就熟地做企业形象层面的中高端人才。这确实是一个欠缺。当然,近几年来,上海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行总部基地政策,吸引了一些外资企业的区域总部来上海落户,外资企业的运作重点确实发生了一个转移。但是投资方的转移和城市的定位是不同的,市场热点的切换和专业人才的配备都还需要时间。

另外一点,就是随着上海的中外企业总部越来越多,企业的研发中心也在多起来。对公司的公共关系事务来说,企业形象、产品沟通和技术传播构成了三大支柱。目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这三块中相对较弱的是技术传播,而未来可能最有发展潜力的恰恰就是这一块。这就需要一些人懂科学,懂技术,能够用直白的语言把科学技术说给别人听,让别人感兴趣。无论上海还是北京,这方面的人才可能更加缺乏。我个人的感觉,目前上海公关行业在企业形象和技术传播上还必须花大力气抓一下,毕竟,从传播上来讲,现在上海的公关行业做得更加全面。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第一次被博雅派去香港工作的事了。那时,香港的公关行业就已经非常细分了:有些人做IPO公司上市传播,有些人做财经传播,还有些人就专门做某一类技术的沟通和传播。我有种感觉,就是国内的一些公关公司10年前还比较注意细分,现在却似乎越来越小而全了,什么业务都做。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

再有,就是数字传播和社交媒体的应用。我在美国见过一些新公司,是专门做基于网络传播的危机管理的,包括通过一些新媒体互动的手段管理自己的客户。我感觉这部分业务,现在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好像大部分是在北京和广东,上海这方面还是需要加强的。

当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涉及许多方面,包括上海几所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课程如何设置。我觉得这方面的界定也需要更清楚一些,比如,究竟是公共关系还是市场传播,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公关在很多企业里似乎就意味着媒体关系,结果都变成新闻公关了。至于ABC的培训和认证,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我的感觉,一是这个项目被局限在上海有点可惜,二是在招收学员方面似乎定位定得太高了。如果招收的对象定位在工作了2—3年的从业人员,让他们在已经有了初步经验体会的基础上去梳理一下思路,是不是对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更有意义?当然,这涉及方方面面的考虑,我可能不太合适去多谈。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上海公关业得出几个领军人物,类似学术带头人这一类,为整个行业营造出一个更好的氛围。每次去北京开会,我总能遇到一些从上海过去的专家学者。其中有些人在北京公关界那个圈子里还是很被人推崇的,但是回到上海后就没有太大的声势了。这个现象有点不正常。另外,北京公关业还有一些自发性的沙龙活动,大家经常在一起聚聚聊聊,做些交流。上海这方面好像动作不够,蛮可惜的。所以从表象上看,整个公关行业还是北京的声势比较大。其实上海应该更有资源做这些事情。

平时如何协调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关系?有什么业余爱好?

做公关这一行,要真正达到事业和生活的平衡是很难的。当然其他行业也有这个问题。因为你经常身不由己,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时间。

应该说,我的家庭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我这个人很重感情,而且我觉得,感情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光靠某一方面的维持是不够的。所以,我给自己做出了一个规定,每个月要和家人一起有些娱乐活动,包括看话剧、电影之类的,也争取安排好每年的休假。这种休假既是个人的调整,又是家庭生活的维系。公司外国同事对休假的态度,对我很有启发:不要老想着是否走得开。走不开是你不自信的表现,是你管理能力的缺失。如果你对于团队很有信心,对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很到位,你就应该很放心地去休假。

平时的爱好包括看书,看得很广泛。我以前很喜欢看武侠小说,曾经一度很欣赏梁雨生的作品,觉得有文化有意境,文字不花哨,但是往往能用很短的语句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当然,故事的构思和铺排还是金庸的更加出彩。这几年来,网络小说也看了一些,很轻松,很惬意,情感也很真挚,让人很放松。阅读广泛带来的一大好处是:平时和同事之间很有谈资。在公司里,和同事之间进行沟通,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一些比较时尚的东西。

想过回北京吗?如果有一天不做公关了,最想做什么?

我的户口还在北京,但是我不太会回北京了。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地域性的概念。我在上海已经生活了10多年了,已经很熟悉上海了,所以也就不想离开了。我在家里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在我父母身边。我们两人的性格和所从事的职业都不一样。有时想想,我这个人是不是挺没追求的,随遇而安,哈哈。

如果有一天不做公关了,我想去做老师,教公关,或者教传播。我去复旦大学EMBA面试的时候,主考老师问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表示我想总结一下工作经验,拓展一些人脉关系,再圆一个我和新闻专业的梦。老师说,那你以后愿不愿意去做老师?我当时就表示很愿意。我确实觉得一个人在经历了那么多以后,做老师还是蛮好的。现在回过头来想,当年教我公关的老师还缺乏一点实践经验,上课讲得比较空洞。如果让我来教,我会以我的经历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同类推荐
  • 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本书通过对蒙牛文化的全面分析,深度挖掘了“经营人心”的真谛,探讨了“经营人心”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了解到怎样打造一个得人心的企业,怎样做一个得人心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企业的凝聚力,如何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此最终达到团结员工,提升工作原动力,从而形成至上而下的核心竞争力。
  • 你真的会带团队吗?

    你真的会带团队吗?

    德鲁克、稻盛和夫、马云秘不示人的管理秘籍:带团队,就是管好“人”和“钱”!附36项“管理实战法则”,解决团队发展的50种难题——读过MBA,你就真理解了什么是管理?他们离职时,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是什么?不懂技术,靠什么领导一支虎狼之师?预算紧张时,管人和管钱哪个更重要?除了钱,还有什么可以管住人?利益分享,如何满足胃口越来越大的骨干?用人不疑,说着好听,做起来为什么这么难?你非常信任员工,团队却没有归属感?5年内,你愿意在一个潜力股身上花多少钱?怎样让员工自主工作,而不是机械服从?执行,为什么预算充足也落实不到位?对一个新部门,让人管钱,还是让钱管人?
  • 管理故事与哲理

    管理故事与哲理

    这是一本用故事+剖析的形式来传授管理哲学的大众经管图书。将管理的原理、策略、方法、技巧融入短小精悍的故事,将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稻盛和夫、大前研一等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年轻管理层可以轻松学习管理知识,快速掌握深刻的管理智慧和哲理,提升自己的管理艺术。
  • 品鬼谷子,学管理

    品鬼谷子,学管理

    本书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涉及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包括:料敌制胜的战略管理、未战而庙算的决策管理战略、力求全胜的目标管理战略、选贤任能的人才管理战略等。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间”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间”法则

    本书主要以“工作时间”为关键词,讲述了如何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的方法和建议。
热门推荐
  • 铁血钢兵

    铁血钢兵

    与人不同的经历成就了他的一生传奇,以战为生,以战为乐。与之六位生死兄弟创造开辟了一条属于他们的生死道路。五岁的易扬意外的成了孤儿,十五岁的易扬放弃了学业。选择了他父亲曾经的道路,走进了部队之中,但意外并未截止,意外的被通缉,意外的变成了一个残废……
  • 小嚣张

    小嚣张

    1vs1娇美霸气女主和嚣张跋扈男主“我有听你的话,只是偶尔想你”“嗯,很棒啊”“嗯…经常偶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开创上古

    开创上古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遇江湖岁月催,宏图霸业谈笑间,不如人生一场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九城的七号

    四九城的七号

    《四九城的七号:方喆短篇小说集》内容简介:不想当文坛李小龙,也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这辈子只想成为京城文坛第五个七号。
  • 死对头破产后我们结婚了

    死对头破产后我们结婚了

    将死对头搞破产那日,余晚设局狠狠羞辱唐越,醒来发现她被对方狠狠“修理”了。死对头被退婚那日,余晚激动得一脚猛踩油门,出车祸了。濒死之际,她绑定了一个系统。和平号说:只要你在唐越身上每花掉一分钱,你就能获得生命值。余晚:???一个月后,江城流传一个惊天动地的小道消息。唐越:他们都说你在追我?余晚:!!!草,劳资刀呢?-多年以后。死对头又又又一次登上江城财经刊,余晚一脸懵逼的问:你不是破产了吗?破产总裁唐越:嗯,祖业破产了,老婆本还在。余晚:……狗比系统,你给我滚出来!-表面纨绔实际马甲多如挂余晚X破产腹黑温润贵公子唐越。
  • 快穿之求道魔方

    快穿之求道魔方

    道描述宇宙的根本意义,无以言说,强曰为道。我用这个求道魔方穿梭诸天万界,只为求道!
  • 灵动天心

    灵动天心

    突遇车祸的孤儿,异世重生。不爱读书爱打架的他来到这武力争雄的大陆,会有怎样的际遇?恩怨情仇伴随着他成长,直至称霸异世?
  • 奔奔的异时空

    奔奔的异时空

    神秘的镜渊大地,灵脉纵横。天下四分,觊觎神圣力量的人不计其数。相传若要得到神器“三魂七魄”便可召唤圣帝神兽统领天下。年轻的晏王身世坎坷,功力尚浅,但为了某种原因踏上了寻找神器的征程。现代女孩赵奔奔意外降临镜渊,她只想找寻回家的路,却阴错阳差卷入了纷争。镜渊大地上正悄悄卷起一场波澜,命运的转轮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