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3900000040

第40章 失踪的李顺(5)

大宋名相寇准跟张咏是一生的朋友,寇准也曾遭遇过类似经历,他处理得就远不如张咏漂亮。说寇准跟一个朝官张逊有矛盾。有一次寇准与宰辅温仲舒一块在街上骑马走路,路上遇到一狂人,迎着马儿高呼“万岁”。寇准没有反应。不久张逊就指使一个叫王宾的朝官参了寇准一本,无非是说有人喊他“万岁”,定是寇准唆使,乃是有叛逆之心之类。寇准感到这个事太大,赶紧引温仲舒来做证,意思是说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事,事发偶然等等。解释得要多笨有多笨。说来说去,张逊也参与进来,与寇准在堂上有了口角,互相指斥短处,形同街头吵架,全没有了那种持重得体的尊严。太宗大怒,将二人同时贬黜。

不仅寇准处理不当,事情过去多少年后,张咏的孙婿赵济,说给名相韩琦听时,韩琦也感叹:“当是时某亦不敢措置!”就是我韩琦赶上那个时候那个事,也不敢这么处理!韩琦乃是仁宗时有担当、断大事,最负盛名的“社稷臣”,连他也自认这事难于措置。

张咏治蜀,从大处着眼。何为大?在张咏那里,是“文治”。这就再一次与帝国力图恢复道义天下的努力不谋而合。

从太祖时代开始,大宋就有四大主题,也是四大难题:契丹问题、藩镇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民生问题、道义问题。太祖太宗瞩目于此,致力于此。张咏知道自从汉代文翁开始,治蜀就开始兴办教育。于是,他也在此下了功夫。他看到蜀人虽然愿意读书、向学,但不乐于科举、出仕。他认为这事需要一种激励机制,于是考察下来,发现几个为乡里称赏的读书人,就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这几个人都登科,做了地方官。蜀民从此知道自我努力。这就为帝国输送文职人才,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为圣贤理念所熏陶的读书种子。

这是继文翁之后,又一次为蜀地文明展开做出的官方推演。

秦李冰、汉文翁、蜀孔明、宋张咏,都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英雄”。

李顺死生之谜

李顺守成都,城破,很有可能没有死,跑出城去了。

《宋史》《续资治通鉴》都记录说:淳化五年五月,西川行营破贼十万众,斩首三万级,收复成都,获贼李顺。……丙子,将李顺同党八人,在凤翔处死。

但这么大的一场民变,擒获其党酋,押送到凤翔,而不押送到京师正法,这个可能吗?城破之际,确实抓获李顺了吗?如果没有抓获李顺,他是如何逃脱的?谁在广州抓获了他?李顺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沈存中《梦溪笔谈》、陆游《老学庵笔记》,以及传为明人杨慎所著《全蜀艺文志》等记载李顺逃脱事,很详细。综合诸书,可以约略复原几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时人怀疑李顺未死。

平定李顺之变后,当月,就有一个官员名叫张舜卿,他奏事说:“臣闻顺已遁去,诸将所获非也。”臣听说李顺已经逃跑,诸将所谓抓获并正法的那个人不是李顺。太宗闻言道:“平贼才数日,汝何从知之?徒欲害人功尔!”平定蜀贼这才几天啊,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只不过想害人立功罢了!

太宗不信,或故意不信这个传闻。他甚至想当场将造谣惑众的张舜卿推出去斩了,但是看在他父亲曾经做过节度使,有功于宋的分儿上,没有动真格的。

这事证明,李顺是否被抓获被正法,时人是有议论的。

第二个细节:李顺可能“失踪”。

“失踪”,可以有多种猜测,其中之一是:死于乱兵。那个曾经被太宗让人扇了几千个耳光子的刘锡,在平蜀战争中,以工部侍郎身份做西川随军转运使。他应该是亲临成都的官员。事后,他曾经写过一篇《至道圣德颂》,歌颂太宗和太宗时代。内中说到宋师平蜀,有言:“李顺力屈势穷,藏于群寇,乱兵所害,横尸莫知,既免载于槛车,亦幸逃于袅首。”说李顺战斗到最后,支撑不住,藏在变民中,被乱兵所害,到处都是尸体已经无法辨认谁是李顺。这样,他既免予被抓获后囚车押送,也避免了最后被砍头的结局。

如果这个记录是可能的,那么被王继恩在凤翔正法的那八个人里,就不应该有李顺。

第三个细节:李顺乔装僧人出城。

说李顺在城破之前,忽然召集城中数千僧人施舍斋饭,说是祈福。而后又剃度童子数千人为僧,都在府中削发,穿僧衣。午后让这些僧人从东西两个城门全部走出。李顺也不知哪里去了,很有可能也剃了头发逃遁。

第四个细节:抓获者,不是李顺。

说王师入城后,听说李顺是一大胡子,就抓了一个大胡子,状貌很像,于是被杀,但很可能不是李顺。张舜卿所奏事,有根据。

第五个细节:真李顺在南方被抓。

说真宗天禧年间,一说景祐年间,在岭南或广州被抓。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当初张舜卿所奏事,是真的,不是造谣。于是有人主张典明正身,在闹市正法,名臣吕夷简认为不可,就在狱中杀死。

当时抓获李顺真身的是原漳泉节度使陈洪进的儿子陈琏。陈琏时任广州巡检使。据说那时李顺已经七十余岁,推验明白,此人就是李顺。又用槛车送到京师,覆按明白,确是李顺。但朝廷认为平蜀将士功赏已经颁行,这时如果说过去正法的是假李顺,会有很多人不自在。于是就直接秘密斩杀李顺,再赏陈琏。

据说陈琏家有《李顺案款》文件,叙说本末很详细。

按《李顺案款》说法:李顺本来是蜀江王小波之妻弟,当王小波反于蜀中时,不能有效统御徒众,于是众人推举李顺为主。李顺召集乡里富人大姓人家,命令他们申报财产,然后根据家中人口,留下足用之外,一切都调发给大军和贫民。起事后,又能录用才能,存恤良善,号令严明,有秋毫无犯的军纪。当时川中大饥,十天之间,归附李顺的贫民有数万人。所到州县,都开门迎纳。传檄所到之处,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垒,全被攻破。到他失败时,人们常常怀念他,所以李顺得以顺利逃走。直到三十多年后,才被俘就刑。

民变领袖,往往有“不死”的传闻。

黄巢,这位唐末民变领袖,据说直到后梁后唐时,还有人在洛阳看到过他。还有人说黄巢留下一首传颂甚广的诗:“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天津桥,乃是洛阳著名的一座桥梁。

五代时,有一“巨寇”明马儿,后周时不知所去。汴梁有封禅寺,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曾在此处藏身,得到一个主僧的照顾。说太祖践祚后,对这个主僧给予优厚待遇。主僧八十多岁时,临终对弟子们说:“吾即泽州明马儿也。”

明末李自成,也有脱身为僧的传说。

这类故实,或真或假,但就人间的黑色智慧而言,我宁肯相信它们都是真实的。大盗之狡黠,容或有常人不及处。

无论这些大盗在起事后,有多少劣迹——根据对人性的考察,他们是一定会有劣迹的,但他们最重要的功绩在于:用一种暴烈手段,向执政者的欺凌与不公说不。传统圣贤有言:“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安抚我们,就是我们的领袖;虐待我们,就是我们的寇仇。这是天地不易之理。

当着两川“博买务”在“榷茶”时剥夺了茶农生存的权利,茶农们是有理由要一个说法的。

宋太宗下《罪己诏》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李顺之变”后,大宋王朝给出了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宋太宗下《罪己诏》。

意味深长的是,这个《罪己诏》颁发在张咏知益州之前。

《罪己诏》由翰林学士钱若水起草,太宗看后,亲自改动,内容多为引咎自责,语气深切。很多材料保留了这份《罪己诏》。文字大略为:

朕委任非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筦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改而更张,永鉴前弊,而今而后,庶或警予!

朕任命巴蜀的地方官不合格,是因为自己看人不明,结果导致本来应该是“亲民”的官吏,反而不能行惠政、施和气;而那些税务官员们,只知道刻薄侵削百姓,以此作为政绩,结果是损害了百姓利益,让庶民成为叛逆。想想这种“失德”,原因都在朕一个人身上。我要改过,重新做起,并永远记着这个沉痛的前车之鉴!而今而后,希望能以此自我警戒!

文中最大的亮色有两个:一个说巴蜀民变,原因是地方官的作恶;而地方官的作恶,是由于我赵炅用人不明;另一个说我赵炅“失德”,但我会改,并以此为深刻教训。

这类《罪己诏》,是帝国秩序与圣贤教诲的双重产物。它对认识大宋政治秩序以及帝国治理的文明运作,不失为一个经典案例。无论帝国还是酋长国,共和国还是民主国,都会犯错误,但犯错误肯认罪、认错,这个罪错就可以得到天道人心的原谅;如果不能认罪认错,那就恒定的是一种罪恶或错误。圣贤有言:“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又言:“知耻近乎勇。”又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张咏记住了太宗的《罪己诏》,在治蜀时,成就卓著。

也可以把这份《罪己诏》看作是王小波、李顺用自己的方式,逼迫大宋帝国做出的“说法”。

改良“榷茶”制度

第二个说法,大宋帝国开始改良“榷茶”制度。

当时,名臣陈恕负责三司工作,这是帝国最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国家盐铁税收,主要由三司负责。这个工作也有内在的紧张,合理又合情,个中自有平衡之道,做好这个平衡,就是称职,否则就是不称职。陈恕称职。太宗曾表彰他,亲自在殿中柱子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

两川因“榷茶”而有民变之后,陈恕开始着手处理茶法。

他不是坐在“计省”也即三司办公室闭门设计,而是采用了非常现代的做法,搞“听证会”。他召来茶商数十人,让他们各自陈说茶法的利弊所在,一条条说,他一条条记。然后商讨一个合理的“茶法”。根据茶商的意见,整理为“上中下三等办法”。他详细推演了“三等”的规则,最后,他对三司僚属说:

“吾观下等固灭裂无取,上等取利太深,此可行于商贾,不可行于朝廷。惟中等公私皆济,吾裁损之,可以经久。”

我看这上中下三等办法,“下等”实在无利可言,朝廷一旦实行,等于瞎忙;“上等”办法则取利太多,这样的赚钱,商人可以干,但朝廷不能干;只有“中等”之法,可以做到公私兼顾,我再做一做裁损,让它更趋于合理,这样也许可以长久推行。

于是,开始推行新的茶法,史称“货财流通”。

新的茶法对于巴蜀茶民当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也可以把“新茶法”看作是王小波、李顺用暴烈的方法逼迫大宋帝国做出的“自我更化”也即“改良”。

大宋的优秀在于:认错;讲理。

同类推荐
  • 明末大越

    明末大越

    傅煜因一次海难,穿越到明末,将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历史结果,曲折又尽可能贴近历史。没有YY,只有一个年轻人为了保卫家乡而作的努力!大明、大顺、大西、大清到底谁主沉浮,谁为嫁妆!
  • 经商之人

    经商之人

    一对父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启他们的自由生活,这里开店,那里开店,随心所欲的开店,享受生活。节奏会非常的快,希望大家能够接受,有什么意见的话希望能和我交流,谢谢各位支持。
  • 一袭烟云

    一袭烟云

    星辰陨落,浩劫接踵,疆土之殇,苍生为担。人生百载,烟云过世,进退取舍,天命难由。
  • 大宋海贼王

    大宋海贼王

    靖康耻对于我大汉来说是仅次于五胡的耻辱,且看李昕如何拯救我汉民族于危亡之中。第一次写作,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书友QQ群854074622,欢迎大家来讨论指正。
  • 战国世纪

    战国世纪

    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来临,整个天下充斥着硝烟与战火。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它的名字叫做:战国!
热门推荐
  • 南先生余生请多多关照

    南先生余生请多多关照

    先婚后爱,有多爱就有多狠。有些爱情,能否经得起考验?
  • 青檀

    青檀

    人世间最难忘的,是执念,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死了,那株青檀自被种下的那天,早已注定了这一切
  • 我开了强加buff

    我开了强加buff

    在家混吃等死了四五年的王宇贤,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发现自己的床边站着一个金光闪闪的白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乖孙!我是你祖宗!!王宇贤:?????这大清早的怎么还骂人呢?在王宇贤还在晕头转向的时候,祖宗不由分说直接给他扔了个强加buff。祖宗:我老王家的苗苗绝不能过的这么寒酸!!!突然有钱的王宇贤:??????祖宗,大可不必,我的愿望是混吃等死。后来?后来王宇贤手握巨款,成为了人和鬼的许愿机器。王宇贤:这世上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我都能解决。王宇贤:我除了钱一无所有。无cp,主角不修真,作者沙雕。
  • 有一种奢望叫永远

    有一种奢望叫永远

    三年前的不辞而别三年后的突然回归想成为你永远的唯一想变成你永远的呵护者但是我要怎样努力
  • 今后在遇见你

    今后在遇见你

    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相遇,不同的恋爱,不同的结局……今后遇见你,也许会哭,会笑,会拥抱,会后悔,会忘记……一段段故事,观看一幕幕爱情电影吧,嘘,开始了……
  • 息龙传

    息龙传

    归灵大陆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十年前的浩劫再度降临,魔军大举进犯,龙族勇士重现于世间,他会带领人们走向最终的胜利。
  • 洛瑶

    洛瑶

    美丽如她,只是站在落地窗外嫣然一笑转而离开,却永远定格在陌生人林景修的心里,他为她可以不在乎一切!忧郁如她,只是眉眼淡淡地生出伤感,秦陌都会心疼好久,他为了她可以做任何事,包括忘记自己!不是人类的特殊身份,让她承担着一份与生命攸关的责任,而最后获得解脱,重回人类世界再遇见她深爱的那个他,他已经想不起她了!洛瑶……这个总在经历曲折的女孩,容忍智慧,善良忧郁,幸福非她莫属!
  • 殇华漫颜

    殇华漫颜

    朝廷上,她是身份高贵特殊的凌陌郡主,江湖中,她是神秘强大的凌陌尊主。两世的家破人亡,成为她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殇。
  • 超能力界风云之五王战纪

    超能力界风云之五王战纪

    以黑暗之名,以血之名,我誓必重新归来!--魔君天荒
  • 平凡的她

    平凡的她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经历平凡的高中的生活,考上了一不太让人满意的专科大学,在大学混混沌沌过了两年,第三年应该实习的她,她却茫然了。别人都已经相继找到实习的岗位,而她却不知所措了。当她通过不知道什么关系找到实习岗位之后,她又经历了什么呢........她以后的生活又碰到什么样的臭小子.....和她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