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5500000014

第14章 谦虚求学篇(1)

勘极而成知者 其知始真

【原文】

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释义】

人在求学过程中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一旦对事物怀疑,就要仔细去观察求证,只有探究到事物的极致,得出来的学问才是学习到的真正学问。

【解读】

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喜欢思考的人,他们在看待事物或问题时常常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仅如此,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他们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当他在甲板上漫步的时候,一对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兴趣和好奇。

“妈妈,这是什么海呀?”

“地中海。”

“那它为什么叫地中海呢?”

“因为它处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所以才这样叫它。”

“那么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而不是其他的颜色呢?”

听了孩子的这一问,母亲一时语塞。这时母亲将求助的目光转向了人群,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的科学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得出的结论,他因为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他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做出了相应的推断,海水的蓝色是由于反射了天空的颜色。从此,一直流传了下来。

但不知为什么,在离开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有些疑惑,好像还缺点什么似的。害怕对不住那个小男孩,为此,拉曼深感愧疚。他想,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应该具有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

于是,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结果证实了他的感觉,他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在已有的科学基础上,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从而证明了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而这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接着他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统称的“拉曼效应”。

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使拉曼走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使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名言。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亚里士多德同他的老师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这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小泽征尔也是一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敢于怀疑、敢于坚持的著名指挥家。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指挥中,他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还是不行。“是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问评委们。在场的评委们口气坚定地都说乐谱没问题,“不和谐”是他的错觉。小泽征尔思考了一会儿,坚持自己的观点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在遭到权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终遭淘汰。而小泽征尔不盲从权威,敢于怀疑,最终一举夺魁。

对待学问就该拿出小泽征尔的态度,敢于怀疑,敢于坚持,才能够做一个有见地的人。

读书要活 观物领神

【原文】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释义】

会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充分理解书中的乐趣、精髓,才不会因陷入文章词句中而受语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一个真正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至于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解读】

学以致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正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具备学以致用的习惯,使知识为你所用。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自以为熟通兵法了。正好赶上一群土匪聚众生事,于是他招集乡兵,前去平乱。可是当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自己还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此书进行一番研究之后,自认为可以把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设计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淹没了全村。

众所周知,伯乐是以相马闻名于世的。后来,他把自己的相马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他的儿子看过此书后,乐不可支,认为自己也会相马了,于是便出门寻马,结果却相回来一只大蛤蟆。伯乐哭笑不得,问他怎么相的。他儿子说:“你的《相马经》不是说,骏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吗?”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大笑,但是也发人深省,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那些书呆子不能将书本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不知道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因此,在关键时刻往往会误了大事,酿成大祸。战国时期的赵括便是著名的例子。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小时候就酷爱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长平之战,赵孝成王误中秦国的反问计,不顾众人反对,撤下作战经验丰富的廉颇,起用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自恃才高、目中无人的赵括虽然熟读兵法,但却不会临阵应变,一到长平就被白起引入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结果被围困四十多天。最后,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熟读兵书,倒背如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了秦人的刀下鬼。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看来读书不能死记硬背,做纸上谈兵的谈客,而是应当领悟其中精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

【原文】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释义】

人在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用质拙的方法才会有所进步,人在修养品德时,更需要抱着朴实的态度才会有所成就。由此可见,“拙”字的含义非凡,就像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间的鸡鸣,这是一种朴实无华却又充实的风俗。而寒潭中映出的月影、古树上落着的乌鸦,从表象上看来如诗如画般美丽动人,而实际上却从中显示出萧瑟凄凉的景象。

【解读】

孔子曾说:质实多于文采,就难免粗陋;文采多于质实,就难免虚浮;文采和质实配合得恰当好处,才可以称作君子。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北宋钱塘人。早年丧父,自学成才,不重功名利禄,乐于清贫生活,后在西湖孤山的一个草屋中定居。著有《省心录》。

《省心录》中说:“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其大意是: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多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知道改正,仍然是一位君子;反之,知错不改,姑息迁就,那可就是小人了。

林逋认为:自恕和责人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了错误总是找理由原谅自己的人,就会把自己的过失推给对方,或过分强调客观因素的不利条件。为此,他要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同时,他还认为,作为一个君子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抛开讳疾忌医。有了错误就要敢于面对,他说:“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已有过失,忌不自知。”又说:“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要把自己的行为纳入礼仪和法度中,并经常自我检查和约束,才能防止违礼背俗或是违法掠纪的事情发生。

第二,要有自信心。他说:“自信者人亦信之,胡越犹弟兄;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敌国。”,翻译过来就是: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即使是相隔迢迢万里甚至是不同民族,双方的关系也会亲如手足。反之,自己缺乏自信,将会寸步难行,到处都是“敌人”。

第三,从严要求自己。修身在于治民主,要以仁人志士作为自己的表率。他说:“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如鸿毛。”又说:“为善易,进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较难。”意思是说:想要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不求别人知道;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并不难,难的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而不计较。

林逋一生虽然没有做什么官,但是他的有关治心修身的名言,仍常被后人当做座右铭。

有一份新创刊的《漫画周刊》,为了尽快扩大读者群体,提高发行量,该刊物的负责人推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筹划了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以“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你要做什么”为主题,用生动形象的画表现出来。

在限定的日期内,来自大江南北的作品堆积如山。目的只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获取高额的奖金。在众多作品中,每位应征者都将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画中描述了一对情侣,他们在世界的最后时刻互相拥抱在一起;有的描绘的是一些成功商人在世界最后时刻坐在马路上焚烧钞票;有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世界的最后时刻乘上宇宙飞船逃往其他星球。

但是,在堆积如山的作品中,最后获得10万美金的却是一位残疾女孩的一幅素描画,她在画中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妻子在厨房里洗碗筷,丈夫则坐在沙发上看报,两个小男孩,正坐在地板上摆弄着积木。

最后,评委们一致决定这幅画的主人是这次“征画活动”的最后胜出者。因为,她的画蕴含着一个真实且意味深长的道理。

也许你会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生活图,我们随时可见。但是,假设明天是世界末日,几乎很少有人将会如此的镇定自如,消极懒散、怨天尤人、哭天喊地是大多数人的表现。事实上,当你能坦然面对世界末日时,你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标——平凡、淡定。

心地干净 方可读书学古

【原文】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

【释义】

拥有圣洁心灵的人,才可以读圣贤书,读古人的道德文章。否则,看到好事就悄悄用来满足一时的私欲,而听到名言警句就私下用来掩饰错误,就等于在给敌人提供武器,给强盗运送粮食。

【解读】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收藏的书籍有万余卷。每天早晚检索翻阅这些书籍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数十年来从未间断。令人惊奇的是,他的书籍全都崭新得如同未翻阅过似的。

他的门生们都感到很奇怪,于是向司马光询问其中的缘故。

司马光对他们说:“金银财宝是商人们收藏的目标,而对于我们读书人来说,能拥有的就只有书籍了,所以应当万分珍惜。就拿我来说吧,为了防止书籍生虫发霉,我每年都要将书籍拿出来晒一晒,使它们如新的一样。在每次阅读前,我都要检查一下书桌是否清洁,然后在书桌上垫上褥子,最后才在上面翻阅这些书。每当读完一页,我都小心翼翼地先用右手拇指托着书面的边沿,然后用食指夹着书页轻轻翻过。但是,每当你们翻书的时候,总是抓起来就翻,丝毫没有介意,一点都不像爱惜书籍之人。如果这是一大堆金银,你们肯定会细细地数,慢慢地翻,因为怕数错。我觉得,你们珍惜书籍的精力还不如珍惜钱财用得多。对于这样的人,他的志向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你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先学会珍惜书籍。”

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长学问、陶冶情操,获真知、建功立业。所以读书要刻苦用心,精于专研才能获取真知。

南宋的朱熹开创了中国儒学的一个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时间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读书十分刻苦用心,与他同龄的孩子仅满足于读书、识字、背诵相比,他却更倾向于用心去体会圣人所讲的道理。他常常为一句话所含的意义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一旦他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便又高兴得不能自禁。朱熹不仅读书刻苦,而且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喜欢博览群书,但从不贪多贪快。他认为,读书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早年他在读《周礼》时,听人说《周礼》的每一句话都仿佛从圣人心中自然流出,但当时他并不理解。后经多年研读、揣摩,终于豁然开朗。他曾比喻说这就好像以前只听说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今天亲自尝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为糖甜、盐咸。他还形象地把读书比作射箭,刚刚练习时,只要射到箭靶上就行。但经反复训练,最终要射中靶心,否则也就不能说学会了射箭。朱熹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懂书中的义理,尔后再按照这些义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岁时读《孟子》,到了二十岁,只能逐句去理解。以后才明白,书中很多长段是首尾相连的,不能割断了它们的联系,只有把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朱熹读书还十分讲究循序渐进的方法。他认为,读书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要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先读《论语》的“学而”篇,再读“为政”篇。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时就要读到把它弄懂为止,再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这样,读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可以说把知识学到手了。

朱熹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早年兴趣广泛,禅、道、楚辞、诗、兵法样样涉猎。但后来,他又转向专攻儒家经典。这“一博”、“一专”,为朱熹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使其成为一代理学大师。

以德立业 读书增智

【原文】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释义】

读书不研究圣贤者的思想精髓而只知背诵文句,这样的人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做官的不为人民着想而只知道领取俸禄,这样的官像一个披着官服的强盗。只研究理论知识而不切身实践,这样的人就好比一个不懂得佛理只会读经的和尚;有些人事业有成以后不想为后人积些阴德,那么,他们就会像眼前正在绽放的艳丽花朵,用不了多久就会凋谢。

【解读】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高明,为人们所信服。关于他,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吸引力旋涡

    吸引力旋涡

    本书从10个方面,讲解了正向吸引力的强大效应和运用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丢掉排斥和恐惧,霉运就会远离你调整自我,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剔除消极想法,用积极的力量创造奇迹等。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九:心态影响智慧(下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九:心态影响智慧(下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大学学不到的人生技能

    大学学不到的人生技能

    人生之路,需要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上继续深造,人生技能,需要用辛勤的付出才能获得。人生的一部书,需要我们每个人用生命去构思,去著述,去描绘,去创造。本书突出介绍了适用于青年学子的生存技能,包括方圆处世与人际沟通的技能、善结人脉与寻常“贵人”的技能、防范小人与识别诓骗的技能、求人办事与拒绝他人的技能、时间管理与个人理财的技能,等等。
  • 卡耐基励志经典(合订珍藏版)

    卡耐基励志经典(合订珍藏版)

    本书包括了卡耐基的三大经典励志著作:《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
  • 小故事大财富全集

    小故事大财富全集

    可谓是小中见大,亮点多多,定会让你受益匪浅;让我们共同打开虚掩的财富之门,创造财富神话吧。别轻言放弃机会,因为人生中大多数成功,都是来自于“机会”。不要忽视身边的每一个小故事,因为每一个故事里部蕴藏着一个小小的智慧,拥有了这些小智慧,就会慢慢地积累更多的经验和阅历,总有一天,这些小故事会给你带来大财富。
热门推荐
  • 阴阳炼天决

    阴阳炼天决

    一个来自小村庄的猎户,痛恨妖兽,原本平平无奇的他却意外的得到一对名为阴阳之源的至宝,从此一个不同的世界在他面前展开……可是最后他却发现,自己钟爱的世界只是……云之将变,风雨自来天之将变,妖孽横行我——云天,斩妖、诛邪、战天、灭仙佛!
  • Voyages of Dr.Doolittle

    Voyages of Dr.Dooli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昭示之书

    昭示之书

    来自时光的救赎,是末日的前奏。在光辉照耀之地,一切无所遁形
  • 蚩尤环

    蚩尤环

    蚩尤,一个失败的“叛徒”、“怪物”,被无数人唾骂、鞭挞,在成王败寇的阴影中,历史早已失去了真相,但是穿越千年的蚩尤环,带着虹霓和角力部落族人的希望,遇到了落魄的上班族古羽,他将要回到野蛮的原始时代,直面残酷的事实和生死的考验,但正义必胜!
  • 不伪

    不伪

    这可以说是自传,记录着从初中开始的事.希望支持
  • 我和前妻重生那些事

    我和前妻重生那些事

    我叫王夏帆是21世纪随处可见的一个普通90后,可纵观我的一生似乎都是老天爷在和我开玩笑,我重生了,和我的前妻一起……这个故事很长,长到这小小的简介涵盖不了,长到一生一世,故事源于生活,但生活也有你不曾见过的一面。良人本难求,更逢薄情世生活已不易,望君且珍惜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故事开始了……
  • 大明星too

    大明星too

    新人一枚只是想把自己想的分享给大家闲暇时带来点欢乐单女主yoona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砺行深秋万里

    砺行深秋万里

    他默默守护了她五年,直至他决定放手,她才说“可是程沥,我喜欢你啊”。后来他就开始为她抛下一切“宁可辜负所有人,也不会负她”“顾小姐,我何时停止过爱你。”原来你一直站在这里。“我知道,因为我也是。”“顾小姐,你确实很有魅力,能让我奋不顾身的为你……”“不论何时,我都在这里,这样你还怕吗?”
  • 钱图无量

    钱图无量

    作为二十一世纪一代传奇打工皇帝-孔恕,却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神秘消失,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在各大媒体上疯狂的轰炸开来。而这些都跟此时孔恕没有关系了,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一段新的传奇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