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5500000023

第23章 功名利禄篇(2)

乾隆皇帝那时每年都要南巡,每次南巡都由盐商出钱为他建造行宫。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而且每年的费用都在增长,因此,造成以后征缴困难的情况出现。这时,高恒想出一个办法,他替盐政上书说:如果每年从盐税中预提四十万两作为皇帝南巡的费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征缴困难的情况了。很明显,这笔钱是为皇帝享乐用的,乾隆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意见。但在这之外,高恒向盐商收公使钱,就是让盐商每四百斤盐出银三两交给政府,但是这笔钱根本没有上交到部里,而是装进了高恒自己的腰包。

后来,两淮盐政尤拔世上书揭发了这件事情。乾隆非常气愤,立即罢免了高恒的官,并且将高恒交给刑部调查,结果证实了高恒的违法行为,乾隆帝定了他的罪。

当时,高恒的儿子高朴时任山东漕政官,但他并没有因为父亲犯罪而受到牵连,相反,在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还被提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皇帝当时还召见他,给他以勉励。

高朴只贪图安逸,在其位不谋其政,吏部上书要求撤他的职,但是乾隆帝不同意,还让吏部对他宽大些。乾隆皇帝有一个专门记载大臣功过的笔记本,太监高云从无意中把这件事情泄露出去了。高朴听说后便奏了高云从一本。乾隆皇帝因此便更加喜欢高朴。有人揭发高朴的不轨行为时,乾隆帝也总是偏袒他。

因为有乾隆帝的偏袒,高朴更加不顾法纪,贪婪无忌。

一次,高朴去叶尔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办事,得知距叶尔羌四百里的密尔岱山产玉,但该山早已被封禁。于是,他就上书乾隆,请求每年开采一次,很快得到批准。于是,高朴便役使众多回民采玉,开采出来的玉也不交回政府部门,而是卖掉,把钱归为己有。后来,有人向乾隆揭发此事,乾隆派人调查,结果确实如此,因此下令抄了他的家。从他的家中不但抄得了他私藏的金玉,而且还抄出了他私藏的黄金五百余两,银约两万两。

这次,乾隆帝丝毫没有顾及高朴是贵妃的侄子,派人把高朴带到殿上问:“皇后的兄弟犯法,该怎样处置?”高朴怎么会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他知道有人以他的姑姑慧贤贵妃的名义替他说情,所以,现在皇上是在告诉他,无论是谁犯法都要依律处置。

最终,贪婪成性的高朴被判处了死刑。

功名随世转 气节载千年

【原文】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以彼易此也。

【释义】

无论是事业还是文章,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伟大的精神才能够万古长存;无论是功名利禄还是奢华生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转变,只有忠臣义士的气节才能够永存人间。由此可见,但凡是有才德的君子,都不可能放弃能够永垂青史的气节,而去换取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的东西。

【解读】

在封建社会,忠君与爱国的内涵密不可分,尤其在民族矛盾尖锐、国难当头的时候,忠君与爱国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于谦很仰慕苏武、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并写了“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等词句颂扬文天祥。历史往往如此,一个王朝的覆灭,幕前总是站着一个昏聩的统治者,一群卖国求荣的奸臣,几个铮铮铁骨的忠良之士:屈原为昏庸的楚怀王自投汨罗江,他对面站着卑鄙的上官大夫;岳飞为南宋王朝呕心沥血,也难抵秦桧的恶意陷害;文天祥有心报国,可权奸贾似道一手遮天。这其中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的较量,实际是精神境界的较量,于谦也不例外。明英宗是一个没主见的君主,继位之初,明朝政治渐趋黑暗,官僚中正邪两派的斗争尤为激烈。英宗年幼荒嬉,没有主见,也无志向,宦官王振专政,擅权纳贿,骄橫日甚。

当时,于谦任山西巡抚,朝廷上下一片黑暗,一心为国的于谦忧心忡忡,为明朝的命运担忧。他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赠送权贵。有人劝他多带点著名土产,而于谦“独不持土物贿当路”。他对阉宦的作威作福本来就是极其痛恨,因此他笑着举起衣袖说:“带有清风!”并且还作了一首《入京诗》来讽刺这些劝他的人: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在当时广泛流传,成为一时佳话。这就是秉性刚直、不阿权贵的于谦。

于谦作风清廉刚直,在百姓中声望很高,但却引起朝廷宠贵的不满,太监王振更是嫉恨于谦,总想寻找机会来打击他。

王振大权独揽,不仅控制了不少朝臣,同时也操纵了皇帝,跋扈专断。他又勾结奸臣,树立党羽,手下的爪牙遍布各地,到处欺压人民,谁要惹了他,就会遭他的毒手。一般昏庸腐败的大臣,不仅不敢触犯他,反而对他邀媚逢迎,有的称他“翁父”,向他跪拜,其权势真是炙手可热。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于谦到京师奏事,举荐参政王孙来、孙原贞任晋豫巡抚,王振就唆使他的走狗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诬蔑他“因长期不升官心怀怨恨,随意荐举私人自代,不合大臣的体统”。于是把于谦关进监狱,由三法司锦衣卫审讯。于谦受尽折磨,并判了死刑。这是王振向于谦下毒手的开端。当时山西、河南的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下狱的消息,都纷纷到京师,上书申请释放于谦。王振虽然专横,也知道群情愤激,众怨难犯,只好将坐牢3个月的于谦释放,并降官为大理寺少卿。可是山西、河南的百姓仍然不满意,又集合了1万多人,伏阙上书,请求命于谦再巡抚河南、山西。同时,明朝皇族河南、山西的藩王周王、晋王也请求还让于谦做河南、山西巡抚,明朝政府只得让于谦官复原职。

官职的存与不存,在这里似乎无关紧要,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于谦刚直不阿的个性和他宁折不弯的气节。

由于于谦政绩卓著,英宗将他调至京城任兵部侍郎。虽然明王朝一蹶不振,如破屋漏船,但以于谦为首的正直朝臣仍苦心孤诣地要重振朝纲。就在明王朝衰败的同时,瓦剌贵族迅速崛起,多次发兵挑衅,对明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软弱无能的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挟持下,发兵50万亲征。朝中不少大臣极谏不可亲征,他不听,并命兵部侍郎于谦代理兵部事务,守卫北京城。英宗这次亲征,由于指挥不当,十五路大军全部溃败,英宗做了瓦剌的俘虏。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顿时朝野一片混乱,北京城人心惶惶,于谦挺身而出,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是为代宗,稳定了大局。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所谓的“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后,瓦剌军直驱北京。留守北京的于谦组织军民坚决抵抗。瓦剌军抵达北京城下,于谦临危不乱,力挽狂澜,率兵出城迎敌,然后派骑兵在郊外埋伏出击,连北京西郊的居民多登屋掷砖瓦助战。瓦剌军屡战不利,被迫退却,明军乘胜追击,杀死瓦剌军数万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战后,明朝论功行赏,升于谦为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

“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于谦此话,表明他保卫国家的赤诚之心。

此时于谦的“忠心”已不是对一个君主的愚忠,而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效忠,在他心目中的忠字,是忠于国家,不是“臣事君以忠”,并不是因为瓦剌手里有英宗而放弃抵抗,去追随英宗,英宗虽被俘虏,但江山还在,明朝还在,刚直的个性,没有让他随英宗而去,而是另立新君,誓死保卫国家。他深知,自己背负着明王朝的命运。

京师保卫战取得胜利之后,明朝的边防在于谦的整顿下,日益严密,瓦剌以武力进攻不能取胜,而诱降、反问等手段也不能得逞。此时,英宗在瓦剌手中,已失去了任何的诱惑作用,也先决定把英宗送归回朝。代宗不愿接英宗回朝,怕影响自己的皇位。于谦认为,英宗在瓦剌手中,毕竟对明朝不利,如果瓦剌送英宗回来不是诡计,对明朝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把柄在瓦剌手中。于谦便对代宗解释说:“天位已定,宁复有他,愿理当速逢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代宗同意了于谦的意见,派人去把英宗接了回来,但为了提防他复辟,就把他软禁在南宫,切断了他与外面的联系。

景泰八年(公元1456年)正月,代宗病重不能临朝。石亨、徐有贞勾结太监曹吉祥等,在夜里秘密将英宗拥上皇位,当时正是正月十七日,天方破晓,百官都在朝房内等候皇帝临朝。即入朝,听到南宫大殿上呼噪声,都不知何故?徐有贞大声说:“太上皇帝复位矣,趋入贺。”百官震骇,各就班列。英宗在殿上宣告复位,命百官“任事如故”。英宗复辟成功后,废掉代宗,没过几天代宗就死在西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成功后,当即传旨逮捕于谦。

英宗为什么要马上就逮捕于谦呢?原来英宗被俘以后,希望明朝和瓦剌讲和,能把自己赎回来。于谦坚决进行抗击瓦剌的斗争,使他在瓦剌吃了不少苦头,因此他对于谦恨之人骨。于是他复辟之后,马上下令逮捕于谦,其实,于谦此次被捕与复辟的主谋人徐有贞和石亨也有着重要关系。

徐有贞是副都御史,因在瓦剌入侵时,倡议南迁,被于谦所驱斥,为舆论所讥笑,后来他想当国子监祭酒,也没有得到于谦的支持,所以一直仇恨于谦。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了功,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任京营总兵官提督十团营,佩镇朔大将军印,职任极重,但骄纵枉法,结党营私。于谦屡次对石亨的罪行加以奏劾,石亨本来嫉妒于谦的才智和地位在己之上,至此更积恨在心。

徐有贞、石亨因为复辟有功,得到英宗的信任,掌了大权。于是,英宗、石亨、徐有贞等首先诬陷于谦、王文等欲谋迎立襄王朱赡的儿子做皇帝。石亨扬言:“虽无显迹,其意则有。”廷审时,徐有贞当众喝令法司把于谦等严刑拷打。王文不堪怨怼,激辩不止。于谦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遂被判处谋逆罪,死刑。抄没家产时,发现于谦“家无余货,萧然仅书籍耳!”独有正室稍微严密,查抄者以为内中所藏的一定是金银财物,即将房门打开一看,原来里面珍藏的是代宗赏赐给他的“蟒衣剑器”等物。于谦的清廉忠正更得到证明。于谦被杀时,英宗尚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徐有贞秘密进言道:“不杀于谦,此举(夺门)为无名!”遂下毒手。

于谦遇害时,已是60岁的白发老人,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京城百姓无不失声痛哭,切齿痛骂奸佞小人。不论男女老少,“论公事业则颜开,谈公怨怼则色变”。就连出自曹吉祥部下的指挥朵儿,也携酒前往祭奠,虽遭曹吉祥毒打,但次日祭奠如故。由此可见,于谦光明磊落的一生形成了多么强大的民族感召力。

于谦死了,但他留给了后人许多东西,尤其是他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格更是光照古今。

一个人,如果在任何时候、任何提防、任何处境下,都能够保持自己高风亮节的品德,不为权势地位所诱惑或束缚,那么,这个人的精神,就能永垂青史。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王朝灭亡。不久后,明朝的文武大臣在南京立明神宗之孙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当年为弘光元年,历史上把这个南明小朝廷称为弘光朝。弘光朝以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扬州。

史可法字宪之,1628年,考取进士。自此历官员外郎、郎中、右金都御史、户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史可法为官“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在李自成进军北京时,史可法得到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后,同南京诸臣议立明室之后,福王立可法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史可法建议福王“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福王对此只是唯唯应付,不作肯定答复。在奸贼马士英入阁后,便极力排挤史可法到扬州督师。

史可法负责督江北四镇督镇,福王加他为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淮扬各镇均受史可法节制。那时四镇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互有矛盾,其中有三镇争着要驻于扬州。为此,高杰兵攻扬州,刘泽清亦大掠淮上。史可法前往调节,最终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均表示听命,而高杰素惮史可法,也表示服从,就这样史可法安定了扬州,随即开府于扬州,并不时出巡各镇。

自此以后,四镇每发生冲突,史可法都设法进行调解,劝他们赴国难、保国土,不要再自相残害。在史可法的感召下,高杰大为感悟,奉守史可法约束。史可法在扬州,“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机,冬不裘,寝不解衣”,力结四镇,共保国土。

这样,军事防御力量逐渐增强,在南京的马士英则连军饷也不给予,到1645年1月,史可法所部各镇军队,都因缺饷而饥饿。马士英又设法夺史可法的兵权,任命卫胤文为兵部右侍郎,到扬州总督军队。2月,史可法从徐州回来,到扬州之前,黄得功发兵袭击卫胤文于扬州,使扬州震惊。史可法再次派人调解,黄得功退兵。但是大将高杰在此次事件中被杀害,史可法保卫江南的实力因此削弱。

同年4月20日,清朝大将多铎率兵攻至扬州。史可法调各镇兵保卫扬州,各镇竟无一出援。为此总兵官刘肇基要求背城决战。史可法持重,希望有取万全之策,害怕有所闪失,反而不好,所以,否决了背城决战。这时,清军驻于扬州外之斑竹园,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遭到史可法严词巨绝。史可法说道:我是大明宰相,大明朝没有投降的宰相,只有与城池共存亡的大臣。21日,扬州城内有人动摇,总兵本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率本部出降,扬州城的防御力量更加单薄了。但是,史可法仍坚守城池,他安排文武官员分段守城,自己则守卫最险要的旧城西门。其实,他十分清楚扬州城势孤力弱,守城只能有死无生,于是,他写信向母亲诀别,又给妻子写了遗书,表明自己要以死报国,并希望“死,葬我高皇帝陵侧”,表明他誓死效忠明王朝。24日,清军发动攻城,用巨炮轰击扬州城的西北,城终于被攻破,史可法见城已破,悲愤之极,便拔刀“自刎不殊”。其部将便保护史可法从小东门出城,结果为清军大队所截,史可法等均被俘,见此情景,史可法神情自若地说:“我史督师也。”多铎听说抓获了史可法,使派人前往劝降。

史可法坚贞不屈,他毅然说道:“城亡我亡,即使碎尸万段,也决不后悔。”最后壮烈牺牲。史可法誓死保卫扬州,其事迹感人至深。他忠义奋发、顽强抗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得到人们的赞扬,而且美名流传至今。

不贪为宝 度越一世

【原文】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释义】

人,一旦出现一点偏私与贪婪的念头,就很有可能使原本刚直的性格变得很懦弱,使原本聪明的性格被蒙蔽得很昏庸,使原本慈悲的心肠变得很残酷,使原本纯洁的人格变得很污浊,结果毁灭了一辈子的道德。所以古圣贤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一生。

同类推荐
  • 六韬·鬼谷子谋略赏析全本

    六韬·鬼谷子谋略赏析全本

    严格忠实于原著;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儒、法、道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心理学、厚黑学、说服术三者合一。
  • 成就你一生的好心态

    成就你一生的好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向读者阐释了积极心态对人收获幸福、取得成功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对好心态的培养和运用提供了许多有效方法,从而帮助读者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取舍得失,以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离固执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离固执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 气场修炼术

    气场修炼术

    如果你问什么是气场,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感觉;交际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影响力。这两句话都对,但分开说却不完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气场。对于我们来说,最理想的气场是亲和力和压迫力的结合?我们培养气场的目的是影响他人,让他人接受我们的影响,甚至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思维去行事。培养气场,让你身价百万!增强气场,让你改变命运!
  • 感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参学修身

    感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参学修身

    感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本文从众多佛经典籍中精选出部分内容加以编译、点评,共分为参学篇和修身篇二部分。这些不同侧重面的言论、故事与见解,虽有些会与原义稍有出入,然而,见仁见智,同样能够发人深省,启人智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印

    凤印

    晋元三年,大晋权倾朝野的姜皇后殁了。北水东曙突然身亡的和亲公主睁开了眼。一瓶毒药,两条性命。诛心,背叛,辜负。蓄谋已久的诡计,掩埋在寂寂深宫。重生归来。步步为赢。一箭锁喉抢了最大的彩头,姜婉拉紧缰绳,巧笑嫣然。“我为什么要信你?”祁瑛轻抚过她漂亮的眼睛。她的眸子倒映着被风吹得闪烁的烛光,镇静地、冷清的回答:“因为我能帮你,一统天下。”两世命运的交织,不肯安息的亡魂。当娇柔玉手握起剥皮剔骨的刀。北水南淮的命运。从此天翻地覆。
  • 天宇星魂

    天宇星魂

    在未知的另一个空间层面的地球,神秘身份的男主究竟会怎样,在这里没有斗气,没有武魂,没有魔法也没有武功。而是全新的力量。传说在几亿年以前地球就有过人类。但那是的人类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有的强大有的弱小,他梦可以幻化成各个不同的种族,其中龙族,白虎族,玄武族,朱雀族(凤凰族),水族等等。种族间出现了暗之一族,暗之一族把当时由大陆最强大的战神迪卡斯所造的‘星魂珠’偷走。星魂珠有强大的星魂之力,在迪卡斯死后传说只有得到星魂珠内迪卡斯的一缕残魂认同才能得到星魂珠内全部的力量。但当时暗之一族与各个种族组成的联军大战。暗之王强行把星魂珠内的一点星魂之力提出并强行吞噬最后鹰王力量过大而走火入魔,大战中暗之一族损失惨重,联盟也损失巨大。其中龙王,虎王,玄武王,朱雀王身负重伤,而当时的地球也由于大战而濒临毁灭。。。。。。。。。。。。。。。。。。。。。。。。。。
  • 是谁的青春记忆啊

    是谁的青春记忆啊

    七年前发生了什么,海城这个地方到底隐藏着什么,刘亦研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些疑惑一直在林萧的脑子里转,后来才被告知自己已被催眠。当林萧选择唤醒记忆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
  • 天才护花高手

    天才护花高手

    外表普通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王林,突然成了校花的“贴身男友”,一夜之间风靡校园,这个校花的贴身高手可不简单,8个小时前,他还是坐拥几十亿资产拥有经济学金融学双学位的带头大哥......
  • 神奇宝贝联结之心

    神奇宝贝联结之心

    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在重大挫折下任然保存的友谊,才更加长久
  • 仙界种植园

    仙界种植园

    想要在仙界混下去,没有修行怎么行?于是顾深种上了蟠桃,种上了人参果。不知不觉,种出一个植物园。顺便吟道:吃着仙果做神仙,怀抱天仙乐无边。
  • 萧萧无夜染旧笙

    萧萧无夜染旧笙

    时隔十一年,她或许早就忘了在平凡的街道里救过他,而他永远也忘不了她,因为那坚定而不屈服的眼神跟他很像……
  • 婆罗岸全传

    婆罗岸全传

    《婆罗岸全传》,未署撰人。前有叙,叙末署“嘉庆九年清和月谷旦,圆觉道人题”。全书共二十回,书叙白花蛇修炼成精,奸污妇女,遭雷神击。转生为犬,复转生为妓,以应果报。旨在劝惩警悟。
  • 帝白

    帝白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我名白落,我命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