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63600000015

第15章 为希望前进:开始了就别停下,追逐梦想的路上永无遗憾(3)

谁也没想到,毕业于北京二外、英语过了八级的表妹会选择做空姐。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跑来问我,你说,去工行做柜员和到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我该选哪个?

这俩选项确实有点儿远。我只能说,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错,工行意味着稳定,随着资历的增长,你会有更大的升职空间。空姐不一样,在职业的前半程,你可以拿着比同龄人高的薪水吃喝玩乐,可是到了职业的后半程还得重新想出路。可是,这姑娘铁了心要去看世界。

几个月后,她如愿以偿,法兰克福、墨尔本、东京、首尔、斯德哥尔摩……她说,语言的优势很快让她在小组里脱颖而出,迅速拿到飞国际航线的机会。

看着她在德国的小火车上感叹老龄化问题,在墨尔本的黄金海岸踩沙子,我想起这姑娘一年来的委屈与成长。

第一次来吐槽,是顾客把面包砸到她的身上。航空公司的面包是硬了点儿,她一直在解释,可最终还是成了顾客的出气筒。我问,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她说,我捡起面包进了工作间,进去之后,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我感叹,这姑娘好有职业精神。

第二次一起吃饭,她说,大家对她的评价是“不像90后”。她乐,关键是大家都太把自己当公主了。有一次飞行途中,飞机上的卫生间出了问题。空姐们都捂着鼻子摊着手,这可怎么办呀?其实谁都知道该怎么办,但就是没人肯出头。表妹看着洗手间门口的人越来越多,拨开众人走了进去。问题自然是解决了,她的雅号也来了-女爷们儿。

同龄人可以说出很多她被器重的理由,她自己也可以说出个人专业上的优势,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前传,你最后拿到的那个机会,并不是空投下来砸到你身上的,也不会仅仅因为学历与资历就落在你的身上,关键是,如果你在非考试状态下拿到好成绩,那么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免试入场了。

总是被拿出来念叨的前传还有不少。

某某某对自己真够狠的,刚到单位,就跟着小组做项目,本来是个无名小卒,项目结束已经成了头号种子。你说一小姑娘,啥杂事都干,晚上直接睡沙发上,这样的拼劲儿,哪一个公司不抢着要?

还有那谁谁谁,实习的时候把一破事儿干得特精彩。本来可以随便应付,他生生做得让所有人记住了。事情的结果很简单-这个本来不是他的机会,关键时刻给他加了分。

聪明人会说,我的精力是有限的,得有的放矢,做些对实现目标有意义的事。可是,你真的认为那些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他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知道自己能收获什么吗?

要我说,他们种下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在每一件事上,他们都用高水准要求自己,当高水准成为一种惯性,那些对付的、刚及格的,或者没有拿到高分的,在自己这儿首先就过不去。他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是在什么时候种下了这些“可能性”,只是,种得多了,收获的概率也就大了。

很多人会觉得,那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我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呢?或者说,我只做能看得到结果的事。于是,离结果最近的那些事,跟前堵了一拨人,虎视眈眈。在可能出彩的每一刻,他们却宁愿让自己闲着。这大概就是很多人的机会前传没有写好的原因吧。

最后说说我的同学,她在大学里做的那些事,神经兮兮的我们最初都不太理解。

比如,周五晚上,女生们忙着吃饭逛街谈恋爱,她却忙着泡英语角。学校里承办一些国际讲座,我们都是后排观众,她永远坐在第一排。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她的不同-她坐到了台上,我们还在台下。

以后的每一场国际讲座,非外语专业的她都是当仁不让的翻译。值得一提的是,在做翻译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国外高校的教授,对方对她青睐有加。于是刚一毕业,她就出国了。

这个前传写得过于精彩且不露痕迹,以至于多年后我们还在讨论,她是太积极太向上呢,还是内心一直有把尺子。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本能拿高分的机会前传。

_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个“异类”_

为什么要读书,现在我终于明白。

不是学知识、为前途、找工作,而是为了当我大到足够麻木、足够无聊的年纪,有一帮狗血的同学,让我惊觉生命的流逝,惊觉命运的狗血-让我不至于自以为是地感伤生活的无趣。

除了谁去山西挖煤谁当上局长处长谁离婚又再婚到谁家的房子拆迁得了300万-这是“人人”同学录里的固定节目,而我们更关注的,其实是一些异类。总以为他们会被洪流搁置河床,可是没想到,他们的突围往往来得炫目,带着格外的美。

我的这个同学,叫小左,表面看上去不学无术,对于学习从来都不在状态。10分钟交卷被数学老师要求“反省自己不端正的考试态度并公开检讨”,小左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装知之,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就是最不尊重学业的态度。”当场全班哗然,而数学老师铁青着脸摔门而去。那次的事自然让小左从此在数学科目上吃尽苦头。

不学习的人对此全然不在乎。

其实每一个人都想着要与众不同一点的。我们拼着命努力考试,无非是想要冲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至少要走出家乡的那座小城。而小左的不同在于她对这一切根本无动于衷,她不学习,至少表面上是,但却非常有主张。她不擅长数学和物理,却在语言方面有天赋,高中时就自学并精通了英、日两门外语。学校有一片后山,她弄一些西瓜南瓜籽,每天都去看望,还给它们唱歌。在我们都对城市生活充满着向往和期待的时候,唯独小左守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她对农作物有着天生的好感,而那种好感是当时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所以,小左并不会有太好的人缘,这在异类里是共性。

高中毕业后听说小左考了一所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借钱自费去了欧洲一个小国的农场里学习,研究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回国后便承包了几十亩农田,开始做起小型的有机农场主。大家可以去承包,自己种菜自己采摘。这可能是我们那座小城里最初的绿色有机概念。

这些都是听说。

再见到小左,是在高中毕业10周年的校友聚会上。她和报纸上并无分别,全麻长裙,扎一条长及腰部的麻花辫。笑得非常豪爽,抓我手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手十分有力,她说是干活干的。

我们聊到过去的事情,我感慨她的坚持。

小左笑说:“到现在,我也经常被认为是神经病。比起恶意,更难对付的,的确是自我的坚持。因为我从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长大,天生对农作物有好感,看着爷爷春耕秋收,过得非常乐天。那时候我爸妈因为下岗忙着到处找工作,我很怕家里有天会穷到断粮,这也是我学农业的一个原因。现在有了农场,一家人可以在一起生活,即使现在食品问题不绝于耳,可是我从来没有担心过。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吃着真正的有机食物,心里非常安定。”

现在的小左真正过着大多数人只能在网上过瘾的开心农场生活。她按照从国外学习的经验打理着农场,她的农场坐落在四面环山的谷地,有多个经营项目。很多城市生活的人会专门去认养菜地,自己当假日农场主。小左说这个时代,人们太关心自己吃的东西反而不会去关心土地了,每天闻着泥土的气息是最大的享受。

小左的父母总是嘲笑她来来去去,最后还是做了农民。可是所有的信息告诉我们,在未来,也许做农民是最好的出路。春耕秋收,人类不过是一个源于土地再归于土地的循环。

小左说:“是吗?没想过。”

是不是对你来说,如果觉得快乐,你就会奋不顾身。未来、前景,这些都不组成当下的快乐。而每个当下的快乐,其实组成了人生。

小左,这是你与我们最根本的不同所在。

_没那么难,只需下功夫而已_

第一次“自我驱动”,是中学的时候学英语。我在高中那阵子,花了一年多时间,彻底搞定了英语。所谓搞定,当然不是指达到母语般娴熟。但是的确达到了听说读写都相当流利的程度,特别是写作,除了小说、诗歌这些文学体裁之外,其他如书信、应用文等,我可以自信流畅地用准确的英语写作。

当时十五六岁,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其他学科对我来说还算能够轻松搞定,特别是数理学科。省下来的时间就全部用在英语学习上。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学习毫无章法,全是蛮力。可能是受了我爸的影响。

我爸是在上山下乡时偷偷自学的英语。后来近40岁的时候,又被公派到日本做访问学者。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日语!但就是这样,我爸40岁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经过半年培训,被派往日本。我没能力直接判断老爸日语的水平,但是后来他的日本朋友都说,老爸的日语,如果不仔细听,几乎难以听出是外国人!

所以,在当时15岁的我看来,我爸对语言学习是很有发言权的。而我爸的外语学习经验就是:“无他,下功夫而已。”他的逻辑是,不懂数理化、经济、历史等学科的人很多,但是一般人基本都能把话说利索了。可见,只要智商正常,肯下功夫,虽然成不了文字高手,也基本能够把话说明白。

后来知道这逻辑大有问题,但当时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我。所以我立志要搞定英语,方法虽然混乱,但真是废寝忘食。记得当时专门去买了一个带有收音机功能的随身听。对勤工俭学的我来说,价格不菲,但还是咬牙买下。平时不是听磁带就是听英文广播,主要是BBC。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几乎每天都在英文广播的声音中睡去,然后在英文广播中醒来。现在偶尔听到BBC那英国腔的“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BBC world service(你正在收听的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全球服务)”,心中还是会涌起一阵温暖。它陪我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听着耳机中遥远国家传来的声音,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去看看。

自己也并没有去找什么教材,就是从图书馆里一本一本地找英文书看。当时全无判断力,不知什么书好,什么书不好,但都囫囵吞之。

再之后就是长篇小说,从科幻到历史题材,兼收并蓄,但求数量。我总是开玩笑说,我读书是按字母顺序读的。

学英语我用过各种离谱的方法。比如有一阵子,我养成习惯,读书中每见觉得不错的句子,就抄在专门的本子上,平时有时间就拿出来背诵。有一次在数学课上,偷偷拿出来背诵,被数学老师抓个正着,没收了我的本子。课后老师找我谈的时候,明白了我在干什么。我说,数学这些我已经懂了,我现在要做的是搞定英语。不知是否为我的决心所感动,老师没有怎么责怪我。

就这么毫无章法地学下来,其实也没过多久,大概半年,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打通任督二脉。听BBC毫无困难,忘记了自己在听英语;写东西的时候仿佛可以自由表达,虽然句子词汇都比较简单,但是感觉没有阻力,想到哪儿就能够写到哪儿;口语也能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就是那种“神功已成”的感觉。

我现在也说不上当时哪里来的那股劲头儿,可能大部分来自我对高中环境的痛恨。这其实不能怪我的高中。十几岁的我,估计在哪里都会有这股叛逆的情绪。当时就是铁了心一定要去美国,并且知道,去美国就要搞定托福,就要能够掌握英语,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想法,已经足够支持我发挥出现在看来惊人的毅力。

这段经历给我带来的另一个认识就是,学东西真的没什么难的。从此我获得了信心,面对什么需要学习的新事物时都并不畏怯。无他,下功夫而已。

_拼的不是天赋,是努力_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我所在的班级每周六早上8点半开始上课。

最初的一个月,我每次都匆匆忙忙踩着点进教室,心中带着焦急和不安。可是每次进了教室后我都很得意,因为准时的学生不超过20个,我总是属于那群准时里的少数者,大多数人都是9点后才来。

后来我渐渐适应了,能够提前几分钟到课堂,可是我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能按时上课的学生却更少了,只有10个人左右。有个男同学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是班上最早到的学生,可是他说他仅仅提前了15分钟而已。

上了3个月课后,我更得意了,因为我发现不迟到不早退,每周都坚持来上课的学生不足10人,而我却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3个月来,全班50多个人,有40多个人做不到每周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这个发现令我大吃一惊。假设这是个课堂纪律的比赛,你只要做到每周按时上下课,就能打败其他40位竞争者了。

认识一个1992年生的小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跟另外6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下来了。我问他有什么比别人更强的地方,他说,他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

他说:因为只有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邮件格式写得更正确更少错别字,读起来让人更明白。这一回我信了,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

自从上“豆瓣”网以来,我至少也阅读了上千封咨询“豆邮”,能够看到的书写格式正确、分段清楚、没有错别字、叙事有条理的邮件只有寥寥几封,大多都是一段到底、标点混乱、表达不清、主题不明、短短三四行就有两个错别字……常常让我看得头昏脑涨。因为混乱的邮件看多了,偶尔看到一封格式正确、表达清楚的邮件我都激动得想流泪,赶紧想着怎么回复对方。如果你是我,你会更愿意回复怎样的邮件呢?当然是那些看起来更舒服的邮件。

相信很多人的高中语文老师都教过他们怎么在高考时多拿5分。我的老师是这样说的:保持卷面整洁,不要过多地涂涂改改,写错了画两条线就行;写作文的时候要字迹工整,分段清楚,整张考卷看起来清清爽爽,印象分就可以多5分。他还补充道:想象你们自己是阅卷的老师,六七月的酷暑天气,看到脏兮兮的卷面、潦草的字迹,心情会怎样?

我自己组织过几次活动,要给活动成员发短信,一下子能让我记住的人是那些短信品格好的人。什么叫短信品格好的人?就是每次收到短信都能够及时回复你的人,他会很快给你回应“收到”“好的,谢谢”。

相比那些收到短信后半天不吭声,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到的人,我更喜欢那类短信品格好的人。与之接触,我会注意自己的短信品格如何,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我之前不懂的东西。

出了两本书后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让我烦到不行。很多人看到我就像看到奥特曼一样觉得我神奇:“你怎么做到一边上班一边写书的?”一开始我都老老实实地回答:“没什么啊,就是有时下班没什么事情,坐着写一两个小时的文章,慢慢写就写成了。”说完,很多人还不信,觉得我一定是头悬梁,锥刺股,苦苦干了九九八十一个月才写成了一本书。后来,再有人问我,我只好说:“我写书的时候非常非常非常辛苦!”

同类推荐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是一本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教材,全书分理论篇、实践篇、欣赏篇三部分。理论篇介绍了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实践篇精选了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写作部分的试题材料六篇进行解析,配以范文和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欣赏篇精选了111篇中外文学评论名篇,并配以导读。通过《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的学习,学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提高文学评论写作能力。
  • 揭秘取经门

    揭秘取经门

    玉帝统颁诸仙,如来不甘坐拥西方,遂令地藏王菩萨转世力孙悟空贯彻他的佛教“东扩大计”唐僧取经一路招摇过市多位仙佛高层费尽心机意图从中渔利这场暗流汹涌的斗争将会走向何处?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寂寞的守望

    寂寞的守望

    《寂寞的守望(文艺评论集)》介绍了:秦发生这部文艺评论集主要分为作品论,文艺论文,文化工作探索,灯下偶感四类。我们根据内容又将其概括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对宁夏当代文学艺术比较完备而准确地扫描与解读,在这方面,他是颇具功力的。
  • 愿人生光芒万丈

    愿人生光芒万丈

    励志文集的成长三部曲都是我的短篇之作,都是十多年来对人生、对青春、对成长最为真实的感悟与心得,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让读者朋友能有所汲取与受益,至少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些年的奔波与拼搏,所历经的挫折与磨难,心酸与楚痛,都是青春馈赠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把有用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大家,也算是回报读者朋友的最好礼物。与第一部还有一点很相同,那就是延续老套路:文学与爱情。只不过,这一部励志文集里除了讲述我自身的追梦历程与情感事迹外,还添加了一些其他人的成长故事。
热门推荐
  • 拾一心

    拾一心

    五年前。她十岁,侧室陷害,母亲惨死,大雪纷飞,血脉无情。被父亲赶出家门,她无能胆怯。五年后,她必逆转乾坤!夺家产,治贱人,惩丞相!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不过...她的计划一直进行的挺顺利的。何时冒出那么一个妖孽?“跟着我,你的目的是什么?”“我乐意”“那你一直跟着好了”“好”“多久?”“一辈子”【爆笑宠文】【女强男强】
  • 归途有你

    归途有你

    一个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道友请留步!!给点指点!!
  • 蛮行天下

    蛮行天下

    神秘的图腾竞相交锋,强大的法宝翻天覆地,东方练气士仗剑行天下,西方魔法师吟唱着咒语,修真者在空中纵横,野蛮种族奔跑在山岭,巫鬼从黑暗中隐现,精灵穿梭在林间,这里是神奇的洪荒世界,万族并起,天骄争雄。然而远古遗迹频繁出世,九幽之下传来魔族的嘶吼,星海上的神灵也将再度回归,盛世来临之时,少年林羽蛮被强夺本源,生命垂危之下闯入这个精彩的世界。命运滚滚向前,乱世已然开始,且看少年如何缔造属于他的传奇!
  • 龙女也修仙

    龙女也修仙

    苏意很郁闷,每当有那么一丢丢好运降临到她身上,她就会马上走非常大的霉运。比如抽奖中五毛钱,出门包被抢了;比如抢红包抢到一块五手气最佳,第二天就出车祸.......穿越到仙侠世界后,发现自己竟是最后的龙女转世。本以为能成为狂霸酷炫拽的女主,一路打怪升级最终走向人生巅峰,然而,她发现,她悲催的人设并没有改变......囧囧仙途路,何时才能不倒霉?
  • 折别微年

    折别微年

    那些在我们心中有着梦幻美丽的青春爱情,会在不经意间去迷离。一段不被认可的爱情,却让同一世界的人走在一起,去寻找那份美好.他是一个生活在大众间的平凡少年,但却有着不平凡的才气;她是富家小姐,集所有光环于一身。在他们身上,会发生怎样的一段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杠上修罗暴君:冷帝血后

    杠上修罗暴君:冷帝血后

    她,天生血瞳,带着仇恨重生,以淡漠阻断与人的接触,用狠辣包裹冰冻的心,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他,拥有麒麟的霸气,孤狼的凶残,巨蟒的阴毒,并以霸道为棱,柔情为链,将她层层困住的同时,自己亦深陷其中!到底是逃不开的劫,还是今生注定的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西城旧忆

    西城旧忆

    若干年后才发觉: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 终将爱你到老

    终将爱你到老

    每一个人的相遇都是一个起点,可并不是相遇过后都能开心。她身边的一切都被她那个美好漂亮的好朋友施舍,包括感情。那一天她哭了,因为她把自己身边的最重要的人丢了,可是丢的却是自己的男朋友,她最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他们就像是那高高在上的天神,而她不过是被他们施舍的一个对象,连自己的两任男朋友也是他们对她的施舍…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