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25100000006

第6章 政治和仁德(5)

子产的家族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在郑国掌权。公元前563年,郑国的子驷、子国、子耳、子孔在朝执政。这年十月,郑国发生了叛乱,尉止、司臣、侯晋等人率领叛乱者攻入宫中,杀死了子驷、子国、子耳,并劫持了郑国君主郑简公。子孔因事先对此事有所耳闻,所以幸免于难。子驷的儿子子西听说发生了叛乱,赶紧入宫,收起他父亲的尸体,回家召集人马,想进攻叛军。但是他的家臣大多都已逃走,没有能够成功。

子国的儿子子产则镇定自若。他听说有叛乱,便设置了守门的警卫,配备了所有的官员,关闭了档案库。然后,他又把士兵排列好,并准备了战车,往北宫攻打叛乱分子,并很快地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尉止、子师仆。侯晋逃到了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过后,子孔便接替了子驷的位置,掌握了国家大政。他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便想办法集中权力。他写了一份盟书,要求所有官员向盟书宣誓,保证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号令。官员们当然觉得这显然是一种侮辱性的行为,大家都不愿接受。一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大夫、官员及他们的家人都不愿意宣誓。子孔大怒,认为他们都有叛乱的嫌疑,准备把那些不服从他的人全都杀死。

子产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他知道,如果真的那样做了,就会八面树敌,郑国将会有灭顶之灾。他急忙前来劝阻子孔,他说:“既然大家对盟书有看法,不如把它烧了。”

子孔不同意,他对子产说:“我之所以要制定盟书,就是为了要集中权力,使国家安定,以免再发生叛乱。现在大伙一不同意,就把盟书烧掉,顺从大家,这不成了众人当政了吗?我怎样管理国家呢?”

子产说:“您现在面临两件难事。一是众怒难犯,二是个人集权是十分困难的。两件难事加在一起就更是难上加难,这不但不能使国家安定,反而会酿成更大的危险。不如烧掉盟书,使大家安心。这样,国家才会安全。专权不会长久,更不会最后成功,而触犯众怒会招致祸乱。这个道理请您仔细想想。”

子孔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便烧掉了盟书。众官员们才安定下来。

子产不毁乡校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在子产执政期间,乡校是供人学习的场所,后来大家都聚集到这里来议论国政。有人建议毁掉乡校,认为许多人在这个地方胡言乱语,说一些不利于政府和国君的话,败坏了风气,蛊惑了人心,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然而,子产却认为,大家敢于说话,是政治开明的表现,说明大家还对国家抱有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议论来了解国家政治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改进国家的政治。子产最终没有毁掉乡校,在子产的治理下,郑国曾经繁荣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子产的这种胸怀和措施,不要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今天看来,子产确实有政治家的气度和胸怀。强权是根本不能收服人心的,只能招致祸乱。况且,子孔当时根本就没有必要采取这种简单而极端的措施。另一方面,我们倒是可以从中看出为什么有人发动叛乱杀死了子驷等人,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施政也像子孔一样。正所谓祸起萧墙,子驷、子孔等人不得人心,招致了杀身之祸,恐怕是由自己造成的。而子产则采取了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措施,宽缓待人,循序渐进,而且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发现自己的缺点,这种不争之争,正是子产成功的秘诀。

外儒还是内法

韩非是韩国人,韩王的同族。他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他的学说发展了荀子思想中“法治”一面,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他的思想在韩国没有受到重视,谁知传到秦国后,秦王竟是见而惊呼:“我若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后来,秦国攻打韩国。形势危急,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让他出使泰国。而韩非的同学李斯嫉妒他,想方设法让秦王毒死了韩非。

法家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坚决地主张封建集权制,甚至主张暴君政治。这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是对自由的、富有新鲜活力的思想和行动的残酷压制。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帝王标榜自己愿意做尧舜之君。但实际情况是,上者尚且王霸杂之,中者外儒内法,下者就不堪闻问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年,这些法家的代表人物制定了这些刻毒的法律,出了这些阴毒的计谋。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好下场:商鞅遭车裂、韩非被鸩、李斯被腰斩灭族,也许是报应!

其实,李斯的思想也属于法家,看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对国际形势和政治的看法,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法家的精神。

韩非向秦王献上了一封书信,认为韩国是不可攻取的。秦王对这件事拿不准,就把书信交给了李斯。

李斯上书秦王说:“我认为韩非的说法是不对的。秦国的东面有韩国,就像人得心腹疾病一样,在平常无事的时候,就已经苦得很,好像居住在潮湿的地方,老病缠身,总是不能出去,一旦快步奔跑,这种老病就发作了。现在,韩国虽然对秦国称臣,但不一定就不是秦国的病灶,如果有急事发生,韩国是不可信赖的。秦国和赵国成为了敌国,派使者去齐国劝说他们与赵国断交,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情况怎样。据我看来,齐国和赵国不一定会断绝关系,如果他们不绝交,就要竭尽兵力去对付两个万乘之国。韩国并不是屈服于秦国的道义而是屈服于秦国的强大。现在,秦国如果集中兵力进攻齐国、赵国,那么,韩国就一定会成为秦国心腹大患而发作。如果韩国与楚国合力攻打秦国,诸侯各国再起来响应他们,那么,秦国就一定又要有兵败崤山的祸患了。

“韩非这次来秦国,恐怕是想以他能够保存韩国而使自己在韩国受到重视。他善辩巧说,花言巧语,文过饰非,欺诈算计,想在秦国捞到好处,为了韩国的利益来试探陛下。秦国和韩国的关系如果亲密了,那么韩非的地位也就重要了,这对于他谋取官职是很有好处的。

“我认真看了韩非的上书,他文饰那些惑乱人心的说法,善于用华美的辞藻来修饰,显得才华横溢。我怕陛下被韩非的辩说所迷惑,以致于不能详细地考察事情的真相。现在,以我的愚蠢想法,想建议大王:秦国应出兵而不言明去讨伐哪一个国家,那样的话韩国的执政者就一定会把侍奉秦国作为他们的策略。我想去见韩王,让韩王来进见。大王见了他,便把他本人扣留下来,不让他走,要韩国的执政大臣拿韩王来与韩国人做交换,那样就可以向纵深方向割取韩国的土地了。接着,再命令蒙武派出东郡的军队,让这些军队在国境上窥视而不说明到什么地方去,齐国人就会害怕而听从荆苏的计策,与赵国绝交。这样以来,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境,而强劲的韩国就被我们用威势慑服,强大的齐国就被我们用道义制服了。这件事被其他诸侯知道后,赵国人就会十分害怕,楚国人就会犹豫不决。这样,他们就一定会忠于秦国。楚国如果按兵不动,魏国就不值得忧虑了,那么诸侯各国就可以被我们逐步吃掉,对于赵国我们就可以和它较量一下了。希望大王能够审察一下我的计策,不要疏忽了!”

于是,秦王马上派遣李斯出使韩国。可李斯去求见韩王,未能得到接见。于是李斯就上书给韩王:“从前秦、韩两国齐心合力,并不相互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侵犯我们,像这样已经有好几代了。过去,五国诸侯曾经联合起来一起攻打韩国,秦国就派出军队来援助韩国。韩国地处中原,土地方圆还不到千里,而能够在天下与诸侯各国平起平坐,君臣都得到保全,都是因为韩国世世代代教导后代要侍奉秦国的缘故啊。过去五个诸侯国一起进攻秦国的时候,韩国不仅没有帮助秦国,反而为诸侯率先组成队伍在函谷关进攻秦国的军队。各诸侯国因为军队困倦,力量耗尽,没有办法,才被迫退兵。后来杜仓做了秦国的宰相,调兵遣将来向各诸侯国报仇,先攻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对此十分焦虑,说:‘韩国认为秦国是不讲信义的,却又和秦国结为兄弟共同危害天下各国,后来又背叛秦国,率先攻打函谷关。韩国才是一个地处中原而又反复无常、变化莫测的国家。秦国应该先攻打韩国才对啊!’诸侯各国就一起割取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个城来向秦国谢罪,以此解除了秦国对他们的威胁。由此可见,韩国才背叛了秦国一次,国家就受到威胁,国土便被分割,兵力衰弱,一直延续到现在。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韩国国君听信了奸臣的话,不权衡一下事实,所以后来即使杀掉了奸臣,韩国终究也不能重新强盛起来了。”

“现在,赵国想聚集士兵,突然向秦国发起进攻,派人来向韩国借路。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嘴唇没有了,门牙就会感到寒冷。’秦国和韩国是有着共同的忧虑的,这种情形已经明显地显示出来了。魏国想攻打韩国,秦国派人把魏国的使者送交韩国。现在秦王派遣使者来到韩国,却不能见到大王,我怕您身边的大臣又要沿袭过去的计策,使韩国再次发生丧失领土的祸患。臣李斯如果不能见到您,请让我回去汇报一下,那么秦、韩两国的邦交就必定要断绝。李斯出使到韩国来,当然是为了您的利益,也愿意向您献上对韩国有利的计谋,难道大王就用这种方式来接待我?臣李斯希望能够与您见上一面,到您面前陈说一下愚蠢的计谋,然后再来接受碎尸万段的刑罚,希望陛下把我的这个要求放在心上。”

孔子像

“现在,即使把我杀死在韩国,大王也不能因此而强大。如果不听我的计策,韩国就必定有大祸临头。秦国如果出兵而不停止前进,那么,韩国就令人担心了。等到臣李斯暴尸在韩国街头的时候,即使想考虑我这贱臣的愚拙的计谋,也不可能了。等到边境残破,战鼓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时,才采用我李斯的计谋,就为时已晚了。韩国的兵力,天下诸侯早已看明白了,现在又背叛了强大的秦国。韩国如果抛弃了城邑,再让军队打了败仗,那么国内叛军一定会袭取城邑。城邑陷落,那么民众就会流散了,民众流散,那就没有军队了。韩国如果坚守城邑,秦国就一定会派遣军队来包围大王的大城,使韩国的道路不能通达,韩国就必然感到处境困难,即使出谋划策,其形势也是没办法挽救的。到了那时,大王身边的大臣们的计策根本没用,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如果我李斯说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也希望大王能够让我在您的面前把话说完,然后把我交给狱吏判罪处死也不迟啊。秦王食不香甜,游览不觉快乐,一心一意地在考虑攻取赵国,派臣李斯来进言。我希望能亲自见到您,因为我急着要和大王商讨计策啊。现在我这出使的大臣都不能见到您,那么韩国对秦国的忠诚从何而知呢?那秦国恐怕会把进攻赵国的兵力转向韩国了。希望大王能再次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对当时的政治和国际形势持如此态度。看来,这两位法家已经不是什么学者,而是极为“务实”的。这便是法家的特征。那么,儒家有没有法家的东西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什么是强盗,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说到政治上的强盗,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分辨清楚了。

西周初年,太公望吕尚受封于齐国营丘。齐国有个叫华土的人,德行高尚,但不愿做天子的臣子,不愿做诸侯的朋友,人们都称赞他的贤能。太公望派人多次召见他,他都不到。于是,太公望就让人将他杀掉了。周公说:“这个人是齐国的高洁之土,怎么能杀他呢?”太公说:“不做天子的臣子,不做诸侯的朋友,我还能得到臣子和朋友吗?我不能要他做臣子,不能与他交朋友,他就是被遗弃的人;我三次召见他,他都不来,他就是以下犯上的人。如果还表彰他,将他视为教化的榜样,使全国人都效法他,我还给谁当君主呢?”

冯梦龙评论说:“这就是齐国之所以没有懒惰的老百姓的原因啊!齐国所以始终没有成为弱国,其原因也在此。韩非的‘五蠹’之说也是从这里来的。”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都在办学校。少正卯的学校人很多,而孔子的学校却三盈三虚。后来孔子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就杀少正卯于外华表台下。子贡很不理解地说:“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诛杀了他,恐怕得不偿失吧?”孔子说:“人有五恶行,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且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坚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好处。这五种恶行如果有一种,就不免被君子所诛杀。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都有,是小人中的雄杰,不能不杀他。”

这,就是所谓的儒法互用。

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特别强调“势”。在法家的代表人物中,首先倡导“势”的是慎到。“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关于这一点,首先在理论和观念上确立,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上君主确实掌握绝对的权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主帅无谋,大权旁落的局面,最终就会导致政权被颠覆,所以,“势”是“法”的保障。当然,二者还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法”是可以制订的,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保证“势”不受到削弱呢?这就需要“术”。在法家的代表人物中,申不害是最强调“术”的,在他看来,“术”这一手段,实际上比“势”这一目的还重要。“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的权术和方法。这些“术”有的已经公开化、制度化,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法”的一部分。“术”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没有“术”就没有“法”,但没有“法”又无法保证“术”。所以,归根到底,“术”还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

需要特别说明的,在历史上,实际情况是法家很难使用儒家的东西,而儒家在策略上却极易使用法家的东西。因此,有时人们认为中国的政治是外儒内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政治与商业

世界上哪一个民族最会做买卖?也许有人会说,犹太人是个商业民族,最会精打细算;中华民族是个重农轻商的民族,是个最不懂经商的民族。事实却并非如此。

的确,传统中国的商业很不发达。正统观念一直把商人看作社会的蠹虫,认为他们是些居中盘剥、不劳而获的人。商人们即便家财万贯,也抵不上清贫的书香门第,也入不了正人君子的法眼。进入史书,立起功德牌坊的都是明君贤相、烈女功臣,从未有过一个商人。

然而,谁又能料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桩“生意”就出在中国呢?

越是精于商业的民族,就越有严格的商业观念;越是不善经商的民族,却往往思想解放,胆量无边,什么生意都敢做,失败亏本全不在乎。

同类推荐
  • 悦近来远:善于交际人脉广

    悦近来远:善于交际人脉广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注重形象——优雅得体,塑造好你的形象;谦虚有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把握分寸——慎言慢口,话留三分;坦荡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 用智慧改变自己

    用智慧改变自己

    本书通过精彩故事和永恒的哲理,告诉人们一个简单但又内蕴丰富的道理:智慧改写命运。
  • 你就是创业达人

    你就是创业达人

    本书从创业者如何寻找商机,如何自我修炼,如何选择项目,如何融资及如何经营公司切入。告诉读者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指导性建议,并且从人本的角度将财务结合,贯穿了有关创业初期融资、股权、资金管理、人员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了建立新企业的过程与资源整合的策略提出了在创业初期一些实用的小技巧。
  •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强势竞争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强势竞争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

    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

    不要失去目标,不要让自己打倒自己,永葆进取之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要让想像的翅膀折断了,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吝啬付出,别浪费时间,不要害怕失败,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思考,管好自己的情绪,设计自己的性格,拥有健康的体魄。
热门推荐
  • 农门娇女:撩来汉子偷个崽

    农门娇女:撩来汉子偷个崽

    苏陌,前世雷厉风行的顶尖营销大师。一朝被害陨落,魂穿附身农妇之身,从此改写命运……周玉楼,隐秘于民间的高手,一生护着她宠着她。夫妻二人联手暴打周家门狗,新仇旧恨一起算,一律不留活路……经商、种田、复仇,且看一家四口如何从从名不经转到大名鼎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前夫追逃妻

    总裁前夫追逃妻

    她桑偌汐,刚踏出校门就被父亲半推半送嫁给了他他楼墨衍,只因父母一再逼自己相亲,不想有人自动送上了门让他简简单单就交了差结婚当天,他就对她立下了规定不管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但是你没有资格管我,你只不过是让我用来交差而已,懂吗?结婚两年,她发现自己已经弥足深陷,可他依旧是流连花丛,连他的情妇都不会把她放在眼里,还故意挑衅。奈何肚中早已有了他的宝宝,这叫她情何以堪!
  • 小小的蒲公英

    小小的蒲公英

    我就像是蒲公英一样,跟随着他们的脚步,随风飘荡,有时高飞,有时下坠,没有目的地的远洋。最终会落在何处,一切皆是未知。
  • 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

    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

    民间有种说法:孩子小时候越淘气,长大以后越有出息。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淘气也要有个“度”,“度”把握不好,性质就变了。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她在几十年审理少年犯罪的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往往是一些被家长忽略的小事,却在无意间触犯了法律,引发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为孩子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本书从几千个真实案例中选取了最典型的35个案例故事,告诉家长和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同时,作者也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困惑无助的父母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解决办法和教育方法。在作者眼中,没有挽救不了的孩子,只要父母多一些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孩子的未来就会不同。此外,针对当下关于孩子如何自我保护的热点问题,本书中也有科学、详细的建议。
  • 顾辞许念跨越山海拥抱你

    顾辞许念跨越山海拥抱你

    顾辞:“你听说过一句话吗?”许念“嗯?”顾辞:“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许念:“你在那里等着就好,我会跨越山海拥抱你。”
  • 重生贤妻

    重生贤妻

    重活一世的路圆圆最大的愿望就是挣下一大座银山,然后用那些石头大小的银子把那个负心汉不要脸的小三小四小五小六追着打,直把他们打的满头是包哭爹喊娘嗷嗷惨叫,却也不得不为了捡到这满地的银子跪在她面前,四肢并爬狼狈不堪!可是,再大的银山也总有完的时候,再怎样炽烈的仇恨也有消散的时候,当天地之间都只剩下这么一具空壳的时候,她又该何去何从?那人说:这还不容易,你是空的,我却是实得,到时候把你我一起捏碎了再掺和在一起,混着汗用力捏,不就又有了个你有了个我?或许还有多余的,再做一个小萝卜头,我们再一起挣座银山,围坐在上面看这锦绣山河,风景独好?圆圆:......滚!
  • 陛下倾情

    陛下倾情

    她,前世被他误会,含恨而死。重生而来,他与她再次交缠,剪不断理还乱。他与她的命运,在权利争夺的朝代,会是怎样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刑事重案组

    EXO之刑事重案组

    她叫林心,在这个重案组里,谁和谁最后能走到一起呢?
  • 丑女翻身很无敌

    丑女翻身很无敌

    肖骁从记事开始,左脸就有一块黑色的胎记,从小她见惯了大家的冷嘲热讽,空有玲珑心,却一直不受待见,直到遇见了他,那个改变她一生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