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38200000012

第12章 文苑拾美(3)

此时,齐军已退。一路上,孙膑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

以害人始,以害己终。因嫉妒而存有卑鄙心理者,最终必定引火自焚。这就是孙膑与庞涓故事给后人的启示。

贵抵万里江山

余尝读《三国演义》,常被刘关张结义之情所感动。小说第八十一回写道,关羽被害,刘备怒斩养子刘封,哀痛公关,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赵云谏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刘备则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

而此时张飞在阆中,闻知关公被东吴所害,旦夕号泣,血湿衣襟。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以至于丧身部属刀下。刘备听此凶信放声大哭,昏绝于地,醒来又哭曰:“联想布衣之时,与关张结义,誓死同生死;今朕为天子,正欲与两弟同享富贵,不幸俱死于非命!”决心兴师动众大伐东吴,结果兵败猇亭,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托孤孔明,驾崩于白帝。

刘备重义气、轻富贵的态度,着实令人感动。每每读到这里,不由得翻起小说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里,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而说誓曰:“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于是,性格截然不同的刘关张三人,即使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甚至有对立的一面,却能共患难同生死,不仅是君臣关系,而且是兄弟关系,乃至知交关系。最为关键的是他们三人具有共性之处,即“忠义”。忠义维系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他们以“誓扶汉室”为旗帜,以“忠义”为号角,建立起一个坚不可摧的圈子。刘备还能设身处地为部属设想。曹操囚禁徐庶之母,赚徐母笔迹诈修家书,逼徐庶弃刘备归自己。其间孙乾献计:“苦留”住徐庶,“切勿放去”,使曹操杀其母,从而使徐庶为报母仇而“力攻操”。刘备即严词拒绝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所以,徐庶才人在曹营,心在汉营,以报答刘备仁义之恩。

至于刘备对待孔明,始终敬爱有加。为求教孔明,刘备三顾茅庐,两次不遇,仍旧耐心寻访,第三次又遇孔明昼寝未醒,刘备就吩咐关张在门口等候,自己拱立阶下,半晌,孔明未醒。张飞大怒,要屋后放火,刘备严厉斥责张飞,童子欲报,刘备却说“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直等孔明醒来。可见刘备真诚之心备至。白帝遗诏托孤之时,刘备不仅把全部大事托付给孔明,而且真诚地告以“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主”的心腹之言,使孔明感激涕流,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刘备吹响“忠义”的号角,带领圈子里的人,与其他派系进行你争我夺的斗争。在残酷的战斗中,圈子里的人历经艰难险阻,都“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效忠刘备,促使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取得了三国鼎立的地位。

清明诗话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清明习俗和节日文化。

清明墓祭,由来已久,是我国历史悠久、借以祭奠先人的民风习俗。反映古人扫墓的情景,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错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还有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也写出清明时节易使人缅怀逝去的亲友这种普遍的心情。站在亲人墓前祭扫,那恋情、那哀思、那“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怎不令人万分伤感、无限酸楚呢?南宋诗人高菊卿的诗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不仅写了祭扫,还写了踏青归来的细节和感慨。

民间踏青习俗,始于唐、盛于宋。欧阳修《踏青》:“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撷花草,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盛况。而宋代诗人吴惟信则更生动地勾画出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还进行踢球、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宋人黄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道出了荡秋千成风。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成为吟咏风筝之绝唱。

宋代王禹偁的《清明》诗,不写踏青饮酒,而写一贫士乞得邻家烟火、借火读书的发奋精神:“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烧窗分与读书灯。”宋代黄庭坚的《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郊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妄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以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生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慨之情。唐代诗人张继在《阊门即事》一诗中则写道:“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见新烟。”在诗人笔下,人间天堂的苏州,清明时节却是一片田园荒败的凄凉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召募”的不满,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春醪集》中泪与笑

在春雨潇潇中,我漫读着梁遇春随笔,揣摩他独特的“观察点”。正如他在《英国小品文选》译注中说:“做小品文字的人最要紧的是观察点,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从新观察点看去,一定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意思,除去不少从前的偏见,找到无数看了足以发味的地方。”他随笔中处处闪烁着惊人之语,让我回味无穷。

梁遇春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初散文创作领域的一颗慧星。他于1922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28年在北大英文系毕业,先后在暨南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1932年逝世,他留下了二十种翻译作品和两本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这些议论知识和人生的杂文存在着惊人的矛盾。他憎恶社会现实的黑暗,鄙弃醉生梦死的寄生生活,痛恨知识界中的“绅士”、“君子”们不苟言笑、谨小慎微的死气沉沉、灰色平庸的作风。他热爱生活,渴求光明和进步,却又远离革命和人民,找不到光明进步之路;他有渊博的西方资产阶级历史、文化知识,但对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却一无所知,便限制了他在思想王国的自由驰骋;他有强大的智力和穷尽人生奥秘的追求,却缺乏洞察人生底蕴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与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世界观是分不开的。

追溯梁遇春的思想渊源,可归咎于蒙田“怀疑论”思想的深刻影响。“怀疑论”思想具有矛盾的“双重性”:政治上反对独裁专制,主张政治民主;哲学上反对独断论,主张百家争鸣;思想上反对昏昧、保守、僵化、迷信、盲从,崇尚理性精神,鼓吹思想解放和独立思考;但也有消极的一面,政治上表现无政府主义,哲学上导致不可知论,思想上虚无迷惘,悲观厌世,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一切都统一在梁遇春身上,形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虽然梁遇春思想十分驳杂,自相矛盾,但他的杂文有许多新颖可喜的见解,他总是呕心沥血对某个问题的独特和微妙的感受,谈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新见解。这是其随笔的优点,也是其随笔的缺点,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他杂文的“二律背反”。

第一,表现在他对知识界的独断、平庸、盲从的批评,大胆提出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吹理性的批判精神。譬如在《“还我头来”及其他》中,他痛感当时知识界中许多没有个性的人,不会独立思考,只会人云亦云地复述别人未必懂、自己根本不懂的俗透了的大道理的不幸,便代表他们向社会发出大声疾呼:“还我头来!”这篇随笔提醒我们肩膀上扛着的脑袋是用来独立思考的,要有朝气蓬勃的创造精神。在《知识贩卖的伙计》中,他嘲讽当时知识文化界的名流学者、教授,不过是“知识贩卖所里的伙计”,“他们把知识的源泉--怀疑精神--一笔勾销”,这样,“人们天天嚷道天才没有出世,其实是许多天才遭了这班伙计的毒箭”。

第二,表现在他主张人应该“任性顺情”生气勃勃地占有生活,享受生活,应该“敢想”、“敢笑”、“敢哭”、“敢说”、“敢做”、“敢闯”,反对中庸之道、四平八稳、死气沉沉的人生。《泪与笑》一文,体现他独特的“逆向思维”思想,从自己感受出发,说笑是感到无限生的悲哀,泪是肯定人生的表示,是人生的甘露。在《流浪汉》中,他把“绅士”、“君子”和“流浪汉”对立起来加以褒贬,列举了文学史上许多有流浪汉习性的文学家,与虚伪的绅士不同,是“循性而动”的。

第三,表现在他善于从矛盾对立中论述问题,发挥新鲜的见解。譬如人们在争论“人生观”,他却偏要探讨“人死观”(《人死观》);人们在恭维“Gentleman”,他却赞赏“流浪汉”(《论流浪汉》);人们认为失恋是痛苦的,他却认为婚后的“失恋”,才是人生惨剧(《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人们赞美春天,他却认为夏的沉闷,秋的枯燥,冬的寂寞,跟疮痍满目的现实是协调的,而阶前草绿、窗外花红的春天同杂乱下劣的人生太不调和(《又是一个春草绿》);人们喜欢风和日朗,他却赞赏春雨连绵,因为在阴霾四布、急雨滂沱时刻,就是连那沾沾自喜的老财也会苦闷,不似晴天丽日时那样盛气凌人,昂首阔步(《春雨》)。他就是这样总是凭借自己广博的学识,过人的思辨才能,殚精竭虑地去追索知识和人生的真谛,而且这种探索几乎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第四,表现在他强调“经验”与“行”的重要性,企图突破“狭的笼”。在《途中》,他认为“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才是直接的去了解人生,万卷书可以搁下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不可”,强调“读万卷”与“行万里”相结合。但是他生活经历过于狭窄,“学校、家庭、图书馆”与“车中、船上、人行道”成为他进入生活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所以他虽以穷究知识和人生奥秘为己任,却无由探得真谛,即使是那些迸射智慧火花的警句,也不是穿越时空界限的星光。正如废名评介其散文“文思如星珠串天,处处闪眼”,然而没有一个线索,稍纵即逝。

掩卷长思,我的梁遇春印象,始终是个惊人的矛盾存在。梁遇春是个“抑郁质”与“多血质”辩证统一的人,他的性格是矛盾这两方面的起伏消长,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始终是个旁观者,“隔岸观火”的民主个人主义者,即使他在《救火队》里把舍己为人、为人类扑灭火灾的救火夫作为自己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由于脱离革命和人民并且受到生活阅历的限制,尽管博学多思,聪明绝顶,也无法给在黑暗中苦苦徘徊、探索的自己指出一条通向光明和进步的康庄大道,不能不陷入深深的苦闷和矛盾。于是,在他多愁善感的诗心中,仍然笼罩着无法突破的黑暗。他的敏感而脆弱的心弦,不时弹拔出失望、凄凉的哀调。这确实是恼人的矛盾,是时代苦闷和社会苦闷的象征。

仁厚长者文坛侠客

周颖南,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今年来常在我的耳畔回响。越洋电话里,有他亲切的声音:“志忠,《新华文学》收到了吗?”我很是兴奋地答道:“拜读了,南洋花开,文学果结,周颖南文学专辑。”每次与周先生一聊,谈得最多的还是家乡书事。

家乡事务,事无大小,周先生时刻关注!他与家乡书事,在莆田传为美谈。20世纪的书事我就不说,不说他与中国现代诸多文艺大家如俞平伯、丰子恺、刘海粟、叶圣陶、巴金、冰心等的深厚友情,资助大师出书的段段佳话;不说他为弘扬中华文化,为祖国的文教事业、希望工程等捐献资金数百万元,赠送图书达万册以上;单说他本世纪以来,先后捐献资金几十万元,支持家乡出版各类书籍,不遗余力地为家乡文化人专著出版写序。与他交往的文化人无不感念:周先生是一个质朴、谦逊、热情的,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仁厚长者,是一个有着慷慨侠义之风的文坛侠客。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寂静的光芒

    寂静的光芒

    本书是一部诗歌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一些诗歌精品。主要包括:《时间都去了哪里》、《春天里》、《秋天里》、《断想》、《再逢吕布》、《临屏遇单于》、《邂逅盘古》、《归零》等。
  •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十九年冬到天津,时其地甫由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行至街上,时见平顶砖檐、铁门圆窗之洋楼,高鼻蓝眼、狐裘貂帽乘车招摇者,亦不绝于路。甫至之时,寒冷无比,如苏武漠北,时时搓手;而夏季至初秋则又极热,如羲和汤谷,整日流汗。从初夏至初秋,晚饭后与杨映斗骑车至运河边游泳,顺便过天后宫,买得小说数种,中有《牛郎织女》一册。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罗曼·罗兰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罗曼·罗兰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北大从师记

    北大从师记

    记述作者亲身闻见之接触最多、感情最深、受益最大的十大名师逸事;以及北大校内外名家大师授业点滴。
热门推荐
  • 客家人

    客家人

    新版《巴蜀文化丛书》包括《地下成都》《地上成都》《人文成都》《湖广填四川》《客家人》五册,从古蜀文明遗址、文化标志、人文掌故、近代移民史、客家文化源流等方面,对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
  • 开八门的银河之力

    开八门的银河之力

    穿越到火影,成为日向分家的弟子,日向雏田最亲近的欧尼酱。原以为可以依靠熟知剧情入手火影最有潜力的女神,可谁知有一双苍老的目光惦记着宗家小公主。通灵兽世界:狐妖后期可能回到超神。
  • 超时空爱与战绩

    超时空爱与战绩

    公元2200年,统一后的“地球联邦”。因为人口的剧增自然资源的枯竭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低收入者和一些怀揣梦想的人们在联邦的政策下向月球进行殖民。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开拓那里的矿产和资源,并向地球输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的后辈积累了巨额财富,并在那里组建了很多新的社区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那里生活。在巨大的生存环境压力下迫使他们再在科技方面积极研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超越了地球。在公元2340年的时候,月球上的人类出于将来发展的考虑不顾地球民众的强烈反对开始进行克隆人类的繁衍。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
  • 熙爷你夫人又掉马了

    熙爷你夫人又掉马了

    戴一个黑框眼镜,扎一个马尾辫,一身规规矩矩的校服,成绩很好,但人很呆板,这是人们对苏璃的映像。温文尔雅,表面斯文,内里腹黑,手段狠辣还有惹不起,是人们对暮熙尘的映像。眼镜一摘,头发一散,心思深沉,慵懒散漫,桀骜不驯是暮熙尘对苏璃的映像。斯文败类,衣冠禽兽还有闷骚是苏璃对暮熙尘的映像。且看两位大佬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 末日之虐杀原型

    末日之虐杀原型

    一个挣扎、疯狂,崩坏的末世,得到虐杀原形系统的项少羽在丧尸、变异兽横行的高楼大厦间自由驰骋。拥有利爪形态、钢鞭形态、钢刃形态等这些可怕的能力,让他成为了天生的杀虐机器!!无尽的杀戮,无限的进化,为活着而杀戮,为生存而进化!“既然,神拯救不了我们。那我就堕落成魔!晴晴,等着我。我一定会找到你的!”
  • 我的灵界女友

    我的灵界女友

    我在工地挖出一具棺材,却没想到是一具棺上棺的重棺。棺叠棺,上棺不吉下棺凶!我也因为这个碰到了棺中女鬼,跟我产生了命运上的纠缠。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这个女鬼,还是我的工友,都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我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具重棺而发生了改变,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鬼神世界朝我打开了大门。
  • 我又从宗门跳槽了

    我又从宗门跳槽了

    掌教:“你能不能不要走?”兰星河:“承蒙好意,去意已决。”掌教:“既如此,我也不能强求,不过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兰星河:“什么事?”掌教:“如果有人问起你的出处,一定要说是在观世正宗!我们宗门不怕麻烦!”兰星河:“。。。”我特么这句话已经从之前的东家那里听了几百次了好吗?!
  • 花卜

    花卜

    有一家小店,座落在一条小巷的最深处。那里,有两只妖怪开着店,做着生意――在不经意间,用花朵为人占卜。据说每一个能找到那家店的人,都是有缘人,无论活人还是死人,而作为报酬,只需要你那一点最真挚的感情……好了,既然进了小店,那么就请怀揣着那一份最真挚的感情来吧……
  • 男票从天降

    男票从天降

    母胎单身多年,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个帅气十足的男票,这可怎么破!
  • 傲娇公主的专属笑容

    傲娇公主的专属笑容

    叶子与樱花的约定,早已被打破,晴樱梓百般接近风夜瑾,有什么目的?那个永远守护在她身边的人能打动她妈?傲娇的她能绽开一笑吗?谁能俘获她的芳心,使她重现笑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