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一个人待着,哪儿也不去。”这也许是内向者内心深处的最大渴望。“社交恐惧症”好像是为内向者“量身定做”的一个词,因为内向者确实——怎么说呢——确实显得笨嘴拙舌的,成为社交明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内向者好像先要跟自己交流之后,才能跟他人交流。他们在没有想好具体的说辞之前,是不会轻易跟他人搭讪的。当然,内向者跟自己交流起来是非常娴熟的,但问题是,在跟自己交流之后,内向者一般会得出两种结论:不想与对方多搭讪,因为对方与自己完全是两种人;不想与对方交谈,因为对方让自己感到有压力。内向者在社交场合总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力而饱受折磨。
什么是内向社交障碍
外向者和内向者都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是:害怕自己成为某个场合的中心人物,担心自己没有好的表现,达不到别人的要求,不能自如地和他人沟通等,甚至会产生心悸、出汗、小便失禁等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外向者的社交障碍并不明显,很容易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但是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外向者也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内向者由于习惯上偏重于自己的内心活动,因而放在外界的精力相对少,社交障碍要明显一些,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内向者的社交恐惧症是由内而外的,还没有和外界接触,就已经形成了社交恐惧症。这看上去更像一种“伪”恐惧症,不像外向者,是真刀真枪拼杀失败后被动产生的社交恐惧症。
内向者社交心理障碍的成因,究其根本是内向者总喜欢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当剖析和反省过于严厉时,就会对自己的社交表现产生怀疑。他们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表现不佳,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因此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不好的表现。这种担心像一块大石一样压在心里,让他们在人前不能自如地表现。
可以说,在进入社交场合前,内向者渴望自己能有好的表现,又因为自己的性格特点,给自己提前做了一道考试题,结果因为分数过低而产生了不自信的心理。正是这种“患得患失”使得内向者在社交中产生自卑、猜忌、怯懦、逆反、冷漠等心理,这些心理使得内向者在交往中与别人形成隔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内向者必知:?谁都会遇到社交障碍,只有越过这道障碍,才能正常地和他人交往。在社交之前,每个人都会做必要的功课,来降低社交成功的难度。内向者的问题是,自己预设的社交障碍太多了,好像非得逼迫自己承认是社交恐惧症患者一样。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为社交恐惧症所困扰。诗人约翰·唐岑说:?“如果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在正常的生活中,内向者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碍,避免走到孤立的边缘,否则你就会生活在一座孤岛上。
绿珠萼是一位心理辅导师,她治愈了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她说:?“我没有别的秘诀,我只是反复让他们相信,所谓的社交恐惧症都是幻觉。你想它是怎样的,它就是怎样的,一切因念而生。”
绿珠萼会鼓励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社交恐惧症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魔障,只要正视它就等于克服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具体落实到现实中,每一次都让自己比之前有所进步。每一个就诊者,都会得到绿珠萼赠送的一本小说,是她很喜欢的一个小说家的作品《一个精神艾滋病患者》。小说内容大致是,一个人的偶像感染上了艾滋病,他为了和偶像一起受难,就每天假想自己和偶像一样饱受艾滋病的折磨。结果,偶像被确定是误诊出院了,而他却因为模仿而病入膏肓,终于死于自己假想的艾滋病。社交恐惧症也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患者自己主动要求患上这一心理疾病,结果就很难拔除。
绿珠萼提醒社交恐惧症患者(特别是内向倾向严重的人),社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勇敢正视,尽快寻找心理辅导师,让自己走出这个阴影。
被无限放大的缺点是交际毒药
在“走出去”还是“躲进来”的问题上,外向者选择走出去,内向者大多选择躲进来,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大相径庭。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躲进来或走出去,心理学家认为,对缺点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思维比较负面,当一个人有十个优缺点时,即使其中有九个优点,只有一个缺点,那个人也往往只会看到自己的缺点,将缺点无限放大而觉得不开心。这种人往往会成为内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觉得没有面子,也总是担心别人会对自己的缺点“明察秋毫”,因此信心不足。同时,他们也会很容易看到其他人的缺点,陷入要不要与之交往的纠结中。
其实,人无完人,缺点总是不可避免。但是缺点不一定会败坏自己的形象,反而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真实。要知道,有缺点的战士始终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一味放大自己和他人的缺点,会让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也会对他人产生苛求心理。
内向者在面对缺点时,会显得不够从容,这和内向者的完美主义倾向有关,总是眼里不揉沙子,恨不得自己全无瑕疵。这一点和外向者不一样,外向者可以完全无视自己的缺陷,不会受到自身缺陷的影响。内向者不可能做到像外向者那样毫无牵挂,但也应该对缺点做一些区别对待,放大自己的缺点,不是要将缺点放大到覆盖自身,而是放大了来做显微手术。有些缺点要尽可能摘除,有些缺点要尽可能忽略,不要因为一个缺陷,就否定整体。
很多人都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认为自己的身上有很多缺点。其实缺点就像细菌一样,有些是有害菌,还有一些是益生菌,是机体保持活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内向者必知:?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缺陷,只是对待缺陷的方式不一样。内向者不应该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忧心忡忡,不敢涉足社交场合;而是要正视这些缺点,改正某些缺点,将它们的不良影响力降到最小值。
美国时尚艺术家克利斯·奥登堡以人们的日常用品为创作对象,常常将它们扩大数百倍来作为艺术作品。奥登堡曾经将再平凡不过的衣夹,以巨大的比例扩大并摆放在地面上,一支普通的衣夹竟然化身成高达十三米的巨大雕塑物。然而,观赏者或许会为衣夹的威荣感到困惑,因为挺立在地面上的巨大衣夹,其气势已然凌驾于人类之上了。
艺术家当然只是想表现一种异化的效果,当我们将之和放大缺点联系起来时,我们就会明白,如果将某个缺点放大到足够大,它就会凌驾于其他所有的优缺点之上,甚至会凌驾于生命个体之上,让我们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力,日益受其左右。
缺点不可过分放大,这样它就会获得能量,对我们发号施令。内向者正是因为经常背负着放大的缺点,才造成了自卑的心理。最好的办法是正视缺点,和它做朋友,然后消化和摆脱它。
内向者更期待他人的认可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不同的是,外向者会更加主动,而内向者则会显得被动,这是因为他们对角色期待的行为反应不一样。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毫无疑问,外向者更容易根据别人的要求,做出合乎别人预想的反应。这样造成的现实就是,虽然内向者更期待他人的认可,但更容易受到他人认可的却更有可能是外向者。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麻烦: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对你的期待不一致,或者你身兼数职,每个职位的要求也很不一致,这就使得你处于角色冲突之中。角色冲突和角色期待相比,会让内向者更为头疼,因为这也是内向者天生不擅处理的。
内向者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性格展现给对方,总因为自己的弱点而浑身不自在,觉得让对方发现自己的弱点是个糟糕的后果。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内向者严重束缚了自己,虽然想得到对方的认可,却背道而驰,对方越发地不了解你了。
内向者的另一个问题是:总是想让对方完全认可你。这是一件更为头疼的事情,会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压力。俗话说,牙齿和舌头再好也会打架,初次见面的两个人更是如此。谦和有礼是必须的,但也不要奢求完全被对方认可。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对你毫无保留的接纳,或者梦想赢得所有人的认可,结果往往是可悲的。你期待他人的认可是一回事,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另一回事,你只要尽量表达自己的诚意就可以了。把自己性格的真实一面展现给对方,就是一次成功的交际。
内向者必知:?既然想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就要满足他人对你的角色期待。这是一个双向的法则,一方做得不到位,结果就可能是事与愿违。
萝莉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很出色,也很招人喜欢,但她渴望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如果有一个人不接受她,她就很难受,即使花再大的代价也要取得对方的认可。她如愿了,但很快又有一个不喜欢她的人出现了。不仅如此,在她身边不喜欢她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萝莉绝望地发现,想要守住一个朋友也要费尽千辛万苦。萝莉的精神出了问题,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心理辅导,心理医生给她的建议是做好自己,不要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不要希望得到所有人认可。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让所有的人认可一个人,让所有的人认可一件事情,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过大的压力只会压垮自己,让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内向者应该看到这一点,不要再去试图得到所有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