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5900000002

第2章 父子创业:铁血背后的无奈(1)

中国古代的王朝,开国的历程都是很艰难的。而明代是靠着父子之间艰难的接力棒传递,才完成了有些畸形的、以铁腕和血腥知名的王朝奠基工作。

乱局中的收官者

创业,有时候是白手起家,有时候则在于对周围资源的整合。明太祖朱元璋的创业过程,就是成功地整合各种资源、壮大自己并消灭其他竞争者的过程。

一穷二白的创业史

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是佃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母、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

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

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

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末年,政治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正所谓“官逼民反”,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大起义。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各自为战。

朱元璋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朱元璋云游回到家乡,同乡汤和从濠州起义军中发来相邀信,朱元璋就投奔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

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从一名贫苦的放牛娃、游方和尚变成起义军的将领,这是朱元璋一生中第一次对资源的整合。当然,他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以及他与起义军统帅郭子兴的翁婿关系。

朱元璋很快就表现出与其他将领的不同之处。他的谋划能力十分强,他率领的军队不但战斗力强,而且纪律严明,抢劫妇女、钱财及烧毁民房者杀无赦。凭着这样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朱元璋以战功先任镇抚,后升总管之职,成为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

1355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朱元璋带领郭氏旧部,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南京(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他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这时的朱元璋,局面小,兵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利。当时反元起义的整体形势也十分严峻。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徐寿辉、陈友谅先后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在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此时进行了人生的第二次资源整合。他以南京为基地,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要做一统天下的英雄。目标确立之后,他就把当时存在的所有军事、政治力量当成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

从乱局中寻生机

如何在元朝未灭、群雄并起的时候保存实力、扩大战果?

这是与朱元璋同时代的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他们的回答显然都没有朱元璋那样完美。朱元璋选择的办法,就是把他周围的资源整合起来,无论是敌人还是盟友,都可以利用,换言之,一切与他并存的势力,都可以当做他的挡箭牌,也都可以当做他的桥头堡,只要有利于他壮大自己,他可以想尽办法。

他利用元朝军队主力和小明王作战的机会,向南面和东南的元军主力进攻,取得胜利。在他率军打下徽州时,采纳了老儒朱升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命令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于是朱元璋又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先后占领诸暨、处州。孤立的元军据点也陆续被消灭。

朱元璋的根据地稳固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图发展、扩大势力了。

当时,他的周围有韩林儿、陈友谅和张士诚政权,冷静分析时局后,他制定出积极的对策:先攻陈友谅,再灭张士诚。

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子弟,身高体壮,练就一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县衙做贴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奔了徐寿辉后来取代了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陈友谅自恃兵多将广,直扑南京而来。大敌当前,有人建议出降,有人提议奔踞钟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军心始安。同时,他派胡大海骚扰陈友谅的后方,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识的关系诈降,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朱元璋乘势夺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双方于鄱阳湖决战。战斗十分激烈,长达36天,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朱元璋虽然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设百官司署,李善长、徐达为左右相国。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控制着南达绍兴、北抵徐州、西距濠州、颍州等地,这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只是他庸碌无为,没有更大的野心。

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张士诚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和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两次派徐达进攻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六月,张士诚被擒,后于南京自缢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将朱亮祖攻取台州、温州。十一月,部将汤和下庆元(今浙江宁波),方国珍逃入海中,不久为廖永忠所败。方国珍走投无路之际投降。次年正月,汤和与廖永忠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杨璟等人攻取广东、广西。在平定东南之时,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将北征蒙古,山东、河南随即而下,冯胜也攻克了潼关。

事态的发展就如同朱元璋最初制订的计划一样,而且他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健,逐渐消灭了周围的割据势力。如果说元朝末年的局势是一盘棋局的话,朱元璋就是这盘棋中当之无愧的大国手。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连年的战乱,终于在此刻尘埃落定,历史的聚光灯,照在了朱元璋这个贫苦的放牛娃身上。

用国号博取同情分

为什么朱元璋建立的王朝要叫“明”?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名字?最深入人心的说法是,朱元璋出身明教,因而会如此为国家命名。那么,他为什么非要用明教的名字来为自己的国家命名呢?

当然不是为了纪念。实际上,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他用“明”这个国号,赚取了很多的同情分,安抚和争取了明教中人。

明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唐延载元年(694年)传入中国,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称明教。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恶和欲。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后际三个阶段,为三际。在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地,明暗相互对立;中际阶段,暗占据优势地位,这时明王出世,经过斗争将黑暗赶走;后际阶段,明暗各归本位。

明教对于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明教主张迎接明王出世,改变现状,相信不久以后人们会过上好日子。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当时彭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就要降世,要信徒做好准备。在至元四年(1338年),彭莹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义不断,而彭莹玉也在坚持斗争。

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山童认为时机成熟,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起义,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

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在的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王的部将。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据说这是刘基(刘伯温)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明朝的神圣。

果然,朱元璋确立“明”这个国号,没有引起明教教徒们的反对,这就让他节省了很多应付内乱的时间和精力。随后,朱元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洪武元年五月,他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

这一次,他采取了“先取山东,次河南、河北,扼守潼关,直取大都”的稳妥策略,派徐达、常遇春出征。徐达势如破竹,八月占领元朝国都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遁,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山西,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击四川的夏政权明玉珍,于七月平定四川。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二十年(1387年),他派傅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成败背后的思考

从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到他在南京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代,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吴等诸多政权,然而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实现了巨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没有多久,因为英勇机敏,被郭子兴赏识,由此在义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郭子兴被赵君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儿子都躲匿起来,没有人敢去营救。正是朱元璋从前线赶回,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夜访彭大,陈说利害,劝说彭大出兵,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六个月。

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后来,朱元璋势力的不断壮大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逐渐被排挤,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外敌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划统筹。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三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摇身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元帅。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

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书。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他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读书,甚至忘记了疲惫。

他特别喜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夺得江山立下赫赫功勋。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都是他的同乡,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

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资”,认为开创帝业好似构筑大厦,武臣似“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垩”,藻绘粉饰,二者偏废则难以有成。因此,他很重视招揽儒士,听取他们的建议。正是在陶安、冯胜的建议下,朱元璋攻取南京,东征西讨,成就帝王之业。攻取徽州后,他亲自拜访朱升,得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坚决加以执行,因此能够韬光养晦,保全实力,逐步发展壮大。

还有,朱元璋的夫人马氏,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脚马皇后,是他完成帝业的坚强后盾和贤内助。马皇后是郭子兴的义女,郭子兴将她许配给了朱元璋。后来郭子兴听信谗言,猜忌朱元璋,将他关押起来。朱元璋时常挨饿,马氏曾偷偷将滚热的烧饼藏在衣服内给他送去,结果烫伤了皮肉,可谓是患难夫妻见真情。

连年激战之时,马氏带领将士的妻子制军鞋战袍,鼓舞士气。当陈友谅率军猛扑而来时,她又将后宫的财物捐献出来,奖赏前方将士。朱元璋后来杀戮渐重,无人敢劝,马皇后时而劝谏,因此很多人得以保全。

独裁者的苦衷

朱元璋是一个独裁者,而且是一个残暴的独裁者,这一点是世人所公认的。他为何一再采取残暴的、过火的甚至是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图?

独裁者也有苦衷,虽然这并不能成为他们滥杀和独断的理由。

为治国而残暴

从一个社会最低层的放牛娃、僧人,经过十六年的征战拼杀,一举迈上了皇帝的宝座,其间的跨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纵观其一生,早年在乡村的那段经历带给他难以磨灭的印记,即使贵为天子也不失农民本色。

同类推荐
  • 武威通志·民勤卷

    武威通志·民勤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文国战场

    文国战场

    本作品讲述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统一三国的故事。
  • 在历史的激流中扔掉了船桨

    在历史的激流中扔掉了船桨

    某李被卷进历史的潮流中,因为身负系统,所以他扔掉了船桨,全靠浪。李二:朕要弄死他。长孙:算了吧某李:李二,你还去不去了,磨磨唧唧的,是不是爷们。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
  • 回到华夏当城主

    回到华夏当城主

    在那遥远的时空星河,有着神秘的古老传说;经过漫长的岁月蹉跎,依然美丽的东方之歌。炎黄时代末期,华夏大地遭受到异族凶手的袭击,女娲神和伏羲神联手为人族制造了三大结界,以保人族百年时间。谁知人族内部出了奸细,女娲和伏羲遭到邪神的袭击,身手重伤。一个经脉不通的挂名城主,如何能在乱世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尽在华夏之章!
  • 历史皇家快递员

    历史皇家快递员

    意外得到可以穿越历史,与历史上几百位皇帝做交易的快递员系统,但不甘平凡的李逸从此走上了二道贩子与帝国教父的道路。嬴政成为十国联盟老大哥,说一不二,李世民率领五十王朝,开天辟地,汉武帝带领大汉集团,进行远方争霸殖民,而女帝武则天则在众多老头子中独领风骚。就这样,在历史长河里搅风搅雨的李逸则是大家的启蒙老师与帝国教父。(新建的书友群,大家有想法的都可以来聊聊天,欢迎加入《历史皇家快递员》书友群,群聊号码:255722603)
热门推荐
  • 续约前妻

    续约前妻

    大婚当晚,童话梦碎,当男人将支票甩到她面前,劝她不要自作多情时,她笑中带泪,签下离婚协议,选择消失……五年后,她以表弟女友的身份华丽回归,他却开始了残忍的报复……
  • 微风轻拂,望子相安

    微风轻拂,望子相安

    阳春三月,温柔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我的脸颊。让我不禁想仰望天空,看看自己在天地间到底有多么渺小。我觉得自己好比是宇宙中一颗微粒,想要操控宇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学时,我有很多梦想。我与母亲说时,母亲总会说我是天马行空。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一定会实现的。后来,渐渐明白了一个小的团体中总有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他或许不会安慰你,但总会在你需要帮助时候,支撑你!我也慢慢地明白,不是你一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陪你走到最后。除了你聂子安,下辈子请先让我爱上你!
  •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迄今为止,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唯一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 我是小丑至尊

    我是小丑至尊

    诡异的重生,时空的重叠造就仇笑在另一个地球出现,低维度空间的时间是高维度的游戏,人类只是不断的轮回,也许你在一个时空点上演着小丑,另一个时空点却是最强天尊.....时间与空间的交替,人类命运的不断轮回,谁在主导?谁能跳出.....
  • 公主有令:摄政王爷来救驾

    公主有令:摄政王爷来救驾

    金玉堂皇的日子如走马灯飞速闪过,场景逐渐变幻,染上血色。朝堂上忠良遭到排挤陷害,奸佞横行当道;百万士兵被坑杀,有人失去了丈夫,有人失去了儿子,数万家庭支离破碎;父皇褪下了龙袍和帝王的尊严,死后尸体被用来做成灯油,供苏蓦北使用;后宫的嫔妃以及公主们变成了将士的胯下玩物,皇子们套上耕犁工具,遣到田里,与牛一同犁地……这些都是她一手造的孽,是她一步步把段氏王朝推向覆灭边缘。她纵身跃下城楼,疾速的风吹斜她眼角的泪。来世,若有来世,她定将殷如和苏蓦北这对狗男女挫骨扬灰。拼死,也要守护住这段氏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木槿花年少华

    木槿花年少华

    那年花开,她悄悄对他说:爱你,是我此生最浪漫的事。那时,温暖的阳光从树叶缝隙中挣脱而下,透着点点星光,那时的她像个小孩一样,可爱,活泼,却也让他无奈。她无法忘记那个温暖的笑颜,于是,她把写好的信寄给他,告诉他,她现在喜欢的是薰衣草。因为,她,等待着爱情。3年后,她带着自信回到这所城市,她以为她可以放下以前的种种,可当在酒店看到他的那一刻,她感觉到的居然只是前所未有的淡然。那种冷漠的感觉,还有那熟悉的味道。在什么时间闻到过?龙寒想。“不过别想再逃了。”龙寒眼里透露出危险的闪光。对不起,现在才告诉你,我爱你。某位boss赖在尚浅浅家里无赖的说道。“不!你一定是骗吃骗喝的!”浅浅道。
  • TFBOYS之为了你

    TFBOYS之为了你

    三个富家小姐为了偶像转向重庆,却与他们一见钟情,当吃货遇上吃货,高冷遇上高冷,暖男遇上暖阳。会有怎样的爱情的火花在他们之间燃烧呢?本作者这也是第一次写小说,本来是突发奇想,结果就一不小心写了许多,呵呵。三小只最后的结局不会虐心的,不然本草草也会心疼的。废话不多说,想要了解自己去看啊!
  • 江妃妆吟

    江妃妆吟

    第一年,为了江家,她想方设法接近于他,他却将她扔下龙床,高傲的说她低贱。第五年,他寻到她时,她说:“李隆基,你是不是忘记了,你曾经真的想要掐死我,你手中还沾染着我在乎之人的命,你有什么资格让我待在你身边。”她笑得凄凉面上淡然,不见一丝动容,她不恨,也不敢恨,她只是不爱而已。也许她从未爱过他,也许她对他有过一丝真心。她无心,他倾心。他苦苦等待她的转身,她无情推开他的深情。毋庸置疑,那一眼惊鸿已经注定最终的结果。
  • 易烊千玺我太累了

    易烊千玺我太累了

    易烊千玺和他家米澜重逢后,又开始相爱。只可惜易烊千玺只知他是鹿小骨,不知她是沐米澜。
  • 杀雕记

    杀雕记

    在江湖上有两大奇地:一处是在广袤遥远的沙漠中心的古老村落,村人鲜少世出,外人也无法找寻。曾有人试图探访却永远的留在了沙漠中心,千百年来这里被称作诅咒之地。因此里面的人被叫作是诅咒一族。一处是渺茫大海上的流岛,岛屿位置变化无穷,没有一个人可以探究它在何处,比沙漠中心更为神秘。传说,岛上生活着无数大雕,最小的雕都有一辆车那般大,且这雕越大啊,越敏捷威猛,而他们中最大者则为雕王,其雕肉能让人长生。江湖扬言:沙漠的诅咒,随风伴月而来,任何人都逃不掉。但长生,离不开沙漠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