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习惯之中,每年过了农历十二月八日(即腊月初八),就已堂而皇之地跨入新年的门槛,年(春节)味在人们心里渐渐变浓,愈走愈近,各种形式的礼祭活动也便接踵而至,形形色色的年货摆上集市门部,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腊月八在我儿时永远是大节日,是进入年关的第一道门槛。随着年龄的增大,腊月八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渐渐地变淡,但记忆中的腊月八依然隆重且“年”味十足。
小时候的记忆总是那么单纯、美好而甜蜜。春节在农村是一年中最受欢迎、最重大的节日,在那个经济相对贫乏、日子过得相对紧张的年代,生活的窘迫往往使我们对年有一种别样的渴望、期待。每到腊月八就盼望着学校放假,扳起手指头算计过年,过年就会有新衣服穿,过年能得到压岁钱,过年有许多好吃的,过年能耍社火……过年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年,全新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的年关总是伴随着腊月初八人们吃糊心饭而开始。初八这日,家家户户都要用米、面做成稀糊状,称为糊心饭。据说人们只有吃了糊心饭,心才能被“年”(粘)牢牢糊住,舍得花钱,新年才能过得愉快、吉祥。尽管我喜欢过年,喜欢腊八节,但我是百分之百地拒绝吃糊心饭,无论饭菜做得再香再好吃,我总是不愿意吃。因为从此以后,在学校回答不上问题或考试考得不好,或者什么事情干得不好,老师或他人用同样的口气批评:“糊心饭吃得多了,把心给糊住了!”心中老感觉不是滋味,有时自己也很茫然,初八这么好的日子,人们吃啥不好,偏偏要吃什么糊心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阴影。母亲十分讲究腊月八的礼节,要我们每个人都吃糊心饭,在她的心目中吃了糊心饭每个人会平平安安地过年,来年一切顺利。每年都是在她的再三强迫下,饥肠辘辘的我才会吃下去,心里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犯糊涂。
事实与传说截然不同。其实,农历十二月八日即腊八节是我国传统喝粥的日子。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朝。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什么称为腊八,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修道为佛的日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使人们都受神灵保佑,北宋东京各大寺庙在这天都要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又称为腊八粥或佛粥。朝廷、官府也要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上至官府朝廷,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据说在这一日吃了这样的粥会吉祥、平安、健康,一年事事顺心。传说也好,流传的风俗也罢,那只不过是一种纪念形式。
现在生活在小县城里,已经日渐淡忘了腊八节,所谓的糊心饭也就不怎么讲究,初八那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自由自在。平日不图名利与权力,只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事小心谨慎,生怕工作、生活中有半点闪失,糊涂酿大错呀。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现在倒怕过年了,每到腊月八,一听到鞭炮声,就觉得已到年关,愁烦的思绪像生了根一样滋长,岁月的年轮会悄悄地爬上额头,令人心烦意乱,过年那种迎出送往、繁杂礼节令人烦。我只想在这芸芸众生中,过平平淡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