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4500000036

第36章 认清人的本善(4)

当天晚上麦特打电话给我,说他最深切的祈愿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每个人都只是想要有人爱而已”。著名的心理医生与作家瑞秋奈欧蜜雷门说:“一刹那无条件的爱,能瓦解并摧毁一辈子缺乏的自我价值感。”麦特已见证了爱的治愈力。他泪如雨下,说道:“现在终于知道我此生的使命是什么了,我要让每个人知道,他们多么值得被爱。”麦特找到了内在爱的良善,这爱即是祈愿他人喜悦快乐。

一行禅师写道:“当你说着比如我爱你这样的话时,要用整个生命来说,而不只是嘴上说说或心里想想而已,它能够超越整个世界。”由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当我们唤醒并展露内在之爱时,爱就会改变身边的世界。我们接触的人会敞开心房,之后他们也会触及他人的心。爱是所有众生的本性,无论是静默地献上我们的爱,或大声说出来,我们都是在帮助芸芸众生,使他们的爱灿烂绽放。

培养宽恕的心

软化、敞开心胸是不能勉强的,以下禅修可以培养我们宽恕的心。这些修持基本上以传统佛法修持为基础。一开始先向他人请求宽恕,再宽恕自己,最后,宽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请求宽恕

用舒服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让自己安静地专注于当下。花几分钟时间觉照自己的呼吸,吸气时放松,呼气时放松。

现在请回想曾经伤害别人的场景。也许你曾故意用不堪入耳的话辱骂某人,在盛怒下挂断别人的电话,因无心之失造成爱人的痛苦而结束恋情,因为太忙碌而忽略孩子正需要悉心照顾。也许你感觉自己多年来一再让某人痛苦,由于脾气暴躁或无心照顾而不断侵犯、伤害某人?花点时间想想这些情形,体会对方受伤害、失望或被背叛的感受。

然后,想象你拥抱这个人,请求他的宽恕。心里念着他的名字,说:“我了解你受的伤害,我请求你的宽恕,请你原谅我。”诚挚地重复几次请求宽恕,然后静默一小段时间。

宽恕自己

现在想着某个令你觉得罪不可赦的状况。也许你无法原谅自己是个苛刻挑剔、掌控欲很强的人,或者无法原谅自己曾如何伤害别人;也许你恨自己的懦弱,恨自己无能承担风险施展抱负;也许你无法原谅自己因烟瘾酒瘾而毁了生活;你可能对自己的鬼迷心窍或嫉妒感到恶心。思考令你感到罪不可赦的行为、情绪或思考方式,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你如何看待自己?你为什么会因此而不快乐?允许自己感受这些痛苦。

接着,更深切地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你无法接纳的状况。假使你对食物、尼古丁或酒精有瘾头,想一想你到底要满足什么?或者说,你到底想安抚什么恐惧?你批判他人,是不是因为自己心里很恐惧?伤害另一个人,是不是源于自己的伤痛和不安全感?是不是因为你需要感受权力或安全感?随着愈来愈明了潜藏的缺憾和恐惧,允许自己直接体验它们在体内、在心中生起的感觉。

请把诚挚的宽恕献给你正在抗拒的一切感受、念头或行为,你可以在心中默念:“我已经看到自己如何造成痛苦,现在我原谅自己。”或对自己简单地说:“宽恕,宽恕。”以宽恕的心迎接心中生起的一切感受(无论是恐惧还是批判,羞辱还是悲痛),在无垠的宽恕之心中解开伤痛的纠结。

在练习当中,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正在经历这些痛苦的过程,以致实在没有能力宽恕自己;也许你相信自己不值得被原谅,也怕自我原谅之后又会重蹈覆辙;也许你害怕敞开心扉之后,就不得不面对真正的自己,而这正是你无法忍受的真相。当这些疑虑和恐惧生起,就以悲心承认、接纳它们,然后对自己说:“我想要在有能力的时候,宽恕自己。”当你愿意宽恕,你的心胸就会逐渐敞开。

宽恕他人

每个人都曾伤害他人,也都曾受过伤害,现在请想象你曾被无情辜负、拒绝、虐待或背叛的经历。不要批判自己,注意你是否还在嗔恨或责备那个伤害你的人,你是否已经把他拒于心门之外?

回忆一下让你感到特别受伤的情形,例如:父母亲脸上愤怒的表情、某个朋友说了刺耳苛刻的话、信任的人竟然欺骗自己、伴侣气冲冲地摔门离家的一刻。觉察当下生起的感受(无论是悲痛还是羞辱、嗔恨还是恐惧),以接纳、仁慈的态度,体验这些感受,让它们在体内、在心中尽情展现。

现在,仔细观照伤害你的人,感受一下他的恐惧、伤痛或贪婪,可能正是这些感受导致他伤害了你。你须观想:他只是个不完美的人,既脆弱又真实。感受此人的存在,默念他的名字,并献上宽恕之语:“我感受这已造成的痛苦,我要尽力宽恕你。”倘若现在无法宽恕此人,就说:“我感受这已造成的痛苦,我想要宽恕你。”持续感受自己的脆弱,重复宽恕的言语或意愿,直到想暂停为止。

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性练习宽恕。发现自己在严厉批判自我或他人时,你可以缓一缓,提醒自己察觉这些苛责的念头和感受。花一点时间,感受那驱使你做出批判的缺憾与恐惧,然后将各种你觉得最自然的宽恕意愿,扩展到自己和他人的内在生命中。要有耐心,只要常加练习,你想要全然去爱的意愿就会绽放成为一颗宽恕的心。

唤醒慈心

透过慈心的禅修,我们能敞开心胸去接纳自己、他人和遍一切处的众生。

以舒适的姿势坐下来,放轻松。检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释放压力。肩膀、双手和腹部尽量放松。花点时间感受“微笑”的影像和感觉(参考的“以微笑拥抱生命”),让自己与仁慈自在的心灵联结。

现在,回忆并接受自己的本善,你可以想想自己仁慈或慷慨的时候,回忆自己想要快乐不要受苦的原始欲望,尊重自己的本质觉性、诚实与爱。若此刻很难承认自己的良善,那么就通过爱你之人的眼睛来看自己,那人爱你的哪一点?也可以想想你看作挚爱化身的对象——佛陀、观音、圣母、耶稣、湿婆等,透过这些对象的智慧与有爱之眼来看自己。

接着,心中默念关怀的祈愿,将慈心献给自己。每重复一次祈愿,就咀嚼这些话语的意义,让它们从内心深处真挚地生起。你可以选几句自觉有意义的话,比如:

愿我充满了慈心,愿我被慈心所拥抱。愿我如实接纳自己。

愿我快乐。愿我能触及那伟大自然的寂静。愿我明了活在世上的自然喜乐。愿我的心灵觉醒,愿我自在解脱。

也许刚开始说这些慈心的祈愿时觉得很烦躁;特别是你对自己正感到消沉失望时,这些话听起来会很刺耳很造作。那么,请将这种反应加入禅修之中:“祈愿我的这种反应也被拥抱在慈心之中。”然后重新说出你所选择的关怀话语,保持察觉心,接纳任何生起的念头或感受。

无论在此禅修的哪一阶段,发现自己机械式地重复这些话时,别担心;因为在宽恕的练习中,你的心本来就有偶而封闭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你要坚守唤醒慈心的意愿。

现在,你可以打开慈心的圆周,想着挚爱的人。观想此人的本善,感受你到底喜爱他的什么特质,也许是他关爱他人的能力,也许是他的诚实或幽默;你可能也会想起,此人也想要快乐,不想受苦。你要明了,他的本质是良善、觉醒、充满爱的。在心中如实感受你对这个人的欣赏与感激之情,献上你的祈愿。你可以利用下面这几句话,或者说自己想说的。心中默念着慈心的话语,想象这个人体验你的祝福回报的情境——自我接纳、祥和平静、喜乐和自在解脱。

愿你也充满慈心,愿你被慈心所拥抱。

愿你现在就感受我的爱。愿你如实接纳自己。愿你快乐。愿你明了伟大自然的寂静。

愿你明了活在世上的自然喜乐。愿你的心灵觉醒,愿你自在解脱。

为挚爱的人祈愿几分钟之后,扩大关怀与觉性的圆周,开始想着一个“中性”的人,某个你经常见到、但是跟他不熟、对他没什么强烈负面或正面感受的人,明了他也想要快乐,不想受苦,以此来观想他的良善。

感受此人鲜活的生命,以及他对生命的关怀。利用以上建议的词句,或你自己喜欢的,把慈爱献给他。

接下来,想着一个与你关系恶劣的人——某个会引起你嗔恨、恐惧或伤痛的人。想起这个人时,你可能百感交集,首先花点时间对这些感受发出善意的关注,用慈心怀抱自己的感受;然后,将觉照转移到这人身上,试着寻找此人良善的一面。如果在他身上很难发现仁慈或诚实,那就简单观想他也多么想要快乐,不想受苦。体会此人的根本觉性,并记住,他也如你一般珍视自己的生命。将他怀抱在温柔的观照之中,献上你心中最自然的慈爱话语。

然后,想象把刚才祈祷的对象都聚在一起——自己、挚爱的人、中性的人、关系恶劣的人,同时对他们献上慈爱的祈愿。感受你们共同的人性、脆弱以及本善。祈祷的时候,把自己和这些人都怀抱在你心中。

现在,让你的觉性向四面八方敞开,前方、左方、右方、后方、下方和上方,在这广阔的虚空中,感受你的爱正怀抱着众生——在野外飞翔、游泳、奔跑的野生动物,家中畜养的猫狗宠物,濒临绝种的生命,花草树木,世界各地的孩童,穷困潦倒的人以及富商巨贾,生活在兵荒马乱中的人以及安居乐业的人,濒临死亡的人以及初生的婴儿等等。想象自己能够怀抱地球,而宽广无垠的心容纳了所有生命,清楚认知众生的喜乐和悲伤,再一次献上你的祈愿:

愿众生充满慈心。愿众生明了伟大自然的寂静。愿地球上充满和平,到处和平。愿众生觉醒,祈愿他们自在解脱。

重复念诵这些祈愿,然后安住于觉性的开阔与静默之中,让慈心触动你心中生起的一切。

你也可以将慈心修持融入日常生活,无论是跟挚爱者或某个让你恼怒或感到不安全的人相处时,都请你平静下来,觉察自己的心,并默念:“愿你快乐。”你还可以试试看,连续一周的早晨,刻意想想跟你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人的良善,然后,在日间每当你一想到,就默默地对他们献上慈心的祈愿。你可以选定一个经常见到、对他没什么特别感觉的人,连续一周每次见到他,就默默地祝他万事如意。或者,选一个跟你关系恶劣的人,每天把慈爱献给他。在练习的时候,注意自己对选定的人有什么感觉变化,他们的行为举止对你而言是否有所不同?

依照以上介绍的禅修方式,其祈愿词和禅修难免有些机械化,下面提供的方法,可以让你保持禅修体验的新鲜感:

⒈选择与当下共鸣的词语。

⒉轻声说出你的祈愿。

⒊把祈愿对象的名字说出来。

⒋想象自己把祈愿对象怀抱在心中,或想象自己慈爱地摸摸他们的脸颊。

⒌想象他们因为你的祈愿而感受了爱、疗愈和净化。

最后强调一点:即使只是浮光掠影般的慈爱,也能让你重新联结纯净的爱心。

同类推荐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本书分为“不忘初心”、“不舍众生”、“不请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红尘滚滚,何处安心?瑜伽,是一条静心修行、寻找生命真谛的路径。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习练瑜伽的书,而是深入心灵,描述瑜伽与生活相融合的散文“心经”。《步步莲花》作者借鉴佛学术语,以“色”——瑜伽于身体、“受”——瑜伽于心性、“想”——瑜伽态的阅读与观影、“行”——瑜伽态的行走与寻觅、“识”——瑜伽于灵魂,记录瑜伽带来的沉淀和变化,启发读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式,感知神秘力量,感知宁静与温暖。
热门推荐
  • 孤独侠情之之惊天一剑
  • 似光一般

    似光一般

    我喜欢你,就像空中那颗轻轻闪烁的星星,孤寂地等候着千万光年,仅仅,只为一个你。你就像是我灰暗人生中的一缕耀眼的阳光,无畏地撕裂我心中那厚重的云层,从天而降,让我心中小鹿乱撞。遭了,鹿被撞死了Σ(っ°Д°;)っ-----乌鱼烟
  • 重生之团宠难娶

    重生之团宠难娶

    系统君:宿主,今天的任务对森林中的动物弹奏一首令其感动的曲子,奖励升级丹一瓶,任务接吗?离浅墨:接,接..系统君:宿主,弹奏一首让他不想自杀回头是岸的曲子,奖励高级升级丹,任务接吗?离浅墨星星眼,接..接,任务都接。系统君:.....离浅墨:系统君,给大魔头,哦不对是大佬献殷勤?这是什么任务?系统君:宿主,之前你说任务都接的,不怪我。离浅墨:......给大魔,大佬献殷勤,你确定你是升仙系统?某个等着被献殷勤的人等的都睡着了……
  •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政坛悬案之谜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政坛悬案之谜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政坛悬案之谜》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政坛上的名人离奇死亡事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定你我

    命定你我

    上一世的情,被仇包庇,究竟几分真?几分假?毕竟爱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与你童年同月同日死,居然穿越?!上一世的情,这一世的怨,后悔也已晚。本不再信爱情,却有偶遇他,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何般的情世离愁呢?
  • 斗罗大陆之羽神

    斗罗大陆之羽神

    唐羽这个斗罗的资深读者带着系统重生到斗罗世界并成为了唐三的哥哥,唐羽表示,“我的撩妹专用草呢?我的喵喵锤呢?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啊?”唐昊:“不是,你是我捡的。”唐羽:“淦。”
  • 忘忧酒馆之留白

    忘忧酒馆之留白

    忘忧酒馆,每晚亥时开业,只等待一位客人,一个故事。无人知晓,这间神秘的酒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出现在这江湖之中,也无人知晓酒馆掌柜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人们只知道,每天只有一位有缘人能进入酒馆,向掌柜倾诉他/她的故事,掌柜会以故事入酒,酿出一壶特别的酒封存在酒馆中……直到有一天……
  • 绝世毒医:强宠狂傲妃

    绝世毒医:强宠狂傲妃

    此文已弃,勿看。此文此文已弃,勿看。此文已弃,勿看。此文已弃,勿看。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