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6500000002

第2章 上寺头·祈雨·庙会

题记:上寺头村民全部是赵氏家族,这个家族的远祖是谁,从何处迁来,已不得而知。从前曾有两条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一条叫长河,另一条叫大河,又叫西头河。两条河流经李寨九女湖汇入沁河,至今仍有“四十里长河五十里宽”的民谣存活在村民的口头。如今两条河皆因开矿挖煤断了水脉,早已了无踪影。

初春的一个周日,受朋友之邀,来到泽州县下村镇的上寺头村,旨在为该村四月初二的庙会做点宣传策划,因此得知上寺头村要在庙会这一天举行古老的祈雨仪式。“祈雨”这个词,早已尘封在记忆中,乍一听说,让我着实感到新奇。

上寺头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村,村建于明洪武年间,有一百来户人家,因位于悬泉寺之上,故而叫了“上寺头村”。正逢一年春好时,桃花初开,麦苗新绿,灿黄的连翘花于山间地头一丛一片恣意绽放,在蓝天白云下绚烂夺目,间或有漂亮的锦鸡出没在麦田间。

祈雨,曾经是一项乡村常见的民间活动。历史上靠天吃饭的农民,在遭遇大旱时,要向上天祈祷,请求降甘霖于人间,属于农耕时代的民俗文化。因地域不同、风俗不同,祈雨的仪式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龙王的信奉。因此许多乡村都有龙王庙,庙里除了龙王外,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没有龙王庙的穷村,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龙王的敬畏和崇拜。在吕梁山黄河边的农村,祈雨的方式是让未满十二周岁的小孩子们,手提瓦罐在水井里汲了水,到山圪梁上洗一座石狮子,一边洗,一边念叨:“大龙王下大雨,小龙王下小雨,夹沟夹梁下饱雨……”那是我童年时参与过的祈雨活动。

在和老人们的随意闲聊中,了解了一点上寺头村的村史。上寺头村民全部是赵氏家族,全村没有一家外姓。这个家族的远祖是谁,从何处迁来,已不得而知。当年的村不叫村,叫社,村长叫社首。这或许是“公社”“社会”称谓的基础语义也未可知。

乡绅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层,乡绅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是乡村民众的代表。乡绅在官方与民间曾是承上启下的桥梁,起着造福乡里、教化民众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儒家文化血脉的传承者、推广者和执行者,更是在当地民众中具有号召力的代表人物。社首就产生在乡绅阶层。被选举出的社首通常也是村民和宗族中最具威望、办事公正的人。类似祈雨这样大规模的祭祀仪式,都由各村的社首牵头组织,按部就班,令行禁止,分毫不差。根据上寺头老人们的回忆,推算下来,1944年是该村历史上最后一次祈雨。那次祈雨由中村发起,参与者有上寺头等四十八村,可见声势浩大、人数众多。在上寺头村见到一份毛笔抄写的民国时期的旧资料,记录了当年这一带祈雨的详情。资料的封皮上写着:“中村大社·民国八年五月十五日·昌瑞堂段记”,一笔漂亮的行楷散发着陈年旧事的气息。

祈雨的第一个步骤是发起村用鸡毛信事先通知各村,鸡毛信的内容大致为:“晋沁一方,凡遇大旱,惟向云首社神奫祈祷雨泽,从无不应,今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敝村谨按旧规,已择于某年某月奉擎龙神,肃斋会仪,前往神奫,求祈拜祷,按期行程,循途进步,凡所过各村贵处,理宜先为通启,谨此。上呈各村,社首公所诸君爷台,览毕转送前村,勿误是望!中村某某某拜具。”

鸡毛信转手叫“转单”,转单时要焚香。香烟上转三圈后插在架上。鸡毛信一经发出,要求信不落地,一村读过之后立即送往下一村,头一天送信,第二天午后祈雨仪式开始。

此外要张贴告示,题为“云首祈雨本街告白大报”,云:“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旱既太甚,百谷枯槁,人心有诚,庶问天意。今谨择于某月某日午后,鸣金斋集,东河行香,次日黎明,一律恭往云首,祈祷雨泽,凡我村中在会人等,各宜虔诚整肃,勿得参差不齐,如有渎事玩忽,定行按例重罚,绝不徇私,谨将条例开列与后……”

祈雨有祈雨的条规,要开列具体村名和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每村每家去人一名,哪个村贴人力多少,哪个村子出多少铳、多少牌,哪个村子出鸣枪几杆,哪个村子打五色步兵旗锣……诸如此类都有明确详尽的要求。此外到哪个村放铳几声,到哪个村点名一次,到哪个地方落架,都有明文规定。不守时不服从调遣的人受什么处罚,罚钱多少,各村准备什么吃喝,诸如豇豆米汤,羹汤捞饭,柿圪连米汤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祈雨时抬的龙王雕像,必须是用龙王庙边上的柳树雕刻,祈雨的人要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祈雨队伍抬着龙王雕像从中村出发,一路锣鼓喧天,彩旗飘飞。有抬龙王的、抬大鼓的、抬小鼓的、担神物枪药的,浩浩荡荡,绕山过岭,向沁水的云首河出发。沿途路过下寺头、上寺头、塔里、庵头、玉溪、蒲池、固县等村,抵达沁水境内的云首村就到了目的地。

流经云首村的河流叫云首河。

云首河终年水量充沛,河中有一个深潭,就是资料中提到的神潭,也叫白龙潭。白龙潭上方曾有一座龙王庙,也称云首庙。祈雨队伍将龙王雕像请进云首庙内,摆放祭品,起香供奉,然后开始祭拜祈祷,宣读祷文。祷文称《祭龙王文》,曰:“民国某年,岁次某月,朔越祈祷,合社人等,谨以香烛油席之仪,敢昭告于龙王尊神位前,曰:上天亢旱,下民之忧,罔可空告,惟神是求,伏愿油然作云,施宏恩于庶物;沛然下雨,降甘霖于田畴。清茶明粢,是祝是酬,神其不远,来格悠悠!尚飨!”

祷祝罢,将一块石头扔进潭中,此举也叫“打奫”,之后在庙内用毕羹汤捞饭,放铳起驾,由另一条路返回,经由西湾、窑坡、姚庄、南河底、小南山、贾寨、车山、王坡、湾村、上村回到中村。沿途有龙王庙的村庄,皆要将龙王塑像抬入庙内起香供奉。整个祈雨仪式费时三天。参与祈雨的村庄,早早等在路边迎接祈雨队伍,各村均要在村口设案摆放香烛谢帖。祈祷雨泽时,不许喧哗,沿门插柳,禁止屠宰。每户人家散发黄表一张,每字号散发黄表一张,黄表要摆放在桌子上。资料记载,祈雨之后,即日便有大雨沛然而下,十分灵验。如有冰雹一同降至或者祈雨不灵,会被认为是人心不够虔诚所致,如:“……早晨打奫毕,回至云首庙上,用罢饭起驾时生云,至西湾村落架,下小雨一指,黑夜住南河底落架后用饭毕,雷雨大作,下至四指。初一日行至王坡发云响雷,至湾村下雨二指。冰雹打贾寨有半尺许,上寺头半尺深,后闻言贾寨人心不诚,做饭不足,大米全无,只有芋头(?)半。上帝有眼,用冰雹打之,上寺头放铳换生手,使火药不实,冰雹打之……”

有乾隆年间的《祭龙王文序》,出自中村乡间秀才手笔,骈体格式:“……圣德好生,普天降平康之赐,神龙赐福,率土沾雨露之休……”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可见当年晋城乡绅的文化水准。

关于祈雨的讲究多多:举办祈雨仪式的邻村,如想借用上寺头的龙王雕像,不可以公然请走,按照规矩必须去“偷”:晚上悄悄进村将龙王雕像抬走,出村时放鞭一挂,以示知会。祈雨毕再悄悄送回,焚香供奉后离去。何故如此,已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上寺头的龙王庙坐落在二松岭,二松岭因有两棵古松树而得名。二松岭也叫卧龙山,和一条青龙的传说有关,后因本村有秀才赴京赶考未中,自觉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回乡后在卧龙山上吊自杀了,于是卧龙山又叫了秀才山。那两棵古松解放后还在,于上世纪60年代被当做“四旧”砍掉了。龙王庙里原有一口天然的水井,深不见底,涝不溢,旱不枯。传说曾经有人想弄明白这口井到底有多深,就用一条长绳吊了一把斧头垂下去探查,结果绳子放完了还没有到底。拉起斧头来,却见斧刃上有血,说是不小心伤了龙鳞……这些传说和故事只有上年岁的人能讲出一点,而那口井只剩下一个遗址,遗址上新建了一口没有水的水泥井。

庙会,顾名思义,就是在寺庙附近举行的集会、祭神、娱乐和贸易活动,是民间的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庙会是至今还活着的民俗,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

上寺头不久前修复了龙王庙,正在修复远近闻名的悬泉寺。据县志记载,悬泉寺建于唐代,庙内有五代十国时期后汉乾佑元年的经幢石刻,有北宋崇宁年间造像石碑以及元代至正四年重修该寺的碑文,石碑虽已残破,却证明了该寺的悠久历史。老人们回忆说,这座寺院兴盛的时候,有僧人一百零八名,庙产土地约有数百亩。上寺头有个地方叫碾圪垯,是因有过一米半高的巨大碾米石槽而得名,碾圪垯一带曾都是寺院的庙产。

当年的悬泉寺除了满足周边民众的宗教信仰、祈福禳灾、庙会集市,同时也承担着客栈的功能。在龙王庙的旁边至今可见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古道,这条古道正是当年供南来北往的行人到此驻足歇息的车马大道。老人们说,从上寺头到太原,走快点需要七天,走慢点需要八天,优悠自在一点需要九天,因此留下一句“七紧八慢九消停”的老话。寺院附近曾有一座古佛池,池水由山里渗出的泉水汇集而成,水源如今还在。这股泉水烧开后不含水垢,经化验为达标的矿泉水。

上寺头的村民,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种地,赵买红的爷爷就曾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人,会油漆、接骨、兽医等。此外,锁匠和圪炉锅匠人也不在少数。

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子,前几年差一点也成了空壳村。撤乡并镇并校后,女人们跟着孩子去上学了,男人们跟着女人出去打工了,许多村庄因此都成了空壳,颓废破败,人迹罕见。不见了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不见了村童嬉戏、河水旖旎,到处是撂荒的土地。前阵子腾讯网曾围绕这个全国普遍的现象发起过一个讨论的话题,叫“谁的家园在沦陷”,参与者们字里行间对家园的失落充满惋惜和伤痛,读来令人扼腕,但在上寺头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村支书赵买红没有多少文化,不善言谈,笑容中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宽厚善良和木讷质朴,做人却很有些远见卓识。他说:“我修起小学,请来老师,我就留住了孩子。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孩子的娘。办起了企业,有钱可挣,就留住了村里的男人。留住了男人就留住了一个家庭。留住所有的家庭,我就留住了这个村子,不然上寺头也早成空壳村了。”

为多了解一点关于祈雨的细节,赵买红派他的小儿子带着我们沿着当年祈雨的道路走了一遍。

穿过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沿着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山道,驱车来到云首村。在汩汩流淌的云首河边果真就看到了文字里记载的白龙潭,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潭中,沉闷的“咕咚”声说明了潭水的确深不可测。《云首白龙潭创修龙王庙碑记》一文说:“……沁东偏北,有聚落曰云首。云首溪水,自西北来,去村二里余,飞瀑直泻,激而成潭。潭方以长,而深则莫能测焉。父老相传,谓为龙潭。旧无庙,吾村亦无祀,岁遇旱魃,邻郡中村之民辄来祷,投石于潭,雨即随应……”碑记一文为其时云首村一名叫邢如人的秀才执笔。

白龙潭龙王庙创修于大清乾隆元年,于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五日重修,之后的命运不甚了了,最终毁于上世纪60年代,而如今只剩下一堆废墟。

我们沿山道而上,来到龙王庙遗址,尚有残垣断壁矗立在萋萋榛莽中。褐红色的石块垒砌而成的残墙,孤零零地伫立在正午的天光下,勾勒出苍凉萧索的剪影。遗址上长满了荒草,四周是散落的破砖碎瓦,捡起一块,放在手中摩挲着,仿佛触摸到了当年的明月清风。这里的一草一石,见证过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经历过云首河奔放的热情和瘦细的凄寂,也镌刻着农业文明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什么叫沧海桑田,心底泛起一丝“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

远处,有几位农人赶着牲口在耕种,下有三支溪流在此处交汇,一条平坦的公路沿河伸向远方……

上寺头定于2010年四月初二的祈雨活动,距1944年最后一次祈雨,时隔了六十七年之久。有了半个多世纪的间断,已经不大可能完全按照原来的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但想来大体上应该不离其宗,其目的旨在恢复一种行将消失的民俗文化,而非雨水本身。

希望古老的祈雨民俗会从此传承下去,成为丰富农村文化的一个手段,成为村民生活中的怀旧味道,成为上寺头儿童心中丰富多彩的美好记忆。这个仪式会告诉后人,我们的先辈曾经这样生活……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钱玄同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钱玄同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巴巴罗萨行动

    巴巴罗萨行动

    军工成就大国腾飞,备用铺就权力之路!瓜分波兰,轴心国貌合神离。诺门坎闪电战完美上演,日本北进策略胎死腹中,苏德之战一触即发。苏军势如破竹,“大雷雨计划”为何延迟?苏日谍战正酣,德军悄然逼近,斯大林为何错失良机?苏德之机——英国人的计谋与生机!190个师的德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
  •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中国诗歌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为诗歌之高峰,许多唐诗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唐诗选本众多,至今最流行者乃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其后无论如何翻新重选,均无出其右者。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热门推荐
  • 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诸多穿越者之中没有最霉,只有更霉。因被日本人陷害而蒙冤被迫退伍的军人杨震在一次空难事故中回到了狼烟遍地的1938年,却不想附身成了一名日军战俘,更与其他战俘一起成了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的实验对象,一名没有名字,只有代号的“马鲁大”。目睹日军的凶残暴行,他奋起反抗。带领一同被俘的战友彻底的毁掉了这个恶魔的城堡。在成功之后,他带领着战友又纵横在白山黑水之间。在日军的围剿之下,越战越强,终于打出了一支抗日的铁军,迎来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
  • 风云再起:腹黑王妃

    风云再起:腹黑王妃

    朱雀国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穆初雪,生于名门将相穆家,自幼武术高超,可谓在四国内难寻敌手,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当朝的圣上甚至不惜打破以往没有女将之说,破格收取她,然,终究死于那场浩瀚的战争中,此后,人间流传一个传说,穆初雪是死于白虎国人人供奉的神女秦莲手中,但苦于没有证据,也就做罢,然而,世人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当年的那场战阵,穆初雪根本就没死,他被大国师-黎抿用冰冻术给冰封在南方的小岛上,世隔五年,当年的那人醒来,世间风云再起……
  • 神刀诀

    神刀诀

    乾生坎坎生震震生离离生坤变化无穷无尽乾字诀坎字诀震字诀离字诀刀刀所向披靡金克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土五行相生相克
  • 盛世浮华:神魔恋

    盛世浮华:神魔恋

    神,光明,神圣,不可侵犯。魔,黑暗,冰冷,乱舞九界。当神之公主与魔之太子相恋,那么两个最强种族该何去何从?在这乱世中,她和他究竟该如何做?是彼此相依还是天各一方?他们演绎的是浪漫唯美还是悲伤凄凉?
  • 少女生活实用百科

    少女生活实用百科

    本书分为:个性·修养篇、礼仪·交际篇、时尚·流行篇、美容·健美篇、生理·保健篇、魅力·扮酷篇、务实·成长篇等10篇。
  • 纯纯欲动

    纯纯欲动

    她是堂堂的的大学生,而他什么都不是。偶尔的邂逅,再度的相逢,是不是上苍注定了这份姻缘?他的心湖已泛起千层浪……在爱情上她已经受过一次伤了,她已经没有力气再爱了。这个如此突兀来到她身边的男人她可以相信吗?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还是算了。可为什么她的心开始一点一滴的沉沦?为她,他开始拼命的武装自己,只为能配得上她。为他,她放弃了很多,只为做他的小女人。遇上爱情,究竟谁束缚了谁?
  • 契约夫妇豪门蜜宠

    契约夫妇豪门蜜宠

    结婚前——寒七泽:“你应该清楚我们只是契约关系。”沈姒月:“……”寒七泽:“女人,不要对我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沈姒月:“……”结婚后——寒七泽:“老婆,今晚我想和你睡!”沈姒月:“不行!”寒七泽:“老婆,我们去度蜜月吧?”沈姒月:“不去!”据说娱乐圈最年轻的寒大影帝被一个名叫沈姒月的新晋小花旦抢走了?众粉丝表示不服,可是当他们看到两人同框后。月牙(沈姒月粉丝团):“卧槽!四哥和七爷配一脸是怎么回事?”米果(寒七泽粉丝团):“这对cp我爱了,七月cp大旗举起来!”
  • 飞升大荒

    飞升大荒

    新书《武神空间》,7月21日上传,大家多多支持!修炼了传说中诗仙李白遗留的功法《青莲圣歌》的人间武者秦方因为一个意外,跟随着几百年来唯一一个飞升者,张三丰前往了天界大荒!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个人类盛极而衰的世界!顺则奴,逆则亡!踏古震今,登天路,逆仙行,狂歌天下!本书一群:25215910
  • 寂寞流沙之为爱成魔

    寂寞流沙之为爱成魔

    鱼海砂所在的村子,名曰半世村,这村子不知起于何年,村中二百户人家自成一国,村名之间相互“友爱团结”,为了不让村人灭绝,村中男女关系混乱,加上喝着离村子二里处的浑浊的井水,生下的孩子全都皮肤黝黑,塌鼻斜口。渐而全村全都皮肤黝黑,模样骇人。如此过了不知多少年月,村中人便以皮肤黝黑,塌鼻斜口定为美貌的标准,从当初的无可奈何的承认演化为现在理所当然的推崇。鱼海砂生出时,以肤色白皙,唇红齿白的模样,震惊全村人。最苦不过是,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所受的苦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