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81300000003

第3章 悲观主义(2)

接下来,我们要强迫自己不去做想做的事,反而去做不想做的事,抛弃一切现实的理想。像苦行僧一样地修行,通过苦行来抑制生命意志。不反对别人损害自己,欣然接受任何损失,把这当作考验自己战胜生命意志的机会。最终欣然接受死亡。

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目的后,就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算降服生命意志了。

顺便一说,因为叔本华认为生殖冲动是生命意志的阴谋,所以他说:

天才总有超越自己的生殖冲动,所以天才和女人之间存在着敌意。

——你瞧,这个一辈子被女人拒绝的老单身汉,成功地利用形而上学把自己归为天才了……

除了苦修禁欲之外,叔本华还给出了另一个方法:欣赏艺术。他认为,人在欣赏真正的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利、不带欲望的,也就脱离了生命意志的控制。

为什么艺术这么厉害呢?

因为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努力审视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而且艺术是感性的、非理性的。我们前面说过,叔本华认为,人如何能认识物自体呢?就像用感性认识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对吧?

这就是说,最伟大的艺术品反映的是“生命意志”的真相。

所以虽然欣赏艺术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但是可以让我们把握到这个世界最本质的真相,超越生命意志,获得暂时的解脱。

在所有的艺术中,叔本华最推崇音乐。当然,他喜欢的都是他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古典音乐。我们今天投入地听古典音乐,的确会感到心旷神怡,能把各种欲望、名利、贪心都暂时抛到一边。

还可以一提的是叔本华的宗教观点。

叔本华认为,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就是生命意志,基督教鼓励的赎罪精神就是要求人们去克服生命意志。所以基督教比其他宗教在欧洲更受欢迎,因为它认识到了生命意志的悲观主义精神,而其他宗教都是乐观主义的。

佛教比基督教更重视禁欲。基督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禁欲,比如鼓励人多生养,鼓励人勤奋工作。佛教不同,佛教认为欲望是痛苦的来源,主张彻底摒弃一切欲望。这和叔本华的观点很像。这不是巧合,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据说他的书桌上经常摆放的是一尊康德像和一尊佛像。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可以简单地这么概括:

康德说物自体是人不能认识到的,叔本华则详细描述了一番物自体,指明了物自体就是生命意志,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各种欲望。

叔本华的理论和其他学科的一些观点有些像。

叔本华强调非理性的欲望比理性对人的影响更大,这和后来的弗洛伊德心理学强调潜意识的观点很像。但现在的心理学一般认为,潜意识虽然会影响我们,但没有叔本华的生命意志那么无孔不入,人类理性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

叔本华的理论和进化论也很像,都强调物种的生存本能。但我们后面会讲到进化论,实际上进化论的很多结论可以用来反驳叔本华。

总之,固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点道理,却不能当成对这个世界的合理解释。

而且叔本华认为欲望是人类理性不可控制的,这未免有些武断。

这让我们想到了马克思在论证资本主义危机的时候,提到的理由之一是资本家们无法克制自己的贪婪。马克思的论证确实有道理,但以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来看,资本家虽然贪婪依旧,却也具备一些控制自己的理性。

比如通过立法的形式削弱资本家的利益,遏制垄断企业,遏制不正当和不道德的竞争,给工人更多的福利,等等。

这个和我们书本上说的就不一样了。按照我们书本惯常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那么资本家有钱又有势,议员背后都有大财团,他们怎么能允许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发生呢?

我想,这就应该归功于人的理性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的预言并不是不准确,资本家们发现马克思说得对,如果一味不管不顾地追逐利益、压榨工人,就会生出马克思说的种种恶果。于是资本家就觉得应该以理性克制住贪欲,他们宁愿自己少享乐一点,少赚一点钱,以便缓和危机,换取社会的稳定,这样才会更好地多赚钱。

同样的道理,人类今天为什么要花大笔的钱去环保?环保并不能立即给人类带来好处。人类愿意牺牲此时的利益,为了未来去环保,这就是理性能战胜欲望的证明。全球裁军、销毁核武器、冷战的和平结束,也都符合生物欲望这个道理。

所以,固然欲望会给人类带来种种痛苦,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悲观是人生的主题。这只是世界的一面罢了。

不过,悲观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仍旧有现实意义。

首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从某些角度上看确实是成立的。虽然说理性未必就会败给欲望,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欲望的确是生活的主题。我们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安全感,为了有更好的物质享乐,为了和别人攀比,才会去忍受无穷无尽的艰辛劳动和在各种挫折中的垂头丧气。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活着,为的都是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我们也同意,欲望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欲望,不满足就会产生饥渴感。

所以叔本华的世界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对的、没问题的。

叔本华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没问题:既然满足欲望是一条不归路,那我们就应该早点看清这一点,不再去满足欲望。但欲望不满足我们会饥渴痛苦啊,那就可以像叔本华建议的那样,用无关欲望的对艺术品的欣赏来获得暂时解脱。

这也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活观。

人发财了,整天酒池肉林,追求物质享乐,并不是个长久的选择。不管多好的享乐,玩一阵子就会觉得没劲了,感到空虚无聊。

一些有钱人想不明白满足欲望是条不归路,还在不断追求更强烈的刺激,满足更大的欲望。可是享乐的标准不断水涨船高,每一次获得相同快乐所需要的金钱越来越多,最后总有一天会捉襟见肘,把自己玩穷。同时,人的精神和肉体所能承受的刺激也是有限的。不断地追求更多的刺激,最终只能是找死——赌钱、飙车、冒险、吸毒。但是欲望还是不会停啊,再往前走,就只有自我毁灭一条路了。

另一种有钱人,当他们玩一玩、发现纵欲也不过如此以后,他们的业余生活就不再追求物欲,而是改成追求艺术。这是古往今来很多有钱人的选择。

对于普通人来说,整日辛劳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在温饱之后,谁没有发财的欲望呢,有了这欲望,就会产生贪婪之心、攀比之心。这时候不妨提醒自己,贪婪是一条不归路,不如多寻找日常的快乐,听听相声,唱唱歌,见见朋友,喝喝酒。功名利禄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舒展自己,痛快地活一生,这不比蝇营狗苟活一辈子更有意思吗?

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对我们安慰自己也很有用。

一般人大概都会排斥悲观主义。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干吗要故意悲观啊,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嘛。

其实,悲观主义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安慰。

悲观主义让我们把整个世界都看成是一个很差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不必对这世界期待太多。当这世界损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感到不公,或者觉得很失望。同时,我们对这世界的期待少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压力也就小了。因为人生再怎么折腾也是悲观的,那我们何必要一味去奋斗?

比如,如果相信叔本华的理论,你会觉得,无论挣再多的钱、获取再高的社会地位,得到的仍旧是不能满足的欲望和空虚。这不比混吃等死好到哪去,反而还会因为追名逐利而放纵了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更加痛苦。这么一想,也就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了。

悲观主义的另一个好处是,他能让你意识到世界上的其他人和你一样注定痛苦,无论那人多么有钱多么风光也是一样。那么相比之下,自己的痛苦也就会好受一点。嫉妒和憎恨是一般人难以摆脱的痛苦之源,当你意识到你所嫉妒或者憎恨的人也注定摆脱不了悲观世界的时候,心里也会好受多了。

接下来讲点好玩的事。

叔本华告诉别人要禁欲、要苦修,然而有意思的是,叔本华本人完全没能以身作则。通过前面的故事大家也能发现,叔本华很自负、关心名声、特喜欢骂人,脾气也很不好。

或许是因为叔本华言行不一,各类哲学史都特别喜欢收集他的负面故事。不好说这是不是后人的偏见。我们把这些段子收集一些,大家只当猎奇吧。

首先是叔本华非常地谨慎胆小,这点挺像康德。叔本华担心各种可能损害他的事,简直事无巨细。

比如他的住房必须在底层,以便可能遇到危险的时候能迅速逃离。

睡觉的时候,床边总是藏着上了子弹的手枪。

他还故意给私人笔记写上错误的标题,给自己的物品贴上错误的标签,比如在茶叶罐子上贴上“毒药”,为了迷惑可能到来的小偷。

他从来不让理发师的剃刀接近他的脖子。

他的墨水瓶下面藏着几个金币,以备不时之需。

外出的时候,他不管到哪儿都自己带着水,以免喝到不干净的水。

他害怕自己还没真的死亡,就被人粗心地埋起来,特别嘱咐说,当他死后,在他的死亡确认无疑之前,装他的棺材不能盖盖儿。

欧洲爆发革命后,叔本华害怕街头愤怒的群众会伤害自己的财产,他欢迎政府军进入他的房间射击示威群众。政府军官需要观察敌情,叔本华立刻递给军官一副观看歌剧时使用的双筒大望远镜。

叔本华宣扬禁欲,但他本人却很会享受。他经常去最上等的饭馆吃饭,点昂贵的饭菜,有时还会点两份主食。在西方,人们习惯吃完饭把小费放到桌子上。叔本华呢?他每次吃饭前,先把一枚金币放到餐桌上——注意,是金币哦——看得侍者们满眼发光。但每顿饭吃完以后,这位大哥又把金币放回到自己口袋里了。

有一次有个侍者实在崩溃了,问叔本华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叔本华朝他一白眼说:这是我自己跟自己打的赌,一旦有一天在这里吃饭的英国官员在马、女人和狗之外还谈点别的东西,我就把这枚金币捐到慈善箱里去。

叔本华很精于计算。

他怕人骗他,他是德国人,记账就使用英文,后来又改用更生僻的拉丁文和希腊文。

他也不信任银行,要求银行职员把他财产的利息每个星期送到他家里,让他亲自数一数。

还有一个段子:

叔本华的母亲和妹妹的全部财产,以及叔本华自己1/3的财产都存在同一家银行里。银行按时给他们一家人支付款项,供他们生活。结果这家银行因为经营不善,无法再给叔本华家付钱了。

银行家给叔本华的母亲和妹妹提出一个建议,答应给她们一部分钱,从此大家两清。银行家的意思是,你们要是不接受这个条件,我就破产了,到时候你们一分钱也没有。

这个合约中没有叔本华什么事。在叔本华的妹妹看来,她签署这个合约是抛弃了叔本华,光在为自己和母亲争取利益。

然而当过商人的叔本华老谋深算。他知道这个合约后,没有出言阻止。不久,银行家和叔本华的母亲妹妹签了合约,理清了债务,银行的经营渐渐地又上了轨道。叔本华找到了银行收入的证据,突然冒出来找银行家要钱。这时银行家没有理由不付款了,他只好乖乖地把叔本华的钱全都支付了。

这事的结果是,叔本华的母亲和妹妹损失了全部财产的3/4,叔本华一分钱没有损失。在这件事里,叔本华等于间接地利用了母亲和妹妹的损失保护了自己的财产。而他在银行里存的钱,不过是他全部财产的1/3而已。

叔本华很刻薄。

叔本华不信任朋友。他说:“凡是对敌人保密的事也要对朋友保密。”他甚至刻薄地说:“患难朋友并不是真朋友,他不过是个借钱人。”

有一次叔本华要开除他的女佣,只是因为那女佣违背了不许给书房的佛像掸灰尘的命令。

叔本华特别不能忍受噪音,他说“一个人能安静地忍受噪音的程度同他的智力成反比”。他对看戏的时候的各种脚步声、咳嗽声非常愤怒。他还写信给当局要求采取严格措施制止。

说到他的刻薄,下面这件事最有名:

有一次,叔本华的女邻居、一个47岁的女裁缝在叔本华的房间外一连几天和朋友聊天,叔本华嫌她太吵。两个人在争执中,叔本华把她扔下楼梯,造成了她终身残废。

扔了人之后,叔本华拒绝承认是他干的。官司打了五年,最终叔本华被判每个季度向受害人支付一定的金钱。对于叔本华来说,这完全是一笔小钱。但是可以想象叔本华当时有多恼火。女裁缝去世后,叔本华用押韵、对称的文字写道:“老妇死,重负释。”(Obit anus,abit onus)。这段故事因为被罗素写在了《西方哲学史》那本书里,所以被引用的次数特别多。不过也有同情叔本华的人认为,是这位女邻居趁机敲诈,没病装病。

同类推荐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热门推荐
  • 菜鸟王妃

    菜鸟王妃

    我虞贝贝是个爆破手,这是我第一次任务,江边的一处站点需要爆破。任务之前要喝一种药,让自己无所畏惧。可是怎么喝了以后头好疼。等我再次醒来,这哪儿啊?咦!怎么旁边还睡个死人
  • 奥丁之晶

    奥丁之晶

    大神奥丁杀死巨人伊米尔后其皮肉向光面化作精灵,背光面化作妖精。被注入诛神之力的骨头化作一块晶石,被上帝置于绝顶维护着源大陆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奥渊绿洲的山窟勇士无意中杀死上帝的神鹰,在同类和异类的陷害与帮助下绝定将仇恨和不满归罪上帝和诸神,草原英雄在精灵的帮助下开始与之抗衡,展开奥丁之石的争夺,引发了源大陆上人类,精灵妖精,兽人以及众神的战争...........
  • 芩棽亦好

    芩棽亦好

    在同学聚会上遇见学生时代暗恋的他,唉?为什么还会对他有感觉?错觉错觉!在同学聚会上看到了那时喜欢,现在依旧喜欢的她,最后一面了吧?还是没能说出那些想念的话呢。谁知缘深有分,她暂住在他家里。她:“咳问你个问题,你一定要说实话哦。”他:“恩说吧。”她:“唉,你后不后悔当初在天庭调戏嫦娥呐?”他:“……”好冷的笑话他突然不明地笑了笑,趁机把她压在身下,“我后悔当初没调戏你,现在要调戏回来了哦~”
  • 末日修复师

    末日修复师

    在人工智能一手打造并时刻监视下的末日世界,人类该如何找到挽救末日的方法?末日修复师组织上线,既然这个世界里没有挽救末日的办法,那我们从平行世界里随便丢一个人过来解决危机吧。方竞星被修复师组织选中,通过末日通道进入末日平行世界,他会是那个解决一切的答案吗?“末日如果不是被用来拯救的,那我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呢?”——时空黑户·方竞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些年不解的风波

    那些年不解的风波

    皇帝成了太子,太子成了县令,县令又想重新当回太子,太子不想县令重新当回太子!山贼改行成立了农家乐,却又常常在饭菜里加蒙汗药。他们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清风镇里,不断地迷失又不断的找回他们自己!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故事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事关家国天下,儿女情长,鸡飞狗跳,妖魔鬼怪等等不一而足!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怎么能无耻到如此地步的故事,故事里有他有我,但是其中的“见”人一定是你!正所谓帝王家事,父子夺嫡,奉诏监国,太子当县令,你难道没睡醒?仙女下凡,争霸天下,下嫁凡人,情郎是皇帝,她死了也值得!
  • 病变西游

    病变西游

    温馨提示:本书全程高能,若被气坏了身子,笑掉了牙,作者……拒绝赔偿。
  • 火影里的一人之下

    火影里的一人之下

    风之国大名的第4子,斋藤利安,准备混吃等死纨绔一生,突然,哪都通总部发来一五规划主线任务。
  • 宝可梦之旅行家

    宝可梦之旅行家

    这是一个宝可梦的世界,穿越过来的他发现,这个世界既梦幻又真实,既美好又残酷。
  • 娶个银行妹

    娶个银行妹

    完美的定义是什么呢?外表完美的人,或许内心丑陋。一见不钟情的人,恰恰能治愈自己心里的创伤。原来完美没有定义,喜欢,她就是完美。一个是集团继承人,生活懒散不思上进;一个是银行小职员,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曾经说过,她不是喜欢的类型,她这种短头发野孩子,下辈子也别妄想做他的女朋友。两条不可能交集的平行线,经过了啼笑皆非的几次相遇,在困难中扶持,在风雨中靠近,完美演绎一个结局完美的爱情故事。诚意把此作品献给每天在职场中拼搏的男男女女,希望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完美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