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8400000027

第27章 村庄完美主义思潮

2009年6月,我在离开乡镇之后,一直做着一件对我来说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没有显赫的学历,更没有显赫的身份,我不过是一个最基层的操作者,要想在学术层面剖析我在乡镇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无奈,何其难矣。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想,真理永远掌握在群众手中,任何的行政结果不管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支撑,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就不会是成熟的理论。所以,我壮着胆子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我试图从村庄开始,然后以村庄收尾,主要的思考都记录在我的《突围中的农村》一书中。尽管这本书还十分毛糙,但是我把我的心交给了国家交给了农民。

中国的农村不美,甚至非常糟糕。整村几年,村庄的面貌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所以,就有村庄完美主义,就有村庄完美主义思潮泛滥神州大地。在村庄完美主义者看来,完美就是没有,追求完美就是消灭村庄。他们试图消灭村庄,逐步减少农民,最后消灭农民,实现村庄城市化、农民居民化。村庄完美主义就是这么个玩意儿。老实说,我从心底里不屑于这种伪学术。因为,我在实践中领悟到村庄消灭不了,村庄也不能消灭。诚然,农民有可怜和可恶的两面,农民需要改造,而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就不需要改造?改造农民要从居住环境开始,从生活习惯入手,这是我对于村庄最基本的思考。

我不是村庄完美主义者,我相信村庄可以被改造,甚至于村庄治理结构。我反对“灭村”,懂得中国国情的人,只要从浮躁的情绪中稍微做一些冷静的思考,就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不曾想,2010年以来“灭村”运动已经成为时代洪流。根据相关报道,全国20多个省市正在“围剿”村庄,“田园牧歌”这个诗化的传统语境正从这些地方的土地上消失,打着赤脚坐在自家院子里吃饭的农民,正以忐忑的心迎接着“上楼”的盛典,谁也不知道当盛典的帷幕拉开之后,离开村庄的人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一年里,当我读着许多村庄城市化、农民居民化的文章或新闻报道或煸情理论,心中生不出些许激动,反倒多出来一些莫名的惆怅和不安,我决意要为树立村庄进言。

中国的城市多,但可以数,包括县城在内,稍作统计就会有一个结果。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业人口分布在数不清的村落里,尽管村庄里很多的人口都进了城市,但是那些都是村庄的精华,是对于城市有着贡献的人们。如果把所有居住在村庄的人们全部赶进城市或者安排在城市的周围,不知道中国的城市会变成怎样的模样?

村庄承载着大量的人口,这是中国的国情。村庄在一个人口大国中的作用,岂可以仅仅用金钱来衡量?而村庄完美主义则是对村庄承载农村的颠覆。听起来似乎很美好,让农村人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这可能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简单便捷的途径,如果可行,的确是数亿农民的福祉。不幸的是,这是一条充满诱惑、最终回头都难的死路。因为村庄的任务不仅要承载人口,更为重要的是,村庄还负有保有国家耕地,为自己也为城市提供食物的使命。如果村庄被消灭,那么,坐着班车去种田的农民是否还能保持对土地的眷顾?且不说种田的成本是否能够被农民接受,就说以种田作为生存技能的农民,在进城之后,是否还能够把这种生存技能继续传承?往这个方向去想,简直可怕极了。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农民都不能在土地里刨食了,那么,国家情何以堪?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土地可以交给少数人规模经营,但我要告诉你,中国的地理却不能为全面规模化耕作提供条件。也许少数几个大的平原可以,但是在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区如何进行?而这些耕地都荒芜之后,中国的粮食还能安全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村庄完美主义颠覆的可能还不只是村庄,而是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大国。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以中国目前的粮食生产能力,18.24亿亩耕地每年生产5亿吨粮食,这5亿吨粮食被9亿农民自己消耗掉了一部分,剩下的,除了供给城市和用于国家储备,则被转化成别的食物。从生产的区域来看,几个大的平原是粮食主产区,生产的粮食占了五成以上,但是,南方广大的丘陵、山区也是人口稠密区域,这些地方的耕作条件不如北方,农民在这些区域不仅生产出养活自己的粮食,而且还向国家提供数量可观的商品粮,这是多么的不易。如果放弃这些土地,中国还能每年保有5亿吨粮食吗?如果不能,可能就会有危险,因为中国出口粮食的量与进口粮食的量基本持平,随着人口的增加,假若碰上大面积自然灾害,就一定会出现大的恐慌,甚至会由于食物供给不足,动摇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村庄完美主义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却充满幻梦般的理想色彩。我在国内一本较为权威的刊物上,看到有专家撰文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能够保有6亿亩耕地足矣。从理论上计算,亩亩都是吨粮田,那么中国每年的粮食产量亦可达到6亿吨。看似很有道理,可是中国哪一年少了涝灾旱灾?只是谁也不知道受灾的是东南西北哪一个区域,严重的时候,自然灾害几乎遍及全国,这样的年份在我们的记忆中并不是鲜见。如果按照专家的设想把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安排在几个大的平原上,如果华北、东北等几大平原同时受灾,那么我们将如何面对?专家还说,中国的粮食年生产能力保持在3亿吨的水平就安全了,我不知道这样的结论依据何在?以人口对于粮食的直接消耗量计算,也许足矣,但是,不要忘了一个事实,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持续多年保持了5亿吨的水平,就这样的能力也没见粮食有多少剩余。我们的很多食品都是粮食的高端产品,而畜禽产品都是粮食转化的结果。在工业化城市化侵吞农业用地十分严重的当口,一些书斋学者提出这样的一些理论,不知用意何在?这种理论无疑给城市化运动以强大的理论支持,但是从国家高度,岂容丝毫闪失?

18亿亩耕地作为一条红线,其实就是国策。谁来耕种这18亿亩耕地?当然可以不是农民。但是,农民作为一种生存的职业,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依靠的是传统力量的继承而得以延续,如果这种职业技能和道德操守被断裂,怎么可能再度被无声连接?以目前的社会状况,谁能心甘情愿地把农民作为身份来选择?人们可以选择农民作为职业,但不可能选择农民作为身份,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其实,村庄完美主义者既不能消灭农民职业,也不能消灭农民身份,至少在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在实力不够而又缺乏实践支撑的情况下,匆忙抛出“灭村”运动,无疑是农村建设的一种冒险行动。而这样一种冒险行动倘若继续深入,那么其所付出的代价绝不是哪一个区域可以承担得起的。

农业的特性决定了农民永远都不可能拥有城里人的生存形态,对农民的改造应该表现为其秉承的观念和习惯。食物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以土地为中心的村庄形态将永远不会被消灭,对于村庄的改造恰恰表现在其所放弃的传统和对于村庄秩序的维护。农民不能够像城里人那样,依靠笔墨纸张,凭身体和智商吃饭。农民需要有吃饭的行当,许许多多的工具和设施以及生产资料,包括化肥、种子、农药、耕牛、农具和机械以及晒场和仓库等。再怎么着,杂七杂八的农具需要有地方存放。农业毕竟是农业,农民毕竟是农民,不像工人按月取酬,其收入的过程伴随着作物的生长周期,而收入的结果却还要看天时看市场。

村庄有村庄的形态,只要环境的污染在村庄自净能力范围之内,只要村庄的秩序能够有城市的机制和财力去维护,只要村庄里的人们能够觉悟到这些,那么,村庄为什么不可以是有别于城市的另一种美好的生活形态?

我前面说过的不屑于某些书斋学者的理论,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我的狂悖。我相信,只要吃五谷,有些道理人人都懂,何况学者?我是怀疑一些学者的居心,这才最为不幸。村庄完美主义者不是一心为了村庄,整村困惑让村庄完美主义者气馁,而城市化冲动则又一次把村庄作为城市的羔羊,村庄完美主义者是宰杀村庄这只羔羊的屠手。谁都知道,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不可能集聚人气,而没有人气的城市不可能做得大做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强迫荷锄人进城。所以,村庄完美主义终究还是为城市化运动摇旗呐喊,对于农民的福祉并非其所主张的原旨。

对于城市化我向来没有异议,城市的美好也是村庄前进的动力。我反对超自然力量主宰城市化,难道说我们的城市一定要以大为目标吗?城市发展是否应该遵循某些规律?借鉴某些经验?比如为有能力进城的农民制定一些必要的政策,让这些在城市中能够生存的人们从此离开村庄,从身份上改变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永远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迁徙。我坚信,一个城市的活力在于其所秉承的文化魅力,一个城市的文明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修为,一个城市的美好在于这个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与村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然,大才会有大动力,大才能生发大手笔、引发大动作,但是这种动力不能够以农村的消失、以农业的萎缩、以农民的福祉作为代价。真心呵护村庄里的人们,是否应该考虑别的路径?通过设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改善农民生活,这是根本。除此,别的不会有普遍价值。

让我们再进入村庄里去看看,你会看到不断有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有些楼房的装修甚至不亚于城市的水平。然而,这些新楼不仅没有把村庄装扮靓丽,反而使村庄的整体显得愈加的破落。因为新房的不断增加,也同时使得空村不断增加,遍布村庄的杂房烂屋因为久无人居,缺少收拾而更加破败,村庄环境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显得更加凌乱,道路更加弯曲,垃圾随处可见。细细考察,村庄不美并非村庄的原罪,而是村庄管理机制有问题。多年以来,政策和法律偏向保障农民的生产资料,以期让更多的农民有田可种,有房可住,并在耕种中自得其食,而对于农村公共领域的管理则长时期处于空白,仅有的一部乡村规划法也因为乡镇职能弱化而被闲置,村庄管理更不可能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政策和立法的新作为,是否应该成为村庄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呢?

同类推荐
  • 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本书内容分五卷,包括:九条法则、打开心门、定点观察、见微知著、生态“阅读”等。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 世界到底怎么了

    世界到底怎么了

    一名央视记者15年时间走遍世界30多个国家后的思索记录,呈现给读者一个凹凸不平的大千世界。从禽流感到艾滋病,从气候变化到城市发展,再从烟草控制到塑料袋之争,无不折射出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间全球社会文化热点的凶猛火花;无不折射出这个世纪独有的思想碰撞,还有触景生情怀念那些形形色色的古今国际名人……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热门推荐
  • 青梅之舞

    青梅之舞

    正直午后,烈日当空。聪明的人已经明白,这是光明散去,黑暗到来的前兆。黑夜将至,长剑出鞘,一切。
  • 在一起的时光中

    在一起的时光中

    顾安是个曾经是个单纯女孩,从小带大自己的母亲不慎被人杀害,患有人格分裂症的捡安也被人带走,几年后,捡安变成另外一个人,不可一世,她该认还是该逃
  • 3分钟打造识人高手

    3分钟打造识人高手

    《3分钟打造识人高手》编者通过透视对方心理,对读者进行识人方面的全方位分析。事之至大,莫如知人。最难读懂的是人,最难做的是人。小小的动作,往往蕴含着大大的玄机。在生活中识人,你能左右逢源,成为拥有超强人气的人际关系大赢家;在商务谈判中识人,你能看穿对方底牌,轻松掌控全局;在应聘谋职时识人,你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稳操胜券!
  • 快穿:牵个手,跟我走

    快穿:牵个手,跟我走

    (1V1)从不失算的疯子说,阿芜二十岁有死劫。果不其然,她死在了自己二十岁的时候。一朝绑定系统,穿梭三千世界。少年帝王,温柔舰长,肆意邪神,淡漠山神,清冷学霸,温润皇叔……不论是禁欲系高岭之花,还是闷骚系男神,亦或是病娇小哥哥,统统为她一人沉沦,甚至甘愿献上自己的灵魂。阿芜费劲力气,好不容易将某个冷傲强大的大佬灵魂给补启,却被人死死的扣在了怀里。那人声音嘶哑,面上是罕见的脆弱之色,“乖一点,别在离开我了。”
  • 为你而变坏

    为你而变坏

    有一天部队告诉我我的哥哥没了,也不知那时候我是怎么想的,不过后来我顿时想,“我的哥哥英年早逝,谁这么讨厌缺德,我和他们不共戴天,没完没了!”也许是哥哥的离开刺激了自己,结果就这样,出现了一个人,当我的哥哥,又要负责我的生活,还告诉我说,十八岁我就好去死了,他才不想照料我一辈子呢,当然死是为国捐躯。谁那么不要脸,不知道顾衫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妹妹!居然还弄死了。哼!据说我还受了刺激,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防止我,对前程无望,想不开自毁前程,因此我家多出现了一个保姆般的兵哥哥,然后因为我是失忆,一个红的不像话的人出现,最后我!居然!还要继续步入后尘当兵!
  • 万寿永尊

    万寿永尊

    修者,与人争!与天争!不求争霸天下,只求长生不死。长生不死谈何容易,古往今来谁人不死?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万千道法尽在其中,孰强孰弱尚不能定!若能长生,便是最好。与天争寿,万寿无疆,长生不死!不争,便死!不得不争!不能不争!
  • 重生之世界因我而不同

    重生之世界因我而不同

    一个得到了记录宇宙中所有知识的宇宙之心的重生者改变世界的故事。新人新书,欢迎大家来交流意见
  • 修仙从种地开始

    修仙从种地开始

    从他回乡的那一刻开始。九龙村便不在平静。数不尽的豪门贵人,开豪车,携珍宝,趋之若鹜,不远万里,源源不断的涌来……“种种田,捞捞鱼,牵着黄狗打打鸟。”“美人在和面。”“我来割韭菜。”“不咸不淡大水饺,吃完一起睡大觉。”这是他梦想中的生活。可是。实力它不允许……
  • 福尔摩斯探案集(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福尔摩斯探案集(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这是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文坛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主人公福尔摩斯成为大侦探的代称、众人崇拜的英雄,一度令众多侦探小说的主人公黯然失色,同时他也是英国小说中刻画最生动的人物之一。在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译本最多、销量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而福尔摩斯则是家喻户晓的外国小说人物。
  • 闹闹西游

    闹闹西游

    梦入西游,朝闻道,夕闻道,空问道。这一次的西游路,我要走出风格,走出自信。主角当然是孙悟空啦,唐僧什么的,打架又不行,吵架没输过,这种人我真的搞不来了。